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116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材料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4)根据材料二隋朝前后我国选官制度的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制度的变化有何作用?

选官依据由门第、家世转为以才能考试为依据;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5)作为一名学生,你对我国目前考试制度有何看法或建议?

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建议在题型的设计上应该灵活多样,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等.

3.阅读唐太宗的三则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速,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攀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数耳,若兵戈屡动,土水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煸万绪,颓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三则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告诫自己和众臣,要吸取秦隋灭亡的教训,避免骄奢淫逸而招致衰亡.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

(3)阅读材料三,唐太宗为了避免“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任用了哪几个名臣?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做一名封建明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请指出两点.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人为本;

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要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等.

4.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太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

天竺戒旺对玄奘说;

“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陈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

复有何功德,至此称扬?

(1)材料一中的“中华"

,“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

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为此,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

汉族;

少数民族;

开明民族政策;

天可汗;

(2)试举一例说明“朕"

对“夷狄”是怎样爱之如一的?

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

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往来.

(3)材料四二中的“天竺”指今天哪里?

玄奘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此书的书名是?

印度;

《大唐西域记》.

5.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

唐朝户数增长表格

贞观末年

武周末年

开元末年

300万户

615万户

841万户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水稻、粟.

(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

原因是什么?

人口数直线上升;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材料四: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

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①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由盛转衰;

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

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4)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你对此作何评价?

藩镇割据,政权分立更迭不断;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影响和各地的经济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辩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初三晚,大军哗变,将士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

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在宋一代,文士地位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

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由文官担任的。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显德七年发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随后的“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960年陈桥兵变;

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有何积极的作用?

重文轻武的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材料三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说明了什么现象?

市舶之利最厚指的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而设立的哪一机构?

请分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原因?

说明了宋代商业繁荣现象;

市舶司;

南方战乱少,相对稳定;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4)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

“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如何?

元朝;

元朝的统一;

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促进了民族融合.

8.阅读下列材料: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

殿内有岳飞彩像,上面有岳飞亲书“还我河山”的巨匾。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秦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一中的“还我河山”指从哪一政权收复失地?

(2)你知道岳飞领导的军队叫什么吗?

取得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什么?

“岳家军”,郾城大捷.

(3)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人为什么都纷纷纪念岳飞?

岳飞指挥的岳家军纪律严明;

岳家军抗金,使南方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4)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

“佞臣”指谁?

岳飞;

秦桧.

(5)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诗句和祠堂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人们对岳飞抗金的崇敬,对秦桧之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愤慨.

(6)学习了中国历史后,你对中国古代的英雄们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请写出你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

戚继光.

(7)在民族并立的时代,你认为各民族应该怎样友好相处?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岁币"

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

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苏州、湖州;

水稻。

(2)两则材料中的现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南宋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超过了北方。

(经济重心南移)

(4)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回答出两点即可。

(5)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

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

(6)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市舶司;

政府的重视,造船业发达.

11。

清朝初期,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

的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60多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507亿元,比1951年增长11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长117倍。

人均预期寿命由35。

5岁增加到67岁,青壮年文盲率由95%除到1。

2%.

(2)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哪个朝代?

当时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

宣政院.

(3)除材料二中所说的册封外,清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两点)

设立驻藏大臣;

规定“金瓶掣签”制度.

(4)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色的发展道路,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言之成理即可.)

(5)近年来,极少数“藏独”分子蓄意制造国家民族分裂。

对此,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做?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坚决反对抵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和阴谋;

努力学习,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12.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材料中的说:

“三种东西"

分别是什么?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西汉发明的什么合称“四大发明”?

造纸术.

(3)“这三种东西”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有何影响?

印刷术加快文化的传播;

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欧洲的历史进程;

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四大发明在什么时期广泛应用?

宋元时期.

(5)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有何重大意义?

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据《明史》记载: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吴晗指出:

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1)根据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宣扬国威,显示中国富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和平交往.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4)情感提升:

说一说你打算如何做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我们要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坚持对外开放与交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取他之长,补己之短。

(言之有理即可)

14.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

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日本;

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

(2)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

写出这位将领的主要功绩。

戚继光;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3)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

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表达了戚继光清除倭寇的志向: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其抗倭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殖民者来到中国.英国商人为扩大贸易,力图开拓中国市场,但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发展的形势,固步自封,自我陶醉。

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1)“天朝”指什么?

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2)从乾隆帝的信来看,清政府拒绝与外国通商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

原因: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思想:

愚昧落后,妄自尊大,闭目塞听.

(3)清朝初年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什么政策?

当时只许开放哪一城市对外开放?

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闭关锁国;

广州;

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

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

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清朝对A地实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顺治帝册封西藏宗教首领“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另一个西藏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行使主权的制度化、法律化。

(2)清朝时B发生什么叛乱?

对该地实行了怎样的管辖?

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事务。

(3)写出清朝对C地的管理措施。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17.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偏房'

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

“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在中央的官制变化。

明太祖(朱元璋);

废丞相,设六部.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请你对该机构作简要评价.

军机处;

军机处是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八股取士,文字狱;

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王朝统治.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2017年2月27日,“延平王神驾赴台巡境"

活动在位于“郑成功祖地”的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的郑成功庙前举行,此次是大陆郑成功神驾首次到台湾巡游会香.石井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永芳介绍说,“郑成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

郑成功驱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成功精神,一直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传承和纪念。

(1)材料中的“贵国”和“余”分别指的是什么?

荷兰;

郑成功.

(2)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

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事务.从此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台湾府;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郑成功“驱逐荷夷”有何重大意义?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