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7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docx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昆虫》教案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昆虫

9庞大的“家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有顺序的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

2.能运用文字、数据、图示、列举等方式,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3.能有意识地关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有关昆虫(包括甲虫)的实物或实物标本、图片或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

制作昆虫模型所需的枯树枝、开心果果壳、热熔胶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25页的一首小诗:

我们的家族很庞大,

大到超乎你的想象!

从天空到草地,

从沙漠到森林,

从高山到平原,

从河流到海洋

………

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

到处都有我们的足迹。

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

昆虫家族。

这首小诗向我们描述了昆虫家族的哪些特点?

昆虫的家族很庞大,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

3.教师引导:

你们对昆虫这个家族又有多少了解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昆虫大家庭。

板书课题:

第3单元昆虫

4.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大致了解一下昆虫这个庞大的家族。

板书课题:

9庞大的家族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观察昆虫,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1.教师引导:

我们周围有许多昆虫,大家知道哪些昆虫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昆虫的名称。

2.下面的这些昆虫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课本26页上面的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认一认,并相机出示这些昆虫的名称。

3.教师出示课本27页上面的一句话:

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昆虫,约占动物总数的61%。

学生认真读一读,体会昆虫家族的庞大的数量。

4.提出要求: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6页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昆虫,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这些昆虫的时候,可以数一数它们各有几条腿?

这些腿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的相同之处,预设:

他们都有6条腿。

这些昆虫都有翅膀。

昆虫头上都有触角。

5.出示课本27页蚂蚁和蝴蝶的身体结构图,引导学生认真看一看,了解蚂蚁和蝴蝶的身体结构,并读一读旁边的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共同特点。

预设: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或者两对翅膀。

6.出示蜜蜂、蚊子、鸣蝉的放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种昆虫的身体结构,找出这三种昆虫的头、胸、腹三部分,再找出这三种昆虫的触角、翅膀等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昆虫身体结构的认识,体会昆虫的共同特点。

7.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共同特点,就可以利用昆虫的这些特点来判断一些动物是否是昆虫。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道题目,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动物中哪些是昆虫?

哪些不是昆虫?

把不是昆虫的找出来,在圆圈里打“×”。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些动物中哪些不是昆虫?

8.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判断出这些不是昆虫的,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昆虫概念的认识。

预设:

在这8种动物中,西瓜虫、蜘蛛、马陆和蜗牛不是昆虫。

活动二:

观察甲虫,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1.教师引导:

在庞大的昆虫大家族中,甲虫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昆虫。

2.出示课本27页的甲虫图片,学生观察这些甲虫,找一找它们的相同之处。

3.学生观察甲虫,找出甲虫的相同之处,教师相机引导:

甲虫作为昆虫家族中种类最多的成员,和其他昆虫一样具有昆虫的共同特征,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独有的特征,大家只需要找出甲虫独有的特征就可以了。

4.全班交流,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小结。

预设:

甲虫除了具有昆虫特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

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变成硬的鞘翅覆盖在能飞的后翅上。

5.学生再次观察这些甲虫,看一看甲虫独有的特征,体会甲虫外形上的特别之处。

活动三:

用身边的材料做一种昆虫模型

1.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昆虫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昆虫的共同特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我们用身边常见的材料来做一种昆虫的模型。

2.出示课本28页上面的制作昆虫模型的三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图片,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初步了解制作昆虫模型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3.全班交流

所需材料:

枯树枝(有细的、稍微粗一些的、比较粗的三种枯树枝)、熔胶、开心果果壳、小刀等。

制作方法:

第1步,准备所需的材料。

第2步,用热熔胶把昆虫头部与胸、腹连接起来,然后把开心果果壳贴在背部上,在头部粘上触须。

第3步,在胸部的两侧分别粘上三对足。

4.教师引导:

我们在制作昆虫模型的时候,哪个部位使用哪种材料才比较合适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

用最细的枯树枝做触角,用稍粗一点的枯树枝做足,用最粗的枯树枝按照身体比例截取做头、胸、腹,用开心果果壳做翅。

也可以用橡皮泥、火柴梗、牙签等材料制作。

5.学生分小组活动,制作昆虫模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昆虫模型制作情况,并作适当的指导。

6.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昆虫模型,并且介绍自己制作的昆虫模型的身体结构,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昆虫身体结构的认识。

活动四:

描述一种熟悉的昆虫

1.教师引导: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昆虫,他们具有昆虫共同的特点,也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游戏活动。

看看大家对昆虫的熟悉程度。

2.游戏要求:

一位学生描述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是什么昆虫?

3.教师示范描述一种昆虫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同学们来猜一猜。

教师描述:

他的眼睛很大,翅膀是透明的,他不仅可以朝前、朝后、朝侧面飞,还会像直升机那样悬停在空中。

大家来猜一猜这是什么昆虫呢?

同学们猜:

蜻蜓。

4.学生分小组活动,一位同学仿造老师一样来描述昆虫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其他的同学来猜一猜是什么昆虫。

5.全班交流,请2-3名学生描述一种昆虫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其他同学来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正确。

6.教师小结:

通过“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游戏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昆虫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下面,请同学们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昆虫,并画一画这种昆虫。

7.学生独立完成活动手册第2题。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描述的昆虫和为昆虫所画的画像。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昆虫庞大的家族,知道了昆虫的共同特点,了解了甲虫是数量最多的昆虫,知道了甲虫的相同之处,并且我们还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了一种昆虫模型。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观察我们身边的昆虫,查阅有关昆虫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

10养昆虫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2.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

3.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

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昆虫的特点,下面谁来说一说,昆虫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昆虫有一对或两对翅膀。

2.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下面,让我们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他一生的变化。

板书课题:

10养昆虫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养蚕(或者菜青虫),给蚕宝宝(菜青虫)记观察日记

1.教师引导:

如果让大家去养昆虫,你们打算养什么昆虫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养的昆虫。

2.教师出示蚕宝宝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问: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昆虫吗?

(蚕宝宝)

这一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养蚕,通过养蚕来了解蚕宝宝的一生的变化。

3.出示课本29页养蚕的四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相关的文字,初步了解养蚕的一些知识。

4.师生共同观察这四幅图片,并阅读下面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养蚕的知识。

图片1:

在春天天气变暖以后,留意蚕卵的变化,等待蚁蚕孵出。

养蚕的时间:

春天天气变暖以后,气温一般达到20°C以上就可以了。

可以根据当地昆虫食物情况灵活调整。

图片2:

在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在盒盖上扎几个孔。

蚕宝宝的家:

准备好一个纸盒,里面放上干净的纸巾,盒盖上打几个孔,方便透气。

图片3:

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挪动和取食:

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拿,可以用干毛笔轻轻扫。

桑叶必须洗净擦干再给蚕宝宝吃。

图片4:

每天清除粪便、换桑叶,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日常照料:

每天都要清理粪便、换桑叶。

要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

5.教师强调,要想养蚕,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要精心的照料蚕宝宝,还要细心的观察,坚持不懈的做观察记录。

6.出示课本29页的下面一段文字:

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会从日积月累的日记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发。

我们通过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发现。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认识到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的重要性。

7.讨论交流:

我们如何给蚕宝宝己观察日记呢?

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记观察日记呢?

预设:

记观察日记可以用文字、数据、图画、拍照片、录视频等方式做记录。

说明:

因为养蚕是一个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精心饲养蚕宝宝,认真观察并且记观察日记,事先教师可以准备好各个阶段的蚕,以便于上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同时养蚕会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因此没有条件养蚕的,可以饲养菜青虫或者面包虫代替养蚕。

8.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同学们,要想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预设:

可以按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给蚕宝宝记日记。

在蚕的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都是什么样子的?

身体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在吃的食物方面有什么情况?

是怎样蜕皮的?

蜕下来的皮是什么样子的?

粪便情况也可以记一记。

9.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一)观察产卵和蚁蚕的样子

出示课本30页上面的一幅蚕卵和蚁蚕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旁边相关的文字,并说一说蚕卵和蚁蚕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蚕卵是淡灰色的椭圆形,快孵出蚕的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

刚出生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

(二)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出示课本30页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初步了解怎样测量蚕宝宝身体的长度。

第一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

第二步,连接两个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教师分发课前准备好的蚕宝宝,每小组分发一条,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给蚕宝宝测量身体的长度。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测量情况以及测得的数据。

(三)记录蚕宝宝的蜕皮过程

教师引导:

在蚕的一生中要蜕几次皮,蚕蜕皮前静止不动,称眠。

眠是分龄的界限,每眠一次增加1龄,常见的是四眠5龄蚕。

(四)记录蚕宝宝吐丝结茧

出示课本31页上面蚕宝宝吐丝结茧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蚕宝宝吐丝结茧时的样子,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

教师强调,在蚕宝宝吐丝结茧的时候,需要在盒内放置方格蔟,蚕宝宝会自己爬进去结茧。

(五)记录飞蛾破茧而出

出示课本31页飞蛾破茧而出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飞蛾破茧而出的情景。

10.交流讨论:

我们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请大家回顾我们刚才的学习情况,思考:

问题1:

蚕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