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586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空气D.二氧化硫

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正确;

D、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错误。

4.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盐酸中和

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解析】选B。

A、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扇动,离瓶口一段距离去闻,而不能用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错误;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避免试管炸裂,正确;

C、烧碱和稀盐酸都会对皮肤造成腐蚀,而且烧碱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烧伤皮肤,错误;

D、酒精灯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引起火灾,错误。

5.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有间隔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解析】选D。

A、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解释正确;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释正确;

C、食物腐败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解释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解释错误。

6.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你认为应使用的复合肥是(  )

A.CO(NH2)2B.KCl

C.KNO3D.Ca(H2PO4)2

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说明试验田里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应使用含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

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选项正确。

7.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单质:

硅、水银、金刚石

B.碱:

烧碱、消石灰、纯碱

C.盐:

硝酸银、氯化铁、高锰酸钾

D.氧化物:

氧化镁、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

A、硅、水银和金刚石都是单质;

B、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硝酸银、氯化铁和高锰酸钾都属于盐;

D、氧化镁、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都属于氧化物。

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组成:

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但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元素

B.性质:

都能溶于水,但是CO能燃烧而CO2不能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

CO可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

D.危害:

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A、CO2与CO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

B、CO2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O能燃烧而CO2不能,错误;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

CO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可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正确;

D、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

9.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

A.O2    B.2H    C.N    D.Cu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单质,故D选项符合题意。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说明铜比银活泼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用于去除油污

D.用金属钨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其熔点高且能导电的性质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错误;

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说明铜比银活泼,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用于去除油污,正确;

D、金属钨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其熔点高且能导电的性质,正确。

11.用滤纸做成的无色小花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烧杯口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

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  )

A.石蕊试液和浓盐酸

B.酚酞试液和小苏打溶液

C.石蕊试液和硫酸溶液

D.酚酞试液和浓氨水

A、石蕊试液是紫色,不是无色溶液,错误;

B、酚酞试液是无色溶液,但小苏打溶液不具有挥发性,错误;

C、石蕊试液是紫色,不是无色溶液,错误;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碱性,能使酚酞试液显示红色,正确。

1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B.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

C.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A、食品包装的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故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正确;

B、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错误;

C、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因此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避免煤气中毒,错误;

D、图书档案属于贵重物品,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痕迹,错误。

13.下列对课本图表、数据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确定某盐的结晶提纯方法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直接查找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C.根据“酸碱盐溶解性表”,可以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A、结晶分为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由溶解度曲线图,降温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

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直接查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不能直接查找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故选项说法错误;

C、据“酸碱盐溶解性表”,可以查出酸碱盐的溶解性,可判断有无沉淀生成,可以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二、填空(共12分)

14.(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3)硫酸亚铁是由________和S

构成的。

(4)标注出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3)硫酸亚铁是由亚铁离子和S

构成的,亚铁离子的符号为Fe2+。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H

O。

答案:

(1)N2 

(2)Al (3)Fe2+ (4)H

O

15.(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煤中含有的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________,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内________排放不畅引起的。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

(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生活中若发生火灾时,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沙子、泡沫灭火器等,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新型锂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

LiM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1)煤中一般都含有硫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其化学式为SO2。

用煤炉取暖时发生中毒,原因之一是室内一氧化碳排放不畅,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3)用沙子灭火,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灭火原理。

(4)由化学方程式Li+MnO2

LiMnO2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1)SO2 CO 

(2)煮沸 (3)隔绝空气

(4)化合反应

16.(4分)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4)区分两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______________。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溶液的阴离子均为氢氧根离子。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碳酸钠。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区分两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二氧化碳。

(1)氢氧化钙 

(2)它们的溶液的阴离子均为氢氧根离子 (3)碳酸钠 (4)二氧化碳

三、应用(共15分)

17.(8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老师在课堂上欲带领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1)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海提出可以通过测量在稀硫酸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得出结论,请描述测量溶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查阅资料发现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刘梅同学提出可以利用在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测量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达到实验的目的。

这一方案立即被同学认为不完善,你认为方案不完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一起讨论了实验改进方案,大家都认为该实验要得到科学的结论需要控制相等的量是__________,随后大家根据科学的方案重新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温度随滴加稀硫酸溶液体积变化情况记录如下表:

稀硫酸溶

液体积(mL)

2

4

5

6

7

8

9

10

温度(℃)

20

20.5

24

24.8

25.2

24.3

23.6

21

分析以上数据,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

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出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法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

Na2SO4+2H2O。

(2)测量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变色情况,并与比色卡对照确定pH。

(3)该方案不完善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给实验带来干扰。

需要测定中和反应中温度的变化,所以该实验要得到科学的结论需要控制相等的量是反应前酸、碱溶液温度相同,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体积是6mL;

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的原因是硫酸过量,由于热传递,导致温度降低。

(4)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使酚酞显红色,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方法一: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然后加入硫酸铜,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1)2NaOH+H2SO4

Na2SO4+2H2O

(2)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变色情况,并与比色卡对照确定pH

(3)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给实验带来干扰 反应前酸、碱溶液温度相同 6 硫酸过量,由于热传递,导致温度降低

(4)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然后加入硫酸铜,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18.(7分)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2)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0g+40g-49.9g=0.1g。

(2)设原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

ZnSO4+H2↑

65       2

x       0.1g

=

x=3.25g

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100%=67.5%。

(1)0.1g 

(2)67.5%

四、实验探究(共20分)

19.(9分)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各取少量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对该气体展开一系列探究。

(1)此气体是什么气体?

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此气体是_________

(2)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制取该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图中的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

(4)猜想此气体还可能是另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和CO2气体,所以猜测是哪种气体都是符合题意的。

若猜测气体为氧气,可使用带火星木条伸入气体中的方法检验氧气,若木条复燃,则气体为氧气;

若猜测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若猜测气体为氢气,氢气燃烧时只生成水,可以点燃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烧杯,杯壁出现水后把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氢气。

(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或2HCl+CaCO3

CaCl2+H2O+CO2↑或Zn+H2SO4

ZnSO4+H2↑)。

(3)采取常温下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生成的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或使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或选择锌粒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不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4)可猜想与前面所回答气体不同的二氧化碳或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

CaCl2+H2O+CO2↑(或2H2O2

2H2O+O2↑)。

(1)

氧气

各取少量固体和液体在试管中混合,然后向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二氧化碳

各取少量固体和液体在试管中混合,然后将内壁涂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试管口,观察

如果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是二氧化碳

(2)2H2O2

CaCl2+H2O+CO2↑)

(3)B C或E(或C)

(4)2HCl+CaCO3

2H2O+O2↑)

20.(11分)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

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________,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

________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和Na2CO3;

猜想二: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

NaOH

(3)

【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样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

产生

“猜想一”

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______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成立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

“猜想三”

【解析】探究一:

(1)由标签可知,溶液为钙的化合物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的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氯化钙。

(2)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所以,设计实验如下: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2NaOH

【提出猜想】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反应的量不同,所以,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的溶质可能是NaOH和Na2CO3或NaOH和Ca(OH)2或NaOH。

(3)由于溶液中氢氧化钠能与加入的少量盐酸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所以,他们的实验结论不正确。

(4)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产生沉淀,所以,设计实验如下: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若A中没有沉淀,B中产生沉淀

若A、B中都没有沉淀

(1)氢氧化钙

(2)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Na2CO3+Ca(OH)2

NaOH和Ca(OH)2

(3)不正确 溶液中氢氧化钠能与加入的少量盐酸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4)Na2CO3 若A中没有沉淀,B中产生沉淀 若A、B中都没有沉淀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