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63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

《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高层建筑施工Word下载.docx

隔膜式水泵排水量小,但可排除泥浆水,选择时应按水泵的技术性能选用。

当基坑涌水量很小,亦可采用人力提水桶、手摇泵或水龙车等将水排出。

1.1.2. 

井点降水法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

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出现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当遇有此种情况出现,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为各种井点排水方法,它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开挖基坑的四周、或一侧、二侧埋设一定数量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或直接与抽水设备连接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基坑底0.5—1.0m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不但可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而且在粉细砂、粉土地层中开挖基坑时,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可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

同时由于土中水分排除后,动水压力减小或消除,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可放陡,可减少土方开挖量;

此外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加强重力,增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土层更为密实,改善了土的性质;

而且,井点降水可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工效加快工程进度。

但井点降水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运转费用较大,施工中应合理地布置和适当地安排工期,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排水费用。

井点降水方法的种类有:

单层轻型井点、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无砂混凝土管井点以及小沉井井点等。

可根据土的种类,透水层位置,厚度,土层的渗透系数,水的补给源,井点布置形式,要求降水深度,邻近建筑、管线情况,工程特点,场地及设备条件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情况,作出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选用一种或两种,或井点与明排综合使用。

表1为各种井点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和降水深度情况。

可供选用参考。

表1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项次

井点类别

土层渗透系数(m/d)

降低水位深度(m)

1

单层轻型井点

0.5—50

3-6

2

多层轻型井点

6-12

3

喷射井点

0.1—2

8—20

4

电渗井点

<

0.1

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

5

管井井点

20-200

3—5

6

探井井点

5-25

>

15

注:

无砂混凝土管井点、小沉井井点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250m/d,降水深度5-10m。

1.2. 

边坡稳定

开挖基坑时,如条件允许可放坡开挖,与用支护结构支挡后垂直开挖比较,在许多情况下放坡开挖比较经济。

放坡开挖要正确确定土方边坡,对深度5m以内的基坑,土方边坡的数值可从有关规范和文献上查出,对深基坑的土方边坡,有时则需通过边坡稳定验算来确定,否则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事故。

我国在深基坑边坡开挖方面发生过一些滑坡事故,有的虽然未滑坡,但产生了过大的变形,影响施工正常进行。

对于有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在进行整体稳定验算时,亦要用到边坡稳定验算的知识。

从理论上说,研究土体边坡稳定有两类方法,一是利用弹性、塑性或弹塑性理论确定土体的应力状态,二是假定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滑动而进行极限平衡分析。

第一类方法对于边界条件比较复杂的土坡较难以得出精确解,国内外许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不少研究工作,也取得一些进展,近年来还可采用有限单元法,根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土坡的变形和稳定,一般称为极限分析法。

第二类方法是根据土体沿着假想滑动面上的极限平衡条件进行分析,一般称为极限平衡法。

在极限平衡法中,条分法由于能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各种土质和孔隙水压力,因而成为最常用的方法。

条分法有十几种,其不同之处在于使问题静定化所用的假设不同,以及求安全系数方程所用的方法不同。

1.3. 

基坑土方开挖

高层建筑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在设法解决了地下水和边坡稳定问题之后,还要解决土方如何开挖的问题,即选用什么方法、什么机械、如何组织施工等一系列问题。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开挖方法和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的配合问题,开挖后还要考虑对一些特殊地基的地基处理问题。

1.3.1. 

施工准备工作

基坑开挖的施工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查勘现场,摸清工程实地情况。

2.按设计或施工要求标高整平场地。

3.做好防洪排洪工作。

4.设置测量控制网。

5.设置就绪基坑施工用的临时设施。

1.3.2. 

机械和人工开挖

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的配合问题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和方法:

1.对大型基坑土方,宜用机械开挖,基坑深在5m内,宜用反铲挖土机在停机面一次开挖,深5m以上宜分层开挖或开沟道用正铲挖土机下入基坑分层开挖,或设置钢栈桥,下层土方用抓斗挖土机在栈桥上开挖,基境内配以小型推土机堆集土。

对面积很大、很深的设备基础基坑或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可采用多层同时开挖方法,土方用翻斗汽车运出。

2.为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坡度正确,机械开挖至按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应预留80~5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

3.人工挖土,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往下开挖,较深的坑(槽),每挖1m左右应检查边线和边坡,随时纠正偏差。

4.对有工艺要求,深入基岩面以下的基坑,应用边线控制爆破方法松爆后再挖,但应控制不得震坏基岩面及边坡。

5.如开挖的基坑(槽)深于邻近建筑基础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基础的稳定。

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在坡脚设挡墙或支撑进行加固处理。

6.挖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古墓,洞穴,暗沟或裂隙、断层(对岩石地基)存在,如发现迹象,应及时汇报,并进行探查处理。

7.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角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土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

8.基坑挖好后,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

如挖坑时有小部分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砾石回填夯实至与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实度。

9.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应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1.3.3. 

地基局部处理

对于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后遇到特殊地基问题要进行地基局部处理,以下介绍了几种特殊地基的局部处理方法。

一、坑(填土,淤泥,墓穴)的处理

1若松土坑在基槽中,且较小时,将坑中软弱虚土挖除,使坑底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塑性相近的土抖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回填,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则用3:

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粘性土,可用1:

9或2:

8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2若松土境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因各种条件限制,坑(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可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

h1=1:

1坡度放宽,用l:

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

h1=0.5:

1坡度放宽,用3:

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

3若松土坑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将坑中软弱土挖去,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基础落深,做1:

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不高于50cm,长度不小子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

4若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槽底处理完后,还应适当考虑是否需要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常用的加强办法是;

在灰土基础上l~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各配置3~4根φ8~12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

5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松土坑,将坑(槽)中软弱的松土挖去后,再用砂土或混凝土回填

二、井或土井的处理

1水井,在基础附近将水位降低到可能限度,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夯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如有砖砌井圈时,应将砖井圈拆除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多些,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基底(或地坪底)。

2桔井在距基础边沿5m以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地坪下1.5m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3枯井在基础下,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范围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基础底下2m处,将井壁四周较软部分挖去,有砖井圈时,将砖按规定拆除,热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

4井在房屋转角处,但基础压在井上部分不多时除按以上办法回填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强处理,如在上部设钢筋混凝土板跨越。

当影响不大时,可采用从基础中挑梁的办法。

5井在房屋转角处,且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用挑梁的办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天然土上,并使落在天然土上的基础总面积,不小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同时在墙内适当配筋或用钢筋混凝土梁加。

6井巳淤填,但不密实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若井内不能夯填密实时,则可在井砖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部再回填处。

三、局部软硬(高差)地基的处理

1若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大块石或构筑物尽可能挖除,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较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物凿去30~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夯实。

2若基础部分落于基岩或硬土层上,部分落于软弱土层上。

采取在软土层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或支墩),或现场灌注桩直至基岩。

基础底板配适当钢筋,或将基础以下基岩凿去30~50cm深,填以中、粗砂或土砂混合物作垫层,使能调整岩土交界部位地基的相对变形,避免应力集中出现裂缝,或采取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来克服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3若基础落于高差较大的倾斜岩层上,部分基础落于基岩上,部分基础悬空。

则应在较低部分基岩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墩),中间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或将较高部分岩层凿去、使基础底板落在同一标高上,或在较低部分基岩上用低标号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填充。

四、橡皮土,古河、古湖泊的处理

1橡皮土处理:

地基局部含水量很大趋近于饱和,夯拍后使地基土变成有颤动感觉的“橡皮土”。

地基处理方法避免直接夯拍,可采用晾槽或掺石灰粉的办法降低土的含水量。

如已出现橡皮土,可铺填一层碎砖或碎石将土挤紧,或将颤动部分的土挖除,填以砂土或级配砂石夯实。

2天然古河、古湖泊处理根据其成因,有年代久远经过长期大气降水及自然沉实,土质较为均匀、密实,含水量20%左右,含杂质较少的古河、古湖泊。

有年代近的土质结构较松散,含水量较大的、含较事碎块,有有机物的古河、古湖泊对年代久远的古何,古湖泊,土的承载力不低于相接天然土的,可不处理.对年代近的古河、古湖泊则应将松散含水量大的土挖除,视情况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3人工古河,古湖泊处理分老填土和薪填土,老填土为长期生括填积而成,内含有砖瓦碎块,草木灰等杂物,土质较均匀、密实,稳定。

新填土形成时间短,沉降未稳定,土中含有较多的砖瓦碎块、草木灰,炉渣譬,结构松散不均匀,含水量一般大于20%。

老填土如承量力不低于同一地区天然土,可不予处理。

新填土要将填土挖除,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五、流砂的处理流砂现象,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基坑开挖深于地下水位0.5m以下时,在坑内抽水,有时坑底的土会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起,边挖边冒,无法挖深的现象称为流沙,当坑外水位高于坑内抽水后的水位,坑外水压向境内移动的动水压力大于土颗粒的浸水浮重时,使土粒悬浮失去稳定,随水冲入坑内,从坑底涌起或两侧涌入,变成流动状态。

如施工时强挖,抽水愈探,动水压力就愈大,流砂就愈严重。

产生流砂的条件是,水力坡度愈大或砂土空隙度愈大,愈易形成流砂,砂土的渗透系数愈小,排水性能愈差时,愈易形成流砂,砂土中含有较多的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等,易形成流砂。

采取措施的方法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力”,使坑底土颗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

常用处理方糖有,a.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的地下水位不高于坑底0.5m;

b.采取水中挖土,即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基坑内水压与坑外水压基本平衡,缩小水头差距;

c.对于较重要或流砂严重的工程,可采用井点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将基坑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使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

d.沿基坑周围打板桩,使深入到不透水层,以阻挡坑外水向坑内压入,减小坑内动水压力涌上。

1.4. 

基坑支护体系的选型

作为保证基坑开挖稳定的支护体系包括挡墙和支撑两部分,其中挡墙的主要作用是挡土,而支撑的作用是保证结构体系的稳定,若挡墙结构足够强,能够满足开挖施工稳定的要求,该支护体系中可以不设支撑构件,否则应当增加支撑构件(或结构)。

对于支护体系组成中任何一部分的选型不当或产生破坏,都会导致整个支护体系的失败。

因此,对挡墙和支撑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4.1. 

挡墙的选型

工程中常用的挡墙结构有下列一些型式:

1钢板桩

2钢筋棍凝土板桩

3钻孔灌注桩挡墙

4H型钢支柱(或钢筋混凝土桩支柱)、木挡板支护墙

5地下连续墙

6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

7旋喷桩帷幕墙

除上述者外,还有用人工挖孔桩(我国南方地区应用不少)、预制打入钢筋混凝土桩等作为支护结构挡墙的。

支护体系挡墙的选型,涉及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要从满足施工要求、减少对周围的不利影响、施工方便、工期短、经济效益好等几方面,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方可加以确定,而且支护结构挡墙选型要与支撑选型、地下水位降低、挖土方案等配套研究确定。

1.4.2. 

支撑结构的选型

当基坑深度较大,悬臂的挡墙在强度和变形方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即需增设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分两类:

基坑内支撑和基坑外拉锚。

基坑外拉锚又分为顶部拉锚与土层锚杆拉锚,前者用于不太深的基坑,多为钢板桩,在基坑顶部将钢板桩挡墙用钢筋或钢丝绳等拉结锚固在一定距离之外的锚桩上。

土层锚杆锚固多用于较深的基坑,具体详见“土层锚杆”一章。

以下为常用的几种支撑形式:

1锚拉支撑

2斜柱支撑

3短桩横隔支撑

4钢结构支护

5地下连续墙支护

6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

7挡土护坡桩支撑

8挡土护坡桩与锚杆结合支撑

9板桩中央横顶支撑

10板桩中央斜顶支撑

11分层板桩支撑

1.5. 

挡土支护结构体系计算

由于土体结构的复杂性及土参数的离散性或不确定性,使得挡土支护结构体系承受的荷载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因此要想达到跟上部结构相同的计算精度是比较困的,难甚至说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各国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规范规定,但计算方法差异很大,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挡土结构如桩长,弯距,拉杆荷载等计算,其结果相差可达50%,因为挡土结构的计算,不但涉及到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还涉及到土的性质,水位高低,挖土深度,地面荷载和邻近建筑物等诸多因素,设计计算是比较复杂的。

在我国还没有设计计算规范,因此,一个比较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挡土支护设计,必须要求设计人员研究各种客观条件,掌握一些经验资料和试验研究资料,综合运用计算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就能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果。

1.6. 

钢板桩结构施工

钢板桩作为建造水上、地下构筑物或基础,施工中的围护结构。

由于它具有强度高,结合紧密、不漏水性好,施工简便,速度快,可减少基坑开挖土方量,对临时工程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因而广泛用于地下深基础作防水、围堰,坑壁支撑。

1.6.1. 

钢板桩的型式及适用范围

钢板桩基本上分为平板型和波浪型两类,每类又有多种。

平板型板桩墙防水和承受轴向力的性能良好,易于打人土中,但侧向的抗弯强度较低,仅用于地基土质较好、基坑深度不大的工程上,深度较大的基坑应用防水和抗弯性能较好的波浪型或组合式截面的钢板桩。

每块钢板桩的两侧边缘都作成相互连锁的型式,使相邻的桩与桩之间彼此紧密结合。

锁口有互握式和握裹式两种,互握式锁口间隙较大,其转角可达24º

,可构成曲线形的板桩墙,同时不透水性较好,握裹式锁口较紧密,转角只允许10~15º

钢板桩运到现场后,应进行检查、分类,编号。

钢板桩锁口应以一块长约1.5~2.0m,而锁口合乎标准的同型板桩做通过检查,凡锁口不合,应进行修正合格后再用。

板桩根据有无锚碇结构,又分无锚板桩和有锚板桩两类。

无锚板桩用于较浅基坑,依靠入土部分的土压力维持板桩的稳定,有锚板桩是在上部用外侧拉锚或内侧支撑加以固定的。

1.6.2. 

打桩机械设备选择

打钢板桩所用机械的选择与其他桩施工相似。

但以采用三支点导杆式履带打桩机较为理想,因它稳定性好,行走方便、导杆可作水平,垂直和前后调节,便于每块板桩随时校正。

桩锤应根据板桩打入阻力进行选择。

由于板桩有端部阻力、侧面摩擦力和锁口阻力等,这些都会消耗一部分锤击能量,因此桩锤不宜选择过重,否则桩头部因过大锤击力而引起纵向弯曲,使板桩打入困难。

锤重一般约为钢板桩重量的两倍。

桩锤常用的有落锤、蒸汽锤,柴油锤和振动锤等。

振动锤是以振动体上下振动而使板桩沉入,贯人效果好,但振动会使钢板桩锁口的咬合和周围土体受到影响。

桩锤选择还应考虑锤体外形尺寸,其宽度不大于组合打入块数的宽度之和。

1.6.3. 

打桩方式的选择

打桩方式通常有表2所示几种。

钢板桩打设方式选择表2

1.6.4. 

钢板桩的打设

1.打设前的准备工作

(1)钢板桩准备

(2)围檩支架安装

(3)转角桩的制作

2.打桩流水段的划分

封闭式板桩施工,要解决的重要矛盾是不用异形桩而能实现封闭合拢。

选择的流水段越长,则合拢点越少,其累积偏差也就越大,轴线位移相应也大,为了减少打入累积偏差和使轴线位移正确,应采用缩短流水线长度,增加合拢点,同时采取先边后角的打法,可保证端面相对距离,不影响墙内围檩支撑的安装精度,对于打桩累—积偏差可在转角外作轴线修正。

3.钢板桩打设

先用吊车将钢板桩吊至插桩点进行插桩,插桩时锁口对准,每插入一块即套上桩帽(图1-29)上端加硬木垫,轻轻锤击数下,为保证桩的垂直度,应用两台经纬仪加以控制。

为防止锁口中心线平面位移,可在打桩行进方向的钢板桩锁口处设卡板,阻止板桩位移,同时在围檩上预先标出每块钢板桩的位置,以便随时检查纠正。

打桩开始的一、二块钢板桩的打设位置和方向要确保精度,以起导向样板的作用,故每人土1m测量一次,打至预定深度后立即用钢筋或钢板与围檩支架临时电焊固定。

钢板桩打人时如出现倾斜和锁口结合部有空隙,到最后封闭合拢时有偏差,一般用异形桩(上宽下窄或宽度大于或小于标准宽度的板桩),当异形桩加工困难时,则用轴线修正法进行而不用异形桩。

4.钢板桩施工常遇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钢板桩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倾斜、扭转、共连和水平伸长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下:

(1)倾斜(板桩头部向桩行进方向倾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打桩行进方向板桩惯入阻力小。

可采用用钢丝绳拉住桩身,边拉边打,逐步纠正的处理方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用仪器随时检查、控制和纠正。

(2)扭转,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钢板桩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铰接锁口,防止这种现象的方法是)在打桩行进方向用卡板锁住板桩的前锁口,在钢板桩与围檩之间的两边空隙内,设一只定榫滑轮支架,制止板桩下沉中的转动,在两块板桩锁口扣搭处的两边,用垫铁和木榫填实。

(3)共连(打板桩时和已打入的邻桩一起下沉),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钢板桩倾斜弯曲,使槽口阻力增加,处理措施是及时纠正发生板桩倾斜,把发生共连的桩和其它已打好的桩一块或数块用角铁电焊临时固定。

(4)水平伸长(沿打桩行进方向长度增加),该现象主要是由于钢板桩锁口扣搭处有1cm空隙,因此该现象属正常现象,但设计时要考虑水平伸长值,可在轴线修正时加以纠正。

1.7. 

支护结构的监测

支护结构的设计,虽然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使用要求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但由于土层的复杂性和离散性,勘探提供的数据常难以代表土层的总体情况,土层取样时的扰动和试验误差亦会造成偏差;

荷载和设计计算中的假定和简化会造成误差;

挖土和支撑装拆等施工条件的改变,突发和偶然情况等随机因素等亦会造成误差。

为此,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内力值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往往难以准确的一致。

所以,在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使用期间,对较重要的支护结构需要进行监测,通过对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监测,能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变形情况,将观测值与设计计算值对比和进行分析,随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在不造成危害的条件下安全的进行施工。

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监测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和施工单位所认识,它作为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工作期间的一项技术,已被列入支护结构设计。

1.7.1. 

支护结构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基坑和支护结构的监测项目,根据支护结构的重要程度、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和施工的要求而定。

要求严格则监测项目增多,否则可减之,表3所列的监测项目为重要的支护结构所需监测的项目,对其他支护结构可参照之增减。

第三章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的发展与应用

土层锚杆(亦称土锚)是一种新型的受拉杆件,它的一端与支护结构等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体中,将支护结构和其他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侧向的土压力、水压力以及水上浮力和风力带来的倾覆力等)通过拉杆传递到处于稳定土层中的锚固体上,再由锚固体将传来的荷载分散到周围稳定的土层中去。

锚杆打入地下后,为了发挥锚杆钢索应力、减少变形,可采用预加应力的方法,同时打入地下的锚杆通过早期张拉,对地基锚杆预加应力也是对锚杆在土层中或岩层中的一次荷载试验。

土层锚杆是在岩石锚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原联邦德国的KarlBauer公司在深基坑开挖中,为固定挡土墙首次在非粘性土层中采用了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技术近三十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它已成为现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的土层锚杆技术已能施工长达<

50m>

的锚杆,在粘性土中最大锚固力可达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