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文档格式.docx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eyWords:
InternetBanking,CommercialBank,Profitability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P2P、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市场上快速崛起,各种新兴的金融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了的好处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尽管市场对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提出了争议和批评,但现实是,这个行业已经引发了一个强有力的变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正在挑战商业银行的传统地位。
如何正视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1.2研究目的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势如破竹,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无疑是颠覆性的。
如果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不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必将伤害自身进一步发展。
正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和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分析,为商业银行提出意见建议。
1.1.3研究意义
冲击已经在所难免,改革势在必行,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本文通过对有关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比较,试图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切实增强应对措施的针对性,这对商业银行有效摆脱当前困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专家较早介入互联网金融的研究。
此前,享誉国际的电子商务专家MaryJ.Cronin,就较早对网上银行和网上金融服务做了研究,写出了《BankingandFinanceontheInternet》(1997)一书。
她通过众多成功和失败案例的比较分析,认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具有竞争优势[1]。
ErikBank的书中(2001)将互联网金融认为“数字金融”,是电子商务交易中产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
该书分析了通过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的优缺点。
EzraZask的《TheE-financeReport》(2001)表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上为数不多的导致金融服务业发生深刻变化的项目之一[3]。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银行,信贷,信贷,保险,资产管理和财务信息产生巨大影响。
传统商业银行应充分了解这些影响,然后寻找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做出回应的方法。
1.2.2国内研究现状
就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而言,目前的行业文献主要侧重于引入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商业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张楠的研究分析表明,互联网正在推动金融业的深刻变革[4]。
陈海强的《互联网融资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表明,通过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等寡头垄断发展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5]。
这种错位竞争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商业模式。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网络金融机构建设的创新响应,大数据产品的整合,财富管理的创新和信贷可获得性的探索,增强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邹伟认为,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互联网建立新客户,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因为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参与了金融市场并对其核心业务产生了一些影响[6]。
刘明彦的研究,比较了P2P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利弊[7]。
李佳的书中表明互联网金融将通过主导传统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来影响银行业[8]。
上海银行业监管局局长廖岷认为,自信贷出现,金融与技术相互补充,金融的发展一直都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9]。
技术的发展已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还不足以动摇现有的金融体系的根基,而是作为补充成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在原有的金融体系的空白部分找发展空间。
1.2.3文献述评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外国学者曾较早的研究过互联网金融,并讨论了网上银行和网上金融服务成败的案例研究,并分析了网上金融服务对客户的利弊,认为以互联网为基础运作金融服务具有竞争优势。
国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较晚。
一些学者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的研究,认为互联网将会引发变革,动摇金融体系的根基。
还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对现有的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只是一种正式的创新。
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或有不同的地方,结论也并不统一,但都认为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创新商业模式,以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或有不同的地方,结论也并不统一,但都认为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创新商业模式,以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2章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
2.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行金融服务的新兴金融模型[10]。
基于移动和安全等网络技术,它具有舒适,平滑和低成本的优点。
因为互联网的性质,一般以互联为平台进行金融活动的企业都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分享精神等特点。
2.2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2.2.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一种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独立组织,通常必须具备信用和担保能力。
这种支付方式是一种完善的支付工具,通过连接网络方便两者之间的交易,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全面线上和线下覆盖。
2.2.2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一种不以现实形态表现的货币。
例如比特币,它本身并非由特定的金融机构发行,它是由某种特定算法精确计算产生也可以称之为网络货币。
比特币的密码学和特殊算法的设计表明,个人无法用比特币控制货币的价值。
总金额永久限制在2100万。
这种稀缺性是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之间的最大差异。
2.2.3P2P网络借贷
P2P小额信贷是一种商业模式,将小额度的资金汇聚,然后向有经济需求的人提供贷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完善,P2P小额信贷逐渐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为满足借款人和贷款人的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手段。
其社会价值首先体现在有效保证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信用体系会因此完善,非活跃资金利用率会被提高,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
2.2.4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是一种用网络向投资者筹集资金的财务模型。
在筹资的同时,实现了广告和促销的效果。
该模型类似于高速平台,但与原始天使投资或私募股权集团有不同之处:
它仅仅是一个服务经纪人,并没有参与到投资和融资之中。
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还有SNS的通信功能,众筹使企业家能够快速获得风险投资资金,使投资者能够选择可靠的商业项目。
2.2.5互联网销售
互联网销售是将已经存在的金融产品加入互联网的特点,通过这种手段开发出新的理财产品或者直接在互联网上在线分销产品。
关键特征是将许多网店的产品放在一个平台上。
用户可以使用“搜索+垂直价格”选择合适的产品。
此外,市场还建立了第三方机构,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理财产品,在他们为购买产品时,为其提供产品咨询、价格比较和保险门户网站。
2.3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
2.3.1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1973年R.I.Mckinnon(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11]。
同年E.Shaw(肖)在《金融深化经济发展》中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12]。
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市场的管控和干预。
根据理论,如果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对利率过多的干预和监管,最终会使金融市场丧失它对市场调节的能力。
这样会导致市场的供求状况没有办法被货币准确的表现出来,通常表现是金融体系调动人们储蓄的能力受到了限制,还刺激了市场对资金的过度需求。
为了消除这种过度的供需,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利率和汇率的干预,以此削减了市场对资金的过多需求,这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以其他因素不变为前提,资金的低效造成了不良后果,它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这又接着另一个不良后果,就是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储蓄欲望下降。
金融深化的主要特征:
利用市场取代国家干预。
根据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机构可以在分散风险,信贷,运营效率和信息成本等,许多方面实现规模经济,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借贷的实际成本,显着提高了投资的效率,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
为了消除金融抑制,必须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作用:
让资金的供求处于平衡状态并对市场实施自由化政策。
金融自由化的本质就是要政府放宽对利率和汇率的干预,只有利率自由化,资产价格能才够被真实的表现。
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是实施金融改革,不仅要放开利率和汇率,而且包括消除阻碍金融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消除金融市场分割的局面,不能维持单一的市场结构,保证金融业向多元化发展。
2.3.2金融功能理论
金融功能理论是金融深化理论的一部分,他主要说明了金融机构的模式和金融功能之间的关系。
Merton&Bodie(1993)认为,金融机构的形态和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随着技术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所执行的基本功能几乎没有变化[13]。
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演化出最有效地履行这些职能的制度和模式,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和金融效率的提高。
根据理论,资本外部性和投资回报的增加,它首先促进了资本积累。
然后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主线,也推动了经济增长速度,金融功能的存在还加速了技术的创新。
具体讲,它主要具有:
(1)清算和付款功能。
可靠的交易支付系统对金融系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金融系统拥有各种工具,可以实现产品,服务和资产的结算,并建立了一个发达的交易支付系统,这是为了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必要的条件。
(2)筹集资金功能。
金融市场可以有效地调动社会储蓄。
这是因为金融中介机构在调动储蓄方面具有优势。
与实物资产相比,金融中介机构可以使个人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散,并为投资者贡献相对不低的报酬。
因此,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本的规模效应,促进投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3)风险分散的功能。
金融系统不仅可以提供管理和配置风险的机会,还可以提供管理和配置风险的核心。
金融中介能以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降低投资者风险。
风险的存在,导致了投资者收入的不确定性,金融中介机构所推荐给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其存在的风险应在投资者可接受的范围中。
2.3.3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互联网开展商业模式的理论支点。
它的原理是由于成本效益之间的因素,若是产品具有足够的储存和流通的渠道,它的成本将会大幅度下降。
由于成本的下降,原本看似没有需求的产品,也能找到相应的销售渠道。
这些原本并没有销售渠道的产品,一旦被发掘出来,将会和市场上的销售火热的产品共同占据相当的份额,甚至有可能超越。
这就是说原本因储存和渠道的不足导致没有进入市场的产品,看似不存在需求的产品其实都存在着潜在的需求,在被发掘进入市场后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选择,企业98%的产品都有被销售的可能,“冷门产品”将从此消失。
大量这样的产品聚集起来,组成了一个比畅销产品大得多的市场[14]。
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长尾理论构建了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信息流通快速,便捷的优势大量的产品涌入互联网市场,大大激发原本没有发现的需求,开创了一种面向固定细分市场的新模式[15]。
这种面向小微客户开展的交易,不管是成本还是风险都降低了,他们把占据了非常大部分的中小客户被锁定为目标客户,最终为企业带来了利润。
2.3.4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理论建立在长尾理论基础之上。
它是一种以网络外部性为特征的经济组织,本质上是一种网络空间,本身并不参与生产、销售,它通过构建平台,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了进行交易网络空间,在交易中收取相关使用费实现收益的一种商业模式[16]。
以淘宝为例,淘宝为买家提供平台,卖家将自己的产品通过网络呈现在买家眼前,买家购买了产品,而淘宝从卖家的资金在淘宝中冻结7天,淘宝本身不直接向卖家收费,但卖家达到一定数量,为淘宝提供了巨大的现金流。
通常一个平台上卖家数量与对买方的吸引力呈正比,以此对应平台上的买方数量,也与卖方的数量呈正比。
以此用户量越多的平台会以滚雪球一样方式发展起来。
平台经济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以网络为基本工具,以经济利益驱动,处理平台与平台、客户与客户、平台与客户等之间交易合作竞争与共赢关系,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第3章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分析
3.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诞生了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获取信息的能力,加上各种免费软件的创造,吸引力了大量用户,当软件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一定用户基础的企业甚至不用专门的为自己做宣传,通过原有的用户基础就很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据统计,腾讯、XX的独立访问人数已接近三亿,这些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巨大的流量,而他们为客户提供清算和支付、解决信息不对称服务。
根据国家相关机构的权威报告,到2018年6月30日,中国使用网络的用户达到8.02亿,占全国人口的57.7%.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7.88亿。
互联网金融不仅有庞大低的用户作为其发展基础,网民对网上支付等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也在增加,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表明互联网金融现状良好,发展稳定。
表3—12017.12—2018.06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
2017.12
2018.06
应用
用户规模(万)
网民使用率
半年增长率
即时通讯
72023
93.3%
75583
94.3%
4.9%
搜索引擎
63956
82.8%
65688
81.9%
2.7%
网上支付
53110
68.8%
56893
71.0%
7.1%
网络购物
53332
69.1%
56892
6.7%
网上银行
39911
51.7%
41715
52.0%
4.5%
互联网理财
12811
16.7%
16855
21.0%
30.9%
手机网上支付
52703
70.0%
56608
71.9%
7.4%
手机网络购物
50563
67.2%
55717
70.7%
10.2%
手机网上银行
37024
49.2%
38227
48.5%
3.3
3.1.1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据表格3—2中的数据,2013年-2018年交易规模逐年上升,其中2013年和2015年的同比增长率最快,分别为90.3%和105.1%,到2018年,增速减缓,只有不到50%的增速。
2018年交易规模已达到230.4万亿元。
表3—2我国PC端第三方支付和移动端第三方支付的规
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万亿元)
同比增长率
2013年
16.9
2014年
32.3
90.3%
2015年
52.3
62.6%
2016年
107.3
105.1%
2017年
154.9
44.3%
2018年
230.4
48.8%
3.1.2虚拟货币发展现状
2017年9月,中国已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抑制虚拟币的发展,全面禁止了虚拟币的交易,而以虚拟币为中介的众筹模式ICO更是被定义为“非法集资”,监管层的态度是明确的。
无论是正牌比特币,还是各种衍生的山寨币,目前都没办法取得合法的生存空间。
3.1.3P2P发展现状
2007年P2P平台开始出现,P2P虽然高速的增长,但安全性一直不高,2018年大量P2P平台暴雷,到2018年年底,正常运营的平台有1000家。
3.1.4众筹融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在2014年和2015年得到井喷式发展,大平台以自身的良好经济基础、业务范围广等优势为依托,不断建立竞争壁垒,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尽管众筹平台在总量上不断上升,但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夹杂中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对他们加强了监管,这让不规范的、竞争力不强的或者运营不善的平台慢慢的被淘汰了。
3.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
互联网在许多领域都充分展现了它的优势,它提高了效率为人们带来便利,金融通过互联网的辅助能更加高效的运转,从发展现状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3.2.1服务具有经济、高效、快捷性
互联网金融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还大大简化了原本复杂的操作,简而言之就是高线快捷。
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互联网用户群体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客户可以足不出户,直接通过网络对交易和转账进行操作,不再需要到现实的网点进行业务办理,人们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在线操作完成资金的转账和各种业务,这节省了人们的时间,让生活更加方便。
3.2.2服务对象集中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人
通常国内的银行对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还有个人的市场并不是很重视,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刚刚好弥补了市场的空缺,此外由于互联网的用户和服务对象是以人为单位的,这导致多数资金募集都是源自互联网消费者,因此不管它的资金来源,亦或是资金去处,基本上都离不开中小型企业和个人,而产品销售也不再以5万或10万为起点进行购买限制。
3.2.3发展得益于监管缺失,经营风险高
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目前对它的监管还在起步阶段,这导致在监管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漏洞。
它在央行的监管范围之外,唯一的评估标准就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分析,这埋藏了巨大的风险。
由于缺少相关的监管制度,不能对权责进行有效的划分,权力责任之间模糊会导致一旦出现违约纠纷,消费者难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情况。
3.2.4扩张具有盲目性,产品同质化严重
互联网金融没有较高的门槛较低,近年它的高速发展让许多创业者看到了它发展的潜力,想要通过它获得利润,迅速加入到互联网金融大军之中。
但新的互联网创业者,初入市场,缺乏客户,不具备优势,他们通常模仿别的企业的产品,导致市场上相同性质产品出现的情况十分严重。
他们以降低价格的方式进行竞争,火毒宣传产品,最终误导了消费者。
第4章建设银行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在几个方面:
资产、中间业务、负债。
如表4—1所示。
首先,因为银行利率高,导致更多的客户不愿意向银行贷款,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