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7937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岸坡开挖17

4、反滤层工程19

(1)土工织物反滤层19

(2)砂石反滤层20

5、护面工程21

(1)混凝土预制构件护面21

(2)钢丝网格护面22

6、潜丁坝填筑工程24

(1)块石抛筑坝体24

前言

本工程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工程河段范围上起昌门溪,下至熊家洲,全长280.5公里,共分为六个标段。

航道建设等级为Ⅰ级,建设标准为3.5米×

150米×

1000米(水深×

航宽×

弯曲半径),通航保证率为98%。

主要建设内容为:

对枝江~江口河段、太平口水道、斗湖堤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碾子湾水道、莱家铺水道、窑监大河段、铁铺~熊家洲河段共计9个滩段(含13个浅滩)实施治理,建设护滩(底)带34道、坝体6道、深槽护底带3道、高滩守护39.32公里、护岸加固20.58公里;

配套建设航道整治工程建筑物示位标58座,临时施工专用标101座,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工期为42个月。

我单位施工的是Ⅲ标段,主要内容如下:

在张家湾一带建设潜丁坝1道,长度为451米(含勾头160米);

对天星洲高滩左缘上段进行守护,长度为2850米,对天星洲高滩左缘下段进行守护,长度为2640米,配套建设建筑物示位浮标8座,施工期设置临时专用浮标6座,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天星洲上段、下段高滩守护工程

天星洲上段高滩守护工程岸线总长2850m,天星洲下段高滩守护总长2640m,护岸结构采用斜坡式护岸结构。

根据工程实际地形情况,高滩守护工程主体工程主要包括陆上护坡、枯水平台、水下护底和水下补坡四个部分。

枯水平台脚槽的底高程为27.60m,枯水平台以上为陆上护坡,枯水平台以下为水下护底。

(1)水下护底:

对于岸坡较缓的,先从脚槽开始向河心沉放D型排,然后抛石补坡和压载;

对于岸坡较陡的,先抛枕补坡镇脚,再沉排并抛石压载。

断面0+275(25D)上游沉排宽度为110m~126m,断面0+275(25D)下游沉排宽度为130m~159m,排体横向设计搭接宽度为6m。

枯水平台向河心侧40m范围排上抛石厚1.5m,排边缘20m及排外10m范围抛石2.0m厚,其余排上抛石1.2m厚。

并在边缘设置备填石,备填石方量一般为每延米25方。

(2)陆上护坡:

主要包括岸坡开挖、岸坡回填、排水盲沟、陆上反滤层、护面、截流沟和排水沟等工序。

岸坡开挖:

对于陡于1:

3的岸坡按1:

3削坡,对于缓于1:

3的坡岸可按自然坡比削坡。

岸坡回填:

护坡局部回填时要求对回填土层夯实,达到原状土的密度,对于回填土方较高的断面,在坡脚设挡土墙,阻止回填土下滑。

排水盲沟:

在斜坡每隔5m设置由坡顶至脚槽的倒Y型排水盲沟。

盲沟横断面尺寸为80cm×

80cm×

100cm(深×

上底×

下底),下铺无纺布,然后充填碎石。

盲沟的分流点设置在坡顶往下2/3坡长岸坡处。

陆上反滤层:

坡顶至脚槽前缘间由下至上设置10cm厚黄沙一层和排水垫。

排水垫压在截流沟和脚槽下。

护面:

断面0+275(25D)以上采用连锁式护坡砖;

断面1+625至断面1+725采用砼六边块;

其余护面采用钢丝网格护面。

截流沟:

坡顶部设有1.95m宽的截流沟。

其中,排水沟宽50cm、深45cm;

排水沟外侧及底部均为浆砌块石,横断面尺寸分别为宽100cm、厚45cm,宽140cm、厚45cm和宽45cm、厚45cm,并每隔20cm设变形缝;

其中在内侧的浆砌块石壁上距顶端35cm的地方设置碎石反滤包河长45cm、直径为7.5cm的PVC管,PVC管沿截流沟每隔5m布置一根。

内侧浆砌块石与尾部按1:

2开挖,2m宽的密实土平台相连。

里程桩:

在护坡主体段起始处和终点处的坡顶截流沟后方设置一个大理石铭牌,以便于护岸实施后的稳定性检查。

具体的安装位置施工单位可根据护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铭牌高0.3m,宽0.3m,深0.28m。

铭牌埋入深度为0.28m,并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

排水沟:

从护岸头部开始,每隔100m在坡面上布置一天排水沟,底宽为140m,高90cm,三面均为厚45cm的浆砌块石,沟深为45cm。

排水沟顶端与截流沟连通,底端与枯水平台齐平。

(3)枯水平台:

枯水平台为铺石结构+预制件护面结构,宽3m,厚0.5m,从下至上依次为:

35cm厚块石、5cm厚碎石和10cm枯水平台护面砖,枯水平台护面砖每隔20m设变形缝;

枯水平台内侧下设深0.5m、宽度1.0m的脚槽,块石填充。

排水垫和护底排在脚槽里重叠。

(4)水下补坡:

岸坡陡于1:

2.5时,先按1:

2.5的边坡抛枕补坡镇脚,再沉D型排和护底。

2、张家湾潜丁坝

张家湾潜丁坝长度为451米(含勾头160米),其结构为:

D型排护底,堤身有三种结构(空心块体、块石、钢丝石笼),块石和透水框架护脚。

质量目标

1、工程质量按按《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检验评定,达到合格标准,且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2、认真贯彻国家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落实各项技术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国家优质工程银奖,争创金奖。

由于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受施工水位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一般是在冬、春枯水季节施工。

限于水上作业,夜间又较少施工,因此工程有效工期较短,而本工程所整治的河段通航条件较差,通航矛盾突出,限制了施工范围。

同时,施工期间的整治建筑物要经历几个水文年洪水和枯水的考验。

在这期间,航道滩槽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整治建筑物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毁坏。

所以整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会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但排除客观条件的影响,还有一些主观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并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形成质量通病。

这些质量通病由于普遍存在而不易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面广量大,对工程质量危害较大。

因此必须及时处理,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减少或杜绝质量通病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管理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

(1)、未严格落实质保体系和质保措施。

(2)、组织农民工培训力度不够,工人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3)、劳务分包队伍管理薄弱,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

技术工人流动大,劳动队伍素质不高。

(4)、现场施工人员未按程序施工导致工程实体存在缺陷。

(5)、使用风化块石、破损砼块等不合格原材料。

(6)、试验检测管理不规范:

未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频率不够;

检测数据错误;

检测报告不规范。

(7)、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

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

(8)、存在侥幸心理,隐蔽工程人为造成质量较差。

2、原因分析

(1)、未彻底贯彻执行质量自检制度,自检体系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针对性不强。

(2)、对于农民工培训较少,培训内容不够深入一线,农民工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3)、对于人员履约和分包报批的管理力度不够;

投标文件上的人员到位率低。

(4)、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对技术标准、规范不熟悉,质量意识薄弱;

现场管理把关不严;

技术交底未落实到位,未交到一线班组。

(5)、物质员、质检员没有严格履行原材料进场检验,责任心不强。

(6)、没有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检验;

选用的试验检测单位达不到质监部门规定的要求。

(7)、质量隐患排查力度不够;

现场技术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发现质量隐患;

未严格执行质保体系和质保措施。

(8)、劳务分包队质量意识差,借助水下隐蔽工程验收的局限性,存在侥幸心理,为片面追求效益。

3、防治措施

(1)、我部将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落实施工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单项工程完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再由监理单位现场检测验收,达到规范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严格落实三级技术交底工作,确保交底到一线班组。

(2)、严格落实业主下发的农民工培训制度,按期进行农民工培训,强化农民工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强化对农民工培训的考核,确保培训落到实处。

(3)、严格落实有关劳务分包管理规定,明确责任制,落实管理措施。

我部的主要管理人员符合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再根据施工需要加强人员配备;

若有人员调整,将按合同要求上报变更手续。

(4)、根据工程的特性,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质保体系和质保措施,落实各环节具体负责人,规范自检程序,强化现场监理监管职能。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程序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报验单报监理复验签认。

(5)、规范试验检测管理,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确定试验检测频率,严格按频率进行送检;

选用质监部门及业主认可的外委试验检测单位,试验报告出具后要对照标准复验后再报验。

(6)、严格落实原材料检测制度,所有施工进场材料的选料送检,在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并以书面形式报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自觉将不合格材料作废料处理,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

(7)、建立质量责任制度,加大质量隐患排查力度,对于发现的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并进行逐一消除。

(8)、施工相关人员做到切实负责,严格按规范及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加大对弄虚作假等问题的处罚力度,并加大水下隐蔽工程的探摸范围和比例,杜绝因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和隐患。

施工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预制构件

1、D型块/连锁式护面砖和护坡砖

(1)、质量通病的表现特征

1)、块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重量和厚度不合格。

3)、缺边、掉角。

4)、块体尺寸不达标。

5)、蜂窝、麻面、沙斑、裂纹、气泡。

(2)、原因分析

1)、配合比试验不规范,试配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时的原材料在批次、质量、性能上有较大差异。

2)、未按设计配合比投料,粗骨料和黄砂料偏多,水泥料偏少,粗骨料的级配不连续容易使石子间形成空隙。

3)、预制所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黄砂、石子、水)材料的相关技术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4)、预制砼块过程中振动时间太短,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粗骨料没有得到均匀的下沉,表面提浆效果不佳。

5)、脱模时造成构件损坏。

6)、缺乏良好的养护,砼块在预制完成后,湿度和温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7)、构件未达到规定强度前出运,运输和堆放不当,受外力和重物撞击,造成边角部位损坏。

8)、模具在制模时没有按设计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模具制作完成后也没有进行校核;

尤其制作连锁式护面砖和护坡砖时,模具尺寸未预留一定的富余量,导致产品尺寸偏大,安装时砖体之间没有间隙,无法正常铺砌。

(3)、防治措施

1)、加强现场材料取样,在现场抽取代表性的样品后,进行密封包装,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送到检测中心,取得合格的配合比。

2)、加强上料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必要时采用自动配料机进行配料,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模具内经填料在振动密实的过程中,上料人员要观察模内混凝土的下沉量,当发现混凝土料不够时要及时的添加,从而保证砼块成型后的厚度。

3)、加强对进场材料的初步验收工作,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场处理,现场初步验收后,提取样品送相关检测部门,经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防止构件变形和影响外观质量。

调整现场试验混凝土浇筑后的最佳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有效提浆。

5)、脱模时要求必须使用熟练的操作工,防止损坏砼块体边角。

6)、砼块预制成型后,采取集中堆放养护,根据混凝土的特性,结合养护区域周边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洒水、覆盖保温等),并安排专人定期对砼块进行养护,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7)、制模前要对模具的尺寸进行图纸放样,制模时要随时校正模具的各边长和角度,不合格的模具应严禁使用。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得摔打,防止变形,对在浇筑使用后发生变形的模具要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

对连锁式护面砖和护坡砖模具要预留一定的富余量,确保构件尺寸略小于设计尺寸,连锁块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便于铺砌。

2、透水框架/六边块

1)、杆件(块体)破损。

2)、外露钢筋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及钢筋偏离轴线位置。

3)、杆件(块体)表面蜂窝、麻面、裂纹。

4)、杆件(块体)外观几何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

1)、杆件(块体)强度不够,在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发生轻微碰撞破损。

2)、钢筋下料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指标,造成外露钢筋长度不统一。

3)、现场操作工人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对钢筋位置没有按设计要求控制。

4)、配合比配料不准确,粗骨料和黄砂料偏多,水泥料偏少,粗骨料的级配不连续容易使石子间形成空隙。

5)、模具表面清理不彻底,薄膜铺设时表面不平整。

6)、振动的时间短,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使粗骨料没有得到均匀的下沉,砂浆没有有效地振捣至面层。

7)、没有进行正常的面层收光,导致砼面层麻面沙斑较多。

8)、模具在制模时没有按设计的尺寸大小进行制作,模具制作完成后也没有进行校核。

9)、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破损和变形,没有及时进行修理和更换。

1)、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投料,加强透水框架成品的养护,确保杆件(块体)强度,同时加强成品转运过程的保护,避免成品的损坏。

2)、下料钢筋长度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控制,加强对操作工人的质量控制意识教育培训。

3)、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钢筋的平面位置,采取精确的测量方法,确保钢筋偏离轴线的距离在设计误差范围内。

4)、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配料,施工前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并经常性检查复核计量设备,做到原材料计量准确。

5)、下料前对模具的平整度进行检查,去除表面的杂物,薄膜铺设务必平整,不得存在皱折现象。

6)、调整现场试验混凝土浇筑后的最佳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有效提浆。

7)、振捣完成后,及时使用木搓板进行面层的修整,然后使用铁板进行第一次压面收光,脱模后进行第二次收光。

8)、对制作杆件(块体)的模具严格按设计的尺寸进行加工制作,制作完成后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对于不合格的模具坚决不允许用于预制生产中。

9)、加强模具的日常修缮工作,确保模具的性能良好。

10)、我部将对透水框架进行技术创新,将传统的六根杆件分别预制再焊接成整体的工艺改为整体浇筑成型工艺。

施工时,在枯水位以上抛投整体预制透水框架,枯水位以下抛投传统式透水框架。

二、护底工程

1、D型排铺设

1)、卷排、叠排。

2)、砼块绑扎数量不够、绑扎不牢靠。

3)、搭接宽度不足。

4)、排头滑落。

5)、排头及施工水位部位排布裸露。

1)、沉排船移船放排过程中,卷排筒放排速度快于沉排船收放缆速度,导致排体卷曲、叠加。

2)、排垫上的系结条未按设计要求进行缝制,细结条间距误差超过设计要求,系结条缝制数量偏少。

3)、砼块绑扎过程缺少监督,存在砼块绑扎数量不足的现象,绑扎工人对砼块绑扎的相关要求不了解。

4)、船舶本身的锚泊系统机械性能和操控者的技术水平限制,施工船舶的行走轨迹很难达到直线型。

5)、排体下放过程中,从铺排船翻板外缘至泥面的悬空排体呈自由状态,受水流作用时,形成一种“挡流布帘”,而且在水深较深、流速快的水域沉排时,排体受到较大的水流冲击力,易产生横向漂移或扭曲,导致排体水下就位的实际位置与设计存在偏差,影响排体之间的水下搭接宽度。

6)、未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如排头采用木桩或系排梁固定排头),从而导致排体下滑。

7)、排头处的岸线较陡,受自然力作用,排体下滑。

8)、排头处所在位置坡度较陡,无法进行砼块绑系。

9)、施工人员质量控制不强,对排头裸露部分没有进行有效覆盖。

1)、在沉排过程中,随时观察排布的沉放速度,一旦出现卷排和叠排现象时,立即调整收放缆的电机转速,从而调整了铺排船绞移速度,防止卷排、叠排的事情发生。

2)、排布进场后,质检员对排布进行检查,包括系结条的数量、间距,加筋条的数量等。

3)、加强沉排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施工员对砼块的绑扎数量及松紧程度进行检查,绑扎的松紧程度以手指插不进为标准,检查合格后方可放排。

4)、根据沉排前绘制的标准沉排轨迹图进行船舶的定位,尤其是准备沉第二幅排时,当排船按照显示屏中显示的排头轨迹位置定位后,再用移动GPS进行一次校准,保证沉排时的搭接从头开始的准确。

沉排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沉排船在轨迹线中所移动的轨迹位置,随时调整排船前后绞缆的速度,控制船位在标准轨迹线内移动,保证排体的搭接宽度在设计规定值内。

5)、在排体入水前,在岸坡上采取措施稳固排头及上游侧的入水位置,在沉放过程中,加大对排体上游侧边缘位置的压载,确保排体的入水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根据水流速、水深等因素预留适当的漂移距。

6)、在水深较深、流速快的水域沉排前,首先上报监理、业主和设计,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对相应的排布进行适当变更调整,排布上游的纵向加筋条加密;

横向加筋条加密,长度加强至整个横向,并在上游端留出2m长横向筋条,用于沉排中尼龙绳的绑系,以此抵御水流的横向冲击。

7)、加强排头的固定,根据地形条件对固定木桩的数量、密度进行布置。

8)、对排体固定区域的岸线进行适当处理,降低坡比,增大排体下滑的阻力。

9)、对排头处岸线进行坡比放缓,施工水位以上部位应在48小时内尽快用块石或材料布覆盖。

2、水下抛投透水框架

1)、部分透水框架抛投数量不足。

2)、透水框架抛投分布不均匀。

3)、透水框架偏离设计抛投区域。

4)、框架杆件散落。

5)、杆件焊接缝质量较差。

1)、抛投时没有对抛投区域进行分区划分,对设计量未按区分配,导致部分区域抛投量不足。

2)、施工人员故意减少设计抛投数量,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

3)、在抛投过程中,抛投船舶没有进行循序移位,导致出现抛投分布不均,甚至出现漏抛现象。

4)、抛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测量控制手段,对漂移距等预估不足,导致抛投框架偏离了设计区域。

5)、定位船的锚位发生小幅度移动,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调整,导致了抛投框架偏离了抛投网格。

6)、透水框架没有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焊接,焊接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抛投过程中发生碰撞后散架。

7)、外露钢筋在焊接前没有整形到位,焊工没有持证上岗或焊工简化焊接工艺,没有按照杆件的焊接工艺要求和设计要求的焊接长度进行施工。

1)、对抛投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明确网格抛投数量。

2)、加强现场抛投过程管理,质检员和现场监理人员按照设计数量进行现场核对,数量和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不得进行下个网格施工。

3)、对定位船的长度进行刻度划分,合理确定抛投船每次移位距离,保证抛投连续、均匀、不留空档。

4)、在抛投前进行漂移距的计算,根据水深、流速等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漂移距。

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岸线导标和水上RTK测量多方法控制,并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防止出现仪器自身的误差超限。

6)、船舶施工人员加强对抛投过程中的定位缆绳观测,发现松动及时通知测量人员对船位进行复核校正。

7)、加强透水框架焊接施工管理,焊接必需在杆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进行,3根一组,两两焊接,采用电弧焊接,焊接的长度和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焊缝不得出现漏焊点、脱焊和裂缝等现象。

8)、安排专人对外露钢筋部位进行整形,使三根钢筋的焊接部位能有效的贴合在一起,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先点焊将杆件固定后,再按照设计要求的三面焊接和焊缝长度进行焊接,焊缝应饱满,清除焊渣和铁锈后涂油漆防锈。

3、水上抛石

1)、抛投厚度不够。

2)、抛投厚度不均匀。

3)、偏离设计轴线(区域)。

1)、未将设计量按照抛石区域进行合理分配。

2)、施工方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故意减少抛石量。

3)、在抛投过程中由于船舶定位不到位,造成局部抛石区域抛石量不均匀。

4)、抛石施工受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对抛投过程中的船舶定位、移位产生了不利影响,造成抛石厚度不均,局部区域形成空挡、缺口。

5)、没有根据水位、流速、流向计算精确的偏移距,造成抛投块石偏离轴线。

6)、由于定位缆绳松动等原因,抛石船舶在抛投过程发生了位置偏移。

7)、测量人员在抛投过程中未及时进行轴线的复测,导致抛投区域偏离了轴线位置。

1)、利用cad等绘图软件,建立抛石网格,将设计抛石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抛投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量进行抛投。

2)、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联合监理人员对抛石船舶进行现场计量,根据堆放抛石区域的几何尺寸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小误差,对特征值应多次丈量。

3)、用GPS做好定位船每次定位后的前后记录,根据记录坐标,确定每次定位位置,每抛2个船位进行一次水下测量,防止出现漏抛和形成空档,发现漏抛和出现缺口时及时进行补抛。

4)、抛投过程中充分考虑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整定位船的船位,同时加强抛投船舶的移位调整,确保抛投厚度均匀,避免出现缺口、空挡。

5)、在抛投前应根据水位、流速、流向等因素,计算合理、准确的漂移距,进而控制定位船的定位,确保块石在水位、流速、流向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沿轴线位置成型。

6)、对于局部工况条件较差的地区(水流急,泥沙迁徙快等),施工人员在船舶抛投过程应注意定位缆绳的张力,防止出现锚位移动等现象。

7)、测量人员在抛投过程中对轴线应及时进行复测,特别是水文和地质条件较差的水域,加大测量的频率,防止出现抛投位置偏离等现象。

4、抛枕补坡

1)、枕袋漏浆,袖口脱落造成废袋。

2)、充填物不满足设计要求。

3)、枕袋填充不均匀,饱满度控制不当。

4)、填槽抛枕高低不平,头部尾部不能形成设计坡比。

5)、抛枕镇脚不能形成设计坡比。

6)、沙质河床抛填验收顶标高不足。

7)、填槽区边缘部分不稳定,难达到设计效果。

1)、枕袋原材料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

2)、枕袋加工质量特别是拼接缝形式和缝合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如:

包缝漏沙,袖口脱落。

3)、搬运过程中尖状物撕扯拉破枕袋。

4)、未对采砂点的砂质进行观察,砂中含有较多杂质等。

5)、吸沙充枕操作、饱满度控制不当。

6)、抛枕施工受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抛枕不均,头部尾部不能形成设计坡比。

7)、抛枕施工受水位、流速、流向、通航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抛枕镇脚不能形成设计坡比。

8)、沙质河床有沉降出现。

9)、填槽区边缘部分易在水流湍急处造成冲刷,水流较缓处形成淤积.

1)、枕袋原材料质量、品种、抗拉强度、孔径透水性都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前对拟用的枕袋进行取样,对其单位质量、强度、伸张率和渗透性及等效孔径等指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用于施工。

2)、枕袋加工质量特别是拼接缝形式和缝合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