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2601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molCu(OH)2能使溶液复原,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生成0.1mol氧气,则电路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B错误;

C.溶液温度未知,1LpH=13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不一定是0.1mol/L,因此含有OH-的数目不一定为0.1NA,C错误;

D.0.1mol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0.4NA,例如与钠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时转移0.2mol电子,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目的关系涉及的知识面广,涉及到核素、弱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胶体、化学键等知识点。

与微粒数的关系需要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电子数目时一定要抓住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化合价的改变以及物质的量,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或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就是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

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容易忽略溶剂水中的氢原子。

4.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无色溶液中:

Na+、Cu2+、Cl-、

B.使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

K+、Na+、NO3-、Cl-

C.0.1mol·

L-1的FeCl2溶液中:

H+、Al3+、SO42-、S2-

D.由水电离出的c(H+)=1×

10-10mol·

L-1的溶液中:

Mg2+、NH4+、SO42-、HCO3-

A.pH=1的无色溶液显酸性,则Cu2+、CO32-均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使酚酞呈红色的溶液显碱性,K+、Na+、NO3-、Cl-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H+、Al3+与S2-均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L-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如果显酸性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显碱性,Mg2+、NH4+、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另外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5.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相对分子质量:

HCl>HF,故沸点:

HCl>HF

B.硅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位置,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C.由于氮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有-3价,故NH5这种物质不可能存在

D.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试题分析:

A.HF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沸点:

HCl<HF,A错误;

B.硅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位置,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B正确;

C.虽然氮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有-3价,但铵跟能与H—结合生成NH5这种物质,C错误;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S2-、Cl-、K+、Ca2+半径逐渐减小,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氢化物沸点、硅的性质与用途、氮及其化合物以及离子半径比较

6.随着各地治霾力度的加大,大力发展高性能燃料电池汽车成为研究课题。

如图是某课题组设计的液体燃料电池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优点是不产生污染气体,且液体燃料便于携带

B.电池内部使用的是阴离子交换膜,OH-经交换膜移向负极

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采用多孔纳米碳材料(如图),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增加吸附量

D.该电池中通入N2H4的电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

【答案】D

A.该燃料电池中,联氨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不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液态联氨便于携带,正确;

B.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氧气结合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移向负极,所以离子交换膜要选取阴离子交换膜,正确;

C.因为电池中正负极上为气体参与的反应,所以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正确;

D.通入N2H4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N2H4+4OH--4e-=N2↑+4H2O,错误。

电化学类试题在分析过程中先确定池型(燃料电池),然后分析电极(左:

N2H4→N2,发生氧化反应,负极);

分析电极反应:

N2H4+4OH--4e-=N2↑+4H2O;

最后判断电子、离子的流向及数目等。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pH为4的NaHB溶液中:

c(HB-)>

c(H2B)>

c(B2-)

B.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和H2SO4溶液、pH=12的氨水和NaOH溶液,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不相等

C.常温下将浓度为0.1mol·

L-1的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溶液中c(H+)/c(HF)的值始终保持增大

D.常温下0.1mol·

L-1的下列溶液①NH4Fe(SO4)2②NH4Cl③NH3•H2O④CH3COONH4中: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

①>

④>

【答案】C

A.NaHB溶液pH=4,说明HB-电离大于水解程度,则c(B2-)>c(H2B),A错误;

B.pH=2的CH3COOH溶液和H2SO4溶液、pH=12的氨水和NaOH溶液,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水中存在H2O⇌H++OH-,等浓度H+或OH-对水的电离程度影响相同,则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相等,B错误;

C.常温下将浓度为0.1mol•L-1的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溶液中n(H+)增大,n(HF)减小,则n(H+)/n(HF)增大,又c(H+)/c(HF)=n(H+)/n(HF),所以溶液中c(H+)/c(HF)的值始终保持增大,C正确;

D.NH4Fe(SO4)2中NH4+和Fe2+都水解呈酸性,相互抑制c(NH4+):

①>②,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醋酸铵中水解相互促进,因此D错误,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答案选D。

8.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②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石墨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A.③⑤⑥B.①②C.③⑤D.①③④

①同位素之间的转化不是化学变化,①错误;

②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化学变化,②错误;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③正确;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等,④错误;

⑤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⑤正确;

⑥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油脂等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⑥错误,答案选C。

9.右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

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从表中位置关系可看出,X为第2周期元素,Y为第3周期元素,又因为X、W同主族且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的2倍,所以X为氧元素、W为硫酸元素;

再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推知:

Y为硅元素、Z为磷元素、T为砷元素。

A、O、S、P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P>S>O,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

H2O>H2S>PH3,A不正确;

B、在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常常存在游离态的硫,B不正确;

C、SiO2晶体为原子晶体,熔化时需克服的微粒间和作用力为共价键,C不正确;

D、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的交界线附近,具有半导体的特性,As2O3中砷为+3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涉及O、S、Si、P、As等五种元素。

考查的知识点有原子半径半径、氢化物稳定性、S的存在、晶体类型及作用力、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6H5O

+CO2+H2O→2C6H5OH+CO32-

B.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HSO

+OH-=SO32-+H2O

C.Fe(OH)2溶于稀HNO3:

Fe(OH)2+2H+=Fe2++2H2O

D.H218O2中加入H2SO4酸化的KMnO4:

5H218O2+2MnO

+6H+=518O2+2Mn2++8H2O

A.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但强于碳酸氢钠。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6H5O

+CO2+H2O→C6H5OH+HCO3-,A错误;

B.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氨气和水,方程式不正确,B错误;

C.Fe(OH)2溶于稀HNO3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方程式不正确,C错误;

D.H218O2中加入H2SO4酸化的KMnO4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5H218O2+2MnO

+6H+=518O2↑+2Mn2++8H2O,D正确。

答案选D。

考查离子方程式判断

11.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

CH4(g)+H2O(g)

CO(g)+3H2(g),设起始

=Z,在恒压下,平衡时

(CH4)的体积分数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H<

B.图中Z的大小为b<

3<

a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

(CH4)增大

A、从图分析,随着温度升高甲烷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A错误;

B、

的比值越大,则甲烷的体积分数越小,故a<

b,B错误;

C、起始加入量的比值为3,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甲烷和水是按等物质的量反应,所以到平衡时比值不是3,C错误;

D、温度不变时,加压,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体积分数增大,D正确,答案选D。

注意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思路:

一、看懂图:

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图像的变化趋势,曲线的特殊点,如起点、交点、折点、终点;

二、想规律: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三、作出正确的判断。

注意“先拐先平”和“定一议二”方法的运用。

12.A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B、C为化合物。

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B.A、B、C不一定含有同一种元素

C.B、C的水溶液可能都呈碱性

D.A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A.A单质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和C两种化合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存在负化合价,应为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不存在负价,A错误;

B.A发生歧化反应生成B、C,则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B错误;

C.如A为S,与碱反应生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的水溶液都呈碱性,C正确;

D.A可能为Cl2或S,则A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HClO或者H2SO3,都为弱酸,D错误,答案选C。

13.工业上可利用如图所示电解装置吸收和转化

(A,B均为惰性电极)。

A.B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B.B极区吸收5mo1

,则A极区生成2.5mo1

C.B极区电解液为稀硫酸,电解一段时间后硫酸浓度增大

D.A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A电极处通入SO32-,产生S2O42-,电解过程中SO32-化合价降低,为得电子的反应,则A极为电解池阴极,B电极就为电解池阳极,通入S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2SO4,则A.B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A错误;

B.B极区吸收5molSO2,电解生成H2SO4,S化合价升高2价,转移电子数为5mol×

2=10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则阴极也转移10mol电子,2SO32-~S2O42-~2e-,则A极区生成5molS2O42-,B错误;

C.B极区电解液为稀硫酸,电解过程中SO2转化为H2SO4,则电解一段时间后硫酸浓度增大,C正确;

D.A电极处通入SO32-,产生S2O42-,电解过程中SO32-化合价降低,为得电子的反应,则A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2SO32-+2e-+4H+=S2O42-+2H2O,D错误,答案选C。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根据装置图中物质的变化分析电极的性质,明确电极反应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电子得失守恒的运用,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离子的移动方向、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等。

1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

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在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C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D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只有乙烯

 

A.AB.BC.CD.D

A.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

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A错误;

B.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B错误;

C.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C正确;

D.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挥发出的乙醇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答案选C。

15.将mg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2mol/L的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气体5.6L(标准状况下)。

向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为13.60g,则m的值为

A.11.48B.9.35C.8.50D.5.10

镁、铝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这说明Mg、Al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沉淀需要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5.6L气体是氢气,物质的量是0.25mol,转移0.5mol电子,即与金属阳离子结合的氢氧根是0.5mol,质量是8.5g,所以m=13.60g-8.5g=5.10g,答案选D。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本题注意把握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关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各种守恒法的灵活应用。

16.体积为1mL、浓度均为0.10mol/L的XOH和X2CO3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pH随lgV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XOH是弱碱

B.pH=10的两种溶液中的c(X+):

XOH大于X2CO3

C.已知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远远大于Ka2,则Ka2约为1.0×

10-10.2

D.当lgV=2时,若X2C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则c(HCO3-)/c(CO32-)减小

由0.10mol/L的XOH的溶液的pH=13知XOH是强碱,A错误;

pH=10的两种溶液中的c(X+):

XOH小于X2CO3溶液,因为X+的水解很微弱,B错误;

因为H2CO3的电离Ka1远大于Ka2,Na2CO3的水溶液中以CO32-的第一步水解为主,第二步忽略不计,CO32-+H2O

HCO3-+OH-,c(HCO3-)≈c(OH-),0.10mol/LNa2CO3溶液的pH=11.6,c(H+)=10-11.6mol/L,c(OH-)=10-2.4mol/L,c(CO32-)=0.10mol/L-10-2.4mol/L≈0.10mol/L,则Ka2=

=

=1.0×

10-10.2,C正确;

当lgV=2时,若X2CO3溶液升高温度,CO32-+H2O

HCO3-+O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碱性增强,c(HCO3-)增大,c(CO32-)减小,c(HCO3-)/c(CO32-)增大,D错误;

故选C。

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像的相关知识。

第II卷(共4题,52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短周期元素W、X、Y、Z、M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0,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Z与M同主族,Z2-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

(1)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p由W、X、Y、M四种元素组成。

已知向p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向p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可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p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由X、Y、Z三种元素可组成摩尔质量为84g·

mol-1的物质q,且q分子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

1:

1。

已知q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且分子中不含双键,但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q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XY)2的性质与Cl2相似,(XY)2与NaOH溶液常温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常温下,1molZ3能与Y的最简单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盐和1molZ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三周期第VIA族

(2).NH4SCN(3).N≡C—O—O—C≡N(4).(CN)2+2OH-=CN-+CNO-+H2O(5).2NH3+4O3=NH4NO3+4O2+H2O

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0,W是H元素;

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X是C元素;

Z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是O元素;

M是S元素。

W、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N元素。

(1)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IA族;

已知向p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血红色P中含有

向p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可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P中含有

p的化学式为NH4SCN。

已知q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且分子中不含双键,但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q分子的结构式为N≡C—O—O—C≡N。

(4)(CN)2的性质与Cl2相似,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CN)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2+2OH-=CN-+CNO-+H2O。

(5)常温下,1molO3能与氨气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盐NH4NO3和1mo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4O2=NH4NO3+4O2+H2O。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18.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在空气中,受热时易分解。

实验室制备少量Na2S2O5的方法:

在不断搅拌下,控制反应温度在40℃左右,向Na2CO3过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当溶液pH约为4时,停止反应。

在20℃静置结晶,生成Na2S2O5的化学方程式为4NaHSO3=2Na2S2O5+2H2O

(1)S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和CO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Y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制得的Na2S2O5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Na2SO3和Na2SO4,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

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

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g·

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

(1).2SO2+CO2-3+H2O=2HSO3-+CO2

(2).安全瓶,防止倒吸(3).在制备过程中Na2S2O5分解生成Na2SO3,Na2S2O5被氧化生成Na2SO4(4).0.16(5).偏低

(1)S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和CO2,其离子方程式为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