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1030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历史地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度和积极性等内容的检查与考查,综合上述各方面的检查与考查成绩,确定学生的本课程最

后成绩。

具体做法是:

本课为专业选修课,总40学时,授课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2个学分。

如有条件,可

以组织一次野外历史地理考察。

学期中间完成一次课外作业,期末参加开卷考试。

其中课外

作业和考勤占总成绩的30,,期末开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六(教学内容纲目和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4课时)第一节什么时历史地理学和中国历史地理

第二节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北京历史地理研究概述

本章参考资料:

1(专著

王恢:

《中国历史地理》,世界书局,中华民国六十四年(1955年)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然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王育民: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至1988年。

马正林:

《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张步天:

《中国历史地理》,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

邹逸麟: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史念海: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陈昌远:

《中国历史地理简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

《历史地理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侯勇坚:

《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李恩军主编:

《中国历史地理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

韩宾娜、王兆明:

《中国历史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张全明、张翼之:

《中国历史地理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四论》

侯仁之主编:

《北京历史城市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刘盛佳主编:

《中国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陈代光:

《中国历史地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耿占军等:

《中国历史地理学》,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

华林甫:

《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学苑出版社,2000年。

邹逸麟主编: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

华林甫编:

《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学苑出版社,2002年。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曹子西等主编:

《北京通史》,中国书店,

夏正楷:

《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出版社,1997年。

3

贾兰坡:

《中国猿人》,龙门联合书局,1950年。

徐建春等:

《王士性论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论文:

史念海:

《顾颉刚先生与禹贡学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3期。

《发挥中国历史地理有利于世的作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3期。

《师承小记——忆我师顾颉刚教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4期。

上官鸿南:

《试论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人地关系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3期。

谭其骧:

《历史地理学的由来与发展》,《复旦学报》,1980年,第2期。

黄盛璋、钮仲勋:

《今年我国历史地理研究的进展》,《中国史研究动态》,1973年,第3期。

《中国历史地理学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一辑。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复旦学报》,1984年,第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集体讨论、史为乐执笔: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949,1984)》,《中国史研究概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33,563页。

杜瑜:

《建国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

谭其骧、葛剑雄:

《回顾与展望——中国历史地理学四十年》,载肖黎主编《中国历史学四十年》,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552,571页。

谭其骧、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地理学报》,1990年,第2期。

陈桥驿、邹逸麟、张修桂、葛剑雄:

《近十年来历史地理的新进展》,《地理学报》,1994年增刊。

朱士光: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的回顾与前瞻》,《北京大学学报》历史地理学专刊,1992年。

《禹贡》半月刊1934,1937年。

《我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不解之缘》(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2期。

陈光:

《北京市考古五十年》,见《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亦见苏天钧主编《北京考古集成》第1卷,北京出版社,2000年。

第15-32页。

靳枫毅、鲁琪、齐心:

《十年来北京考古的新成果》,见《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年)》,文物出版社,1990年;

亦见苏天钧主编《北京考古集成》第1卷,北京出版社,2000年。

第36-45页。

陈旭:

《北京建城年代及地点论证工作综述》,《北京文博》,1995年,第1期;

第51-54页。

苏天钧:

《十年来北京市所发现的重要古代墓葬和遗址》,《考古》,1959年,第3期;

第55-58页。

于德源:

《北京古代农业的考古发现》,《农业考古》,1991年,第1、2期;

第59-69页。

王九龄:

《北京地区历史时期的森林》,《农业考古》,1983年,第2期;

第70-75页。

鲁琪、葛英会:

《北京市出土文物展览巡礼》,《文物》,1987年,第4期;

亦见苏天钧主编《北京考古集成》第1卷,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95-104页。

葛建军:

《北京三千余年灿烂历史的见证——<

北京历史文物陈列>

》,《首都博物馆丛刊》,1998年总第12期;

第105-108页。

顾炎培:

《文化局文物组在天坛举办“北京重要出土文物展览会”》,亦见苏天钧主编《北京考古集成》第1卷,北京出版社,2000年。

第133页。

4

韩光辉、尹钧科、俞美尔:

《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制理论实践河社会评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3期。

吴宏岐:

《金元时期的“山前”、“山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2期。

姚公书:

《三五时代之代表人物及其地理环境》,《贵大学报》1946年,第1期,第4,12页。

陈寄生:

《黄帝族地考》,《东方杂志》,1944年第40卷第24期(51,57)。

姜蕴刚:

《黄帝及其时代》,《东方杂志》,1946年第42卷第3期,第38,43页。

孙作云:

《黄帝与尧之传说及其地望》,《中央亚细亚》,1943年第2卷第1期,第13,21页。

翦伯赞:

《殷族与史前渤海系诸氏族的关系》,《群众周刊》,1942年第7卷,第5期,第105,109页。

齐思和:

《燕吴非周封国说》,《燕京学报》,1940年第28期,第175,196页。

顾拮刚:

《燕国曾迁汾水流域考》,《责善半月刊》,1940年第1卷第5期,第2,5页。

化若:

《齐燕即墨之战》,《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第5期,第128,132页。

郑家相:

《燕布之新发现》,《泉币》,1944年第23期,第8,10页。

姚公书:

《沿革地理学广义》,《国师季刊》,1939年第4期,第1,16页。

高矜细:

《历史里面的地理因素》,《现代青年》1942年第6卷第6期。

童书业:

《古燕国辨》,《文史杂志》,1943年第2卷第90期,第75,76页。

刘雁声:

《北平城池变迁的三个时代》,《广播周报》(复刊),1947年,的37期,2,3页。

那波利贞著、刘德明译:

《辽金南京燕京故城疆域考》,《中和》,1941、12,1942、1,第2卷第12期,第3卷第1期。

程佩萱:

《谈北京的辽金土城》,《新光杂志》,1941年,第1卷第5期。

崇璋:

《辽金土城谈》,《中和》,1941年第2卷第12期,第68,73页。

周肇祥:

《辽金京城考》,《中和》,1941年,第2卷第11期,第4,11页。

驹井和爱著、薛兰译:

《元大都上都平面考》,《中和》,1943年,第4卷第1期,第15,21页。

周荫棠:

《清代顺天府各厅州县建置考》,《斯文》,1941年,第1卷第13期,第7,9页。

启蕴:

《北京城墙的由来》,《吾友》,1942年,第2卷第41期,第4,5页。

木内信藏、张资平译:

《北京的都市形态》,《中日文化》,1941年第1卷第1期,第79,106页。

赵则诚:

《北平、天津、保定》,《知识》,1948年第9卷第5期,第18,19页。

嘉陵:

《南口的今昔》,文化先锋,1942年第1卷第17期,第15,16页。

苏天钧:

《辽、金、元、明、清五朝都城、畿辅建置沿革考》,《中华旧事存真》,第四辑,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年。

亦见《北京考古集成》第一册。

思考题:

名词解释:

蓟燕国全新世大暖期历史地理学沿革地理《北京历史地图集》侯仁之《北京历史城市地理》

论述题:

简述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概况。

北京历史地理的特点是什么,

上篇北京历史自然地理

第二章北京地区的地质地貌(2课时)

5

第一节现代北京地形的形成

第二节北京的地貌特征

参考资料:

张秀萍:

《北京地区全新世埋藏河、湖、沟、坑的分布及演变》,《北京史苑》第二辑,1984年,北京出版社,第222页。

李学杰:

《中国全新世古气候研究现状》,《海洋地质》,1992年,第1期。

徐海鹏:

《北京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北京大学学报》历史地理专刊,1992年。

陈萱:

《四万年以来河北平原古海岸线的变化》,《河北社科院学报》,1992年,第3期。

彭玉鲸:

《试论古气候的宏观演化》,《吉林地质》,1994年,第3期。

张凤荣:

《北京山前地带的两种古土壤及其古气候条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张丕远:

《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的阶段性》,《中国科学》,B辑,第9期。

吕金波:

《北京西山新生代古地理环境的演变》,《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徐海鹏等:

《北京方庄地下古船的发现及其埋藏环境的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1994年,第2期。

末次冰期(大理冰期)北京五大水系军都山东灵山昌平,北京台地简述北京的的质、地貌特点。

第三章北京地区的历史环境变迁

第一节北京地区的(地表水)河流、湖泊变迁

第二节北京地区的气候变迁

第三节北京地区的植被变迁

第四节北京东部的海岸线变迁

第五节北京地区的地震

参考文献

专著:

唐亦功:

《金至民国时期京津唐地区的环境变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龚高法等: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年。

钮仲勋: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图》,测绘出版社,1995年。

贺树德:

《北京地区地震史料》,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

菜蕃:

《北京古运河与城市供水研究》,北京出版社,1987年。

论文: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1973年,第2期。

孙秀萍、赵希涛:

《北京平原永定河古河道》,《科学通报》,1978年,第16期。

施雅凤: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中国科学》,1993年,第8期。

蒲余庆:

《中国三万年的气候变化》,《自然杂志》,第3卷3期。

1980年。

赵希涛等:

《北京平原30000年以来的古地理演变》,《中国科学》B集,1984年,第6期。

邓辉:

《全新世气候最宜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环境变迁研究》,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6

李济贤:

《明末北京王恭厂灾异地震说质疑》,《北京史苑》(第四辑),北京出版社,1988年,第38,52页。

倪根金:

《试论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考古》,1988年,第1期。

韩嘉谷:

《论第一到天津入海的古黄河》,《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

周昆叔等:

《对北京市附近两个埋藏泥炭沼泽的调查即孢粉分析》,《中国第四纪研究》第四卷第1期,科学出版社,1965年。

华北地址研究所第四纪孢粉室:

《全新世时期天津古地理和气候》。

刘金陵等:

《燕山南簏泥炭的孢粉组合》,《中国第四纪研究》第四卷第1期,科学出版社,1965年。

孔昭宸等:

《北京地区10000年以来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植物学报》第24卷第2期,1982年。

陈方吉:

《北京地区全新世地层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国科学》,1979年,第9期。

邢嘉明、王会昌:

《京津唐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区域开发过程》,《地理集刊》第十八号(古地理与历史地理专辑),科学出版社,1987年。

邢嘉明、李宝田:

《京津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变迁研究》,第一辑。

王会昌:

《河北平原的古代湖泊》,《地理集刊》18号。

《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历史地理》,第5辑。

李元芳:

《天津北部全新世海侵》,《地理集刊》18号。

景爱:

《平地松林的变迁与西拉木伦河上游的沙漠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4期。

于希贤:

《北京史历史自然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1期。

景爱:

《木兰围场的破坏与沙漠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2期。

章珊: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的结晶》,《历史地理》,1995年,总第12辑。

王文:

《历史时期海面变化初探》,《地理研究》,1995年,第1期。

袁行云:

《谈朱笥河》,《北京史苑》(试行),第一期,1982年,第21页。

于希贤:

《北京历史上的鸟类》,《史苑》第二辑,1983年,第227页。

李瑚:

《北京的河水与园林》,《北京史苑》第三辑,北京出版社(以后同),1984年,第307页。

常征:

《京城何处高粱河》,《史苑》第一辑,1983年,第38页。

吴建雍:

《从永定河的命名谈起》,《史苑》第二辑,1983年,第166页。

王北辰:

《妫水河名考》,《北京史苑》第一辑,北京出版社,1984年,第270页。

徐兆奎:

《古代的温余河——〈水经注〉氵纍余水试析》,《北京史苑》第二辑,第233页。

段天顺:

《永定河引水工程史话》,《北京史苑》(试刊)第一辑,1982年,第16页。

《也谈郭守敬与惠通河》,《史苑》第二辑,1983年,第231页。

侯墉:

《官厅水库话沧桑》,《北京史苑》第三辑,1984年,第232页。

《京密引水工程史话》,《史苑》第一辑,1983年,第80页。

朱玲玲:

《明清时期滹沱河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1期。

李文海等:

《晚清的永定河患与顺、直水灾》,《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朱士光:

《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分布概况》,《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1期。

《中国北方全新统花粉分析与古环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第4期。

金小凤:

《渤海西部及沿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孢粉组合及地层、古地理研究》,载《海洋科学》,1984年,第3期。

7

王一曼:

《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地理研究》,第1卷第2期,1982

年第6期。

张子斌等:

《北京地区一万三千年来自然环境的演变》,《地质科学》1983年,第1期。

华北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室孢粉组:

《天津区第四纪气候探讨》,1975年,第10期。

思考题:

北京历史自然地理的特征是什么,

北京地区第四纪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关系是什么,

北京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状况有什么变化,

下篇北京历史人文地理

第四章北京政治历史地理

第一节北京地区的行政界限

第二节北京地区的政区地理

第三节北京地区的长城

第四节北京地区的军事地理

第五节北京地区的民族分布地理概况

尹钧科:

《北京历代建置沿革》,北京出版社,1994年。

《侯仁之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一、第二集。

北京出版社,1988年。

《中国历史地理》,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

周振鹤:

《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

李晓杰:

《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商务印书馆,1998年。

周振鹤: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95年。

刘君德:

《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中华文化通志?

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侯甬坚:

《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吴松弟:

《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中国政治》,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

葛剑雄:

《行路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王育民: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胡阿祥主编:

《兵家必争之地》,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

《河山集》,第四辑,陕西示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曹云忠:

《中华名关》,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王彬、徐秀珊:

《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

《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与发展》,《史学史研究》,1986年,第3期。

《班固对历史地理学的创建性贡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期。

8

《关于古代北京的几个问题》,《文物》,1959年,第9期。

常征:

《北京史论文集》,北京史研究会,1980年。

徐兆奎:

《北京附近几个汉魏故城位置的商榷》,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史苑》第一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第44,51页。

于德源:

《北方各少数民族始据蓟城的年代》,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史苑》第一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第114,118页。

张震泽:

《燕王职戈考释》,《考古》,1973年,第4期。

《燕下都第二十三号遗址出土一批铜戈》,《文物》,1982年,第8期。

《热河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发现的古代青铜器》,《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8期。

《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考古》,1974年,第5期。

郭仁、田敬东:

《琉璃河商周遗址为周初燕都说》,《北京史论文集》。

《北京市房山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3年,第3期。

《河北省易县燕下都第十六号墓发掘》,《考古学报》,1965年,第2期。

《1964,1965年燕下都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5年,第11期。

《河北容城县出土战国铜器》,《文物》,1982年,第3期。

《北京昌平半截塔村东周和两汉墓》,《考古》1963年,第3期。

《北京怀柔城北东周、两汉墓葬》,《考古》1962年,第5期。

《北京昌平区松园村战国墓葬发掘纪略》,《文物》,1959年,第9期。

《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试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李学勤:

《战国题铭概述》,《文物》,1959年,第6期。

《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考古》,1976年,第4期。

《北京广安门外发现战国和战国以前的遗迹》,《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7期。

《建国以来北京市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载《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

《北京市平谷县发现商代墓葬》,《文物》,1977年,第11期。

《北京市出土文物展览巡礼》,《文物》,1979年,第4期。

《房山琉璃河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考古》1976年,第1期。

《内蒙古东部地区青铜器时代两种文化》,《内蒙古文物考古》创刊号,1981年。

《河北境内几处商代文化遗存纪略》,《考古学集刊》,第2辑。

邹衡:

《关于夏商时期北部地区诸邻境文化的初步探讨》,《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金岳:

《亚微罍考释》,《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2期。

晏琬:

《北京、辽宁出土铜器和周初的燕》,《考古》,1975年,第5期。

《京津地区商周时期古文化发展的一点线索》,《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

《河北玉田县新发现的新石器和青铜时代遗址》,《考古》1983年,第1期。

《1979年朝阳地区文物普查发掘的主要收获》,《辽宁文物》,1980年,第1期。

《保德县新发现的殷代青铜器》,《考古》,1972年,第4期。

葛英会:

《燕国的部族及部族联合》,《北京文物与考古》第1辑,1983年。

《北京市延庆县西拨子窖藏铜器》,《考古》,1979年,第3期。

《有关河北长城区域原始文化类型的讨论》,《考古》,1982年,第12期。

《河北承德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