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2317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

《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生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Word格式.docx

【《中国的红色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革命道路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加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及大批破产,生活极为艰难。

【革命的主力——农民】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基本国情。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两对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

主要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解决生产力问题)。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为实现两大任务而斗争,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割地(南京、中英北京、瑷珲、中俄北京、勘分西北界约记、改定伊犁条约、马关条约割台湾);

赔款(南京、北京、马关、辛丑条约最多,且允驻兵);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

2、政治控制: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辛酉政变;

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望厦条约;

海关——英国人赫德把持中国海关四十多年。

3、经济侵略:

开放口岸(南京5处、天津10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破坏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5%、天津条约不重复收税);

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允许设工厂);

4、文化渗透:

宗教与报刊:

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精神,摧残中国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总之:

帝国主义侵华目的:

A绝不是要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B是想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C要把中国人民变成受他们支配的奴隶。

(驳斥“侵略有功论”)

相反,中国的民族工业,中国的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贫苦农民、新式知识分子成为帝国主义的掘墓人。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其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主要出现在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有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近代企业转化而成。

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

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面性。

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归于小资产阶级。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侵斗争历程:

三元里、太平军、中法(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等。

2.义和团运动与粉碎瓜分中国图谋;

原因:

不屈不饶的民族反抗精神。

第三节反侵略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失败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

【2010年考研真题】

2、民族意识觉醒: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编写《四洲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写《海国图志》;

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吸纳西方政治学说的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的等,其中郑观应著《盛世危言》提出与西方国家“商战”的口号、君主立宪主张等。

甲午战后,形式更加危机,严复写《救亡决论》喊出“救亡”口号,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理论,为危机意识与民族危机提供理论依据。

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创办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心:

1《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

内容有:

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该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但是这种社会理想不切实际,只能是幻想,它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

2洪仁玕《资政新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标志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

(新特点体现有三:

纲领、资本主义方案、反外来侵略)

3意义:

是封建社会农民战争最高峰;

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冲击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地位;

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败因:

客观上:

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勾结,实力远远超过太平军。

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克服腐败现象(天京事变);

3)不能正确看待外来宗教(拜上帝教);

4)不能全面对待儒学;

5)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

经验教训:

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潜能;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1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提出“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被进一步概括为“中体西用”,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通俗的说: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

目标是:

“自强”“求富”。

2兴办四方面事业:

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企;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国内最大造船厂;

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民用工业(最早的是轮船招商局;

官督商办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新式海军(北洋主力,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京师同文馆、詹天佑、严复等)

3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是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4作用:

(1)这些措施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但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2)是近代教育的开始;

给中国带来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视野。

(3)传统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5败因:

(1)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意味着洋务派企图吸收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决定着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符)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外国势力在华的目的在于获取自己的利益,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

(3)管理具有腐朽性。

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效率低下,容易滋生腐败,难以保证企业正常发展。

6经验教训:

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

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即不变革生产关系)单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生产力)以自强求富,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2010年考研真题】26.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是(AB)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具有依赖性

C.民主阶级的荒谬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性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的加深(甲午战争);

2.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标志戊戌变法开始。

3.变法理论依据是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另外谭嗣同《仁学》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也是重要依据。

4.主要组织:

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康有为的万木草堂、梁启超的长沙时务学堂起到重要的组织作用。

5.主要舆论阵地有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在天津主办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等。

6.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君主立宪”“要不要改科举兴西学”三方面展开论战。

这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使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

7.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帝颁发一系列诏书,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施改革,史称“百日维新”。

8.改革触及到守旧派的利益,受到抵制,9月28日,“戊戌六君子”遭到杀害,标志戊戌变法失败。

9.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3)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10.失败原因:

主要是

(1)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敢发动群众);

(2)以慈禧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弱小。

(4)光绪帝没有实际权力。

11.教训:

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施展的政治改革。

它的失败不仅暴露这个阶级的软弱性,也同时证明:

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瓜分中国);

2)事与愿违的清末新政:

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施行“新政”。

颁布一些改革措施,宣布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方案。

规定9年预备立宪期限。

1911年5月,“皇族内阁”出台,清末新政目的暴露。

加速清政府的灭亡。

3)人民群众反抗风起云涌:

在拒俄、拒法、抵制美货,收回权利运动、保路运动中资产阶级成为主要角色。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力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干将: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和《猛回头》。

4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民报》为机关报。

5三民主义:

这是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缺点:

不彻底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孙中山“平均地权”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得到农民的支持。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前影响最大的起义。

21911年5月,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随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标志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灭亡。

在革命中,旧官僚、立宪派拥有相当的实力。

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诞生,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集中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南京临时政府主张对外维护民族尊严,但它又承认清政府同列强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其所借外债、所承诺的赔款和所让与的种种权益,其目的在于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

它暴露出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严重妥协性。

事实上,列强始终不肯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5辛亥革命的意义:

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2)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给人们到来一次思想解放;

(5)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如称谓、陋习等。

(6)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了解)

11912年4月5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失败。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北洋军阀统治实际建立。

2国会选举国民党占多数议席,预备组阁。

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

二次革命失败;

迫选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解散国会;

废《临时约法》;

修改《总统选举法》;

接受日本“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签字,形成“五九国耻日”);

袁氏称帝;

张勋复辟12天;

倡导尊孔。

乌烟瘴气、为所欲为。

3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坚持武力反袁;

1915年12月,蔡锷发动护国运动,袁死;

段祺瑞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失败。

此败不仅标志孙中山恢复宪政的失败,还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4失败:

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了,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是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毛泽东)它的失败说明:

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5原因:

(1)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从客观上讲,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辛亥革命。

(2)从主观上说,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一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二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三是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出选择题,如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表现在)

问答题:

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不能救中国?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鲜明地举起革命的旗帜。

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辛亥革命。

历史证明:

它的失败说明:

总之,由于旧的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它们没有认识清楚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认识清楚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因此它们的主张不可能救中国。

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袁世凯践踏民国,破坏《临时约法》,推行尊孔复辟等倒行逆施政策,激起全国民众愤怒。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流产,在于其只进行了政治革命而没有进行伦理革命,没有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彻底批判,中国的国民性没有得到根本改造,民主观念没有深入人心。

因此,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十分必要。

2、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4、主要主张:

(1)提倡德、赛二先生;

(2)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3)反对封建专制的文化。

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有两重含义:

一是指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包括个性解放、人格独立以及自由民主权利等;

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所提倡的“科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指的是社会科学,狭义指的是自然科学。

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本意在于培育国民的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

要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

需要提醒的是:

以陈独秀为首的启蒙思想家虽然对孔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但是并没有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也没有全盘否定孔学。

5、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是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时,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为反封建的有力思想武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启蒙思想家们不能明白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走不通的道理。

因此,尽管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启蒙了一批年轻人,但是,他们心中的理想方案难以实现。

二是他们认为国民的劣根性是共和国难以实现的根源,但是没有认识到国民的劣根性是由于社会环境造成的。

不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基本的社会制度,这种国民改造是很难成功的。

三是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没有辩证的方法。

7、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与保留:

第一,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社会矛盾已经暴露无遗,引起了启蒙者的关注。

第二,一战致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文化危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此产生警觉。

他们不仅否定封建文化,而且对资产阶级文化产生怀疑,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文化。

第三,中国人学西方一再碰壁,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资本主义建国方案的怀疑。

正是这种怀疑和否定,才推动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新途径,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奠定了基础。

8、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怎样推动先进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向社会主义的呢?

首先: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其次,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依靠广大工人、农民、士兵,经过暴力革命取得胜利。

这一事实给与知识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和革命胜利的范例,从而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再次,新俄国号召反帝,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尤其是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更引发中国人对苏俄的好感与尊重,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最后,五四运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有以下两个国际因素:

一是一战使中国人对资本主义产生极大地怀疑;

二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9、后期新文化阵营分裂:

一李大钊为代表接受马克思主义;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

对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作比较系统的介绍);

另一派以胡适为代表继续坚持资产阶级道路。

(李大钊三考点:

1、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2、中国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

3、上述四篇文章。

【2010年考研真题】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二、五四运动

1、前提: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的影响。

2、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典型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结果:

中国驻巴黎代表团没有在合约上签字;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

4、特征:

(1)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毛泽东:

“五四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有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过的姿态,这就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

”)

(2)真正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3)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5、意义: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或者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可忽略)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A1921年中共一大:

工作重点是组织工人运动;

1922年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开始采取群众路线。

)制定最高纲领(共产主义)及现阶段任务(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

B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孙中山在苏俄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成立黄埔军校;

国民党一大召开。

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独立,对内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新三民主义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原则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会议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合作方式: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自身组织的独立性。

C1926年北伐。

D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标志蒋介石立场转变,随后国民党“清党”,合作失败。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蒋介石政权蜕变成为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代理人。

E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民资的广泛革命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发动农民群众;

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共合作失败后,共产党着力做三件事:

1、南昌起义(中共领导武装力量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准备秋收起义;

3、八七会议(八七会议: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撤销其总书记职务;

选举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开始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

毛泽东秋收起义失利后,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根据地;

邓小平开创的左右江根据地;

2探索革命新道路:

游击战与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毛泽东的贡献最大: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

》、1929年《井冈山的斗争》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阐述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红军、游击队、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的思想。

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提出理论与实际喜爱那个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主席。

该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毛泽东说:

鲁迅是左翼文化工作者中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切实可行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中共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