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686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用书人民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4.影响: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三 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

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三公九卿

职责

议政

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九卿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备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3.汉承秦制

(1)西汉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2)汉武帝设置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考向一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皇帝)总揽威权,柄不借下。

——《太平御览》

史料二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宫殿警卫;

卫尉,掌宫门警卫;

太仆,掌御用车马;

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史料三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

太尉掌军事;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1.史料一中“传之无穷”体现了皇位世袭,“柄不借下”彰显了皇权独尊、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核心,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

2.史料二中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体现了“国”与“家”同治。

3.史料三中丞相“助理万机”、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可以得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1.依据史料一、二,归纳秦政权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公九卿制在处理国家政务上的特点。

提示:

(1)“家天下”,家国同治。

(2)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

2.据史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官员由皇帝任免,职责明确,组织完备,是一种典型的官僚政治体制。

[史论归纳]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命题分析]

考法1 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是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

如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等。

解题时可以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

考法2 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但同样也容易导致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皇帝暴政等弊端。

解题时注意从历史教训方面分析。

考法3 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方面命题。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代表。

文明由各自的国情决定,没有优劣之分。

解答时需综合链接相关知识,注意角度的多元化。

1.(2016·

江苏南通一模)“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解析 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体现了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

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6·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调研)“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解析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与材料中“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中“亦事势推迁所必至”表明顺应了时代,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度与材料中“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符,故C项错误;

“削弱”与材料中“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不符,故D项错误。

考向二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料二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史料三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1.史料一中“周文武所封子弟……后属疏远”指因血缘关系淡化而疏远。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进一步揭示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史料二中“天之变局”是指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

3.史料三中“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揭示出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官员选拔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公天下”。

1.根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综合以上史料,概括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的趋势。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从地方分权到集权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类别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

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

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

作用

巩固了统治,但易导致分裂割据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考法1 从史学研究角度命题。

文献材料和实物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凭证。

命题人往往以文献记载或考古材料为载体,考查郡县制的出现。

如四川博物馆藏的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陕西章台出土的秦代封泥等。

解题时需注意捕捉有关郡县制的基本信息。

考法2 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

郡县制的创立,是秦朝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是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转变的标志。

解题时注意结合郡县制的特点进行作答。

考法3 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

分封制和郡县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如分析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分封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到郡县制下的“依据才干政绩”进行思考。

解题时需结合郡县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

江苏南通质检)《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诸侯的主张,设置郡守等官职,与周代以来“分封建邦”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

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答案 A

江苏金陵中学模拟)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这表明(  )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解析 题干材料“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说明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有效治理国家,故选B项。

考向一 秦朝的统一

江苏南通质检)有学者认为,西周实行以“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据此,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从贵族制走向官僚制

B.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帝国

C.从世袭制走向选举制

D.从封邦建国走向中央集权

解析 由“地方分权”到“独制”可知题干强调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

考向二 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2.(2017·

江苏姜堰中学质检)“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

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

”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

A.丞相制度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D.监察制度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词“三皇”“五帝”汉高祖“不改”等信息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

3.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此处省略的是(  )

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

C.皇权独尊D.相权调整

解析 察访推荐是汉代的选官方式,故A项错误;

血缘关系是古代宗法制的核心,故B项错误;

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

相权调整主要是涉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C

4.有学者认为:

“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秦始皇时实行暴政,故不能说“民生改善”,故A项错误;

秦实行“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

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

5.(2016·

江苏海安期中)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D.王位世袭制

解析 解题的关键信息: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也就是说当时已经不再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B;

王位世袭制不符合“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排除D;

故C项符合题意。

6.(2017·

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调研)王夫之《读通鉴论》载:

“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  )

A.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

B.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

C.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

D.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

解析 材料中“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说明秦代治理地方的措施是郡县制,故B项正确。

7.(2016·

江苏扬州期中)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解析 材料信息“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永为一统一国”,说明郡县制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中的作用,故C项正确;

其余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考向三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8.(2017·

江苏金陵中学质检)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君主专制的刚性,即君主的私天下地位至高无上;

另一个是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即官僚都以天下为己任,志在治天下,所谓的“公天下”,B项符合题意。

9.(2016·

江苏新沂模拟)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

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建立的历史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答案 

(1)内容: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

郡县官员分工负责;

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

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历史意义:

有利于社会安定;

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

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

根本原因:

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