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23283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

2、解释词语。

逶迤: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

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四、理解诗歌

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

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

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背诵课文。

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

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深入探究

1、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2、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

“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

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练习感情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

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

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3、“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律&

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体会表达效果和领会表达上还需要老师的巧妙引导。

这是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的关键。

所以依据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并根据课文特点,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书写。

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狼牙山风光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2.导语:

同学们欣赏了这组风光图,你们一定被那绮丽的景色吸引了。

这里由于群峰状似狼牙,直刺云霄,故名为狼牙山。

狼牙山有五陀三十六峰,山上既有流泉飞瀑,苍松翠柏,又有石棋盘、老君堂等历史遗迹。

尤其在巍然耸立的顶峰棋盘陀有一座五勇士纪念塔,高大雄伟,你们想知道这座纪念塔的来历吗?

今天,我们将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一同了解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3.书写课文题目——狼牙山五壮士。

二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

(投影生字、新词卡片。

(2)认清字形。

①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下结构:

务 葛 坠 雹 独体字:

左右结构:

吼 腔 崎 岖 斩 仇 恨 眺半包围结构:

②形近字识记法。

换偏旁的字:

务——各 崎——倚 雹——抱 恨——很

(3)一字组多词。

务——任务 务必 务求 求真务实 坠——坠落 坠毁 坠地 耳坠

斩——斩首 斩断 斩钉截铁 斩草除根 腔——胸腔 腔调 搭腔 满腔怒火

(4)规范书写。

①注意“攵”和“

”的区别:

“务”上半部分是

②字变部首、笔画变形的字:

“雹”部首是“雨”,作为部首应该写成“

③“岖”的笔顺:

(5)理解词语。

悬崖:

高而陡的山崖。

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

山间的水沟。

居高临下: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

惊动了天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全神贯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贯注,精神、精力集中。

(6)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壮士”是哪五个人。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五壮士”是指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意思。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3.学生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至第9自然段):

五位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同学试着概括小标题,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完成填空。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5.分部分朗读课文,谈一谈你被哪部分内容所感动。

6.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内容。

四 总结全文,拓展资料

1.总结: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层次,学习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我们还准确概括了各部分的小标题,更清晰地把握了课文的脉络。

2.资料拓展:

开课伊始,我们欣赏了狼牙山的风景图。

在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大门,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秋,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

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

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任务。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即由此引发。

课后反思

1.《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所写的事件是战争年代发生的事,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课文,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

2.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

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

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重点语句的投影。

一 课文题目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主要人物。

2.“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能换,因为文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敢于献身,所以用“壮士”。

3.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升起崇敬之情。

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记叙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汇报。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自读全文中令自己感动的部分,与同学们交流。

三 精读课文,体会伟大的献身精神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奋斗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交流汇报成果。

(1)痛击敌人。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动作:

指挥、命令、吼、抡、瞄准。

神态:

沉着、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从他们各自的动作和神态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他们英勇杀敌,一心想拖住敌人,为群众和连队转移争取时间。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

(2)引上绝路。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①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他们完成掩护任务后,准备转移时面对两条路,一条是生路,一条是死路。

他们没有选择生路,是为了吸引敌人,他们要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毅然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②读一读描写班长和战士们表现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这里,没有写出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饱含着五壮士对人民深切的爱,以及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③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他们的崇高精神。

(坚定不移、勇于献身。

④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班长和战士们表现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精神。

(3)顶峰歼敌。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①朗读课文,说一说在顶峰歼敌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

(从两个方面记叙顶峰歼敌:

一方面写五壮士英勇奋战,用石头砸;

另一方面写敌人的惨败,抓住了“叽里呱啦”的叫喊声,“纷纷滚落山谷”等词句,形象写出了敌人的可耻下场。

②找出五壮士共同英勇歼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得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的英勇杀敌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在这部分,你又能用什么样的词语概括他们的精神呢?

(英勇顽强、坚强不屈。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他们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伟大革命精神。

(4)英勇跳崖。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屹立”的意思。

(“屹立”本义是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

这里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突出他们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②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谈谈自己的感受。

(他们为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已经平安转移而高兴,表现出他们高度的责任感。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①找出五壮士是怎样跳崖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出什么?

(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能体会出他不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也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

“纵身”“相继”“昂首挺胸”体会出五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②播放国际歌,引读。

师: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生: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师生齐读: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同学们,此时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

(五壮士的口号,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④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五壮士壮烈跳崖部分。

四 播放影片,升华情感

1.同学们看书上插图,这是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画面,此时你们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敬爱的战士们,你们为了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安全,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名字:

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请接受少先队员对你们的崇高敬礼。

2.播放影片片段:

壮士跳崖。

3.总结。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名字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1.在教学“峰顶歼敌”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学生质疑、答疑,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石头像雹子一样砸向敌人”中“雹子”是什么样的。

有的学生会说“很大很硬”,有的学生会说“砸人很疼”,你一言我一语就能把壮士们痛恨敌人,不畏牺牲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感觉,读出班长的“斩钉截铁”和其他战士的“热血沸腾”。

板书设计

备课资料

一、狼牙山

狼牙山,位于保定西北约50千米的易县境内。

因其群峰状似狼牙,直刺云天,故名狼牙山,为易州十景之一的“狼牙竞秀”。

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5千米,面积为225平方千米。

环山共有五陀36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山势险峻。

东、南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棋盘坨”上有一小片开阔地,靠南面山崖旁有一棵古松,松下即是“棋盘”,相传为神仙之遗物。

二、五壮士的幸存者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

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于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逝世,享年88岁。

第7课《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1.正确读写“盏、栏”等13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

3.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绣红旗》,请同学们欣赏。

2.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绣红旗的情景。

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

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

”“今天”终于盼来了什么?

3.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4.江姐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

他们盼的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那一天,就是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

开国大典

(板书:

开国大典)

5.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

“大典”是什么意思?

——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6.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

(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

7.过渡:

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尽快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

生字:

盏栏汇爆泽渠宣帜阅制坦距隆

词语:

灯盏、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汇集

B.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

C.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D.理解疑难字词。

(学生互助解词) 

E.开火车轮读生词。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示自学生字词,相互交流识记方法,互助解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能力。

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

1.过渡:

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读后小组讨论。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

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

出示:

入场(1-4)——典礼(5-10)——阅兵(11-13)——游行(14、15) 

3.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

(抓段首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脉络,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学习作者的记叙方法,今后写较长的记叙文时也能写得脉络清晰分明。

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

1.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考:

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礼的盛大?

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

2.全班交流,明确:

A.第一自然段:

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

到场人物地位重要。

B.第二自然段:

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C.第三自然段:

会场布置热闹喜庆。

D.第四自然段:

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

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

会场的布置。

) 

(1)通过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