人防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防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防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区包括综合楼、BRT雨棚和充电桩雨棚。
由一栋高层及裙房(A1)、二栋多层(A4、A5)、十一个单层公共建筑组成;
B区为维修场站,包括公交维修站附属楼、长途车维修站和长途车检验站。
由一栋二层建筑(B3)和四栋单层建筑组成;
C区为警卫值班室,为一栋单层建筑。
仅A区设置地下室,功能包括:
人防、汽车库、库房和设备机房。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70257m2,其中地下室31750m2。
主楼建筑共7层,建筑总高度为34.7m。
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钢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6度,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一级,防雷等级二级,防水等级为一级。
地下室人防工程为乙类人防工程,功能为二类人员掩蔽所,战时人员掩蔽部等级为常六级,平时用途为汽车库,建筑面积为2120㎡。
二、监理工作依据
1、国家和市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
2、建设单位监理委托合同。
3、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
4、政府批准的建设计划、规划文件。
5、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联系单、图纸会审记录)。
6、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主要有: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0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人民防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RFJ01-2002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05SFD10
(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8)《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选用图集》RFJ01-2008
(9)《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RFJ06-2008
(10)《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
(13)《建筑给排水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7、《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
8、有关的图集和材料标准
9、该工程有关合同、文件及技术资料
10、当地城建部门制定或批准的有关工程建设文件
11、经审批的施工组织方案
三、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人防监理工作控制要点主要体现在8个分部工程上,即:
结构工程、防水工程、建筑装饰工程、给水排水工程、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防火设备安装工程。
(一)、结构工程
1-
1基础土方分项工程的监理要点
A.
基础开挖施工前监理工作要点:
(1)测量仪器的鉴定及复测楼房轴线定位;
(2)审核工程范围内基槽处理以及土方、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审核施工机具作业方法以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资质;
(4)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分部和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技术交底。
B.
施工过程中工序及质量控制要点:
(1)核对基坑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
(2)根据自评记录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况;
(3)检查基坑是否进行修坡以及在坡脚是否开挖排水沟和集水坑。
基坑开挖时,挖土应分层进行,以防挖土过快,造成卸载过速而引起土体失稳。
基坑在基底标高以上200mm内土必须人工清槽;
基槽开挖后经验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封闭;
(4)基础验槽必须由勘察、设计、施工会同业主及监理共同进行,各方同意后才能浇捣混凝土垫层;
2基础钢筋分项工程监理要点
A.材料要求
1)本工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所使用的钢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下列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钢筋进场检查及验收
(A)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钢筋进场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出厂试验报告单,作为质量的证明材料,所列出的品种、规格、型号、化学成份、力学性能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符合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B)检查进场复试报告:
进场复试报告是钢筋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以此作为判断材料是否在工程中应用的依据。
钢筋进场时,应按有关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方可在工程中应用。
钢筋原材料的抽样检查数量及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进场的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按炉罐号、批次及直径分批验收,分类堆放整齐,严防混料,并应对其检验状态进行标识,防止混用。
钢筋进场时和使用前应全数检查其外观质量。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
在工程开工前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施工生产试件数量与要求,应与质量检验与验收时间相同。
在钢筋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钢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按其检验结果进行技术处理。
钢筋的种类、强度等级、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当需要代换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不同种类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代换后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要求;
在本工程钢筋需代换时,不应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的纵向受力筋,如必须代换时,应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B.施工过程中工序及质量控制要点:
1.基础钢筋的绑扎,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钢筋的搭接长度、焊接质量、锚固长度、钢筋间距、弯钩角度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予埋件的埋设位置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预留洞口必须严格按要求设置加强钢筋;
预埋件施工前须先除锈,外露部分需涂红丹底漆二道,防锈面漆两道。
3.及时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作力学试验,提交复试报告;
4.钢筋绑扎完毕后,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三级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再报质监站验收,通过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5.钢筋绑扎控制要点:
(1)钢筋绑扎前必须除锈,做好各墙板预插钢筋的定位,浇捣混凝土后必须严格防止扭动,以保证钢筋原有强度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紧密咬合不受影响,防止渗水。
(2)基础单向主筋钢筋网,四周两行交叉点应做到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
现浇柱与插筋下端应用90°
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插的位置必须固定牢靠;
(3)柱纵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截面小的柱,用插入式振动器材时,弯钩与模板所成的角不能小于15°
。
箍筋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并扎牢。
(4)门框墙施工前须将钢门框及穿墙管道预埋到位,并在门前顶板内设置吊钩锚筋;
(5)临空墙、门窗墙钢筋必须一次成型,并注意防护区内外的竖向钢筋位置不得放反;
(6)基础底板筋均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相邻钢筋不允许在同一截面接头,相邻钢筋接头距离≥35D,底板中上下两层钢筋之间的固定马凳筋应由施工确定;
(7)顶板钢筋的负筋锚固长度从板顶下弯≥LA,顶板钢筋的正筋锚固长度伸过梁或墙中心线且≥5D;
(8)钢筋接头位置:
顶板的顶部钢筋、外墙外侧的竖向或水平钢筋在跨中或层高中部1/3范围内,外墙竖向钢筋应满足相邻钢筋接头距离≥35D;
顶板的底部钢筋,地下室外墙板内侧的钢筋在支座;
梁底部钢筋在支座处,顶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
(9)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及最小搭接长度可参照设计要求图集检查;
C、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以“坚持以预防为主,重点进行事前控制;
既要支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更应热情帮促”为原则,以审查承包单位报来的技术文件、施工方案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旁站、事后验收等手段实现本分项工程的质量监理目标。
1.审核承包单位报来的技术资料文件、施工方案
审核钢筋出厂合格证
审核钢筋复试报告
审核原材料报审表
钢筋原材料进场后承包单位须以按有关规定组成验收批,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填写《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报监理机构;
监理机构按要求审核出厂合格证及钢筋复试报告合格后予以签认;
审核签认钢筋原材料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审核签认钢筋连接件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审核签认钢筋安装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审核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单
钢筋安装后,经现场检查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项目检查合格后,签认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单,允许下一道工序施工。
本分项工程验收时应具备的技术资料:
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钢筋进场复试报告;
钢筋连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见证检测报告;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直接进行现场检查
监理机构在钢筋分项工程的监理过程中,现场检查主要采用目测法、量测法、试验法进行检查。
主要目测检查以下内容:
全数目测检查进场钢筋是否符合产品出厂合格证所标明的规格、品种及数量;
全数目测检查钢筋进场时是否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观察检查钢筋冷拉伸长率;
全数目测检查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全部目测检查钢筋接头位置是否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全数目测检查钢筋焊接接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按规范抽样目测检查钢筋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全数目测检查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主要量测检查以下内容:
按每一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少于3件抽样量测检查钢筋加工质量;
按每一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少于3件抽样量测检查箍筋加工质量;
按每一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少于3件抽样量测检查冷拉伸长率;
全数量测检查钢筋连接接头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抽样量测钢筋连接接头范围内箍筋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全数量测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抽样量测绑扎钢筋网长宽及网眼尺寸;
抽样量测绑扎钢筋骨架长宽及高尺寸;
抽样量测受力间距、排距、保护层厚度;
抽样量测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抽样量测钢筋弯起点位置;
抽样量测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水平高差;
所有的量测结果均应与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进行对,最大误差不得大于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允许偏差的1.5倍,并进行记录。
4.旁站
本分项工程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为关键工序,为确保施工质量,监理机构对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按以下内容进行旁站监理旁站:
检查钢筋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有变更时,应有设计变更文件;
检查钢筋进场时,是否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检查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是否应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检查钢筋接头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是否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在同一连接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检查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的配置是否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检查柱、梁钢筋安装位置偏差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要求;
当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用口头或书面通知承包单位,并督促其整改;
及时详细做好旁站记录及监理日记。
5.事后验收
钢筋分项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检查合格后,报送监理机构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
3模板分项工程的监理要点
模板及支撑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进行设置。
其具体要求为:
1.检查模板安装边线等控制线,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和相互间的位置的正确性;
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能可靠承受所浇捣混凝土的重量,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支撑及其它附属配件应便于装拆;
4.模板应湿润,接缝严密,不漏浆;
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干净并涂隔离剂;
6.模板安装截面内部尺寸偏差可参照(GB50204-2002.4.2)要求验收。
4混凝土分项工程监理要点
一、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本分项工程监理工作目标
按照《监理规划》制定的本工程监理工作总目标的要求,本分项工程监理工作目标如下:
质量目标:
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进度目标:
符合施工合同工期;
投资目标:
不突破施工合同及附件关于本分项工程的预算;
安全目标:
安全无事故。
2.本分项工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1)材料质量要求。
本工程的结构混凝土均为预拌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所
采用的原材料质量由混凝土搅拌站控制及验收。
混凝土搅拌站在提供预拌混凝土的同时,须提供各种材料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175《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T14684《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宜大于15%;
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
碎石不宜大于1:
3;
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T14685《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2)本工程现场拌合的混凝土原材料要求如下:
本工程混凝土用水泥一般可选用32.5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175《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水泥进场时需备产品出厂合格证并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
细骨料应采用洁净天然、级配合理、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T14684《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不得采用未经淡化的海砂。
黄砂进场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含泥量、颗粒级配指标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如采用海砂,需按规定测定氯离子含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碎石,并宜用粒径5~40mm连续级配的石料,不宜选用石灰石碎石,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T14685《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粗骨料进场后应按规定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现场拌制混凝土宜采用自来水;
混凝土质量控制按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0164的规定进行;
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8076的规定,外加剂的选用应考虑与水泥成份,水质、外加剂间的相容性,保证拌制的混凝土性能;
(3)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各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沁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
一般10s时的相对压力沁水率S10不宜超过40%;
泵送混凝土入泵时的坍落度,宜为100~140mm;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6;
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6~45%;
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
泵送混凝土应掺加适量外加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剂》的规定:
1)掺用引气剂型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大于4%;
2)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有关规定。
3)现场拌合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由试验室承担,其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要求。
(4)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控制要点:
本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原材料计量由混凝土搅拌站进行;
要求混凝土搅拌站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现场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计量需符合以下规定:
在混凝土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质量,必须使用合格材料。
各种衡器应定期校核,每次使用前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施工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当雨天施工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调整后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
水泥、砂、石、掺合料等干料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法计量,严禁采用容积法。
原材料的每盘称重允许偏差为:
水泥、混合材料±
2%水、外加剂±
2%
粗、细骨料±
3%
(5)混凝土搅拌的质量控制。
本工程结构混凝土的混凝土搅拌由预拌混凝土公司(搅拌站)集中搅拌控制,并要求:
混凝土搅拌时其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现步;
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
每种配合比的泵送混凝土全部拌制完成后,应将混凝土搅拌装置清洗干净,并排尽积水。
(6)混凝土运输质量控制。
本工程的结构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拌筒内积水倒净,运输途中,严禁往拌筒内加水;
泵送混凝土运送延续时间按必须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泵送混凝土运送延续时间
混凝土出机温度(℃)
运输延续时间
25~30
50~60
5~25
60~90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在运送混凝土时,通常的搅拌转速为2~4r/min;
整个输送过程拌筒的总转数应控制在300转以内;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
(7)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时,应按以下要求使用和操作混凝土泵:
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混凝土汽车泵或固定式混凝土泵的布置位置,以达到方便、安全;
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工程或施工场地特点、混凝土浇筑方案做好配管工作;
配管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应根据混凝土泵的使用说明书其他相关规定,制定专门操作要点,以此操作及安全使用混凝土泵;
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质量数量位置等逐一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将模板缝隙、孔洞堵严,并浇水湿润;
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供应和泵送设备能力、劳动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周围场地大小等条件,预先划分混凝土浇筑区域,划分区段一般不超过20~30米。
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到近浇筑;
同一区域内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从该段中部向两端展开,分层连续浇筑;
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先按留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混凝土的布料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布料;
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
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可按1:
6~1:
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捣棒移动间距宜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且隔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用混凝土下落;
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太密的部位,应预先制定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8)混凝土施工缝、后浇带质量控制。
本工程的混凝土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具体要求如下:
墙、柱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主次梁结构的梁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
三分之一范围内。
施工缝处理要求: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且必须按以下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不小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以清除;
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从施工缝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时,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m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后浇带的设置及处理要求:
后浇带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后浇带的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整个混凝土表面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填充后浇带混凝土按设计要求浇筑,后浇带可在顶板浇注以后掺加6%的HE混凝土抗裂防水膨胀剂,用C40混凝土浇注密实,并保持15d的湿润养护。
(9)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
本工程的混凝土养护按各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日平均气温高于5℃时,采用浇水养护,日平均气湿低于5℃采用覆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