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58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日照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

加碘盐中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A、浓盐酸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酱油中有氯化钠、水、色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加碘盐中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分)(2014•日照)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钨丝制作白炽灯丝

 C.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D.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钨丝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钨丝能导电、熔点高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能产生耀眼强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2分)(2014•日照)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B.硝酸铵C.生石灰D.氢氧化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A错;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C错;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2014•日照)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A.

B.

C.

D.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公共标志型.

根据标志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符合题意的选项.

A、属于剧毒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

B、属于腐蚀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

C、属于爆炸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

D、属于塑料制品循环利用标志,不是危险化学品标志.

故选D.

本题通过警示标志考查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物质基础知识的积累.

6.(2分)(2014•日照)C60的金属渗入物具有超导性质,下列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C60燃烧时可生产CO2D.其分子结构与足球相似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的化学性质.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组成考虑;

D、可回忆课本C60的结构和俗称进行解答.

A、化合物是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故A错误;

B、该物质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故B正确;

C、它是由碳元素组成,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C60俗称足球烯,回忆课本其结构,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分子式是意义,对的C60结构学生可能陌生,平时对课本的插图要有所了解.

7.(2分)(2014•日照)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

由紫色变成蓝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2014•日照)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在冶炼金属钛时会发生反应TiO2+2Cl2+2C=TiCl4+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O2B.ClO2C.TiOD.CO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由TiO2+2Cl2+2C=TiCl4+2X可知,

反应前钛原子是1个,反应后是1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氯原子是4个,反应后是4个;

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9.(2分)(2014•日照)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

 A.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B.燃烧匙内加足量红磷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

开弹簧夹D.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与水.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冷却到原来的温度等.

A、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是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另一方面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节约了实验的时间,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足量可以把氧气完全消耗,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

C、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这样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还没降低到室温标准,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故此符合题意;

D、如实验装置漏气,红磷燃烧即使能耗尽装置内的氧气,由于装置漏气,外部空气也会进入装置内也测不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此,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

此题主要对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的准确性进行探究,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能培养学生慎密的实验能力.

10.(2分)(2014•日照)速效感冒冲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对乙酰氨基酚”,其化学式为C8H9NO2,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乙酰氨基酚”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是8:

9:

1:

2

 D.“对乙酰氨基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6%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A、根据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进行分析判断.

A、“对乙酰氨基酚”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是由8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对乙酰氨基酚”分子

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是8:

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对乙酰氨基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00%≈63.6%,故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2014•日照)可用金属活动性,对下列现象和事实作用合理解释的是(  )

①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②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用硫酸铜、石灰乳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

④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与金属材料.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①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是因为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

②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

③用硫酸铜、石灰乳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硫酸铜溶液,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

④银的导电性强于铜,属于金属的物理性质,与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无关.

故①②③能用金属活动性加以解释.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2分)(2014•日照)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熄灭酒精灯

 C.

蒸发食盐水

D.

稀释浓硫酸

称量器-托盘天平;

加热器皿-酒精灯;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蒸发与蒸馏操作.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从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氢氧化钠是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的药品去分析解答;

B、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去分析解答;

C、从蒸发食盐水时,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去分析解答;

D、从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去分析解答.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由于氢氧化钠是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故A正确;

B、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故B错误;

C、蒸发食盐水时,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就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13.(2分)(2014•日照)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本届“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

 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

 C.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成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A、根据水资源的保护分析判断;

B、水的天然循环的不均衡性分析判断;

C、根据农业上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D、根据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分析.

A、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故A正确;

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但分配不均,需兴建水利工程,故B错误;

C、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成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故C正确;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

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考题就成为考查的重点,应加强学习.

14.(2分)(2014•日照)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区分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加Ba(NO3)2 溶液

B、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加水或稀盐酸

C、除去CO2中的CO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D、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A.AB.BC.CD.D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酸、碱、盐的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A、根据硫酸钾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进行解答;

B、根据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

C、根据CO2中含有CO气体时不能被点燃进行解答;

D、根据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而和铜不反应进行解答.

A、硫酸钾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所以可用加Ba(NO3)2 溶液的方法区分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故A正确;

B、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能用加水或稀盐酸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故B错误;

C、CO2中含有CO气体时不能被点燃,所以不能用在氧气中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气体,故C错误;

D、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而和铜不反应,故D错误.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

15.(2分)(2014•日照)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A、从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去分析解答;

B、从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

C、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通过降温可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由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去分析解答;

D、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

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去分析解答.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

B、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和降低而变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

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故错误.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定义、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考试的热点之一.

16.(2分)(2014•日照)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有错误的是(  )

选项化学式俗名物质的分类

ANa2CO3纯碱盐

BHg水银单质

CCaO熟石灰氧化物

DNaOH烧碱碱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其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均正确.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其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均正确.

C、CaO的俗称是生石灰,属于氧化物;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有错误.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其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均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2分)(2014•日照)对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室内不慎起火,迅速打开门窗

 B.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化学与生活.

A、根据氧气能够助燃分析;

B、根据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分析;

C、根据用水扑灭后,会留下水分析;

D、根据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急救方法分析.

A、室内不慎起火,迅速打开门窗,会使燃烧更加旺盛,故A错误;

B、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B错误;

C、用水浇可使燃烧的酒精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但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达不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C错误;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灭火的方法.

18.(2分)(2014•日照)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如表中说法或做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现象与解释B资源与环境

(1)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铝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

(1)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2)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可防治酸雨

C化学与生活D材料与应用

(1)不法商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保鲜

(2)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1)将塑料颗粒加工成各种塑料袋的过程,利用了塑料的热塑性

(2)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硬水与软水;

生铁和钢;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塑料及其应用;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化学与环境保护;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金属与金属材料;

化学与生活.

本题涉及知识点很多,可根据熟悉的知识点和知识积累进行分析比较作答.只要判断出其中一条信息是错误的即可进行排除,可以据此解答.

A、热胀冷缩是指分子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A错误;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治酸雨,故B错误;

C、甲醛有毒,不可浸泡食品保鲜;

过滤的方法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C错误;

D、将塑料颗粒加工成各种塑料袋的过程,利用了塑料的热塑性;

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故D正确.

化学来源于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