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8999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1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

水玻璃、水银、水煤气

②电解质:

明矾、冰醋酸、石膏

③酸性氧化物:

CO2、CO、SO3

④同位素:

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

C80、金刚石、石墨

⑥干冰、液氯都是非电解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②⑤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同素异形体;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①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③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④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核素;

⑤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

⑥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非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

解答:

解:

①水玻璃和水煤气是混合物,水银是单质,故①错误;

②明矾、冰醋酸、石膏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故②正确;

③CO2、SO3都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O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故③错误;

④同位素是同元素的不同原子,1H、3H是氢元素的同位素,2H2是单质,故④错误;

⑤同素异形体是同元素的不同单质,C8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

⑥干冰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干冰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碳酸是电解质,干冰是非电解质;液氯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液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⑥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题目较为简单,学习中注意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

 

2.(2分)下列试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药品时,码物错放,称得的物品质量一定偏小

 

B.

用量筒量取4.25ml浓硫酸,读书时俯视刻度线,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小于4.25ml

 

C.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配制溶液浓度偏小

 

D.

盛放NaOH等碱溶液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盛放Na2SiO3溶液试剂瓶要用玻璃塞

考点:

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化学试剂的存放..

分析:

A.若不使用游码,对称量质量无影响;

B.量筒精确度为0.1mL;

C.根据c=判断,n无影响,V偏大;

D.Na2CO3、Na2SiO3等溶液水解显碱性,可以和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反应.

解答:

解:

A.若不使用游码,对称量质量无影响,若使用游码,称量质量偏少,故A错误;

B.量筒精确度为0.1mL,故B错误;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正确;

D.Na2CO3、Na2SiO3溶液水解显碱性,可以和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粘合剂,故要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本操作,较简单,注意仪器的精确度和试剂的存放原则.

 

3.(2分)设NA为何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标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H2O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B.

常温常压下,2gD2O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1molK与足量O2反应,生成K2O、K2O2和KO2的混合物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依据n=

计算物质的量,结合氯气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B、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计算电子数;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最简式相同为NO2,依据n=计算NO2中物质的量得到原子数;

D、钾全部反应计算电子转移;

解答:

解:

A、依据n=

计算物质的量=

=1mol,结合氯气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转移电子数小于NA,故A错误;

B、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

=0.1mol,结合分子式计算电子数为NA,故B正确;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最简式相同为NO2,依据n=计算NO2中物质的量得到原子数=

=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C正确;

D、钾全部反应计算电子转移,1molK与足量O2反应,生成K2O、K2O2和KO2的混合物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气体摩尔体积条件分析判断,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的计算,掌握概念实质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4.(2分)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渗析的方法精制Fe(OH)3胶体

 

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D.

用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从AlCl3溶液得到AlCl3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

A.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B.溶液与胶体均能透过滤纸;

C.BaSO4、BaCO3均不溶于水;

D.铝离子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蒸发时HCl挥发.

解答:

解:

A.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离子可以,则用渗析的方法精制Fe(OH)3胶体,故A正确;

B.溶液与胶体均能透过滤纸,则不能利用过滤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应选择渗析法,故B错误;

C.BaSO4、BaCO3均不溶于水,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提纯,应加硫酸、过滤,故C错误;

D.铝离子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蒸发时HCl挥发,则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从AlCl3溶液不能得到AlCl3,应在HCl气流中蒸发,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物质性质及分离方法选择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2分)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用图①和②所示装置进行粗盐提纯

 

B.

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选择图③所示装置

 

C.

用图④所示装置进行稀盐酸浓缩得到浓盐酸

 

D.

图⑤所示装置中盛有饱和Na2SO3溶液除去SO2中含有的少量HCl

考点: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分析:

A.粗盐提纯需要进行溶解、过滤、蒸发操作;

B.乙醇与水混溶,不能作萃取剂;

C.浓盐酸易挥发;

D.二氧化硫与Na2SO3溶液反应.

解答:

解:

A.粗盐提纯需要进行溶解、过滤、蒸发操作,①为过滤装置,②为蒸发装置,故A正确;

B.乙醇与水混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择苯或四氯化碳,故B错误;

C.浓盐酸易挥发,蒸馏无法浓缩,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与Na2SO3溶液反应,则应用图⑤所示装置中盛有饱和NaHSO3溶液除去SO2中含有的少量HC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除杂、萃取、蒸馏、蒸发等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侧重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明确装置及实验操作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6.(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能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

Na→NaOH→Na2CO3→NaCl

B.

Fe→Fe(NO3)3→Fe(OH)3→Fe2O3

 

C.

Mg→MgCl2→Mg(OH)2→MgSO4

D.

Si→SiO2→H2SiO3→Na2SiO3

考点:

钠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镁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

分析:

Na、Mg、Si、Fe能和酸反应生成盐,能被氧化性强的单质氧气氧化生成氧化物,再结合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分析解答,注意氧化物和碱之间的转化分析.

解答:

解:

A.Na→NaOH→Na2CO3→NaCl中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2Na+2H2O=2NaOH+H2↑、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Cl2=CaCO3↓+2NaCl,所以能一步实现,故A不选;

B.Fe→FeCl2→Fe(OH)2→Fe(OH)3中反应方程式分别是Fe+2HCl=FeCl2+H2↑、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所以能一步实现,故B不选;

C.Mg→MgCl2→MgCO3→Mg(OH)2中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Mg+2HCl=MgCl2+H2↑、MgCl2+Na2CO3=2NaCl+MgCO3↓、MgCO3+2NaOH=Mg(OH)2+Na2CO3,所以能一步实现,故C不选;

D.Si→SiO2→H2SiO3→Na2SiO3中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转化,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以Na、Mg、Si、Fe为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常常在工艺流程中出现,还常常与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离子的检验等知识点联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7.(2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无法区分的一组溶液是(  )

 

A.

KOH和AlCl3

B.

AlCl3和氨水

C.

NaAlO2和盐酸

D.

Na2CO3和盐酸

考点: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而不用其它试剂就能区分,说明反应现象与反应物的量有关,结合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当AlCl3溶液过量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当氯化铝少量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所以反应现象不同,故A不选;

B.无论氨水是否过量,都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选;

C.当盐酸少量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AlO2﹣+H2O=Al(OH)3↓,当盐酸过量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H++AlO2﹣=Al3++2H2O,所以反应现象不同,故C不选;

D.当盐酸少量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H+=HCO3﹣,当盐酸过量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CO32﹣=CO2↑+H2O,所以反应现象不同,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注意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来区分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8.(2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

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考点:

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铝的化学性质..

专题:

演绎推理法.

分析:

利用讨论法和端值法解答,若等物质的量的铝反应,生成气体为1:

1,而题中为5:

6,所以第一份铝剩余;而酸或碱都反应,生成气体为2:

3,即4:

6,而题中为5:

6,所以第二份碱不能都反应.

解答:

解:

发生反应有:

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讨论:

(1)若酸碱均过量,则产生的氢气取决于铝,铝的质量相同,所以氢气相等1:

1.

(2)若酸碱均不够,产生的氢气取决于酸碱,根据方程式,酸碱产生的比值为2:

3

(3)现在的比值是5:

6,比值处于2:

3和1:

1之间,由于铝消耗硫酸量大于碱,此时铝对于酸过量而对于碱不足,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铝与酸、碱反应的量的问题,用端值法求解.

 

9.(2分)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①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的N2在工业生产条件下③过量的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④过量的乙酸和少量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⑤过量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⑥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

 

A.

②③④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③④⑤⑥

考点: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可逆反应,二是物质的性质与浓度有关,例如某些酸在浓度较大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当浓溶液时可以发生反应,但随着反应的消耗,变成稀溶液往往就不具备继续反应的性质.

解答:

解:

①锌不论与浓硫酸还是稀硫酸都能反应,一种物质过量时,另一种能完全反应;

②合成氨是一个可逆反应,无论如何充分反应,都不能完全反应而达到百分之百;

③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当盐酸过量时,碳酸钙完全反应而溶解,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④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发生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

⑤浓盐酸反应到最后变成稀盐酸了,无法完全反应,浓盐酸中H+和Cl﹣的浓度大,还原性强,在加热条件下能被MnO2氧化,生成Cl2;随反应进行,H+和Cl﹣的浓度逐渐减小,还原性逐渐减弱,当达到一定程度时,MnO2就不可以氧化Cl﹣了.因此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会反应;

⑥与⑤一样道理,铜无法与稀硫酸反应,无论铜怎么过量,都不能完全消耗完硫酸.

即②④⑤⑥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本题的可逆性和浓度问题.

 

10.(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的是(  )

①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②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③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先用浓硫酸干燥再用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b克

④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A.

只有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①②③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方案能确定碳酸钠、碳酸氢钠任一物质的质量,即可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

①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加热分解,利用固体差量法即可计算出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②根据钠守恒,可列方程组计算出固体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

③碱石灰增重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列方程组计算固体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

④bg固体为碳酸钡,根据质量可列方程组计算除固体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

解答:

解:

①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固体质量差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HCO3质量,可以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故①选;

②Na2CO3和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NH2CO3的质量,可以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故②选;

③碱石灰增重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与混合物质量,可以列方程计算出NaHCO3的质量,可以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故③选;

④Na2CO3和NaHCO3都与Ba(OH)2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O32﹣+Ba2+=BaCO3↓、HCO3﹣+OH﹣+Ba2+=H2O+BaCO3↓,最后得到的固体是BaCO3,根据质量可列方程组计算固体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可以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故④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对实验方案评价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理解质量分数定义,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方案.

 

11.(2分)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  )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NH3

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NH3的水溶

液显碱性

B

NO2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NO2的水溶

液有氧化性

C

X

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X是CO2

D

Cl2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有酸性

和漂白性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气体的收集;常温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A.氨水密度比空气小;

B.NO2溶于水生成HNO3,HNO3有氧化性;

C.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解答:

解:

A.氨水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检验时,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否则会造成倒吸,故A错误;

B.NO2通入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是由于NO2溶于水生成HNO3,HNO3有氧化性,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故B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还有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

D.氯气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是由于其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积累.

 

12.(2分)(2009•湛江二模)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碳族元素简介..

分析:

向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CO2,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当氢氧化钙消耗完时,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当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当硅酸钙反应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氢钾.

解答:

解:

向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CO2,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量逐渐增加,当氢氧化钙消耗完时,沉淀量最大,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沉淀量不变,当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醋酸钙的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当碳酸钙反应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氢钾,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先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难度较大.

 

13.(2分)表中操作、现象、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

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B

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变红后不褪色

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D

将过量CO2通入Na2SiO3溶液

无沉淀生成

CO2最后转化为HCO3﹣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分析: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

B.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后不褪色,说明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C.含有铵根离子的溶液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不一定有氨气逸出;

D.将过量CO2通入Na2Si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

解: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后不褪色,说明SO2的水溶液显酸性,故B正确;

C.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无NH4+,故C错误;

D.将过量CO2通入Na2Si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O2最后转化为HCO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检验方法,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是关键,难度较大.

 

1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红色

(3)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

D.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④③⑥

考点: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应含有弱酸的酸根离子;

(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

(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BaSO4,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42﹣,因SO32﹣可被硝酸氧化生成SO42﹣;

(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AgCl,但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因所加氯水中含有Cl﹣.

解答:

解:

(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应含有弱酸的酸根离子,该离子只能为SO32﹣,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Ba2+,因二者能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一定含有Na+,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阳离子只有Na+;

(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

(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BaSO4,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42﹣,因SO32﹣可被硝酸氧化生成SO42﹣;

(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