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853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

《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剖析报告930.docx

专业剖析报告930

 

矿山地质专业剖析报告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工程系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矿山地质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掌握矿山地质类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资源勘查、矿山开发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一)专业定位

1.全国资源勘查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的制约性日益突出,矿产资源刚性需求明显增长,地质勘查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及社会对地质找矿投资强劲,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步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

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加快地质人才开发,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

2007年8月教育部、发改委等六个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农、林、水、地、矿、油”等12个重点领域的紧缺人才培养。

2.全国范围对矿山地质类人才的需求

2010年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并指出:

我国国土资源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资源勘查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高端技能型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2009年为46.9%,不能满足地质事业发展需要,地质事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制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等地质教育现状调查及人才供需分析》报告指出:

今后五年内,地质勘探人才总缺口在7万以上;同时,地质人才呈现五大稀缺态势:

人才总量稀缺,一线人才稀缺,青年人才稀缺,高学历人才稀缺,领军人才稀缺。

因此,培养地勘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必要且紧迫的工作。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专业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紧缺背景下的紧缺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对资源矿产的不断需求,使矿产地质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矿山地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可面向地质勘查类企业从事资源勘查工作,也可面向矿山类企业从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工作。

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矿山地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西部地区对矿山地质类人才的需求

西部地区矿山企业经过2009-2010两年多的兼并重组与资源整合,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相继成立了若干覆盖西北的矿业集团公司,除此之外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等主要矿产资源省份的兼并重组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重组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次基础上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的竞争和优胜劣汰。

通过对西北地区多家矿山企业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了解,现阶段该区域矿山企业对高校地质人才的需求情况呈现出下列特点:

(1)上手快,实践能力强。

(2)动手能力强,并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3)学习能力强,追求自我超越。

另外,随着全国西部大开发以及全国能源结构的调整,西北地区成为矿产资源的主要供给区及开发区。

在此战略背景下,据统计需要近4万地质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全国各个高校此时纷纷将目光投入西北地区,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引导。

但由于西北地区经济、环境的制约致使部分毕业生未选择西北地区矿山、地勘企业就业,因此西北地区传统开设地质专业的院校就肩负着输送大量地质技术技能人才到地矿企业的责任和压力,而该区域地质院校每年培养地质类专业毕业生不足2000人,因次加快西北地区地质院校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优化的必要措施。

总之,地矿企业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地质人才的培养相辅相成,针对现阶段地矿企业对地质人才的需求特点,政府、学校和企业应当下力气组织开展有关矿山地质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为矿山地质工作培养一大批“技术素质强、吃苦精神强、实干能力强、团队意识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矿山地质工作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4.矿山地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矿山地质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我们对矿山勘查开发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矿山地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矿山地质行业岗位职业及能力需求表

工作岗位

职业(行动)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中级地质工作职业岗位

中级钻探地质工;中级水文地质工;中级地质测量工;坑探工;物探工;岩心保管工;地震勘探爆炸工;综合录井工等

1.计算机操作能力、制图能力;

2.钻探地质工操作能力;

3.水文地质工操作能力;

4.地质测量工操作能力;

5.坑探工操作能力;

6.物探工操作能力;

7.岩心保管工操作能力;

8.地震勘探爆炸工操作能力;

9.综合录井工技术能力;

10.测井工技术能力;

11.地层测试工技术能力。

1.职场规划能力;

2.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3.学习创新能力;

4.获取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

5.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自我推介能力。

1.人际交往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

3.劳动生产能力;

4.英语应用能力;

5.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6.管理能力。

高级地质工作职业岗位

高级钻探地质工;高级水文地质工;高级地质测量工;测井工等

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一览表

知识要求

操作性知识方面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具有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

具有使用系统开发应用的初步能力;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掌握演绎、归纳、类比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掌握检索、资料查询、科技写作的基本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方面

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规;

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掌握宪法和行政法、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方面

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专业知识方面

具备矿产资源勘查,矿山储量估算能力;

矿山环境处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及应用能力;

掌握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要求

学习能力

具有勤学、细察、多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

具有善于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具有通过书籍、网络与别人交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协作能力

应善于与他人沟通,善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顺利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能力;

应用能力

具有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质绘图能力;

具有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工作实施与组织的能力;

具备基本地质测绘仪器的操作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

要求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遵守社会公德和相关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意识、诚信意识和团结意识;

专业素质

要求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有艰苦创业精神;

掌握将科学知识用于具体工程问题的方法;

善于进行独创性思维,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具有工程意识、市场意识、知识产权意识、法律和政策意识;

身心素质

要求具有健全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

具有积极向上、乐观、大度、灵活、敏锐和坦荡的心理;

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具有长期从事艰苦工作的耐力和追求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5.矿山地质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调查表明就矿山地质专业而言,其适应的岗位主要有测量员、编录员、钻探工以及资料员等,其收入比其他专业的同等岗位要高30%以上。

这是由于工作条件相对恶劣,工作比较辛苦所致。

这些岗位一般要求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满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矿山企业现在招聘人才的学历起点一般是大专。

矿山地质高职毕业生在招聘中逐渐吃香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们动手能力强且拥有钻探工、编录员等职业岗位证书,毕业后即可顶岗工作,缩短或省去了企业对他们进行的再培训的时间,节约了人才培养的费用。

二是此类人员相对稳定,也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且通过自学或接受毕业后教育,今后具备较大的上升空间。

矿山类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类人员对建立一支稳定的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成为他们今后发展的主力军。

职业证书名称

等级

颁证机构

职业英语能力

A/B级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地质测量工

中级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地勘钻探工

中级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二)专业设置

1.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矿山地质

专业代码:

540201

2.招生对象与学制

高中毕业生;三职生

三年制,专科

3.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2004年之前开设,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拟定高等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国内外建筑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在多次考察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2009级和2010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合理定位、打好基础、着重能力,凸显特色”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课程体系,侧重以下三点:

(1)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的规格特点。

首先,培养方案应当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即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全面培养,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其次,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规格特点形成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再其次,要以经济社会和区域经济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2)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凸显专业特色。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专业方向,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和主干课程,突出实践环节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实施零距离顶岗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针对专业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缩短毕业生就业之后培训阶段。

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设置时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着重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与培养。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由通识课程平台、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平台、职业能力模块、职业扩展模块构成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并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4.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资源勘查及矿山地质类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和技术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矿山地质勘查岗位、矿井井下编录岗位、矿井水文地质岗位、矿山环境治理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技术素质强、吃苦精神强、实干能力强、团队意识强”的“四强”素质矿山地质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能力

①掌握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②具备矿产资源勘查,矿山储量估算能力,矿山环境处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及应用能力;

具有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质绘图,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工作实施与组织,基本地质测绘仪器的操作;

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社会能力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②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遵守社会公德和相关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意识、诚信意识和团结意识;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将科学知识用于具体工程问题的方法,善于进行独创性思维、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有艰苦创业精神、具有工程意识、市场意识、知识产权意识、法律和政策意识;

具有积极向上、乐观、大度、灵活、敏锐和坦荡的心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具有长期从事艰苦工作的耐力和追求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3)方法能力

①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能力,具有使用系统开发应用的初步能力;

②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掌握演绎、归纳、类比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掌握检索、资料查询、科技写作的基本方法;

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规划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地质分会,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纽带作用,完善校企紧密型合作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深化“工学交替,五五分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毕业生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形成配套教学资源;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形成一个“内源”型与合作型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的完整实训基地体系。

五年内将矿山地质专业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骨干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发展,最终形成具有一下特色的矿山地质专业。

(1)形成“233”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2)对接产业需求,践行“分层递进、三位一体五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工学结合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

(4)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5)“专兼结合,动态互补”建设教学团队,师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6)软硬件建设并重,校内外功能互补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7)多层次、多模式、多渠道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专业建设实施

构建以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相结合,“社会行业企业充分参与”的外部循环和校内“三级联动”的内部循环的“双循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专业建设体系,实现办学质量管理标准化、职业化、信息化、精细化。

(1)实行开放式办学。

围绕教学合作、师资互派、管理参与、文化融入、订单培训等方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合作管理平台,成立由政府部门代表、行业企业代表、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

(2)以学生学习结果为重点,确定绩效责任标准和绩效考核机制,开发专业、课程、师资、实践条件、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主管、企业、学生、教师直接参与办学质量评价和监督。

(3)建立行业企业兼职专家、教师资源库,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订单班学生的选拔、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教学场地和设备的使用、实习实训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监控等方面。

(4)探索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根据专业工学结合的特点,实施动态假期制度,改革传统学期安排。

(5)完善“双证书”制度建设,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开展高职学历证书和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直通车”试点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覆盖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标准,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统筹专科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内容,在教学实施中保障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考核评价方面,综合考虑学历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确保评价体系的协调一致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教学课程并评价合格后即可直接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6)构建完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媒体推进优秀教材和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使学习材料可以按照个性需求进行组合式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研发和服务中的作用,打造社会共享的教学与服务平台,使用信息技术、推动校园信息化高水平运行。

(7)充实专职和兼职督导人员队伍。

组建由行业企业代表、学院教授、兄弟院校教授、研究机构代表构成的专职和兼职教学督导队伍,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定期组织学习研讨高职教育教学的相关文件,提升督导能力,建立督导工作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改革思路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地质分会,充分发挥地质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人员的作用,负责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工学交替、五五分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学院“两方参与、一条主线、三双措施、四个结合”的职业型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依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矿山地质工作岗位职业标准,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即“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设计”,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并通过“循环改进”将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教学之中,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现各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立足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人才需求,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领导下,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地质分会,由系部和相关地质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重组地质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并组织专兼职教师以项目驱动、工作任务为导向,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开发与专业教学、师资培养和地勘实训中心等专业建设工作,构建以课程设置对接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对接实训项目,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实现企业主导,双方参与,灵活学期,内修外练为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①组织机构建设

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地质分会。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由学院、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地矿局、甘肃省煤田地质局、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代表组成的学院校企合作联盟与职教集团。

该组织会致力于推进学校与成员单位合作办学、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全面开展育人、就业、员工培训、技术攻关、专业建设、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对专业(群)建设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宏观管理,对地质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进行具体管理,保证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正常完成。

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地质分会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理事长,省地质学会负责人、成员单位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地质工程系主任担任副理事长,地质工程系主任同时担任学院校企合作联盟与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

校企合作联盟与职教集团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开展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联盟与职教集团的建立和有效运作,充分发挥其在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行业调研和校企合作联盟与职教集团的论证,结合专业特点,以地质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出与专业教学标准相适应的学训一体的课程内容,同时对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建设、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和评价。

校企合作联盟与职教集团下设地质专业群建设咨询委员会。

地质专业群建设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由学院地质专业教师与地质行业企业高工、主管组成,设主任、副主任,地质专业群建设咨询委员会职责是制定和修订年度工作计划、企业兼职教师职责,在整个专业建设过程中,为具体专业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性规划和建议,适时召开研讨会,对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理。

地质专业群建设咨询委员会的工作职能是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研发等。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动态”建设,制定专业建设可行性调查措施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实施办法、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变化,应对校企合作机制运行的突发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地质专业群建设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

成员

姓名

工作单位

现任职务、职称

主任

冯小东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地质系主任、副教授

副主任

把多恒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龙首矿矿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高磊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成员

刘建宏

甘肃省地矿局

地矿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郭明远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工程师

许冬梅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工程师

王中学

甘肃省煤田地质局149队

高级工程师

尹茂红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矿山公司地勘中心

高级工程师

苏巧云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师

曾永耀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陈刚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刘淳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何海颦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高奇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王艳娟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王云仙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于连玉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逯娟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学院校企合作联盟与职教集团建设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盟与职教集团建设工作细则》、《地质专业群建设咨询委员会工作职责》、《地质专业群建设咨询委员会正、副主任岗位职责》、《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校企共商机制》、《地质专业教学团队互聘互培,轮岗共用机制》、《地质专业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互补跟踪机制》、《地质行业生产科研项目合作机制》等运行机制。

③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的有机统一、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

完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是教学过程中实现工作中有学习,学习中有工作重要保证,根据矿山地质行业项目工作及课程设置自身特点,制定《地质专业项目导向灵活调整教学进程机制》、《地质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地质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奖励办法》、《地质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果申报及奖励办法》、《地质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请销假管理办法》、《地质专业重点技能的定向培养机制》等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一览表

序号

运行

模式

合作

企业

合作内容

校企双方职责

1

地质填图实习

甘肃省靖远煤业集团公司

为了解矿山地质勘查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方法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野外地质工作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对矿山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学习,加深学生对今后职业及岗位的理解。

学生由专职教师带队,组织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合作企业提供参观矿山生产、施工现场,并由专职人员进行讲解。

3

顶岗实习模式

甘肃省靖远煤业集团公司、金川集团公司、甘肃煤田地质局、甘肃地矿局、甘肃省有色金属局、甘肃省核工业地质局、新疆地矿局、甘肃地奥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地质局第六勘察院、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内蒙古赤峰地质矿产勘查院、内蒙古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西北市政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学生在获得一定专业技能基础能力后,到企业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的顶岗实习。

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共同考核评价,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专项技能。

 

4

就业实习模式

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学标准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到签订合同或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就业实习。

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

共建校外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