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8308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

《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

8的立方根是2

平方根往往有2个(0的只有一个),立方根只有一个.

非负数才有平方根,任何实数都有立方根.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立方根的概念的?

【教学实施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计算――讨论――观察――总结,一环扣一环的教学。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知道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是互逆关系,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呢?

大家先观察下列式子。

1.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突出重点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平方差公式,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只需要转换思维即可,但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困难的。

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可以分三步:

1.写成两项平方差的形式,即找到相当于公式中a,b的项

2.按公式写出两项积的形式,即因式分解。

3.两项中能合并同类项的各自合并。

例题的呈现尽量本着先易后难螺旋上升的原则,在学生练习中及时总结,引导点拨。

2.为什么要学习因式分解的方法?

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有理数和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解方程和方程组及代数式和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提供必要的基础。

所以因式分解是中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的功能。

初中数学《矩形》

初中数学《矩形》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问题1.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特殊化——变成90°

,会有什么样的特殊图形产生呢?

问题2.你能给这种图形下一个定义吗?

生活中哪里存在这种图形呢?

师生活动: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变化过程,得出矩形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追问:

矩形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和应用,这是因为此类图形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你认为矩形有哪些性质?

我们如何研究矩形的?

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板书: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二)探究新知

问题:

我们都知道了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矩形是否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矩形还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吗?

追问1:

对于矩形,我们仍然从边,角和对角线等方面进行研究。

(1)矩形的边是否有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

(2)矩形的角是否有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

(3)矩形的对角线是否有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

(师生活动)

追问2:

你能证明这些猜想吗?

矩形

一、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二、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之间的关系。

【数学专业问题】

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矩形和菱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请列举3个以上的矩形的判定方法?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小明家到学校约5千米,在他骑车上学的过程中,你能找出其中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吗?

2.你能表示出上述过程中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所列关系式,填写下表:

①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②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三)巩固提高

(1)每人写三个反比例函数,请同桌指出其中k的值。

(2)小组讨论:

举出实际生活学习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并列出函数关系式。

(四)小结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请你课后参考以前知识,讨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1.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难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2.你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让概念和规律方法的获得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讨论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类比获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检验规律的正确性。

初中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

初中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设疑导入,引出新课

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

,那么,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否也等于360°

呢?

你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任意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

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

学生分小组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小组展示探究结果与方法。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同归纳总结。

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的方法,构建成两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解四边形内角和。

活动二:

类比上面的过程,你能推导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吗?

通过以上过程,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做(n-3)条对角线,他们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边形内角和等于180°

×

(n-2)。

归纳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

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求解过程中,已知多边形内角和可求多边形的边有几条,已知多边形边的条数可求多边形内角和。

(三)例题巩固,理解原理

PPT出示例题: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立完成例题,老师对例题进行讲解。

(四)综合应用,深化原理

1.一个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144°

,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90°

,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五)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推导方法是什么?

(2)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什么

课后练习题并思考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1.在教学讲“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时,如何做到不重不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入手,试着连一连,画一画,发现其中的规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因从一个顶点出发,与左右相邻的的两个顶点连线,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要提醒学生注意按照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方向依次连接各顶点,以免会重复或遗漏。

2.n边形多角线公式是什么?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1.怎样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举例说明。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提问――观察――讨论――再提问――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弧度与角度的转化》

高中数学《弧度与角度的转化》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它们的进率是60,角是否可以用其他单位度量呢?

是否可以采用10进制?

(四)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同桌互相给出角度或者弧度,另一个人进行转化。

1.弧度的定义是什么?

说一说度和弧度的区别?

弧度的定义是:

两条射线从圆心向圆周射出,形成一个夹角和夹角正对的一段弧。

当这段弧长正好等于圆的半径时,两条射线的夹角大小为1弧度。

度和弧度的区别,仅在于角所对的弧长大小不同,度的是等于圆周长的360分之一,而弧度的是等于半径。

简单的说,弧度的定义是,当角所对的弧长等于半径时,角的大小为1弧度。

2.请说一说有了角度制为什么还要引入弧度制?

在角度制里,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对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带来不便,引入弧度制后,便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放到实数集或其子集上来。

高中数学《子集》

高中数学《子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考:

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

5=5,5<

7,5>

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的什么关系?

出示例题: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1.真子集的定义是什么?

举例说明。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子集、真子集定义的?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

让学生认识子集的概念,进而举出一个特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设计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学会子集、真子集的定义。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1.点斜式方程有什么确定的?

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写成点斜式方程吗?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由直线上一点及其斜率。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写成点斜式方程,因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能写成点斜式。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线这一结论探讨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利用探讨出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进一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常数)。

提问:

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研究这个数列有重要的意义,是不是所有的等差数列都存在通项公式,如果存在,如何表示?

引出课题: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推导的,采用数学方法是什么?

【专业知识+教学设计问题】

高中数学《偶函数》

高中数学《偶函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

理解偶函数概念,知道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并能熟练利用定义法判断一个函数是偶函数。

通过探究偶函数的活动,增强类比、观察、归纳、思考与创新能力,体会数学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并从中感受数形结合的巨大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信心与参与热情,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与学习习惯。

2初中函数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

高中函数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

实际上,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

不同点在于,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

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

与初中相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

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小学数学《平均分》

小学数学《平均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用课件展示分糖的场景:

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

,“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怎么分最公平。

引出课题平均分。

1.认识平均分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预设1:

1,1,3预设2:

1,2,3预设3:

2,2,2

(2)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师: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2.平均分方法

我们刚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

如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

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1.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

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1.本节课你是如何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的?

教学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的教学方法,准备好生活中常见的相同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展开活动,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2.你是怎么理解平均分的,你觉得你的成功之处在哪?

【教学反思问题】

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在课堂上我是创设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分糖果情境,并放手让学生试着分一分,说一说,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得到课本中展示的三种分糖果的结果,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分成同样多的三份。

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比一比哪组分糖果的方法多。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

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活动】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

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2.简单分类

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出示纸币和硬币,并认识纸币与硬币。

归纳: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3.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1.用课件展示钱,并让学生写出下面的钱数。

2.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1.在教学过程中,你怎么更好的呈现纸币?

我会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学具,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然后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揭示课题】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二)师生活动,探究新知

1.谈话: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

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

你看到了些什么?

(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

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

(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

走一大格呢?

你是怎么想的?

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

(3)理解1分=60秒。

教师引导:

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

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

也就是几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

(1分=60秒)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三)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课后大家试着收集一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1.你是如何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

首先,我会动态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让学生体会“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

其次,结合前面的情境图,直接说明: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并出示钟面,直观地观察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走一大格就是5秒,8秒就是走了八小格。

再通过动态演示3幅连续的钟面,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了60小格。

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

最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如眨眼、听滴答声、击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1秒的长度。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

“盲人摸象”。

【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

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学生交流)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首次观察:

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

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

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

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5)再次观察:

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三)深化新知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出示例1情境图:

(1)看一看:

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

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3)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4)找一找:

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

又会看到什么?

归纳提升: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板书: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四)巩固提高

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观察你周围的物体。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