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4941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新形势下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和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尽管有不少共产党领导干部对此有所警觉,但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特征的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泛滥。

文化大革命中“根本背离群众路线的所误用群众运动”并没有拉近党和群众的感情,反而使党和群众的关系变成冷漠和猜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巨大的物质诱惑和各种腐朽落后的价值观使一部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淡化甚至背离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方针,他们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贪污受贿、道德败坏、弄虚作假,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给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执政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再度引起党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提出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这一重要命题,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党内外监督体制、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被提上了日程,这些为恢复重建党群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政之所得,在得人心,政之所失,在失人心。

我们应该牢记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发展方向。

二、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是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利益得实惠最多最实在的时期,但同时又是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

经济从原来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社会从原来的单一、封闭转变为多元化、开放性,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社会运行机制、人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增加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难度和广度。

从执政环境看: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延续,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减速下行与社会矛盾凸显的趋势令人警惕,如果不能及时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和制度创新注入新的动力,就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甚至陷入发展停滞与矛盾冲突。

这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既要服务于产业发展,更要服从于群众生活。

要完善城市的设施、功能和布局,也要完善城市的环境、管理和服务,努力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要高水平普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也要高水平满足群众在依法行政、社会公平、政府廉洁等方面的要求,让城市发展给全市人民带来全面的福祉。

从党内的角度看: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弱化。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干群联系缺乏内容,流于形式,部分基层组织形同虚设,干部群众两张皮,自说自话,各干各的。

二是基层组织权责不对等。

目前基层服务群众的职能日益增多,责任加重、加大,但对很多基层问题又没有直接处理和解决的权力,只能向上级部门反映。

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让他们难以兑现群众在安全、利益等方面的服务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

三是部分基层组织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履行服务管理的经济实力和有效手段,尤其是难以满足群众对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所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

有的党组织抓经济发展的成效有了,但管好集体经济的制度跟不上,影响农村基层的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二)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组织调动群众难。

一是带动致富的本领不高。

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和生产技能,自己带动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足。

二是理论政策水平不高。

对党的重要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直接培训学习渠道不多。

三是交流沟通技巧不够。

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干部从校门直接进入机关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方法;

农村(社区)干部又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导致与群众交流沟通时缺乏耐心和谈话技巧,有的干部不善于运用民主的办法、说服教育的办法、耐心疏导的办法去做工作、解难题,而是凭个人经验、特别是面对棘手的问题不善于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

调查中68.3%的被调查者认为,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有待加强学习。

76.9%的被调查者认为村(社区)干部能力偏弱成为影响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

从群众的角度看:

(一)独立增强,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减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分户经营和个体单干的生产方式,打破了农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基层组织经济利益上的依附关系,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基层党组织再不能通过集体生产或“记工”开会的方式把老百姓召集起来。

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依赖性减弱,党同基层群众的情感维系缺乏载体、缺乏手段、缺乏内容,导致党群、干群关系不是被巩固而是被割裂了。

(二)诉求多元,政治参与要求强烈。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推进,基层群众迫切要求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希望获取更多的政治信息,但他们又常常质疑官方媒体发布的舆论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对政治活动的知识和政治规律的认识水平也非常有限,政治参与能力明显不足,使得要求的合理性与反映形式的欠规范性交织在一起,在一些群众心里存在只要权益,不承担义务;

只要自由,不要纪律;

只要民主,不要法制,甚至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造成党群、干群矛盾复杂化。

(三)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心理不平衡”现象加剧。

在新的环境下,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利益的关注更多地采取横向比较,收入的高低、致富的先后、生活水平的贫富等差异往往是对比的主要参照,部分群众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导致了“心理不平衡”。

同时,在经济利益的诉求上,基层群众一方面对利益分配的公平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对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剧存在排斥和积怨。

另一方面他们又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在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着集中的体现。

调查发现,农村表现最突出的是土地纠纷引发的利益矛盾。

三、新时期东升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升镇党委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升”这个核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镇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先后荣获全国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省生态示范乡镇、省法治镇、省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镇、市平安镇区等荣誉。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富民强镇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保证。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纽带。

我们的发展观是科学的、全面的。

其中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能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

这样才能使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东升镇在实践中坚持把密切联系群众贯穿富民强镇战略的全过程,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既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农村五项工程”、内河涌整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做一些让老百姓很快受益的实事;

又立足当前想长远,致力于解决一些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在城镇建设、产业优化、历史债务化解等方面,倾注了非常大的精力,取得了明显成绩。

二是处理好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的关系。

不仅在经济增长等“显性”数字上下“硬功夫”,更在百姓直接受益的民生领域下“实工夫”,确保百姓民生不断改善。

在努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发展、农村投入等工作的基础上,努力使群众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是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坚决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既追求速度,更要求质量。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协调发展。

四是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关系。

加大统筹力度,集中精力补短板,促进均衡协调发展。

实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帮扶整治政策,每年扶持一至两个后进(问题)村(社区),让相对落后的村(社区)扭转被动局面,促进问题村转化提升,进入追赶先进的快车道。

2008—2011年五年间,东升镇全力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镇域经济呈现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明显提高的发展态势,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36亿元的基础上连年迈上新台阶,2010年达到77.8亿元,增长116.1%,年均增长16.7%。

出口总值由3亿美元增长到5.24亿美元,增长74.7%,年均增长12%。

全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由1.98亿元增长到5.68亿元,增长187%,年均增长24%。

全镇税收由5.01亿元增长到11.49亿元,增长129.5%,年均增长18.1%。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050元,比2006年增长100.8%。

今年以来,在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下,东升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发展势头,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东升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不减,东升的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二)坚持民生第一导向,把改善民生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镇党委始终坚持拿出六成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百姓民生持续改善。

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一条鱼、一只虾、一棵树、一棵菜、一头猪”等高效特色农业。

村级统一核算全面完成,村集体收入不断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农村五项工程”持续推进。

实行补贴50%建设资金扶持村社区改造农路,广泛开展河涌整治、农路硬底化、村路拓宽、鱼塘整治、四旁绿化等民生工程。

近五年共投入超1.3亿元整治河涌83.6公里;

投入3520万元开展农路硬底化建设44公里,全镇受益面积19800多亩。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推行“大嫂工作坊”,加强“双低”家庭劳动力再就业工作,实现“零就业家庭”100%就业。

积极推进住院医疗、门诊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三保工程”。

坚持每年拿出1500多万元推进农保工作,到2009年实现了农保全覆盖;

分期共拿出1.5亿元补贴推动农保转城保,2010年底实现了有参保意愿群众的100%参保,今年调整后农民养老金待遇平均达到了857元。

健全门诊和住院保险,完善卫生服务站,初步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预计今年底可基本完成700多户危房改造任务,受益困难群众近3000人。

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大力实施学校优质化、振兴初中、发展高中、扶贫助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五大工程。

优质学校率达100%,公办学校创省、市等级学校率达100%。

东升高中2010年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评估验收,又获全市教学质量一等奖,跻身全市普通高中前五名行列。

大力奖教奖学,2009、2010年度奖励金额达350万。

积极实施积分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幼儿园)问题,累计已安排了832人入读公办小学、667人入读公办初中。

(三)坚持党建第一职责,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工程。

东升镇党委以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建生产力彰显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

第一,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树立领导班子良好形象。

积极开展中心组学习等各种学习活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度,党务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强化有效监督,特别是在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制定严密的监督机制,确保清清白白、公正公平。

五年来,镇党委班子成员未出现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实行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防止和克服一些领导班子中主要领导干部个人专权的不良倾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选拔和任用政治可靠、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群众信任的干部。

今年东升镇以全市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简政强镇事权改革。

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上岗,任命了38名机关中层和13名事业单位中层,其中新任命的机关中层中,新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的有4人,新提拔为正股级干部的有12人,整个过程实现了领导、干部、群众“三满意”和零投诉。

注重干部队伍锤炼。

务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实行“三培养、两锻炼”制度,即高校培养、基层培养、交流培养和机关锻炼、岗位锻炼,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机关中层干部的培养锻炼,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一批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中层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

坚持固本强基工程。

创造性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圆满完成2008、2011年两届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结构明显优化,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

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针对部分村(社区)存在的软弱涣散、工作不力的状况,坚决对其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派出镇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书记。

镇党委、政府加大对村(社区)书记、主任的奖勤罚懒力度。

在原有农村干部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东升镇2012年农村重点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试行)》,镇财政设立100万元奖金,重点考核农村在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基层建设、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大力改善民生、提高执行能力等五大方面的表现,全面提高农村“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

同时,认真抓好大学生村官和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群众工作力量。

积极推进党群一体化,创新党建带团建、妇建、工建及“两新”党建工作,使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第二,大力推进尚德养廉修身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加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就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

东升镇党委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坚持理论武装头脑。

通过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坚持理论系统培训,建立学习评价体系,激发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动力和热情,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回顾我党光荣传统,学习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典型,如郑培民、任长霞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同时,从少数领导干部蜕化变质的典型案例中,教育领导干部认清丢掉正确理想信念,脱离群众的危险性。

我们在全镇设立了39个修身学堂,其中一个中心学堂,38个分学堂,把修身学堂与机关、农村、企业、学校和服务窗口单位的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从道德修养、文明礼仪、法律知识、健康养生、文学艺术等方面来丰富“修身学堂”,扎实推进尚德养廉修身行动,通过“修身学堂”电视栏目、中心学堂每周宣讲、各分学堂灵活开展修身活动等形式,以党员干部带头学,引导全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促使先进道德理念内植于心、外化于行。

连续三年举办东升镇文化艺术节,通过教育、宣传、舆论、文化等多种形式,向全民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观念,形成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状态。

在培养公民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同时,努力增强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纪守法等意识,祛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偏向与恶习,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利益价值观。

(四)坚持服务第一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核心内容。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群众。

东升镇党委在工作中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从建立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入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摆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本领,充实服务内容,拓宽服务受众,推进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一是建立完善联系群众机制。

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效能型机关、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群众“接地气”,体察民情“聚民智”,做打基础、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对企业发展中遇到难题作为服务重点,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深化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为投资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访企业”和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等活动,党政一把手主动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每周到联系点不得少于一天。

在走访时认真做好了解家庭情况、宣传惠民政策、解决具体困难、帮助脱贫致富、化解矛盾纠纷等“五件事”,并填写《民情日志》,通过广泛接触基层一线的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攀穷亲”,真正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拉进了与基层群众的距离。

如益隆村在去年发生“11·

12”群体性事件后,镇党委将之定为问题村,并作为书记项目由镇党委书记亲自负责。

镇党委书记带领镇党政班子主要成员多次深入益隆村内进行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等,研究部署工作,督促工作进度,有效形成工作合力,迅速扭转了益隆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

继续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

大力建设完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将纪检监察、组织、农业、民政、计生、信访、司法、建设、劳动、土地等有关职能部门纳入中心,实现对群众问题和群众事务的“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保障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

在全镇设立了21个党代表工作室,严格要求在接待时认真填写《接待群众记录本》,做到一人一记、一事一记,逐步建立完善民情档案,切实改变了过去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畅的状况。

三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大力推行公示、听证等制度,全面听取、征求群众意见,使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镇党委决策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听真话,察实情,使各项决策贯穿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体现群众的利益和心愿。

在做出重大决策前,镇领导班子成员及时到基层进行工作调研,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充分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努力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规划、重大举措与区域实际相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四是建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加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工作力度,推广村(居)民议事等做法。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公开承诺,推进落实。

在此基础上,扎实开展让群众满意活动,突出“为基层服务,让群众满意”的目标,察民情、顺民意、重民生、促民乐、保民安,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镇群众,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对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

强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社区一站式服务和“网格化”管理,深入抓好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建设镇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和长者家政服务中心,打造服务群众的平台。

五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综合运用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手段,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一般问题不出镇,矛盾问题不上交。

对重大社会矛盾,落实镇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案责任制,定调处时限,包稳控措施,包矛盾化解,包问题解决,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六是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

成立镇委督查室,对镇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进行分解,做到“凡有部署必有督办,凡有督办必有结果,凡有结果必有反馈通报”。

同时,通过在不同发展状况的村(社区)举行现场工作会议的形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将抓落实作为衡量干部能力和水平的标准,以抓落实的实效作为检验干部政绩和提职晋升的重要依据,营造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氛围。

四、新时期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必需高度重视、长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实践,我镇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进一步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水平,不断巩固和保持良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一)多管齐下,解决领导干部“愿不愿联系群众”的问题。

一是要通过教育,促使领导干部愿意联系群众。

我们在努力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和日常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系统教育培训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尽快建立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真正改变干部“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

真正做到“群众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

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引导领导干部愿意联系群众。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坚持原则、勇于负责、敢抓善管、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表彰奖励。

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

对不讲原则、不负责任、不干实事、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以及完成约束性指标方面发生问题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督促整改和组织调整;

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廉洁自律存在问题的,依法依纪处理。

通过组织的强制性行为,形成倒逼机制,引导领导干部自觉联系群众。

(二)搭建平台,解决领导干部“能不能联系群众”的问题。

一是要传承历史,坚持经典平台。

持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固本强基工程,不断总结升华“三级联创”、“创先争优”等各种形式的联系群众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要整合资源,借鉴成功平台。

积极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创新联系群众新渠道。

三是要结合实际,打造有效平台。

(三)培养能力,解决领导干部“会不会联系群众”的问题。

一是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体系。

立足于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能力要求,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培训,努力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二是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