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8378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docx

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主备课人

佟胜贤

辅助备课教师

高颖田娟罗丽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过程、能力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寻找规律的基本方法,从而索和理解乘法的交换定律。

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探索乘法交换律的思想和方法,体会乘法交换律在学习中意义和作用,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探究出乘法交换侓

预习要求

看懂33页图

教学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复习旧知识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识

 

1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60+88=()+()

()+56=()+35

A+c=()+()

加法交换律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什么叫做乘法交换律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交换律。

(板书课题)一、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对乘法概念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提供一个具体应用乘法的情境图让学生收集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二、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

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巩固练习

 

总结结束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侓,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交换律师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

1、课本35页做一做。

2、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37页2题。

(前两道题)

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乘法交换律

例1、负责挖井、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25=100(人)

25×4=100(人)

4×25=25×4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主备课人

佟胜贤

辅助备课教师

高颖田娟罗丽

教学内容

乘法结合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能力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乘法结合律

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预习要求

乘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做口算题。

(卡片)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根据同学的回答总结出:

5和2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十;25和4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千。

教师板书:

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说出得数),出示比赛题:

25×42×4 69×125×8 4×39×25

比赛结果有的同学算得快。

师:

有的同学之所以算得快,是因为他们运用了乘法的一个定律,它可以使连乘的计算题变得非常简便,易算。

你们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乘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课题:

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提问:

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会做吗?

全体同学做在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种思路是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另一种思路是先求一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组一共浇多少桶水.)

板书:

25×5×2 =250(桶)                 25×(5×2)=250(桶)

答:

一共要浇250桶水。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巩固练习

 

总结结束

提问:

(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是相等关系.)板书:

25×5×2=25×(5×2)

(2)等号左边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人议论后得出:

等式两边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25,5和2;它们的运算符号是一样的,都是乘号.

(3)那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它们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左边算式要把前2个数相乘,右边算式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后边小括号里面的.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咱们再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

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议论.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概括并板书: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

1、完成35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二题,请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2、完成37页2题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结合律,又根据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

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例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交多少桶水?

(25×5)×225×(5×2)

=125×2=25×10

=250(桶)=250(桶)

所以,(25×5)×2=25×(5×2)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

课后反思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主备课人

佟胜贤

辅助备课教师

高颖田娟罗丽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高颖田娟罗丽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过程、能力与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践,使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

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预习要求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创设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思考问题。

(出事主题图)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这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二、学生举例。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永安中心校二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巩固练习

 

总结结束

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1、P36/做一做

2、P38/5

3、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乘法分配律

例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主备课人

佟胜贤

辅助备课教师

高颖田娟罗丽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减法性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

过程、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预习要求

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激趣导入

 

自主探索

探究新知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男女各算一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

(幻灯片出示)

第一组(男生做)第二组(女生做)

136-65-35136-(65+35)

362-87-113362-(87+113)

545-149-251545-(149+251)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

简便)

1、(出示挂图)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出算式

3、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4、全班汇报交流,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巩固练习

 

总结结束

5、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和理由

6、引导学生理解:

(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数,可以依次减去两个数,或者减去两个数的和,或者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7、自学例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版前演示。

1、39页做一做

2、41页1题、2题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34-93-434653-135-265

85+121+115+79746-(73+46)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

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简便运算(减法性质)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34-66

=168-34=234-100=200-66

=134(页)+134(页)=134(页)

(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数,可以依次减去两个数,或者减去两个数的和,或者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主备课人

佟胜贤

辅助备课教师

高颖田娟罗丽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连除)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

过程、能力与方法

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征,合理选择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的性质。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的算法。

预习要求

连减法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复习旧知导入

 

探究新知

 

(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125×47×8         13×99+13

366-75-25        278-(178+45)

同学们,正确使用简便方法可以使计算变得简单,不仅加快了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咱们继续简便计算!

一、(出示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师:

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师:

怎样列式(25×5=125)再出示一个条件: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

师:

现在再给一个条件,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棵树苗多少钱?

”,你们会列式吗?

会做吗?

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式。

并和同桌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两位学生板演不同的列式)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巩固练习

总结结束

生1:

我是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1250÷25,也就是5棵树苗多少钱,再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50÷5,每棵树苗是10元。

生2:

我先算出一共买多少棵树苗,再算每棵树苗的价钱。

师:

这两种方法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

生:

相同。

师:

结果都等于10元,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在计算这两道算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生:

我发现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概括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用字母来表示:

a÷b÷c=a÷(b×c)反过来就是a÷(b×c)=a÷b÷c

1、完成“做一做”2、议一议,哪种简便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除的简便计算”(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收获吧!

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连除)

例3、1250÷25÷5    1250÷(25×5)   1250÷5÷25

 =50÷5         =1250÷125        =250÷25

 =10(元)      =10(元)         =10(元)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用字母来表示:

a÷b÷c=a÷(b×c)

课后反思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主备课人

佟胜贤

辅助备课教师

高颖田娟罗丽

教学内容

简便运算(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乘法运算中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算。

过程、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学会归纳简算的方法,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态度与价值观

在选择不同方法简便计算的过程中,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会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找出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和关系选择算法。

预习要求

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复习导入 

创设情境 

展示算法

 

我来试一试:

25×24            56×125            28×25

交流:

怎样计算更简便?

这节课我们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一、仔细观察主题图P44,你从这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展示并整理问题。

(1)出示问题: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2)讨论:

问题①包含在问题②里面,因此重点解决问题②③④。

剩下的⑤⑥最后解决。

(3)提出问题③:

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2、自主解决。

(1)独立计算。

(2)展示算法。

方法一:

竖式计算。

    方法二:

12×25        方法三:

12×25

 (3)交流、比较。

①你喜欢哪种算法?

哪种更简便?

②除了用拆分成两个因数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探讨另一种算法。

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交流,小结。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练习结束

师生共同推导出“=12×100÷4”。

小结:

在乘法中,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拆分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也可以用先扩大再缩小的方法,达到简算的目的。

练习:

1、简算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简算下面各题。

3、合作学习:

我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例51、思考:

实际考察的时间从几月几日开始,到几月几日结束?

这中间包含哪几段时间?

(一共包括2个大月和2个小月,再加26天;或3个大月和2个小月少5天等)

2、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可以有哪几种计算方法?

(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必要的帮助)3、全班交流。

1、独立解决问题。

2、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便运算(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例4例5

12×2512×2531+30+31+30+26    7×21+1

=(3×4)×25=12×100÷4=(31+30)×2+26   =147+1

=3×(×)=1200÷4=61×2+26        =148(天)

=3×=300()=122+26

=()=148(天)   

课后反思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主备课人

佟胜贤

辅助备课教师

高颖田娟罗丽

教学内容

营养午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营养午餐的知识,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的方式。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预习要求

书48页49页

教学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创设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1、谈话。

师生交流平时常吃的菜肴和比较喜欢的菜肴。

2、创设情境。

(1)出示学校食堂为同学们精心准备的午餐菜谱,你最喜欢吃哪道菜?

(2)今天老师想让我们班的同学都来做一个——小小营养师,从这些菜中选出最喜欢的三道菜为自己搭配一套午餐。

1、自主配餐。

(1)学生根据要求自主搭配一份菜谱。

(2)交流,展示学生的搭配方案。

(教师相机选择搭配方案)

2、科学评判。

(1)介绍科学的配餐要求。

那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

同桌计算三种营养菜谱的热量和含脂肪量。

① 师生交流。

“不应低于”、“不超过”是什么意思?

用数学符号应该怎样表示?

② 汇报结果。

A符合标准,B脂肪超标,C热量不达标。

(2)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情况。

(P48)

交流:

①了解学校食堂提供的10道菜谱的营养含量。

②从营养含量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3)计算调整。

①利用菜谱的营养含量表,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算一算黑板上的三道菜热量总和和脂肪总和分别是多少?

②提出问题:

如果你的配菜方案不符合标准,准备怎样调整?

(将超标的调低,将不足的调高。

)(教师以其中的一个方案为例进行指导)

永安中心校四年数学下册年组执行教案(第三单元)

教学流程

主要知识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调整

 

实践运用

 

调查统计

 

深化运用

 

全课总结

③利用这个方法判断自己设计的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适当调整。

④汇报交流:

学生将调整菜谱的方法及调整后的菜谱在小组内交流。

⑤讨论:

热量不够或脂肪超标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1、小组合作:

你能搭配多少种营养午餐?

(不必要求学生列出所有的搭配方案)

2、分组讨论。

3、集体汇报。

各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搭配方案。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营养搭配的要求:

晕素搭配,营养均衡。

1、展示全班同学搭配的所有方案。

2、统计全班同学最喜爱的5种搭配方案。

(1)分发调查问卷,每个人选择自己最喜爱的5种方案。

(2)运用统计方法统计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5种方案,并制成统计表。

(3)根据统计表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分析统计结果:

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1、了解班上一些人,如:

肥胖儿童、偏瘦儿童、运动员的饮食情况。

2、提出问题:

如果要为他们各搭配一份合理的菜谱,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运用科学营养配餐的原则为这三种人群各搭配一份合理的菜谱。

4、汇报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更多的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知识,为自己搭配更为丰富的营养午餐。

营养午餐

晕素搭配,营养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