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97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师如何听评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临床指导”的操作技术包括观察前活动、课堂观察、观察后材料分析与交谈等三个阶段。

二、听评课的一般组织方式

1、常规性听课

通常采用随堂听课、推门课等形式,了解常规状态下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教学;

了解教师真实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能力。

具有不打招呼,不做安民告示,教者不需要特别的准备,保持平时教学的本来面貌,不需要刻意去“伪装”和“作秀”等特点。

2、实验性听课

所谓实验性听课是指利用集体备课后再听课的方式进行共同研究教材,探讨教改新路。

如:

专题研究课(模式研究、课型研究、一课多式或一题多解的研究等)

3、观摩性听课

通过展示性听课,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研究,互相切磋。

反映某一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或者展示研究成果。

4、示范性听课

其目的在于提供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学习优秀教师的某种教学经验或风格。

5、比赛式听课

开展优秀课评比活动,以评比为导向,以评促教,评选教学优秀的教师(如:

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等)。

6、提炼性听课

为了总结、提炼某位优秀教师的典型经验(别人、听课组、或专门人员)。

7、扶持性听课

为了自我提升,执教者主动邀请领导或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听课。

8、听自己的课

通过录音录像手段把自己的课记录下来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

9、跨学科听课

通过跨学科听课拓宽教师知识领域,开阔教法视野。

三、怎样去听课

那么,作为新教师应该怎样去听课呢?

学会听课,首先就是要用辩证的头脑看待各种各样的观摩课,要以鉴别和挑剔的眼光学会筛选。

不管多么优秀的教师的课,课堂也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神化别人,那实际上就是愚化自己。

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不能全信,不能照搬,应该创造性地吸收,有选择地学习。

(一)、听课应该有准备的去听 

听课的时候,我们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听课前要有充分准备: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3、听课教师本身的素质准备。

素质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态度上的准备;

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我怎样去上这一节课?

我怎样设计这一节课?

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理解,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情绪上的准备。

情况准备:

了解班级情况、了解教师情况。

角色准备:

学生→教师→指导者→管理者。

(我作为学生臬怎样听这一节课?

作为教师怎样上这一节课?

作为指导者怎样评议这一节课作为管理者怎样指导“研究”这一节课?

5、听课还要具备五心:

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我们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

从这个角度讲,新教师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

还要去领略老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

更要用心去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这是更高境界的美,值得我们去永远追求。

(二)、听课听什么?

  

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

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

1、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

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

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2、听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

目标采用什么方式实现,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

3、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

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4、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

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安排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5、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

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等等。

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

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听课不但要听,还要看。

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实验的安排及操作,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学生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

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

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

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

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

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

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

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

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

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三)、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1、怎样观察?

观察什么?

2、怎样记录?

记录什么?

一是记录基本的内容(时间、学校、年级、科目、课题、授课人)。

二是记录教学的主要程序(课的导入、主要教学过程、指导练习、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

三是记录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或感想(情景创设、提问、教学活动、师生互动)。

如教师的精彩情景创设,是生硬还是自然?

是作秀还是生成?

如教师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动作,是勉强还是真心?

是死板还是娴熟?

如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探究还是讲解灌输?

是“教材二次|开发”还是“照本宣科”?

是“激发情趣”还是“死气沉沉”?

是“思维挖掘”还是“简单浮躁”?

都要简单记好评语、感想或记下重点符号。

四是记录教学的一些常规(如普通话、粉笔字、操作示范、作业设计、多媒体操作等)。

对于这些教学的基本常规,听课时要针对授课教师的实际情况或年龄的大小,酌情给予评价和建议的记载。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研讨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能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象与“填空”,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

听课时,不仅要关心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应关注的是:

(1)、教学目标。

即:

①、课堂教学目标是怎样确定的(学生要学哪些知识?

学到什么程度?

情感如何?

)。

②、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课前、课中、隐含、直示)。

(2)、教学环节设计。

①、情境的创设(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②、新课的导入(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③、新知的探究(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是如何探究的);

④、新知的巩固(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等。

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情况。

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

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教学环节,是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

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

关注课堂上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

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效能。

(3)、关注重点,突出难点。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怎样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纵横联系,其方法是否充分、灵活、简便、有效。

①、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

②、如何运用比较、类比、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

③、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④、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4)、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①、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②、怎样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关系的(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哪些知识得以巩固,哪些知识得以补充;

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或程度)。

③、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④、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总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学会调查、探究等。

(5)、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辅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看其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整洁美观。

(6)、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

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

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渗透哪些教育思想?

(8)、课堂气氛如何?

(9)、从三个角色介入。

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到,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而进展。

在一节课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

因此,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

应从三个角色介入:

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

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随意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与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

二要进入学生“角色”。

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才能探究、能应用。

三要进入“学习受教”的角色。

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的是:

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四)、听课后要要整理和分析

整理好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应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顺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

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的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

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如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

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的情况。

记录处理偶发事件的情况。

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等。

做好反思和课后分析。

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梳理记录内容并进行反思和综合分析,找出这一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

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

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的修改建议,以便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当然,在听课时,尽管我们的视线往往跟着教师走,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否组织学生,是否留有静思的空间和时间等。

但我们的意识和思想必须落在学生这一方面,听课的要点是要看学生“学”的情况,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多少,学到些什么。

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习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好课。

(五)、应该避免的听评课中的问题和误区:

作为教师怎样听课,这是一件既平常又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学校一个常规管理制度,大部分教师每年都要听几十节课,学校是想通过听课议课来推动学校的教研活动。

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许多教师听课评课只是一种形式,存在操作和观念上的误区。

作为新任教师更应该认识和避免。

目前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操作上的误区:

案头听课,强为应付。

听而不闻,毫无已见。

静坐参与,三缄其口。

平淡肤浅,面面俱到。

追风媚俗,乱挂标签。

言听色变,闭门逃课。

(1)案头听课,强为应付。

现在学校都有教学管理制度,按有关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听课30---40节。

(例:

某校管理制度规定如下:

校长:

每周3节,每学期60节。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每周听课5节,每学期听课100节;

分管其它工作的副校长,每周听课1.5节,每学期听课30节;

教务主任每周听课6节,每学期听课120节;

其他中层干部每周听课2节,每学期40节;

教师每周听课2节,每学期听课40节。

)由于教师本人工作负担较重,有的教师任两个班的课,代班主任工作,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迎接上面的各种检查,很难完成规定的听课任务,就照抄别人的听课笔记(甚至是找学生代笔来抄),纯属应付学校的检查(简介07—08年度的教学工作检查)。

(2)、听而不闻,毫无己见。

要听课也可以,人坐在教室里,边听边干自己的“副业”(批改作业,备课,看书,与同伴窃窃私语------听也是白听,听课本上写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只听不说,纯属为了完成任务)。

(3)、静坐参与,三缄其口。

学校要搞教研活动,安排所有的“空堂教师”都要听课,本来教师们的工作量比较重,课余时间正好备课查资料或休息一下,对安排听课有一定的思想抵触。

所以听课时就坐在墙角,闭目养神,或坐在教室门外,一心二用,听课只是勉强参与,评课闭口不谈。

(4)、平淡肤浅,面面俱到。

听课后有些教师在交流感受和看法时,轻描淡写,漫无边际的去评课(如:

你放课件时声音放大了一点,板书时有些字写得稍微小了点,讲课时声音不够洪亮------)。

会上交流一定要注意教师的情面和影响,不能凭“经验”和个人“标准”信口开河,个别交流要平易近人,有理有据,特别要根据课中的细小环节由浅入深,由小及大,让教师感悟新理念,悟出良好的学术素养。

(5)、追风媚俗,乱挂标签。

在一个学校,一个教研组,由于都是熟人,讲究情面,怕得罪人,听完课,评课时,只说好的,不说不好的。

无论课符不符合教学理念,是否有实效,对课是乱评一气,信口开河(如:

你的课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有创新意识,有超前意识,教学思想先进,学生能在玩中学,在乐中掌握知识,听了你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叫人听了不舒服,难于接受。

(6)、言听色变,闭门逃课。

部分教师一说到听课,就有厌倦情绪,一是怕别人听自己的课,二是怕听别人的课,有时我们下基层学校去听课或搞教研活动,就曾遇到过很尴尬的事情:

该校校长安排我们去听某某的课,到了教室授课者却说我这节是考试课,是练习课,是阅读课,-----让你坐“冷板凳”。

或找种种原因不让你听到他的课。

还有人说“我已是生就的木头,造好的船,学不学,听不听,就这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们旗香山中学,发生的这样一件事情,某一天,当时的校长景礼彬老师到某班去听某教师的课---------)。

很多地方由于学校小,教师长期在一个学校工作二、三十年,教研氛围不浓,就是听评课活动也是肤浅的应付形式,教师对听课有厌倦思想,一潭死水难于搅和,闭门自守,凭经验上课已成为一种定式。

(特别是分到村小工作的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那个狭小的天地里,没有人去指导你,也没有人能够指导你,帮助你,你很有可能已经就是当地教坛的”泰山、北斗“在那儿,是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

2、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

有人认为提问的人越多越好,甚至有人以提问的人次多少作为衡量学生活动和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尺度。

因而,讲课的人想方设法、刻意追求提问的人次,全然不顾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内容,而将提问流于形式。

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常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疲惫和抵触情绪,对“问题”的回答也失去兴趣。

课堂提问应重视效果和目的,提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予以“启”“发”,使学生豁然开朗,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提高觉悟,一旦目的达到,即可“止问”。

(2)、学生回答的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

我们提出的问题应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情境存在的一种矛盾,提供的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被克服的情境,并且同学们并不能立刻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但经过思考、教师的引导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或途径,并能从中有较大的收获和成就感。

这些问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思考的价值,不是全体同学都会回答或回答完全正确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对学生进行脑力激荡,并通过点拨,使其逐渐顿悟、掌握。

其实,这才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素质、水平和讲解艺术,那种“一问齐答”简单复述的问题根本无法显现教者的教学能力。

因此,在评课时应注重评议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含金量及给学生带来的适宜的困惑度和思考力。

(3)、教师讲得越少越好

我们所说的“精讲”,不是时间意义上的“量”的含意,而是深层次的“质”的含意,是指该由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由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教师绝不参与,但那些学生不能理解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还应讲解,那些重点问题还应强调、说明,甚至花费较长时间、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或明确了为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意识到“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强调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解决。

(4)、教学手段越洋(越复杂)越好

我们不是反对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主张评课时应把其视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一种形式而已,应重视衡量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可行性、经济性、适用性。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在这当中包含了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提升、研究成果汇报等许多因素,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听课评课二者之中,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评课是听课的延续与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