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4267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简单的表述: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无条件,绝对的)和特殊性(个性,有条件,相对的)是辩证统一关系,即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六.实践: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抽象的,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其次,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感性向理性知识过度的2个条件(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对感性材料进行取其精华加工制作)

八,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住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

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九.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

包括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产和生活,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三个方面

十.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

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

十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十二.怎样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十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础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

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十四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2.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3.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十五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

3.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4.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有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十六.价值量:

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十七,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内容:

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表现形式: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

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

③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使价格上涨或下跌

④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如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以政府定价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十八.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十九.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

自由)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的。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消费中创造新价值(比劳动力价值更大)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现。

生产物质资料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资本分为: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和可变意义是什么?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科学依据。

判断剥削程度:

=m/v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用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6.帝国主义的实质:

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个人联合”要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

1.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2.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

3.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4.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经济全球化:

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21.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原因

(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2)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作了物质基础

(3)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

(4)世界范围内商法体系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法律制度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2.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3.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冲击。

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生产相对过剩

5.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6.什么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的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

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9.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补充两点: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资本主义分配原则是:

按资分配.)

关于《十九大》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发展两岸关系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坚定理想信念

4.两个重要时期

从现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19大到20大,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5.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6.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

8.不忘初心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9.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两个100年目标:

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49年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五大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2.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什么理念为重点:

“一带一路”

13.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创新(五大理念中)

1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

实现共产主义;

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6.十九大报告指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