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1191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机器翻译、文本分类、信息检索、信息提取、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和人机接口等。

11.句法结构:

按某一语言的句法规则把自由形式的词放在一起的结果称为句法结构   。

句法结构有关系意义和外部形式。

关系意义就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分为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

检索语言句法既研究句法结构的显性意义,更注重对句法结构隐性意义的研究。

例如句法手段的运用,即引用次序和控制符号,就是在对句法结构隐性意义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12.引用次序:

引用次序(CitationOrder),或称组配次序 (CombinationOrder),和语言学中的词序这一术语相对应。

引用次序是检索语言重要句法手段之一。

引用次序主要有四类,即“显著性引用次序”、“范畴职能引用次序”、“概念关系引用次序”和“上下文从属引用次序”。

13.显著性引用次序:

简称显著性次序(SignificanceOrder),是按各成分的重要性排列的次序,或者说是按具体性递减的顺序排列。

14.范畴职能引用次序:

是用范畴这种思维形式认识主题,把一切主题都看作一系列的范畴组成,并根据范畴职能的具体性递减原则构成范畴职能引用次序。

阮冈纳赞就提出本体、物质、动力、空间、时间五个范畴。

15.概念关系引用次序:

是对一个复合主题进行概念分析,然后根据概念间的各种关系确定其引用次序。

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都用符号表示,即用预先设计代表一定关系的符号来连接概念,概念关系引用次序比较抽象。

16.上下文从属引用次序:

这是一种更接近自然语言的检索语言,这些语言相比于叙词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语句的特征,而其中最有意义的特征就是保留了部分自然语言句法手段(虚词)和自然语序。

如关键词语言(尤指KWIC和KWOC)、词串式语言(如ASI和PRECIS等)。

17.手工信息检索系统:

是指以人工查找和提供信息的系统。

其特点是人直接参与检索过程。

所使用的信息检索工具包括书本式目录、文摘、索引以及各种卡片检索系统等。

手工检索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查准率高等优点,但耗时较多,效率较低。

18.联机信息检索系统:

是指信息用户利用终端设备,通过国际通信网络与世界上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直接的人机对话,从检索系统的数据库中查找出用户所需信息的全过程。

一个联机信息检索系统,通常由检索服务机构、国际通信网络和终端组成。

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的信息资源丰富且经过严格的加工、处理和组织,质量较高。

在信息组织方面多数采用了规范化的检索语言,标引质量较高。

19.光盘信息检索系统:

光盘信息检索系统是单机信息检索系统的一种,它解决了单机检索系统数据存储量少的缺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

光盘信息检索系统的数据库基本与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相似,绝大多数就是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的数据库的不同表现形式。

20.网络信息检索系统:

网络信息检索系统一般由计算机服务器、通信网络、通信协议、网络信息检索服务器、用户终端等构成。

网络信息检索系统有以下主要特点:

可供检索的信息资源空前丰富;

超文本检索;

界面友好;

良好的反馈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21.检索效率:

对信息检索效果满意程度的表示。

主要指查全率和查准率。

广义的检索效率包括查全率、查准率、检索速度、检索方便性、检索成本效益比(全、准、快、便、省)。

22.查全率:

查全率(Recallratio,R)是衡量某一信息检索系统从特定文献信息集合中检出相关文献信息成功的一项指标。

查全率(R)=被检出相关的文献信息量/相关文献信息总量。

23.

24.查准率:

查准率(Pertinencyratio,p)是衡量某一信息检索系统的信号噪声比的一种指标。

查准率(P)=被检出相关的文献信息量/被检出文献信息总量。

25.培根的知识分类体系:

培根从人类的心理特征出发,将知识分为三类:

历史(记忆知识)、诗歌(想象知识)、哲学(理性知识),并在其下分出细纲。

26.“倒转培根分类法”:

1870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哈利斯(W.T.Harris)根据美国公共图书馆和高等学校课程的设置情况首次利用倒转培根知识体系来编制图书分类法,称之为“倒转培根分类法”(InvertedBaconianScheme)。

培根原来的分类是“历史——诗歌——哲学”,倒转后即为“哲学——诗歌——历史”。

哈利斯根据培根的知识大纲将其分类编排为:

科学、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政治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美术、诗、小说、其他文学著作、地理与游记、历史、传记、附录、杂录,然后再细分为100个小类。

这部分类法从根本上突破了神学分类法的体系,它的出现为培根知识分类在图书分类法中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哈利斯分类法奠定了《杜威十进分类法》(DDC)体系基础。

27.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含义及适用的范围就是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明确概念实际上就是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之间是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制约的。

在一个概念中,当它的内涵扩大(加深)时,则它的外延就缩小;

当它的内涵缩小(变浅)时,则它的外延就扩大。

28.概念的限定:

概念的限定是指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对一概念进行限定,从语言上说一般是增加限制词,如定语、状语等,增加的限制词应是恰当的,不能与原概念矛盾或重复。

29.概念的概括:

概念的概括是与概念的限定相反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从而扩大其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

概括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认识上升到一定高度,加深对事物本质的了解。

30.概念的划分:

概念的划分就是以事物的某种属性为分类标准,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划分成若干个种概念的方法。

事物有各种各样的属性,根据不同的属性就可做不同的划分。

概念的划分的基本规则是:

划分得到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应当等于母项的外延;

划分得到的子项的外延必须相互排斥;

每次划分应当使用同一标准进行;

划分必须是按层次逐级进行。

31.概念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概念的逻辑方法是编制信息分类法的基本方法。

考察各个知识领域的要素及其属性,从众多的知识领域依据它们共同的属性概括出分类法的基本大类,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对每一个类目通过选取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逐级地划分,一层层展开就构成一个等级并列关系分明、概念内涵外延清晰的类目体系,这个过程始终是概念逻辑方法的运用。

在这个严密的类目体系中,各种知识、各个学科、各种事物都依据其内在的联系排列并固定位置。

32.信息分类法:

信息分类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按其处理的对象,可以分为文献分类法、学科分类法、网络信息分类法、事物分类法等不同的类型。

33.文献分类:

信息整序的一种方法,是按照文献的内容特征对众多的文献进行划分,并分门别类地系统组织。

文献分类工作包括编类(编制文献分类表)及归类(即分类标引)两部分。

34.文献分类法:

文献分类法是信息分类法中最重要的类型,因为文献是人类知识最完整、最系统的记录,对它的整序要求也最高。

文献分类是各种分类法中最复杂、最庞大的,包括图书分类法、档案分类法、专利分类法、标准分类法、资料分类法、公文分类法等。

35.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分类法:

学科分类法的对象是“学科”,其作用主要是用于国家宏观科技管理、科技统计等。

学科分类法能很好地体现现有学科的知识联系,但不能处理大量的非学科信息,一般也不适用于文献的整序。

(1)专业(课程)分类法的对象是高等学校的专业,其主要作用是用于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学位管理、招生等方面。

专业(课程)分类法与学科分类法很相近,因为学科与专业是紧密联系的,但专业(课程)分类法更实用化,也比学科分类更概括。

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常将相关的学科加以归并。

由于学校专业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很多研究机构的设置也与专业有关,因此它对信息分类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科研项目分类法主要作用在于科研的管理、申报、统计等,一般与学校的专业分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其稳定性不如专业分类法,经常要突出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36.网络信息分类法:

网络信息分类法是处理信息面最广的分类法,不仅包括一般的文献信息,还包括商品信息、贸易信息、金融信息、组织机构信息、新闻,以及软件、游戏、多媒体信息、各类动态信息等。

网络信息分类法一般多以搜索引擎“分类导航”的形式出现,并且“分类法—检索系统和界面—信息数据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7.事物分类法:

事物分类法是以实体的事物为主要分类对象,而不是抽象的知识,根据事物之间的异同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聚类和划分,依据事物关系的亲疏远近排列而成的分类法。

38.等级体系分类法:

也称枚举分类法、等级分类法、体系分类、展开式分类法、层次分类法等。

列举式分类法有两个基本特点:

首先是有一个严密的类目等级结构;

其次是代表信息与知识概念的类目以详尽列举的方式直接展现。

39.组配式分类法:

也称分面分类法、组面分类法、分析—综合式分类法,是根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的原理,将概括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按一定的规则、通过各个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分类法。

40.分面引用次序:

就是由类目合成新主题时的组配次序,不同的知识领域的主题构成形式不同,组配次序也不尽相同,将组面的引用次序加以固定就是分面公式或组配公式。

41.体系-组配式分类法:

这是一种在等级体系分类法的基础上,引入分面分析和组配技术所形成的分类法结构模式。

以等级体系分类为基础,是确保分类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也是满足文献工作诸多环节所需要的。

引入分面分析和组配技术是为了提高体系分类对新主题、复杂主题的描述能力和灵活的检索能力,因此这种分类法兼有体系分类法和组配式分类法的长处。

42.分类法的宏观结构:

是指分类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联系,各个组成部分一般是一个独立的模块,具有特定的功能。

分类法的宏观结构一般包括编制说明、基本类目表、分类法主表、分类法辅助分类体系、分类法附表、分类法索引、分类法使用手册及附录等。

43.基本类目表:

也称分类法简表,是由分类法的一级大类(基本大类)进一步区分出来的二、三级类目所组成(部分知识领域可能包括四级类目),是分类法的类目体系框架,分类法基本知识结构与划分规则等通过基本类目表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基本类目表可以迅速了解分类法的概貌、把握分类法的编制与知识结构脉络、把握各个知识领域的联系。

44.分类法主表:

也称分类法的详表,是由各级类目组成的一览表,分类法编制的理论、技术、规则等都贯穿在其中,是文献、信息分类标引的依据。

主表按其功能又可以分为术语(类名)系统、标记系统、注释与参照系统。

45.辅助分类体系:

是分类法的次要分类体系,提供从主要分类体系聚类标准以外的检索途径,主要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系统,也可以用于电子分类法。

46.分类法附表:

也称分类法的辅助表、通用复分表,是一组组配有编号的标准子目表,单独编列在分类法主表之后,用于对主表中列举的类目进行细分。

辅助表按适用的范围和内容可分为总论复分表、时间复分表、空间复分表、民族复分表、体裁复分表、人物复分表、材料复分表等。

分类法附表的设置与主表类目细分方法密切相关并紧密配合。

47.分类法索引:

是分类法从字顺途径按类目名称、事物主题查找类目的工具。

按索引的编制方法主要有直接索引和相关索引两种。

直接索引是将分类法类目和注释中有检索意义的语词按其名称字顺排列、并注明相应的分类号而编成的索引,直接索引编制简单但功能较差;

相关索引是根据标题法的原理,将类目及其注释中有检索意义的语词改成标题形式,按字顺排列而成的索引,能将分类法分散在各类的相关知识加以集中。

48.分类法使用手册:

分类法使用手册详细阐述分类法的编制理论与技术,各类文献、信息分类规则与方法,是指导用户学习和正确使用该分类法的权威性工具。

49.复分表:

也称为附表、辅助表,是文献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将主表中按相同标准划分某些类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子目抽出来,并配以特定号码,单独编制成的,供主表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复分用的类目表。

50.专类复分表:

是供分类表中某大类或某大类中的部分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

是根据各类图书资料分类的需要而编制的,相对于通用复分表而言,专类复分表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它只供某大类或某大类中的有关类目复分用,其他类不能依此表复分。

51.分类法的微观结构:

分类法的微观结构,是指分类法的类目结构。

52.类目:

类目(包括复分表的子目)是一个个表达文献、信息内容的概念,每个类目都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信息集合。

类目是构造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是构成分类检索语言的细胞,分类法的整体功能是通过类目及其联系实现的。

一个类目是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的,其中类号、类名、类级是必须的。

53.类级:

是指类目的级别,代表该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等级(划分的层次)、显示类目间的等级关系。

54.类目注释和参照:

是对类目含义及内容范围、分类方法、复分方法、特殊书次号编制方法、该类与其他类目的关系等进行的说明。

55.文献保证原则:

是编制文献分类法的基本原则。

即编列类目时要切合文献出版和收藏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要有足够的文献作为保障。

这条原则由英国学者休姆(E.W.Hulme)1911年在《分类法原则》一文中提出的。

56.文献分类标准:

对一批文献进行划分时所依据的某种属性或特征,也称作分类特征。

应选择具有科学认识意义的、相对稳定的内容特征作为分类标准。

一般文献分类均以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作为主要分类标准;

必要时以有检索意义的文献外表特征,诸如类型、载体、时代、地域等作为辅助分标准。

57.引用次序:

即分类标准使用次序,是等级体系分类法类目划分时使用分类标准的先后次序。

一个类在连续划分过程中,需要分别使用该类事物的若干属性作为分类标准。

这些分类标准的使用次序,决定着文献、信息聚合成类的次序和按某种属性集中的程度,决定着分类法局部的类目体系结构。

58.类目“横向展开”与“纵向深入”:

在类目划分时,总是伴随着横向展开与纵向深入这两个方面。

横向展开是以某类事物的共性问题为分类标准,按事物某方面的属性聚类,划分的结果是形成一组组关于某类事物各个方面的类目;

纵向深入是以事物的个性差异为分类标准,沿着“属→种”的方向进行个性化区分,划分的结果是形成一组组关于某事物细分种类的类目。

59.多重列类法:

分类法在编列类目时,同时采用几个分类标准,分别建立几组平行的子目的方法,是分面技术在等级分类法中的应用。

60.双表列类法:

是体系分类法的一种编列类目的方法。

为了增强对专业图书馆或情报机构需要的适应能力,综合性分类法的某些大类,有时可以同时列出两个(有时还可以多个)体系不同的类目,供用户选择。

61.仿分:

是统一类目和简化类表的方法之一。

即在一些类目下不列出具体的下位类的名称,而仅仅指明仿效、按照另一类进行细分。

仿分可以避免在分类表中重复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复分细目,节省篇幅,增强类目的助记性。

仿分分为三类,一是仿临近类目分;

二是仿总论性类目分;

三是仿全部类目分。

62.交替类目:

为了处理具有多重等级关系的概念而在分类表中专设的一种类目。

有些学科主题概念具有多重属分关系,即同时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或主题。

为了使它们多向成类,一般同时在分类表的有关位置设置类目上。

可视需要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正式使用类目,其他非正式使用的类目就叫做交替类目。

63.参见类目:

表示类目与类目之间有着相关关系的参照叫做类目参照。

分类表除了采用隶属、并列等方式以外,往往还采用设立参照的方式来表示相关类目之间的联系。

被 参见的类目,叫做参见类目。

64.类目的等级关系:

类目的等级关系是一种纵向的隶属关系,反映类目之间的亲缘关系,包括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主要使用等级结构来显示,层累制分类标记的数位基本能反映类目的级位,在分类表中还同时使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排列的缩格来表示。

65.类目的相关关系:

类目的相关关系是一种横向联系的关系,指类目间虽不存在等级关系,但内容上相互关联,如理论与其应用、设备与相关的制造工艺等。

等级体系分类法主要通过类目的参见注释和类目的内容范围注释,揭示类目间的关联性并把它们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非等级关系类目的语义控制。

66.类目的同一关系:

类目的同一关系即类目的交替关系,使用交替类目来显示,它既能揭示非一个类系内的从属关系,也能通过跨类的指引起到揭示相关关系的作用,因为使用类目与交替类目所在的类目一定存在某种联系。

67.类目注释:

注释是类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正确了解类目的含义和使用分类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类目注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类目内容注释;

(2)类目关系注释;

(3)分类方法注释;

(4)类目沿革注释。

68.分类号组配:

将两个简单的(表示单一主题概念或主题因素)类号组合成为一个复合的类号,以表达一个分类表中未列出的复杂概念,这种标引方法就叫做分类号组配或组配编号法。

69.标记符号:

又称分类号或分类标记,系类目的代号。

它起着固定类目在分类表中的位置,表示类目次序的作用,有时还可从标记上识别类目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行排架、流通、标引、检索等多项工作。

70.标记制度:

分类法的标记制度也称编号制度、配号制度,是编制分类标记的根本方法,决定着分类标记系统的类型和性能。

最常使用的是层累标记制、顺序标记制、混合标记制和分面标记制,不同的标记制度产生不同的标记符号类型。

71.单纯号码:

凡只采用一种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编制成的标记符号就称为单纯号码。

单纯号码中又有单纯数字号码与单纯字母号码两种类型。

72.混合号码: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编制的分类标记称为混合制号码。

这种号码是汲取了单纯数字和单纯字母号码的优点,既易识读又有较大的容量。

混合制号码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组合,并且通常使用字母标记一级类目或一、二级类目,用数字标记其他各级类目。

73.层累标记制:

又称等级标记制、展开标记制、树型标记制。

是一种类号位数与类目等级相适应、层次分明的标记制度,它属于结构型标记制的类型。

一般用一位符号标记一级类,用两位符号标记二级类,如此层层累加,表示类目的层层划分。

74.

75.顺序标记制:

是一种不按照类目的级别,只按照类目排列的先后次序分配号码的方法。

它只反映类目排列的先后次序,不显示类表的结构特点,从类号上无法判断类目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因而又称作非结构型标记制。

顺序制分数字顺序制和字母顺序制两种。

76.小数标记制:

又称作十进制或小数制,是将全部数字标记视为小数的标记制度。

它采用0至9十个数字。

小数标记制以小数值的升值次序排列类目的先后,具有较强的容纳性,可以随着类目的深入细分无限地扩充和延伸,而且一般无需发动原有的分类号。

77.分面标记制:

也称分段标记制,是用若干节段符号的组合来表达主题概念的标记制,它能显示类目的组配结构。

分面标记制采用特定的符号或组配方式表示复杂主题各个主题因素所属的分面,使号码不仅揭示类目的次序和等级,也能显示类目的分面结构,其特点是灵活的组配性能可以充分揭示文献主题。

78.起讫标记制:

又称扩充编号法,是用一个号码或一个起讫号码表示一类,用起讫范围内的若干个号码(包括起讫号码)标记某个起讫类号所在类目的下位类。

起讫标记制有一定的容纳性和表达性,号码比较简短和便于扩充。

79.回归标记制:

也称回溯标记制,是一种适用于分面组配式分类的标记制。

其配号的方法是直接将位置在前的组面类号加在位置在后的组面类号上。

80.借号法:

所谓的借号,是指同位类展开时比常规列类多出一、二个类目(包括不占用为了今后扩充需要预留的号码),而其前面的同位类展开后子目较少,剩余了若干号码(除去为了今后扩充需要预留的号码和进行复分预留的号码),这时就借用前面类目的下位类号为该类目配号,这种情况号码的长度已经与类级不相对应。

选择借号的类目一般是重要性较低的类目。

81.八分法:

又称“扩九法”,是为了适应类列不断扩充而采用的一种编号方法。

也可表述为:

是用阿拉伯数字“9”作为空位号来扩展同位类的号码的一种编号方法。

其编号方式:

用数字1-8表示8个同位类;

当同位类超过8个时,从第9到第16个类目分别用91、92、93……98来表示;

当同位类超过16个时,从第17个至第24个类目分别用991、992、993……998来表示,以此类推。

82.双位制:

也称百分法,是用于同位类数量相当多时的一种扩号技术。

基本的编号方法是:

1-9本身不使用,每个号码直接扩充为双位号,为同位类配号,这样在同一个类列中号码的位数与类目的等级是相对应的。

83.空号法:

在分类标记系统设计和实际配号中,为了给类目扩充或修订留有余地,或为了编号的逻辑性、或为了编号的对应性等目的,预留一定数量的空号,以便将来增补新类。

8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图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列举式等级体系综合性分类法,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法。

主要供大型综合性图书馆及情报机构类分文献、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组织文献分类排架使用,同时也可供其他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图书情报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使用。

85.《中图法》基本序列:

《中图法》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作为人类知识领域的基本构成建立基本序列。

并将作为社会主义分类法编制指导思想的“马列宁主义”(具有特藏性质)和结合文献特殊性设置的“综合性图书”作为部类,形成五个部类的基本序列。

86.《中图法》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

《中图法》的宏观结构包括:

编制说明,基本大类表,基本类目表,主表,附表,字顺索引,使用手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