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8城市与城市化Word格式.docx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8城市与城市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8城市与城市化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
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
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A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故选A。
(2013高考题广东卷).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B.上海C.广州D.沈阳
【答案】9.C。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区域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对新材料、新情景信息获取”。
试题难度:
易。
【解题思路】关键在于理解“城市首位度”的定义,数值越大,表示“核心首位城市垄断资源程度越大”,对区域城市均衡化发展不利。
数值下降,意味着居首位的城市集聚效应在弱化,明显广州变化幅度最大,说明珠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布局趋向于均衡化。
(2013高考题广东卷).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答案】11.C。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数据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现放射状,但只有一个中心(人口、设施密集的老城区),故A错;
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北和西南部,故B错;
城市外来人口生活区主要布局西北部,与城市新开发区背道而驰,故D错;
城市新开发区与科研文教区均位于城市东南部,故C正确。
【易错点拨】“城市的空间形态”(外部形态)一般有平原地区的团块状、河谷地区的条带状、受地形或河流限制的组团状,而“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内部各不同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关系,是城市的内部结构。
这些功能区组合方式通常有同心圆模式、契形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013高考题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1~12题。
表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1.C12.D
【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11题选C。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12题选择D项;
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A项错误;
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
B项判断依据不足。
(2013高考题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6题。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A.①③B.②⑦C.④⑧D.⑤⑥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的利用以及商业的布局的
区位因素分析。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本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并叠加相关的地价变化进行分析。
在第Ⅰ阶段,③④⑤⑥中,丙为中等地价,只有⑤符合条件。
但在后来的第Ⅱ阶段甲、乙、丁三地为中等地价,①②③④⑥⑦为中等地价,综合可知,其中③④⑥位于不符合条件,所以符合条件的有①②⑦,故答案选择B。
(2013高考题浙江卷自选).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
完成⑴-⑶题。
⑴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单选,3分)
①缓解交通拥挤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
⑵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单选,2分)
①地铁站口②学校、医院③高架路口④住宅小区⑤隧道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
⑶分别说出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与道路的关系。
(5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为情景素材,主要考查城市交通点的布局、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保护等知识及其读图、归纳与表述地理事象的能力。
【解题技巧】第⑴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与布局问题是影响城市发展重要因素。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有许多,如合理规划城市、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倡导公交优先等。
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此举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又倡导了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环保意识;
第⑵题,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设置应遵循方便、就近的原则,因此站点应当选择在人流周转量较大的地铁站口、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等场所。
第⑶题,城市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与城市的人流周转量大小且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密切相关,如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等人口流动周转量较大,需求量大,宜布局大型租赁点;
而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人流周转量相对较少,需求量小,应布局小型租赁点。
【答案】⑴B⑵B⑶大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附近;
小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7~8题。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答案】7.D8.C
【命题立意】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图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中等难度。
【解题思路】第7题,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③位于城市郊区河流的下游,有铁路、电车轨道直接相联,说明交通条件好,可以确定为工业区;
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要有绿化带等隔离带,可以确定②为绿化区;
①远离市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有绿地相隔,有电车相通,交通便利,应为别墅区。
第8题,老城区交通不便,不可能是地租最高的地区;
城市中心应逐渐向东南移动;
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铁路与电车交汇处,交通便利,而此处不是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应位于市中心的广场附近,这里商业设施集中;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交通影响,城市发展轴沿交通干线扩展。
(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3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3回答6~8题。
.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骑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A.东B.南C.西D.北
【答案】6.C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方位辨别和路程的计算。
【解题思路】这个题目图的左上角有个指向标,先区分出图中上为东,下为西,左为北,右为南;
然后,以A为起点,算图上数字,加起来最小的那个就是正确的答案,但是要注意图上的断道施工点是不能通过的。
所以选C。
.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GIS功能是
A.输入B.管理C.分析D.输出
【答案】7.C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考生对GIS知识的了解,只要学生分清了RS、GPS、GIS就可以正确作答。
【解题思路】这个题目要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那是一定要分析的,所以选C。
.该城市计划布局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较适宜的选址为
A.甲B.乙C.丙D.丁
【答案】8.A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大气污染的工业,一定要在城市的盛行风的下风向。
【解题思路】这个题目图中右侧有大气盛行风向,在下风向就只有甲了,所以选A。
二、综合题
(2013高考题北京卷).(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图15,回答第
(1)题。
图15
(1)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0分)
【答案】甲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
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
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和“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判断、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中。
【解题思路】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交通、水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读甲图可知,黄河流域城市沿河谷分布,且受地形和交通线影响明显,秦淮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条件也较好。
乙图为长三角地区,长江两岸城市,南多北少,分布受河湖和交通线位置影响。
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部为沉积平原,河网密布,水热充足和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2013高考题福建卷).(37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图12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7分)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
【答案】
(37分)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
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
科技的进步;
地域广,运距长;
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
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
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
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试题立意】本题以重走"
古丝绸之路"
主题活动为线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适度展开,让学生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对"
的地理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体现地理学科空间性,重视知识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特征、城市形成条件、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原因分析等主干知识点。
【解题思路】
⑴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方面从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气温年较差三方面分析,降水从降水的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⑵注意审题“有利自然条件”,该题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中的自然方面,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答题。
再结合图中的相关信息“M城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图可知该地处河西走廊西北部,位于山前冲积扇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结合图可知M城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北路和南路交叉处,地理位置优越,容易汇集各地的人流和物流。
⑶本题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优点对比和社会需求方面进行答题。
⑷分析城市区位条件可从该地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资源状况、国家政策,产业特色角度分析。
从图中可知N城地理位置特殊,属于边境口岸,可发展边境贸易;
同时该地所处的自然地理优势角度分析;
社会方面可从国家设立经济特区,本身就是政策支持。
(2013高考题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17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18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分)
⑵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
(3分)
⑶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
⑷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
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⑴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⑵起点高(起步早);
速度快;
水平高
⑶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⑷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
提升宜居水平)
②③①
【试题立意】试题以考生最为熟悉的本省乡土地理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区位条件、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等。
结合国情和区域差异考查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不同方向。
试题关注热点问题,关注家乡发展,鼓励开放性答题。
(1)注意图例及平面图的空间变化,结合江苏南方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的乡土地理知识即可。
(2)利用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18),图中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高而且与苏中、苏北地区差距拉大,可归纳出起点、速度、现有水平等差异。
(3)关注区域位置的相关性是解题的关键。
苏锡常都市圈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
要回答淮安增长极的作用就要熟悉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4)江苏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今后城镇化需注重质的提高,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是最基本的能力。
(5)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依次降低,只要注意图中的区域位置、关注选项中的发展方向即可正确选出答案。
其中“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不应该在长三角地区,但距离长三角不远是解题的关键,处于长三角的苏南地区应该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距离长三角远的苏北地区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为主。
(2013高考题江苏卷).【城乡规划】图22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2
⑴A、B、C、D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____________;
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4分)
⑵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DA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
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
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
(2)铁路穿城而过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
产生噪音
(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
制定法律或法规;
分类分区保护;
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任答两点)
【试题立意】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工业区位、城市布局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题目条件充分,问题简洁明确,答案清晰但有开放性。
(1)注意题中已有信息:
城市主导风向、河流流向、生态保护用地、原城市功能区位置关系。
居住区要求上风、上水、环境好、交通便利;
化学工业园区应在下方向、河流下游,与居住区有一定距离或预留隔离带;
交通仓储方便。
(2)铁路穿城而过,把城市分为两个区域,造成居民南北联系不便并受噪音影响。
(3)新老城关系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保护好古城又不影响新城的发展,对老城保护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也需要合理规划。
其答案具有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