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883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5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docx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中最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A位于丘陵地区,风景优美

B.B位于平原地区,水源充足

C.C位于山麓地带,空气清新

D.D位于缓坡地带,农业发达

2.下列哪些地区不利于形成聚落?

A.干燥的沙漠地区B.交通便利地区

C.河流沿岸地区D.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4.演变至4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的问题有:

a.交通拥堵b.住房紧张c.受教育

条件好d.环境质量下降e.犯罪率下降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b、cB.d、e、fC.a、b、dD.a、b、f

5.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

B.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光照

C.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

D.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降水

6.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水源充足B.地形崎岖C.交通便利D.资源丰富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适应湿热环境的民居是

A.甲B.乙C.丙D.丁

8.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10.下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炎热干旱的沙漠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炎热多雨的气候D、地势高峻的高原

11.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东南亚的高脚屋B、因纽特人的冰屋

C、黄土高原的窑洞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12.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A.任其自然发展B.应该大力保护

C.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D.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13.在下列大洲中,许多地方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村落的是(  )。

A.亚洲B.欧洲

C.非洲D.北美洲

14.“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的民居主要分布在(  )。

A.西亚热带沙漠地区B.东南亚温暖湿润地区

C.北亚寒冷干燥地区D.东亚夏季多雨地区

15.“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农村B.牧村

C.渔村D.林场

16.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传统聚落只能保护,不能利用

B.对传统聚落只要利用,不需保护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任意破坏

D.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17.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高山、荒漠    B.肥沃的平原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

18.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19.西亚村庄中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是()

A.热带雨林地区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热带沙漠地区D.热带草原地区

20.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A.水源充足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D.崎岖山地

21.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倡导()

A.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努力增加物质财富和发展经济

C.少开采本国资源而从国外进口

D.少用或不用资源,保护环境

22.小军参加了“超级小英雄”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问他:

如果选择安家,下列四地人们会将房址优先选择在何处?

如果他向你求助,请告诉他正确答案()

A.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B.气候寒冷的高纬地区

C.大江大河的发源地D.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2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A.村庄和集镇B.城市和集镇

C.集镇和乡村D.城市和乡村

24.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交通发达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25.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地形崎岖

26.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体现

A.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B.当时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

C.当时的民风民情D.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读下图四种民居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27.图中四种民居所在地,气候终年寒冷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8.图中四种民居的形态,与海南汉族居住地传统民居最相似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9.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热带地区 

③土壤肥沃 ④沙漠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对不同地区聚落景观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东南亚的高架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主要受炎热少雨气候的影响

B.西亚村庄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受极地寒冷大风天气的影响

C.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时充分利用了当地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很强的优点

D.因纽特人的冰屋主要分布在非洲高山地区,主要是受海拔高的影响

读“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丙丁

3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房屋更集中密集

C.居民多数从事畜牧业

D.人口较为稀疏,道路和商店也比较少

33.下列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少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破坏

B.将古代建筑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

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D.接待尽可能多的游客参观,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34.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水源充足B.交通不便

C.矿产资源丰富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5.下图几种民居为抵御湿热和毒蛇猛兽而建造的民居是()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36.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同B.新疆昼夜温差大,多风沙

C.该地降水较多D.民族风俗不同

37.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

A.气温高B.降水多C.风沙大D.昼夜温差大

38.下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聚落B.B聚落C.C聚落D.D聚落

39.下图中,不是乡村聚落的是

40.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A、居民点集中B、交通交件要好

C、环境状况要好D、人口密度要大

41.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B、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交通发达

42.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可能最早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B.山地崎岖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

44.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落指农村

B.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物的集合体

C.聚落指城市

D.聚落是人类的聚居地,其主要形式是城市和乡村

45.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A.应该大力保护B.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C.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D.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二、综合题

46.把下列典型民居与其自然环境特征相连。

47.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认真观察下图中的图片,将各民居与其所在的地区及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连线。

(8分)

48.连线题:

(10分)

49.(8分)聚焦特征。

受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景观千差万别,区域特征独具特色。

读图判断区域名称,并填写该区域主要特征。

景观图片

区域名称

区域特征

黄土高原

主要生态问题是严重

澳大利亚

被誉为“”

欧洲西部

支柱产业是

中东

资源丰富

50.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共9分)

 

(1)此图反映了由         演变为         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拥挤。

(3)聚落的常见形式有            与            。

(4)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5)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

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

(多选)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 E.热带雨林 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51.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并谈谈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会给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10分)评分标准:

52.读图,回答问题:

(5分)

(1)图甲所示为聚落,图乙所示为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三处遗址的共同因素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般来说: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读图可知,图中B点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A

【解析】

试题分析: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气候干燥等的地区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城市和乡村.

3.B

4.C

【解析】

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4.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入学、医疗紧张;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

考点:

该题考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5.A

【解析】

试题分析:

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考点:

该题考查埃及的概况。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

该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因素。

7.D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依据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高架屋,图中的D属于高架屋式民居,故选D.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蒙古族聚居区的景观描述,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建筑是蒙古包,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D

【解析】

试题分析: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其居住地相对分散.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其居住地相对集;乡村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城市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故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中看出,该民居是碉堡屋,位于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当地居民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考点:

该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民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面对恶劣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采用一种原始方式建造了奇特的圆顶“冰雪屋”,以抵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寒冬;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因黄土的直立性质,就地取材,开挖了窑洞,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在内蒙古高原,因为游牧的关系,人们就居住于容易搭建,也容易拆迁、搬运的蒙古包中,由此可见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东南亚的高脚楼。

考点:

该题考查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2.B 

【解析】保护聚落并不是简单地重建或者全部保护,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聚落进行保护。

13.C 

【解析】非洲经济发展较慢,许多地方保留着原始村落。

14.A

【解析】热带地区民居特点,窗户小,墙体厚.

15.B

【解析】草原地区景观,属牧村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

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高山、荒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聚落的位置和形态以及建筑特色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由此可见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如热带雨林地区,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

终年严寒的地区墙体厚,注意防寒、保暖,窗子大,采光条件好,所以A、B、D错。

西亚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少雨,多沙漠,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所以C对。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A、B、C错。

崎岖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所以D对。

考点: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这道题可用排除法,先看B,不切实际,加强物质财富就有用吗,肯定不行!

再看C,肯定是不对的,根据常识来看采用国外的资源对环境问题没有影响,因为很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

再看D,如果为了保护环境少用或不用资源,那我们还怎么发展。

所以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相关知识。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们如果选择安家,通常会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主要是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是理想的区位,但其发源地,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不适合安家,另外,高纬、高旱、高湿,高山地区也不适合安家,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相关知识。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聚落的形式多样,但主要形式分为两类:

城市和乡村;村庄和集镇包括在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中,所以,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相关知识。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根据题意,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城市和乡村.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都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崎岖山地,交通不便不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根据题意,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6.D

【解析】

试题分析:

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即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民俗风情及当时的宗教习惯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故世界文化遗产不能反映代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27.A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27.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面对恶劣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采用一种原始方式建造了奇特的圆顶“冰雪屋”,以抵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寒冬.故A符合题意.

28.据图分析可知:

①是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②是傣族的传统民居双层竹楼,③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④是江南水乡的传统建筑,海南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故D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9.C

【解析】

试题分析:

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高热、高寒、高旱、高山“四高”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形成聚落。

考点:

本题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相关知识。

30.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地区聚落景观差异是由气候导致的。

东南亚的高架屋楼主要受炎热多雨气候的影响,所以选项A错误。

西亚房屋墙厚、窗小,主要是受炎热少雨的沙漠气候的影响,B错误。

因纽特人的冰屋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受高纬度寒冷影响,D有误。

所以应选择C为正确答案。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与人类生活。

31.B

32.B

【解析】

试题解析:

3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故选B。

32.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道路纵横密集、建筑物密集等.故选B.

考点: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33.A

【解析】

试题解析:

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将古代建筑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接待尽可能多的游客参观,对文化遗产具有破坏性.故排除B、C、D项.故选:

A.

考点:

文化遗产的保护.

34.B

【解析】

试题解析: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根据题意.故选:

B.

考点: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35.C

【解析】

试题分析:

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或竹楼,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还能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6.D

37.B

【解析】

试题解析:

36.我国江南民居的屋顶多为斜顶,西北民居多为平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地降水差异大,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

D.

37.我国江南民居的屋顶多为斜顶,新疆民居多为平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地降水差异大,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我国的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为平顶屋.故选:

B

考点:

气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38.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中看出,A、B、C、D四处聚落中,B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9.D

【解析】

试题分析: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可见生产方式有差异是形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主要原因,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城市和乡村.

40.C

【解析】

试题分析: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阻塞、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城市和乡村.

41.A

【解析】

试题分析:

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阻塞、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42.B

【解析】

试题分析:

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技等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聚落形成因素的认识。

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地形、交通、气候、水源等条件,一般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地区,容易形成聚落。

故此判断应该选择B。

考点: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44.D

【解析】

试题分析:

人类集中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