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高三语文统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柳州高三语文统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高三语文统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
,。
①中国精英文化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呈现退缩、弱化的状态
②大众文化的疆界却变得越来越宽泛
③中国文化受到商品化、大众化的冲击
④大众文化那么越发强劲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⑤过去一度被精英知识分子奉假设神明的“高雅文化”被放逐到生活的边缘
⑥包括高雅文学艺术在内的精英文化领地日益萎缩
A.⑤④③①⑥②B.③①⑤④⑥②C.⑤④⑥②③①D.③①⑥②⑤④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9分,每题3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出现了两股思潮。
一股是来自西方、旨在消解现代性负面影响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另一股是追求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思潮。
西方的现代化在发展了两个多世纪后,其种种弊病日渐显露。
由“科学万能”引发的“工具理性”,使自然界惨遭破坏;
自由经济不受约束的发展,造成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尖锐矛盾,唤起了人们对金钱和权力的无止境贪欲,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为挽救人类社会,消除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上个世纪60年代,以消解现代性负面影响为己任的“后现代主义”出现了。
初期的“后现代主义”是“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目的在于解构现代性,反对一元化,粉碎一切权威。
这对人类社会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它并未提出建设性的新主张。
因而,上世纪末,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提出将西方17、18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启蒙”的成果与“后现代主义”整合,召唤“第二次启蒙”。
他们指出,后现代应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这个时代应“以建构一个所有生命共同福祉都得到重视和关心的后现代世界”为目标。
他们认为,“第一次启蒙”的口号是“解放自我”,那么“第二次启蒙”的口号那么应是“关心他者,尊重差别”。
目前,“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力在西方还很弱,我相信它在西方和东方都会受到重视。
中国“国学热”,是由“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
鉴于一度盲目“反传统”留下的沉痛教训,国学家们在考虑:
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如何使之在新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
鉴于当前人们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指出,儒家“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一份有益的思想遗产。
孔子主张既要“知天”,又要“畏天”。
“知天”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畏天”就是要对自然尽尊重和保护之责。
中国儒家“天人合一”学说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近似。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学”。
孔子说:
“仁者,爱人。
”“爱人”的品德由何而来?
孔子还说: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意思是,仁爱出乎人的本性,爱自己的亲人是其基础。
但孔子又认为,“仁爱”不能只停留在爱自己亲人的层面上,必须“推己及人”,由“亲亲”扩大到“仁民”。
孟子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儒家的仁爱精神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提倡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可以说明:
在中国传统思想库中,确实存在着假设干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可能具有普遍价值的资源,对消解“现代性”的弊端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当前,中国一些学者与西方“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学者不仅已经有所接触,而且已经开启了良好的合作。
“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学者已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试图从中吸取营养;
同样,中国学者也已注意到“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在引领人类社会走出困境方面的现实意义,并关注着该学说的新进展。
在中国,如果“国学热”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这两股思潮的有机结合,也许可以引领我们比较顺利地进入后现代社会。
〔节选自汤一介《中国社会的“启蒙”将如何进行下去》〕
5.关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或区别,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前者处于“后现代主义”初期阶段,后者处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两者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
B.前者旨在消解现代性的负面影响,后者旨在建构让所有生命的共同福祉均受重视和关心的后现代世界。
C.前者的主张局限于对现代性的解构,缺乏建设性;
后者那么力图利用并发展既有思想资源,提出了建设性的新主张。
D.前者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有益东西只是反对一元化,粉碎一切权威,后者那么能引领人类社会走出困境。
6.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现代性”的弊端,主要指自然界惨遭破坏,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间矛盾尖锐,人们对金钱、权力无度追求,社会道德沦丧等情形。
B.针对人们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孔子主张:
要“知天”,即要合理利用自然;
也要“畏天”,即要对自然尽尊重和保护之责。
C.中国传统思想库中确实拥有一些可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具有普遍价值,对消解“现代性”弊端或许会起一定作用的资源。
D.“国学热”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结合,也许能使中国在未来发展中避免重犯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
7、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尚未能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纳充分的营养,故它在西方的影响力还很弱。
B.如果中国人能传承并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将获得根本性的解决。
C.基于儒家的仁爱精神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提倡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些中国学者开启了与西方“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学者的合作。
D.“第二次启蒙”的口号是“关心他者,尊重差别”,对“第一次启蒙”的口号“解放自我”而言,它不是否定,而是发展和升华。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每题3分,共9分)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
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
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
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
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
资用卒,澄袭职。
澄幼颖敏,为交城令时年十九。
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①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
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
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
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
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
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
太宗恻然,为免其逋,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
亡民能归者,复三年。
诏下,公私便之。
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甲寅,世祖②还自大理,澄进见,留藩府,凡遣使,必以澄偕,而以其弟山阜为交城令。
时世祖以皇弟开藩京兆,总天下兵。
岁丁巳,有间之者,宪宗疑之,遂解兵柄。
遣阿蓝答儿往京兆,大集官吏,置计局百四十二条以考核之,罪者甚众,世祖每遣左丞阔阔与澄周旋其间,以弥缝其缺,及亲入朝,事乃释。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
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
教之种植,地无遗利。
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
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
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
”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
至那么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
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③,秉忠曰:
“假设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
”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
“皇上不识谭澄耶?
乃为显所举!
”中书特为去之。
其介如此。
〔节选自《元史·
良吏一》〕
【注】①文阳:
县名,与交城相邻。
②世祖:
即元世祖孛儿只斤·
忽必烈,元宪宗孛儿只斤·
蒙哥的二弟。
③牧守:
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下:
攻下,占领
B、亡民能归者,复三年复:
重复征税
C.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用:
因此
D.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稍:
逐渐
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可以说明谭澄是个贤能的地方长官的一组是:
①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
②留藩府,凡遣使,必以澄偕
③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
④世祖每遣左丞阔阔与澄周旋其间,以弥缝其缺
⑤至那么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
⑥皇上不识谭澄耶?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谭澄的父亲谭资荣、叔叔谭资用先后担任过交城县令。
谭澄自幼颖敏,年仅十九岁时就沿袭了父辈的职务。
B.在交城县令任上,谭澄积极为民谋利。
邻县文阳县的武帅郭某截断文谷水,使交城百姓得不到该河水之利。
谭澄依理对郭某批评斥责,令其开坝放水。
C.谭澄关心百姓疾苦。
交城当地曾因暂住人口逃窜殆尽,常住百姓无力偿还官府为百姓办的借贷。
谭澄为此入朝面见中书令耶律楚材,向他陈述百姓负担过重的危害。
D.谭澄深得元世祖信任。
甲寅年,世祖从大理国归来,谭澄来进见,世祖把他留在自己的藩府。
世祖即位后,提拔谭澄任怀孟路总管。
第二卷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句5分〕
⑴、岁丁巳,有间之者,宪宗疑之,遂解兵柄
译文:
⑵、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
比至,以疾卒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其后的问题:
子规①
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①庆历三年〔1043〕,余靖因上奏章为范仲淹鸣不平,结果遭贬,由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贬为监筠州酒税,此诗作于贬途。
子规,即杜鹃鸟。
⑴本诗借子规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2分〕
⑵有人认为本诗第二联是败笔,理由有二:
未写及子规,脱题;
“疏烟明月”与“微雨落花”不可同时,矛盾。
对此,你是否赞同?
为什么?
〔6分〕
13、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那么按第一题计分〕
〔1〕岁寒,然后知也。
〔《论语》〕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惟江上之清风,与,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2〕天行健,;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
孔子曰:
三人行,那么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小城与大城
许锋
小城总给人一种稀稀疏疏的感觉。
楼都不高,六七层高的样子,很少有电梯。
从外面看也都不新不旧,像一个个见过些世面,懂得点风情,却又时时朴直的汉子。
譬如玉门——有的人不知道,过来人说起铁人王进喜就都知道了。
那是戈壁滩上的一个小城,海拔高,人老觉得睡不醒。
玉门依油田而生,油田搬走了,玉门也搬到了另一处坦荡一些的戈壁滩。
现在的玉门是一个新城,完全新的城。
楼都不高,但都很新。
楼的间距很开阔,疏朗得像奔涌的河流。
灿烂的阳光从楼顶宣泄而下,地面的阴影几乎都很少。
甚至大多数的阳光都是直射的,平铺直叙。
玉门的瓜就很甜,甜到心里、骨子里。
那样的城市,楼间距大,人的间距小。
人与人,朋友与朋友,打着电话的工夫儿就照面了,兄弟似的亲切。
榆中——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其实小城很有一段历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沿黄河至阴山建立了44个城,最西边的城就叫“榆中城”。
此时的“榆中”和彼时的“榆中”有一些地理上的差异,但属于同一脉。
小城很小,巴掌大一点。
绕城一圈,跑步的话就一个多钟头。
但小城有山,名曰兴隆山。
有泉,泉水潺潺,清澈,夏日里都格外冰凉,孩子们戏水时水珠像刚化开的冰粒一般在胳膊上乱滚。
兴隆山上的树一律高耸入云,盘根错节。
到了晚秋时,山上的红叶漫山遍野,油画一般的美丽。
小城的久远与山的雄浑互补,但凡到兰州能住几日的人,十有八九会去30多公里外的榆中游历一番。
有山的城,再如都江堰的青城山,城也许很小,但整座城都弥漫着山上的树的气息,黑土的气息,水的气息。
空气自然,人情淳朴。
在这样的城中生活,相当惬意与悠然。
大城那么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方。
大城的楼普遍高,远远望去给人以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力,震撼人心。
乘飞机时的夜晚掠过一座座都会的上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那种流光溢彩的景象真的很壮观。
尤其对于长期呆在小城、很少到大城市的人而言,真是无与伦比的壮阔。
那种感觉能在心中盘桓好长一段时间。
人的心也在不断地动荡、撞击之中。
在大城暂居的时间里,身处闹市街头,目睹车水马龙,感受摩肩接踵,嗅着仿佛熟了的风里飘过的各国香水的气息,耳膜被各种音乐敲打,但目光所及之处,却都是陌生的面孔和恍假设隔世一般的场景,心里的孤独就像浑浊的河水一样溢得到处都是。
闯进大城,要做的是认真地修炼。
从眼睛开始,至脚底板结束。
从骨子里开始,到思想里结束。
你会一下子失落得很,一下子假设即假设离,一下子亲切,一下子生分,一下子卑微,一下子荣耀。
一下子在电话里大声地喊,我在广州!
理直气壮。
这就是大城、都市奇异的力量。
大城里的楼间距有时密切,黑压压一片;
有时也“稀疏”得要命。
那是很阔的感觉。
阳光大多时只在大城的上空盘旋,始终不肯直率地落下;
并非不想,是被无形的风、有形的云、奇形怪状的楼阻碍着,无处而入。
一般情形,生活在大城市里,呼吸是局促的,说话的语调是快速的,一句连着一句。
要是慢条斯理地像小城一样进行某种表达,要么你很优越,活得舒服无比;
要么你正在度假,完全卸去了束缚。
那种电话里说着就到了面前,一定是大大的惊喜。
人像孤独的蚂蚁,各顾各的忙。
俨然失去了某种链接。
越来越连同事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儿,人家也不请客,不送礼,至多俩人到办公室,一包喜糖,然后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结婚了。
不像小城,一家的喜事,满城的喜气。
活心,在小城更好,工资低,生活成本也低,人心不设防;
活人,就去大城,风风火火、毛毛躁躁几十年,也许功成名就,也许壮志未酬,待明白时,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4.请分别解释文章末段“活心”和“活人”两词的具体含义。
〔4分〕
⑴活心:
⑵活人:
15.在作者看来,小城与大城有哪些区别?
16.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作简要赏析。
赏析:
17.通过阅读本文,你获得哪些启发?
六、〔15分〕
18.完成对联:
请根据所给的上联,恰当对出下联。
上联: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下联:
。
19.仿照下面的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填在横线上,要求句式相近,内容合乎整个语段。
徜徉于古典诗词的海洋中,可以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多姿多彩的风情,引起无限遐想。
我想象:
攀登上泰山之颠,在缭绕云雾间,领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巍峨旷远;
泛舟于赤壁之下,在徐徐清风中,感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飘逸自如;
,,;
,,。
20.仔细看以下漫画,然后为该漫画取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并说明该漫画的寓意。
标题2分,寓意3分〕
标题:
寓意: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新闻事件及读者对此事件的评论,按要求作文。
【新闻事件】
杜甫画像被年轻网友恶搞
今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但他最近被一些年轻网友恶搞。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杜甫《登高》一诗配有一幅杜甫画像,该画原作者是我国现代人物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蒋兆和。
画中,杜甫侧坐在石上,迎风略抬头,面带忧郁。
3月23日,一组在这幅画像基础上进行涂鸦的图片开始在微博上疯传。
涂鸦画中,杜甫“穿越”到了现代,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
随后,更多网友加入到“创作”活动中,于是杜甫或逛超市,或打篮球,或玩自拍,或成为变形金刚,或变身哈利波特……“今天杜甫很忙”的图片在微博上迅速泛滥。
【读者评论】
A.眼中无崇高,心里缺敬畏,可悲!
亵渎高雅文化,显露低俗情趣,可恶!
B.这无伤大雅。
信笔涂鸦,嬉皮笑脸,非不尊重,而是“在意你才挠挠你”。
再说杜甫又不是被恶搞的第一人,连孔子也被恶搞过。
C.这是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老杜经常在考卷中出现,就该拿他出出气!
对杜甫被年轻网友恶搞的事件,你有怎样的感想?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1、A〔B娇嗔chēnC皈guī依D流水淙có
ng淙〕
2、B〔A轩然大波:
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贬义。
B瓜田李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C悬壶济世:
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以医技普济众生。
D敝帚自珍: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但自己的东西却是最珍贵的。
谦辞〕
3、C〔A“……案件,虽然大部分是危险放射性物质”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可在“虽然”后加“涉案的”。
B“举办……会晤”搭配不当,“深化了合作,扩大了共识,增进了互信”语序不当,当改为“扩大了共识,增进了互信,深化了合作”。
D句式杂糅。
删“得以避免”或改“应对”为“使”〕
4、D〔③①领起后四句,排除A、C;
⑥②表达“退缩”,⑤④表达“弱化”,排除B选D〕
二、
5、C〔A“两者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不确。
据文意,后者“建构性后现代主义”以“过程哲学”为基础,还整合“第一次启蒙”的成果,可见其理论体系显然与前者“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不同。
B“前者旨在消解现代性的负面影响”偷换概念。
据原文,“消解现代性的负面影响”是“后现代主义”的一致目标,并非只属于前者“解构性后现代主义”。
D两误。
其一是误解原文指代义:
原文“这对…是有益的”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解构现代性,反对一元化,粉碎一切权威”。
其二是把未然当已然:
目前看,“后者引领人类社会走出困境”还只是具有可能性。
〕
6、B〔说孔子主张“知天”“畏天”是“针对人们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混淆原文信息〕
7、D〔A强加因果。
B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
从原文“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看,“民族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以偏概全。
据原文,中国学者开启与西方“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学者的合作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思想库…存在着…有普遍价值的资源”,一是中国需要顺利地进入后现代社会。
D是合理推断。
“解放自我”表达的是对自我个体价值的张扬,“关心他者,尊重差别”那么更进一步,超越了自我狭隘,发展为对他人的个体价值的尊重。
三、
8、B〔复:
免除赋税、徭役。
应据语境推断词义正误〕
9、A〔②④是说谭澄得忽必烈信任,在其幕府任幕僚,为其处理剧务,并非任地方长官。
⑥是表达谭澄耿介,并非表达其在地方治理方面的德与能〕
10、C〔“……面见中书令耶律楚材,向他陈述……”误解文意。
据原文“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
太宗恻然……”看,谭澄是经由中书令耶律楚材引见,入朝面见太宗,向太宗陈述百姓负担过重的危害。
注意,“觐”一般指朝见帝王,“因”在这里当译为“经由”或“通过”〕
四、
11、
⑴丁巳岁,有人离间宪宗与世祖的关系,宪宗对世祖产生疑心,于是解除了他的兵权。
〔在译出大意的基础上,“岁”“间”“疑”,“遂”“柄”必须准确译出〕
⑵于是让谭澄担任副都元帅,同时主持宣慰使司的工作。
谭澄刚刚到任,就因病去世〔在译出大意的基础上,“遂”“以…为…”“知”“以”“卒”必须准确译出。
12、
⑴①感到冤屈,心怀悲愤,②自惭累于功名,思念家园。
〔意思对即可,每层意思1分〕
⑵不认同。
①本联描写贬途中的诗人昼夜所见景物,气氛孤凄,烘托了诗人的悲苦心情,与写子规意旨一致;
②本联写诗人正是在目睹贬途的凄惶景象时,耳闻子规悲啼,所见与所闻相映衬,更渲染了诗人心情的悲苦;
③本联说明子规悲啼夜以继日,一路伴随着诗人的贬途。
所以,本联紧扣主旨,也与子规紧密相关。
〔意思对即可。
不认同的理由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6分〕
13
⑴松柏之后凋登泰山而小天下虽一毫而莫取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
⑵君子以自强不息威武不能屈其贤不及孔子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五、
14、活心:
心灵获得自然的陶冶和人情的滋润,有自由,有温情。
〔意思对即可,2分〕
活人:
人享有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或成就功名。
15、
①环境:
小城富自然气息,亲近山水,阳光充足,建筑疏朗;
大城缺自然气息,充斥人造的气势和光彩,喧闹、拥堵、浑浊,阳光少落地面。
②生活状态:
小城人生活惬意悠然,大城人生活紧张忙碌,心情起落大。
③人际关系:
小城人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小,人情淳朴,人情味足;
大城人之间人情淡漠,人心孤独。
每方面2分。
假设不分角度笼统作答,即使信息全面准确也扣2分〕
16、这段话运用了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从视、听、嗅、触等感知角度,突出了大城的拥挤、浑浊、喧闹、人们彼此陌生等特征,更突出了大城人内心的孤独,表现了他们与生活环境的矛盾冲突。
〔手法、角度各1分,表达出的大城环境特征2分,人们心理特征2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