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707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汇编运动的世界汇编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橡皮从课桌落下的时间约为0.4秒;

(4)脉搏跳动70次时间大约1分钟。

3.记住速度单位换算关系及其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1)人步行的速度为1.1~1.3m/s;

(2)自行车的速度为5m/s;

(3)公共汽车的速度为10~12.5m/s;

(4)普通列车的速度为40m/s;

(5)声速(15℃的空气中)为340m/s;

(6)光和无线电波(真空中)的速度为3×

108m/s。

规律总结3: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

如果物体相对所选择的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如果物体相对所选择的参照物位置在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的。

(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地面固定不动物体体为参照物;

(3)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就假定他为静止的,速度为0。

规律总结4:

计算与速度有关的问题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

(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可由公式v=s/t求解速度,s=vt求解路程,t=s/v求解时间。

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国际单位,v用米/秒(m/s)、S用米(m)、时间用秒(s)。

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求出相应物理量;

(3)若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v=s/t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应,也就是v1,s1,t1是物体1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1=s1/t1;

v2,s2,t2是物体2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2=s2/t2。

决不能相互混淆。

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S1+S2=a,或者S1-S2=b,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

规律总结5:

测量平均速度问题思维方法与解题规律。

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测量小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s2所用时间t2;

根据v=

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有关数据填入表中。

【例题1】

(2018•德州)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  cm.

【答案】1.20.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

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20cm﹣2.00cm=1.20cm.

【例题2】

(2019湖南岳阳)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7.5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铅笔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8.50cm﹣1.00cm=7.50cm。

【例题3】

(2018海南)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B.课桌的高度C.物理课本的宽度D.中学生的身高

【答案】A

【解析】A.一层楼的高度约3m,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

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

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7cm=0.17m左右。

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

故D不符合题意。

【例题4】

(2019云南)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1.2米/秒B.24米/秒C.36千米/秒D.48分米/秒

【答案】A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人的步幅大小和迈步的频率可进行针对性的估算。

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1m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1s,所以成年人速度大约为1m/s,因此选项中1.2m/s与此最接近。

1.2m/s=4.32km/h=0.0012km/s=43.2dm/s,故A正确,BCD错误。

【例题5】

(2018江西)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

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

【答案】B

【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

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

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例题6】

(2019山东枣庄)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机器人C.餐桌D.墙壁

【解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托盘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托盘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例题7】

(2018•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2~4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C

【解析】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静止,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

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v=

=

=2.5m/s,故D正确。

【例题8】

(2019江西)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

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

(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

【解析】

(1)由v=s/t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

由①②可得,v1(t0+t)=v2t,5×

(5×

1/60+t)=10t,

解得:

t=1/12h=5min

(2)由v=s/t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设为t′,则

v2t′+v1t′=v1t0

10t′+5t′=5×

5/60

t′=1/36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

s2′=v2t′=10km/h×

1/36h=5/18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

s″=s总﹣s2′=2km﹣0.28km=1.72km.

【例题9】

(2018海南)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B.9cm/sC.8cm/sD.7cm/s

【解析】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我们要找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5cm

时间t=14h35min05s-14h35min=5s

根据v=s/t得到v=s/t=45cm/5s=9cm/s

【例题10】

(2019贵州铜仁)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

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

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1)刻度尺;

(2)较小;

(3)0.5。

(1)根据公式v=s/t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4m,则s1=0.9m-0.4m=0.5m,

由图知,t3=1s,

所以小车在s3=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s3/t3=0.5m/1s=0.5m/s.

一、选择题

1.[2019·

宜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嫦娥四号”

B.月球表面

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

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

1.B [解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不能选择自身为参照物,故A错误。

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正确。

“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和“嫦娥四号”是相对静止的,故C错误。

“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和“嫦娥四号”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

2.[2018·

广州]如图K1-1所示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则该型号电池高度为(  )

图K1-1

A.14mmB.145mm

C.500mmD.50.0mm

2.D [解析]前两位数“14”表示直径,故A、B错误;

表示高度的后三位数是“500”,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可知,应为5cm=50.0mm,故C错误,D正确。

3.[2019·

随州]物理学中“质量、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

如图K1-2所示,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

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图K1-2

A.1minB.4sC.2sD.0.5s

3.D [解析]由生活经验可知,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非常短,甚至我们都来不及做出反应,因此,选项中0.5s最为接近,故D正确。

4.图K1-3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C

图K1-3

5.[2019·

益阳]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K1-4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图K1-4

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5.A [解析]由图像可知,在第一个10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1=

=10m/s,故A正确;

在第二个10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曲线,表示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在第三个10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路程不变,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

在前30s内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

=10m/s,故D错误。

二、填空题

6.如图K1-5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

 

6.B 1.36cm

图K1-5

7.[2019·

武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

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

若列车时速为180km/h,合    m/s。

7.高铁(或车厢、车内物体) 50

[解析]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认为树木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高铁(或车厢、车内物体);

列车速度v=180km/h=180×

m/s=50m/s。

8.[2019·

连云港]图K1-6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

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    cm,平均速度为    m/s。

图K1-6

8.7.50 0.15

[解析]由图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在AB段运动的路程为s=7.50cm;

再结合题意可得,物体在AB段运动的时间t=0.1s×

5=0.5s,则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15cm/s=0.15m/s。

9.[2019·

泰州]图K1-7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图可知:

他本次跑步时间为    min,通过的路程为    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m。

图K1-7

9.15 2.025 0.9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明总步数为2250步,步频为150步/min,平均速度为8.10km/h;

则他本次跑步时间为t=

=15min=0.25h,通过的路程为s=vt=8.1km/h×

0.25h=2.025km=2025m,则他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L=

=0.9m。

10.[2019·

宿迁]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沿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K1-8所示。

他们跑步时,速度较快的是    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    m。

图K1-8

10.乙 200

[解析]由图像可知,乙比甲晚60s开始跑步,但甲和乙跑步时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v甲=

m/s,乙的速度v乙=

m/s,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即乙运动得快;

甲和乙相遇时距离出发点为200m。

11.如图K1-9所示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11.20.0 1 变速直线

图K1-9

三、实验题

12.[2019·

宜昌]小明同学用图K1-10甲的装置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斜面顶部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斜面底部C处的时间t1=2.6s;

再次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斜面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图K1-10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由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

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所示。

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做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

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12.

(1)小于 

(2)A (3)加速 0.8

四、计算题

13.[2019·

贵港]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与同学汇合。

问: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千米/时?

合多少米/秒?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

(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13.解:

(1)公交车行驶的时间t1=15min=0.25h,由v=

得,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v1=

=36km/h,合10m/s。

(2)由题知,公交车行驶速度v2=v1=36km/h,则由v=

得,行驶此路程需要用的时间为t2=

h=2000s。

|能力提升|

14.[2019·

呼和浩特]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

徐冰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学习过的光学、力学知识,测量飞机的飞行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当他听到飞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

角的方向,如图K1-11所示。

已知h=2052m,飞机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

角的位置时用时6s。

求飞机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37°

角时,三个边长度之比为3:

4:

5)

图K1-11

14.解: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v声=

=342m/s。

由比例关系知,此段时间飞机飞行距离s=

h,

则飞机速度v飞机=

×

342m/s=456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