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340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1、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

(1)旅游行业整体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

我国对旅游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我国旅游业实行“政企分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主管旅游业的直属机构,在国务院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全国旅游业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

1)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制定发展政策、规划和标准,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地方旅游工作;

2)制定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

指导我国驻外旅游办事机构的工作;

3)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

指导重点旅游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的规划开发,引导休闲度假;

监测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及行业信息发布;

协调和指导假日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

4)承担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责任;

规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

组织拟订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标准并组织实施;

负责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指导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指导行业组织的业务工作;

5)推动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与国际旅游组织合作的相关事务;

制定出国旅游和边境旅游政策并组织实施;

依法审批外国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旅游机构,审查外商投资旅行社市场准入资格,依法审批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审批出国(境)旅游、边境旅游;

承担特种旅游的相关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赴港澳台旅游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对港澳台旅游市场推广工作;

按规定承担大陆居民赴港澳台旅游的有关事务,依法审批港澳台在内地设立的旅游机构,审查港澳台投资旅行社市场准入资格;

7)制定并组织实施旅游人才规划,指导旅游培训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标准并指导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地(州、市)、县三级地方旅游局(或旅游委员会)。

各地方旅游局是当地旅游工作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受同级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的双重领导,并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

除此之外,旅游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等对旅游行业进行自律管理。

对于在风景名胜区内经营的旅游企业,还需遵循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

我国建立了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三级管理体制。

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具体包括监督执法管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管理、风景资源管理、景区游览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宣教科研管理以及社区事务管理等方面。

(2)旅游道路客运和水路客运业务监管体制

对于旅游道路客运和旅游水路客运业务,交通运输部是国家道路运输行业和水路运输行业的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从事道路客运,需取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车辆营运证。

从事包车客运,应当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输;

从事旅游客运,应当在旅游区域按照旅游线路运输。

从事水路客运,需取得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核发的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船舶营业运输证。

(3)旅游索道客运业务监管体制

客运索道属于特种设备,根据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客运索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客运索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统一管理,县级以上地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客运索道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客运索道投入使用必须按规定办理登记,并按规定通过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其中,安装监督检验包括客运索道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进行的检验;

定期检验分为全面检验和年度检验,客运索道安装监督检验合格后,每3年进行1次全面检验,在此期间的2个年度,每年进行1次年度检验。

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具体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

安装监督检验和全面检验合格方可取得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有效期为三年,在上述有效期内,客运索道每年要进行一次年度检验,年度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运营。

此外,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还应当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核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行业相关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包括:

除上表所列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外,近年来国务院、相关行业主管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主要有: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放宽旅游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

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

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建设;

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

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有序推进香格里拉、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青藏铁路沿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区域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

(3)《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12〕32号)提出“加强和改进旅游业金融服务,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既是金融部门落实服务业大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积极支持已上市旅游企业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再融资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加强证券交易所、保荐机构等相关机构对旅游企业进行发行上市的辅导培育等工作。

(3)《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办发〔2013〕10号),提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安全第一、绿色消费,大力推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积极创造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的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

(4)《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部署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工作,提出6方面、26条具体措施:

一是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

二是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

三是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四是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

五是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六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6)《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7年2月,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旅游交通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7)《“十三五”旅游业规划》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

《“十三五”旅游业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要实现四大目标:

一是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

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二是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以上。

三是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四是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

二、行业发展状况

1、全球旅游业发展概况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球旅游经济增速总体高于全球经济增速,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甚至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统计,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以上,超过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到2020年,全球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

能够提供3亿个工作岗位,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0%。

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8)》,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为118.8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3.14%,为全球人口规模的1.6倍,全球范围内参与旅游的群体不断扩大,旅游消费已然成为全球民众的重要生活方式;

全球旅游总收入达5.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相当于全球GDP的6.7%。

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使用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

其次,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

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其中2010-2012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第三,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2、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和综合发展四个阶段,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内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

根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

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

从旅游景区开发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开发的可供观赏游憩、文化娱乐的各类旅游景区情况如下:

在我国各类旅游景区中,截至2017年末共有5A级旅游景区249处。

从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来看,根据国家旅游局《2017年全年旅游市场及综合贡献数据报告》,2017年全年国内游客达到50.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增长15.9%;

入境游客13,948万人次,增长0.8%。

国际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增长2.9%;

国内居民出境13,051万人次,增长7.0%。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注:

1、数据来源: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7-2016年)、《2017年全年旅游市场及综合贡献数据报告》;

2、旅游总人数=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出境旅游人数。

从旅游业增长速度来看,最近十年来,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各年度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速均高于中国GDP增速。

根据旅游消费发展的规律,旅游消费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阶段,旅游业的发展阶段与消费特征如下:

从旅游消费发展阶段来看,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266.8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旅游业从2008年开始进入度假游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家庭度假市场快速发育、大型休闲度假景区不断涌现、自驾游正在兴起。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入境旅游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条件和机遇仍然很多,我国旅游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

首先,我国旅游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其次,在国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供给结构将不断优化,中国旅游业将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

再次,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车站、码头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形成,宾馆饭店、景区点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投资持续升温,旅游供给不断增加,将拉动旅游消费快速增长。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能力和旅游消费意愿不断提升,旅游消费习惯逐步优化,旅游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老年人、青少年、学生、农民等旅游消费人群快速扩大。

最后,作为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和新兴经济体,我国国际旅游吸引力仍然强劲,主要客源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入境旅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3、行业发展趋势

(1)从消费主体来看,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旅游已经不再只是特定阶层和少数人的享受,逐步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生活选项。

国民人均出游次数从1984年的0.2次增长到2015年的3次,增长了14倍,国内游客数量从1984年的约2亿人次扩大到2016年44亿人次,增长了21倍。

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和国民休闲新阶段,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

随着国民大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未来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将继续增长,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

(2)从消费形式和消费需求来看,旅游消费空间将由团队客的封闭世界转变为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

国民大众旅行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80后、90后为主体的游客数量增长和主体结构变化开启了自主旅游决策、自主行程安排的自主、自助旅行时代。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一批服务于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信息、产品、服务等内容的在线旅游企业出现,使自主、自助旅行更加便利。

散客旅游的消费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游客和市民的空间隔离到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广泛涉及目的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游客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从市场主体来看,旅游业经营模式将由单一旅游企业主体转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跨行业商业主体

在旅游业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程度加深基础上,旅游业各细分子行业的业务板块融合以及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融合,逐步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旅游业的经营模式趋于多元化。

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正在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地产、煤炭等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酒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BAT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多种方式介入在线旅游、旅行社领域,加快布局旅游业。

(4)从产业内容来看,旅游产业正在由狭义旅游商业范畴扩展到广义的大旅游商业领域

旅游行业的开放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形式的变化,共同推动旅游业内涵和外延的拓展。

对于旅游景点,在传统景区依然有强大吸引力的同时,包括华侨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乌镇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景区、北京798为代表的开放式文化创意地、以及旅游综合体等更多新类别景区或非景区也日益成为旅游旅行的热点。

对于旅游交通,在传统的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基础上,高铁、动车的开通为更多旅客远距离出行带来了便利。

与此同时,满足异地自驾的租车服务快速壮大,成为自助游游客常用的旅游交通形式,网络约车平台等也为来访的游客在目的地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对于旅行社业,以标准化、批量化旅游产品为特征的传统旅行社商业模式难以满足自主、自助、自由的旅行方式下游客对个性化、便利化、多样化产品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签证、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单项旅游产品订购和旅游线路订购的OTA、为游客提供目的地综合服务评价的旅游社区,为旅客提供异国他乡当地导游、租车服务的在线旅游企业等,丰富并扩大了旅游服务的范畴,推动旅游服务提供商从旅行社向旅行服务企业的转变。

对于住宿业,为满足散客为主体的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住宿需求,旅游住宿业业态日益丰富,囊括了星级酒店、精品酒店、中档酒店、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乡村酒店、民宿、租赁房屋等不同商业形态。

(5)从旅游业发展模式来看,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

随着旅游业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201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包括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等方面。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化程度及竞争格局

旅游行业涉及的子行业较多,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运输和旅游景区等,各行业由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不同,竞争状况各有差异,但竞争均已较为充分,其中尤以旅行社、旅游交通运输等表现最为明显。

整体来看,各类旅游企业竞争实力受企业规模、企业经济类型等因素影响,其中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要好于小型旅游企业。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旅游行业的企业利润率水平逐步趋于常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强化和提升市场竞争地位,目前国内少数旅游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转变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粗放经营方式,通过“多元组合”、“多业态资源整合平台”等新兴经营模式,逐步培养企业对各旅游要素和其他旅游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并开始以服务品质、企业品牌等非价格因素设计高端旅游产品,吸引高端客户,培植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截至2017年末,旅游及相关产业共有A股上市公司20家,其简要情况、2016年营业收入及其相应市场份额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见,由于旅游资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