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3071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思想Word格式.docx

目的:

解决内忧外患。

(1分)

维新思想

1.(2016·

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

6)“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

‘群学’者何?

荀卿子有言: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

”(严复《原强》)这说明严复(  )

A.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 

 

B.认为进化论与儒学功能一致

C.提出西方思想源于中华文化 

D.主张以救亡图存为首要任务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题干中“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

……荀卿子有言:

”认为西方的天演进化论与荀子所提的观点相似,说明其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故A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进化论与儒学的功能一致,故B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提到西方思想源于中华文化,故C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提到救亡图存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6·

江苏镇江一模·

6)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称赞他是“一个为天下服务的大政治家”。

“把进化和进步的思想、全世界都在风起云涌的思想,同中国的古典传统结合起来……领头打开了一个现代的突破口”。

他批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陈独秀

【考点】维新思想;

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孙中山、毛泽东和陈独秀都没有这种东西结合的思想特点,选择A项符合题意。

3.(2016·

江苏常州一模·

7)有人把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受外来思想影响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一个时期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

这个时期应该是(  )

A.1840~1860年 

B.1860~1894年 

C.1895~1920年 

D.1921~1927年

新文化运动

【解析】1840~1860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只有“师夷长技”的主张,不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故A项错误;

1860~1894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只有洋务思想、早起的维新思想,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故B项错误;

1895~1920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符合题干的意思,故C项正确;

1921~1927年受外来思想影响主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

江苏苏锡常镇一模·

7)“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解析】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未能“全面的否定”,故A项错误;

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而非“民族意识”,故B项错误;

材料中“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表明维新思想的客观作用,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而非“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

5.(2016·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士民公拳(士)……略分府县.约十万户,而举一人……名日议郎。

”“俾轮班入值,以备顾问。

随时请对;

上驳诏书,下达民词。

凡内外兴革大政、筹饷事宜,皆令会议于太和门,三占从二,下部施行。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

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民事之资也。

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谭嗣同《仁学下》

材料三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四民之自由,天之所畀也。

——《严复集》

(1)据材料一,概括“议郎”是如何产生的?

有何职权?

(4分)

(2)据材料二,概述“君”与“民”的关系。

(3)材料二、三、四的主张分别反映了法国启蒙运动的什么思想?

其主张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政治诉求?

(5分)

【考点】启蒙运动;

(1)第一小问产生,根据材料一“而举一人……名日议郎”可知是选举产生;

第二小问职权,根据材料一“……以备顾问。

……下部施行。

”可知是备皇帝顾问;

可“上驳诏书”;

其令可让“下部施行”。

_

(2)根据材料二“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可以归纳为民主君仆;

民选择君为其办事;

君不办事民可将其废除。

(3)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是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

材料三是三权分立;

材料四是天赋人权。

第二小问诉求,材料二、三、四都属于维新派言论,说明政治诉求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1)产生:

选举产生。

职权:

备皇帝顾问;

(2)关系:

民主君仆;

(3)思想:

材料二:

人民主权;

材料三:

三权分立;

材料四:

天赋人权。

诉求:

实行君主立宪制。

(1分)

6.(2016·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

……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

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

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

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2)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二“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得出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据材料“”“”得出,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泰西之强,……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得出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据材料二“夫中国今日”“康有为”,结合所学得出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西方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4)作用,据材料一中“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材料三“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推动近代化。

【答案】

(2)认识:

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

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

(4)作用:

推动近代化。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

6)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

材料表明该学者(  )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 

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材料反映了林纾批评新文化运动中“覆孔孟,铲伦常”即“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林纾反对“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得出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中“打到孔家店”和废除文言文,推行白话文的主张,故B项正确;

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涉及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江苏泰州一模·

5)《胡适谈国学》记载:

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以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一项。

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而唯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

胡适的上述观点(  )

A.是错误的,对当时文学的认识有失偏颇

B.是正确的,对文学认识有了客观全面的评价

C.是正确的,正确认识了白话小说的地位

D.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西方文学的进步性

【解析】胡适认为只有白话小说能成为真正文学,完全否定传统文学,对当时文学的认识有失偏颇,是错误的,故A项正确;

因此对文学认识没有客观全面评价,故B项错误;

片面提高白话小说的地位,其认识有失偏颇,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文学,因此不能推断胡适没有认识到西方文学的进步性,故D项错误。

_

江苏南通一模·

8)“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实现观念形态的变革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

它表现为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

”下列选项能准确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 

B.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解析】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其目的是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故A项错误;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是在借助传统宣传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并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C项正确;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不属于正面重建,故D项错误。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5分)

(3)第一小问内涵,据材料三“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得出怀疑批判的精神,据材料三“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得出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据材料三“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得出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三“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得出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据材料三“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得出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据材料三“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出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3)内涵:

怀疑批判的精神;

推崇理性实证精神;

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

影响:

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

(任答2点,2分)

23)(13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并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百年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

……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

……《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

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

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

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

——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材料三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

……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前后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

(9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1)原因,《新青年》创刊即1915年前后,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即可得出,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论证,据材料一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得出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并结合所学得出新文化运动通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据材料二“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

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得出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据材料三“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得出利用西方现代文化(民主、科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提供了可能,结合所学,从批判传统、现代重建、中西文化结合等几个角度论证文化转型,注意史论结合。

(1)原因:

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1分):

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2分)新文化运动通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2分);

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

利用西方现代文化(民主、科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提供了可能。

评分要求:

第一等(9—7分):

观点方面:

理解准确,即提及四个方面。

论证方面:

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

表述方面: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6—4分):

理解基本准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

有层次,详略欠当。

第三等(3—0)分:

不够准确。

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

缺乏层次,详略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