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2783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考各地模拟题经济史分课汇编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IIWord文档格式.docx

5)陈旭麓先生说:

“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

‘庚申之变’……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

”“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

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废止缠足

【解析】庚申之变是指1860年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这一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庚申之变”后20年即1880年,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是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故①不正确;

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的创办军事企业,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符合时间范围,C正确。

4.(2014·

8)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

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实业救国②民主与科学③“自强”“求富”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解析】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是20世纪初;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口号,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

“超英赶美”是1958年大跃进口号,根据时间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5.(2014·

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

15)导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示意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竞争

B.一战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抵制

D.通商口岸较少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鸦片战争虽然打开了中国大门,但英国对华贸易额并未迅速增长,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并不迫切需要英国的工业品,故C正确。

四、五十年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A。

一战发生于1914年,与题干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B。

口岸虽少,但可以通过加大货物的通关量来扩大贸易总额,故D错误。

6.(2013·

广东汕头高一期末·

16)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

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

时期

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1850-1879

72

15

49

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宗法社会完全瓦解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解析】从图表看,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总人数增加,他们从事的职业由务农为主转为经营小商业为主,这说明鸦片战争后该地区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故选D项。

7.(2013·

20)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解析】A项表述绝对;

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90年代”可排除B、D两项。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90年代,洋布大量倾销,土布使用不及洋布使用,这说明西方商品大量倾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8.(2014·

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15)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的中国1800—2008年城市化比率(%)表。

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

1800年

1949年

1957年

1978年

2008年

中国

3.8

7.3

10.9

17.9

45.68

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A.民族工业的发展B.一化三改造

C.文化大革命D.乡镇企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化三改造和文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中国在文革时期是城市人口大量回到农村,城市化进程大大放缓。

9.(2014·

广东湛江高三调研·

15)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

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C.“求其体而遗其用”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从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以及其课程设置可判断为洋务运动涉及军事、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选择D项。

A项为顽固派的主张、B项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方面的思想、C项为郑观应对洋务运动的批评。

10.(2014·

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18)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

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

A.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C.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D.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奠定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因此A项是最关键基础。

【答案】A

11.(2014·

广东茂名一模·

15)“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

……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

C.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现象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从材料中“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可知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产生起到诱导和刺激作用,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说到商人如何贿赂官员,官员如何帮商人赚取利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的地点上海广州,可知民族工业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2014·

广东珠海高三摸底·

15)历史学家田玄认为:

“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

……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

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先进城市、南方先进城市,因为这些先进城市现代化起步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

而南方城市现代化落后,反动阶级统治力量强,故A正确。

B项在古代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故不正确;

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不正确;

交通发达与能否成为革命舞台,关系不大,故D不正确。

13.(2014·

广东惠州一模·

15)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泊修理等业。

这带来的新变化是(  )

A.便利列强经济侵略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

C.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D.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

【考点】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此题ACD项都具有较大的迷惑性,A项可从题干中的“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反映,C项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带来的客观积极作用,D项也是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加剧,但与问题“新变化”要求是不符;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企业,带来阶级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

14.(2013·

17)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选择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B.都选择了民主共和之路

C.都试图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D.都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政权,《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救国设想。

三者都主张发展工业,实现国家强大,故A符合题意。

B项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资政新篇》不符;

C、D两项与上海轮船招商局不符。

15.(2014·

10)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

“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说明近代化遭到下层民众的反对;

“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说明外国资本的侵略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故此题应该选择D。

16.(2014·

38)(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

材料三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

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

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6分)(提示:

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

(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

(1分)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

(6分)

【考点】

(2)辛亥革命;

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3)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

(2)“阳历”只是新事物的一个代表,而时间是辛亥革命后,因此要回答辛亥革命后新事物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同时也要回答“阳历”成为法定历法的特定原因;

普遍原因是西方文化的传播;

特定的原因,则是用阳历取代旧历,体现一种去旧布新,铲除封建宣传共和的思想;

同时便于与世界交流。

(3)第一问先总结态度,可知是不赞成的;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可知是旧历适合传统习俗的需要;

“且亦与政体无关”可知无关政体;

“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可知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然后回答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即可。

【答案】

(2)背景:

①政治上: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阳历取代旧历,彰显共和精神;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历法认同趋于西化。

(2分)

②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用阳历便于与国际接轨。

③文化上:

西式文化冲击近代中国(西风东渐),颁行阳历以迎合世界潮流。

(2分)(每个方面任答1点得2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态度:

反对(或不支持)。

(1分)

合理性:

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

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

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

③思想上:

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

17.(2014·

广东广州高三期末·

39)(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

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

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

(10分)

(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第一问,政治上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

“永久性变化”的要素则要新的经济因素有哪些、新的政治因素有哪些、新的思想因素有哪些就行了。

(2)变化:

近代西方的冲击,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要素:

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

政治方面,新阶级的产生与壮大;

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

军事方面:

近代海军等;

思想方面:

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

社会生活方面:

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18.(2014·

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

38)(26分)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时间上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将相关史实列出来,结合材料说到的“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来组织答案。

(2)经济工业化:

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

(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不超过2分。

政治民主化:

如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

思想自由化、科学化:

新文化运动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014·

广东惠州二模·

38)(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

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

(13分)

(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潮;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2)关键信息: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第一小问依据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

第二小问注意时间信息:

19世纪末20世纪初,阐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变化过程及相关事实即可。

(2)事件: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兴起瓜分中国狂潮(3分,各1分)

说明:

主要趋势由学习西方器物深入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

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单纯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戍变法,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

以陈独秀为首的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

(10分,其中趋势2分,答出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有分析的各给2分)

20.(2014·

39)(28分)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2分)

(2)“中体西用”思想;

三民主义;

(2)此问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即从器物到制度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

(2)历程:

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或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康、梁维新派、孙中山等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分别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动摇或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又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

(12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每段4分,答出层次给2分,答出史实2分。

答到实业救国也可给2分)

21.(2013·

26)(18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

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

(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3)工业革命;

(3)从图表信息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从时间休息可知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城市化水平,据此回答“本质问题”。

(3)差异:

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问题:

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

22.(2013·

广东汕头高二期末·

27)(18分)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兴起了“国货运动”,并摘录了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

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

——1933年10月15日《申报月刊》

(某国货品牌)出品精良,价格比外国货便宜了四分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