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382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文档格式.docx

作者:

在总共42篇论文中,

一位作者:

14篇(33%)

两位作者:

17篇(40%)

三位作者:

6篇(14%)

四位以上:

4篇(10%)

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目与国外管理学刊物相比或许稍低些,但情况大致相仿,显示出合作研究(占总数近三分之二)是国内学术活动的主流。

另外一方面,三位或三位以下作者的论文共占总数近90%。

这一事实可能表明战略管理学研究并不适合三位以上的多位研究者共同合作。

课题:

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

11篇(26%)

竞争力/竞争优势:

6篇(14%)

跨国公司/国际战略:

6篇(14%)

创新:

3篇(7%)

企业家/职业经理人:

3篇(7%)

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strategicgroups)、商务层(business-level)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

在出现的课题中,除了“竞争力/竞争优势”一类外,其他几类均属跨领域的课题,而不被视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对象/公司类型:

虽然各类公司均有所涉及,可以看出比较受偏爱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的上市公司(共7篇)。

论文类型:

描述型:

16(38%)——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

实证型:

10(24%)——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

概念型:

9(21%)——试图论述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加以实证分析。

文献型:

7(17%)——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评论、延伸。

规范型:

7(17%)——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

定性经验型:

1(2%)——以案例、访谈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构筑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

模型演绎:

1(2%)——以演绎数学模型为主。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方法:

我们对总共26篇描述型、实证型、和定性经验型论文的数据来源做了如下统计(有重叠):

二手资料/数据:

11(42%)

问卷调查:

10(38%)

访谈:

5(19%)

资料来源:

约有40%的论文采用了包括文档资料、历史资料、各类出版物、网站、以及其他公开源的二手数据,约60%利用了包括问卷、访谈、及实地调查在内的一手资料。

样本:

企业层面——数十家至数百家;

个人层面——可至两、三千家

统计模型:

相关分析——ANOVA——LISREL——多元回归

至少一篇论文的作者显然以为基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statistics)就是实证研究。

很少有关于有效性与可靠性(constructvalidityandreliability)的讨论;

很少有研究者对于自己的方法(Method)部分做出全面和细致的描述,这包括了对数据来源、收集方法、最终样本、变量衡量等各个方面的汇报。

在《管理世界》的23篇论文中约有7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案例,但作者们普遍没有通过使用基本的编码(coding)和编组(grouping)等定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理论探讨。

理论/文献基础:

在所有42篇论文中,有近40%或者根本不以理论发展为目的(a-theoretical,如规范型和部分描述型论文),或者严重缺乏理论和文献基础。

在剩下的二十五、六篇论文中,有约三分之一是基于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和文献。

这些论文除了题目与战略管理有重叠外,并不是真正的管理学论文。

只有另外的大约十六、七篇论文试图对战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做出延伸或实证。

但即使是这十六、七篇论文,对理论和文献的回顾也大多缺乏完整性,对支持性文献和理论角度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

它们往往不是建立在一个前后连贯的理论框架(coherentframework)之上,而是简单地把各种文献拼凑在一起。

但即使如此,对管理学理论的使用也只限于集中的一小部分。

作者所属机构:

在总共二、三十所研究机构中,

南开大学:

9篇(其中《南开管理评论》上7篇)

中山大学:

5篇

北京大学:

4篇

西安交大:

南京大学:

3篇

其余基本上均匀分布。

与国外管理学期刊情况很不相同的是,我们在这里较少看到跨学校的合作(总共才7篇)。

论文页数:

论文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下。

《管理世界》有5篇超过10页,但也只有一篇超过13页。

这与国外主流管理学刊物平均三十来页的论文篇幅形成对比。

评估总结

1.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在课题和论文类型方面尚未进入“主流”。

研究项目涉及的课题很多是在战略管理的“边缘”领域,或是与经济学、金融学的交叉部分。

总体来看,国内战略管理研究缺乏能与当前西方主流战略管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刊物相看齐或相追随的研究题目和研究领域。

在研究类型上也尚未进入以理论实证型为主的“现代”时期。

2.在理论上,我们所检阅的论文普遍缺乏深入的讨论,在使用当代西方战略管理或其它相关理论和文献方面显得十分薄弱。

文章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我们看来普遍不足够或不适合。

理论假设的发展和创建缺乏严谨性(rigor)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internalconsistency)。

大多数假设缺乏理论意义,只是在简单预测变量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关联,或是重复国外同行早已反复证明的常识(只是换成一个中国样本而已)。

总体上看,对理论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极其有限。

3.在方法上,少量的实证型论文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偏差。

最为突出的是,研究者很少对方法一节做认真严肃的描述和披露,使得我们对相当一部分的论文无法明确判定其“分析单元”(unitofanalysis)与“分析层面”(levelofanalysis)。

结论:

以AcademyofManagement的通行标准去参照这42篇论文(假设语言不成为障碍),我们的判断是这些论文在从一流到三流的国际学术刊物评审过程中均不能获得“修改后再投稿”(reviseandresubmit)的机会;

在主要的管理学年会程序中也会被淘汰(一般淘汰率为三分之二);

在地区性学会(如管理学学会亚洲分会——AsiaAcademyofManagement)则有一定的可能性。

与美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相对照,我们认为这些论文整体上大约处于六、七十年代,即严格的同行匿名评审制度形成以前的水平。

发展方向与前景

理论上:

我们认为简单地把西方管理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管理学研究,或者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加以验证,都缺乏足够的理论贡献。

中国管理学研究者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

第一是在中国背景(Chinesecontext)下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modification)。

例如XinandPearce(1996),ChildandLu(1996),Luo,Shenkar,andNyaw(2001);

Luo(2002)。

第二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

例如BoisotandChild(1996)。

方法上:

上述第一类研究主要应使用实证手段。

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被称为“科学”的学科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

上述的第二类研究,我们在此大力提倡定性经验型研究手段的使用。

以实地调查、访谈、案例、内容分析、定性数据编码和编组等为特征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匮乏的领域里进行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

这些方法尤其适合我们提出的建立新理论的目标。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YanandGray(1994)的案例研究和Chandler所做的工作。

Chandler在一个缺乏理论的时代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的大型工业企业进行考察,得出公司结构必须紧随战略的着名论断。

我们正处在中国战略管理理论的“前现代”(pre-modern)时期,也有理由期待由研究方法来带动理论的进步。

讨论

(1):

中国的战略管理学尚有待于摆脱其他传统、尤其是经济学的“影子”,而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1)每期《管理世界》的十五篇左右论文中,一大部分是各种关于经济学的课题,只有一小部分才与管理学有关。

2)《管理世界》一般被认为是国内最权威的管理学期刊,但这样一个本应是纯学术性的刊物却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样一个政策研究机构所主办,因而许多论文的定位介于理论与政策之间,不能作出专一的学术贡献。

3)有些自称属于战略管理类的论文,实际上却是在行业层面(industrylevel),而非企业层面(firmlevel)上展开分析。

4)充斥于这两种刊物的管理学论文中的各种政策建议,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经济学思维倾向,即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政府的宏观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似乎管理学就是为社会谋利的、改良了的经济学,而管理学所特有的为企业(theprivatesector)服务的立场却失落了。

讨论

(2):

学术界本身在概念上的这种混乱也造成了实业界对经济与管理之间的界限认识模糊。

1)社会上“经济管理”一词到处流行;

经济学家们一再被请去为企业“把脉诊断”。

我们担心这种状况会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2)如果我们的药方只会从依靠行业政策出发来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或者以为制度(比如一个“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困境,那么我们还需要职业经理人来做什么

3)管理的精髓是在于经理人的抉择(managerialdiscretion),在于战略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结合(fit),而不仅仅是政策、制度、与行业环境的问题。

4)我们呼吁学界重温Porter(1981)自己关于战略管理与产业经济学区别的经典文献,以及Rumelt,Schendel,andTeece(1991)关于战略管理不是应用微观经济学,而经济学家也学不会管理的精彩论断。

结语

由于本项研究是基于在一个较短时期内的观察,以及对一个较小的、非科学方法抽取的文献样本的检阅,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我们尽量使用结构化的(structured)手段,但评估工作在根本上具有主观性。

我们是以西方主流的现代实证主义的眼光来审视总体上仍缺乏这一传统的国内学术界。

如果由此产生各种沟通问题(communicationproblems),也不会令人意外。

我们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而是为了给国内学术界同行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和“外部”的(即使不是完全“客观”的)评估。

最后,管理学院归根结底是一个学术机构。

如果我们对原创性的学术研究重视不足,就不但无法获得在大学体系内应有的地位和国际学术界同行的尊重,而且必将制约国内MBA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表一、《管理世界》2003年战略管理学相关论文

期号

题目

作者

课题关键词

研究对象/公司类型

论文类型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方法

理论/文献基础

作者所属机构

页数

12

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

路风、慕玲

创新、能力、竞争优势

DVD行业企业

描述型、规范型

访谈、案例(多家)

经济学、动态能力

北大、清华

26

中国企业政治策略与行为研究

田志龙、高勇强、卫武

政治与环境策略

一般企业

描述型

小组访谈(2组)、深度访谈(多人)

非理论化(a-theoretical)

华中科大*

9

公司治理的机制与绩效

邵东亚

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

传说(anecdotal)、案例(2家)

北大

13

11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

李善民、李珩

资产重组

实证型

二手数据(276家)、Wilcoxon模型

金融学

中山*

10

我国两岸三地对美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

一项基于数据的分析报告

张一池

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

两岸三地企业海外子公司

二手数据(317家)、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statistics)

北大*

7

企业变革是如何实现的

秦志华

企业变革

国有企业

案例(1家)

人大*

股权、董事会治理与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信用

李维安、李建标

董事会治理、企业信用

问卷调查(249家)、回归模型

经济学

南开*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若干特征分析

谭劲松等

独立董事

二手资料(2207人)、描述性统计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流失原因的实证研究

张建琦、汪凡

职业经理人

民营企业

问卷调查(383人)、(logistic)回归模型

管理学、经济学等

中山岭南*

8

子公司角色、绩效表现对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

陶向南、赵曙明

海外子公司、本土化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

问卷调查(51家)、LISREL模型

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南大*

日本企业的生存危机与公司重构及其启示

毛韵诗、高瑞红、汪建成

公司重构

日本公司

实地调查、案例(1家)

中山、神户大学*

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现状与环境评价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企业家、环境评价

各类企业

大型问卷调查(3539人)、描述性统计

6

代际传承:

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

陈凌、应丽芬

继任管理、创新

家族企业

概念型

不适用

非理论化

浙大、浙江丽水职校

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

储小平、李怀祖

信任、企业成长

西安交大*

“空降兵”与原管理团队的冲突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刘学

管理团队

有限股份制企业

定性经验型

半结构化访谈、案例(7家)

理论构筑(theory-building)

5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向朝进、谢明

治理结构

二手数据(110家)、托宾Q值、回归模型

金融学、经济学

川大*

4

动态竞争:

中国主要彩电企业的实证研究

谢洪明等

动态竞争

彩电企业

二手资料(5家共364条信息)、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相关系数分析

战略管理学

华南理工*

3

企业合并中的多方利益搏弈

谭劲松、黎文靖、谭燕

企业合并

二手资料、案例(10家)

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

潘镇、鲁明泓

价值链

中小企业

问卷调查(457家)、访谈、描述性统计

2

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

刘志彪、姜付秀

无形资源、竞争优势

移动通讯企业

文献型、概念型

不适用,但有案例(多家)

不完全契约与独立董事作用的本质及有效性分析

郭强、蒋东生

契约、独立董事

股份制企业

规范型

首都经贸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几个问题的认识

张凡

证监会

1

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

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

李维安、李宝权

跨国公司、股权结构

概念型、描述型

注释(表一与表二):

作者:

有四位或更多作者时,只列第一作者。

课题关键词:

我们未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而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判断,找出与战略管理相关的课题关键词。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方法:

二手资料包括档案资料、历史资料、各类出版物、网站、以及其他公开源。

理论/文献基础:

非理论化(a-theoretical)是指文章似乎并不基于理论,也不试图做出理论贡献。

如果作者试图引用或发展某种理论,但以我们的评估未达到目的,则该栏为空白。

所属机构:

带*号者为商学院/管理学院。

表二、《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战略管理学相关论文

所属机构

论饭店资源需求战略的系统定位模式

谢朝武

竞争力、资源战略

饭店

战略管理

华侨大学

公司治理、环境因素与利益相关者对台湾上市电子公司赴大陆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沈智慧

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投资决策

台湾上市公司

问卷(51家)、ANOVA分析、相关分析

论全球营销战略及整合的全球营销战略模型IGMS

吴晓云、袁磊

国际经营、国际营销

中国企业

国际管理、营销

公司治理研究的均衡观及其意义

宁向东

文献型

清华*

对组织学习、核心竞争力、战略柔性与企业竞争绩效的理论剖析与实证研究

王永贵等

组织学习、核心竞争力、战略柔性

问卷(89家)、PLS模型

组织的环境适应性及生存战略-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分析

李勖、汪应洛、孙林岩

环境适应、供应链、组织学习

智慧导向型知识管理的一种分析框架

樊治平、康壮

知识管理

东北大学*

公司控制权配置:

模型、特征与效率性选择研究

瞿宝忠

公司控制权、公司治理

模型演绎

所有权结构与企业创新效率

夏冬

所有权结构、企业创新

问卷(579家)、回归模型

战略管理、金融学

企业理论新探:

企业自组织理论

徐全军

企业组织

概念型、文献型

组织理论、经济学

四川社科院

文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合资企业的实证研究

张莉、曹蔚然

文化

中外合资企业

二手数据(898家)、ANOVA分析

国际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

国际合资企业中的合作匹配度分析

刘新民、侯贵生、张德清

国际合作谈判

访谈、问卷(1家)

西安交大*、青岛科大*、莱阳党校

中国企业的全球学习模式研究

谢泗薪、薛求知、周尚志

企业学习、全球化

规范型、概念型

战略管理、国际管理

复旦*、南开*

韩国公企业的民营化

(韩国)崔晚基

企业民营化

韩国公立企业

二手资料

韩国启明大学

多元化经营战略、核心竞争力框架与股权结构

易行健、杨碧云、聂子龙

多元化、核心竞争力、股权结构

湘潭大学*、浙大、

复旦*

入世后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问题研究

杨蕙馨等

进入、退出

国际经济学

山东大学、西北大学*

环境视角与战略适应

王兰云、张金成

环境视角、战略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