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271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写好叙事散文Word文件下载.docx

我不肯穿,她说:

“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

“娘(凉)什么!

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她说:

“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

”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这段文字向我们呈现了一位爱子无痕,润物无声的母亲形象。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我们能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以至于产生共鸣,从而想到我们自己的母亲,在一种感动中升华对母爱的理解,使其成为天地间一股永恒的浩然眷恋。

但是,我们却没有从这质朴的文字里看到诸如“感激、怀念”等等看似直白讨巧但相对稚嫩简单的形容词。

作者的那些感人的挚情都蕴涵在不加修饰的叙述性语言里,而这正是叙事散文的要求。

叙事散文往往因为其表达的情感的含蓄和克制,而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韵味。

至少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就是在叙事散文中,那些隐藏于文字后面的情与思,越厚重越真挚,就越能打动读者,越能呈现出验和事实的力量。

著名作家毛姆说过:

“要把散文写好,有赖于好的教养。

散文和诗不同,原是一种文雅的艺术。

有人说过,好的散文应该像斯文人的谈吐。

”——我想,“教养”、“文雅”和“斯文人的谈吐”,一定是要有深厚的人生经验作为支撑的,它必定暗含着对生活和存在的独特发现,同时,它也一定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否则就不会是“文雅的艺术”了

二.真情

叙事散文写作本身就应该是一件富有一定情感因素的事情,有了内心真实情感的投入,才会得到读者真诚的回应。

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

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就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叙事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

在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选材的问题,我认为叙事散文的素材应该来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人物和事件都应该是曾经使你产生过心灵震颤或者让你记忆深刻的,你可以在行文的时候有具体细节上的修饰和加工,但不能失去生活的本来面目。

国学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说:

“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隐身衣。

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

我们很多同学在写叙事散文的时候,用情很不老实,不是一味拔高,歌功颂德,就是情绪低落,盲目的贬低。

其实这是叙事散文行文的大忌。

前苏联剧作家维•罗佐夫谈自己写作的经验,他这样说:

“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

我的理解是叙事散文应该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和自然流露。

我在采访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系主任张先的时候,他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许多人认为情感是可以编造出来的,是可以拿来随便煽情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情不是一个技巧,情也不是一个手段,情是你的一个生活内容。

因为你在生活中就应该是一个有丰富的情感的人,情不是拿来伤感的,也不是拿来哗众取宠的,情是人的一种本质状态。

很难想象一个对他的父母没有任何情感的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也很难想象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人能成为一个优秀艺术家。

有些考生抱怨自己的阅历少,写不出那些波澜起伏,缠绵悱恻的叙事散文。

我觉得那不是真正的原因,本质的原因是你对生活的观察不够。

我们的好多学生,都有这么一个误解,就是人要产生感情,要表达自己的一些内心的情感,非得以一个比较大的事为依托不行。

其实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很平淡很简单的,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生死离别。

其实情感并不必须要很大的事件来刺激,很细微的一些小事也能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有很多的考生在考卷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奶奶死了就是爷爷死了,有时严重到一个考场四十多个人,几十个考生的家人去世,这是很可笑也是很可悲的事情。

父母在家生活得很好,你为了考试不惜把父母写死了,你这样不尊重自己的家人,老师会怎么想呢。

这实在不应该是考生再犯的低级错误”。

我想张先老师的话对我们应该怎样在叙事散文中运用自己的感情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一个事件的描述,来抒发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永远是叙事散文写作中最重要的要求和任务。

三.细节

细节是事物的细部特征,在叙事散文写作中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

因为细节不但是你形象思维(这是影视工作者必备的素质)的一个展现,而且往往会成为文章中的一个亮点,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细节包含很多种,像人物的动作刻画,人物的神态刻画,个性化语言的刻画,当时环境的刻画,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等,不一而足。

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人物的动作刻画。

在叙事散文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有一个通用的要求,就是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

这里就涉及到了细节的典型性的话题。

其实人物的举手投足都是细节,但并不是这些举手投足的动作都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真正打动人心的细节是具有典型性的,但又是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比如有一篇散文写一个经济条件不允而被迫辍学的女孩子,全班同学为了这个女生送行,吃饭的时候,作者描写了这个女生夹豆腐的细节,她怎么努力都无法把豆腐夹进嘴里。

这就是一个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地方,作者把她夹豆腐的神态和对生活无能为力的赶上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细节是刻画人物的有力武器,通过细节刻画人物,才能让人物鲜活有力,性格清晰可见。

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细节一般采取白描的手法,鲁迅在谈到白描时这样说: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这种手法在鲁迅的文章里有着极为有力的应用,例如在《故乡》中描绘杨二嫂的形貌时,鲁迅这样写道: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洗脚伶仃的圆规。

”简单的几笔勾画就把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

再如刻画杨二嫂时还有这样一个动作描写“她一面忿忿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出去了。

”片言只语,将杨二嫂的自私,贪小便宜的性格刻画的神形兼备。

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这里的细节描写,已经不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了。

细节如雕塑,面无表情的塑像虽然威严但生硬。

要是在塑像上雕出这人微微翘起的嘴角,这个雕塑马上便生动活泼起来。

好的细节描写,往往可以打动考官并会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细节一定要运用有度,并不是越多越好,整篇文章都是细节,便成了流水账,不但没有妙用,反而显得累赘。

一篇文章中有两三个细节就已足矣。

总结:

我在“新航点编导、戏文、管理培训班”讲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对叙事散文的写作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是小儿科的东西。

不就是用朴素的语言记叙一件事么,这对一个高中生还有什么难度?

遇到同学们对叙事散文的这种轻蔑的情绪,我往往抱以无奈而会心的一笑。

因为在高中时代初学叙事散文写作的时候,我对这种文体有着和他们同样的蔑视态度。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重读诸如朱自清的《背影》,胡适的《我的母亲》等经典叙事散文的时候,我深深明白了“散文易学而难工”(王国维:

《人间词话》)的道理。

那种质朴的文字背后所保留的对人生的巨大感叹,绝不是一个阅历浅薄的轻狂少年所能体悟和驾驭的。

当然,这也不怪那些有着如此情绪的学生,因为社会上文人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已经给这种蔑视散文写作的态度做了恶的温床。

因着散文是亲切、平实和透明的文体,话语的姿态放得很低,结果那些轻飘的感悟、流水帐般的记述、枯燥的公文写作、陈旧的风物描写、堆砌的历史资料,都被算作是散文了。

慢慢的,散文就丧失了文字上的神圣感,就连平常的说话,记下来恐怕也得算一篇口语散文。

莫里哀的喜剧《暴发户》中,就有一个商人叫儒尔丹的,他听说自己的一句话“尼哥,给我把拖鞋和睡帽拿来”就是散文时,不禁得意地喊道:

“天哪,我说散文说了四十年,自己还一直都不知道!

”——所以,只要和文学沾边的人,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不会写散文的,但承认自己不会写诗的人则不在少数。

在多数人眼中,散文实在是太容易写了。

可是,他们哪能领悟到散文的真谛啊!

同学们,我们可不能像他们一样浅浮啊,我们应该从散文大师的平实淡雅的文风里,看到凝结在其文字背后的情感。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在自己的文字里,展现个人情感的力量。

布莱克有一句著名的诗:

“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在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堂,/把永恒放进一个钟点,/把无限握在手掌。

”“一粒沙子”是轻的,但“宇宙”是重的;

“一朵野花”是轻的,但“天堂”是重的;

“手掌”是轻的,但“无限”是重的。

叙事散文的写作也是如此,它的话语方式可以是轻的,但它的精神母题则必须是重的,它的里面应该隐藏着一些可供回味的心灵秘密。

下面的这几篇叙事散文都是“新航点编导、戏文、管理培训班”学员的习作,其中优劣杂陈,不一而足。

把这些初学者的习作选登在这里,仅仅是因着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相通之处,就是单纯的文字背后都蕴含着他们个人浓郁的情感和人生体验。

对于初学者来说,怎么写一篇叙事散文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东西。

为了使广大的读者对这几篇文章的突出之处和瑕疵之处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我对陈怡安《小街》这篇习作作了细致的点评,另外对其余的文章也做了相应的简评,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对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有着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

命题叙事散文习作的要求:

第一,从个人感受出发,完成一篇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性散文。

第二,要有真情实感,不得虚构。

第三,字数在1500字到2500之间。

第四,从《小街》和《灯》两个题目中选其一进行写作。

小街

陈怡安

我仍记得奶奶站在小街上的样子。

①开文照应题目,点明写作的对象。

奶奶在小街上生活了一辈子,她对小街熟悉得像自己的孩子。

小时候,我住在奶奶家,小街就在奶奶家门前,如果天气好,那里通常会充满打牌的吵闹声,小孩子的嬉闹声,偶尔还会有拉着货物的赶马人经过。

童年的我喜欢每天跟着村里的一帮孩子瞎晃悠,常常是早晨见着影子出去,晚上不见得回来,可奶奶总是每晚必在小街头喊我回家,不见到我,她便不回。

②有很多次我玩累了,在草垛里睡着了,醒来回家时,奶奶仍站在小街头等我。

见到我,她不骂也不打,只是拍拍我的头,牵着我的手说:

“怎么还不回家?

饭都凉了。

”通常我不回答,只是睡意朦胧地向她身上一靠,我知道奶奶会把我背回家。

点评:

这一段写得很温馨,笔触较轻,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情感。

②建议:

如果在这里把奶奶喊“我”回家时的声音再细致的描述一下会更好。

你想,一个苍老而悠长的声音在小小的村落里回荡,那该有着怎样温情的趣味!

后来,我回城里上学,奶奶送我,那天风很大,沙粒吹在人脸上,磨得脸生疼,奶奶花白的头发在风中被吹散,也许是沙迷了眼睛,眼泪涂满皱纹遍布的脸。

奶奶握着我的手,一直不停地嘱咐“不要太任性”“好生学习”这类的话,也许是年纪小,我只是望着奶奶泪水的脸。

这一段所叙述的场景充满着镜头感和感人肺腑的情绪,方寸之间,真情尽现!

建议:

在这段文字中,句与句之间的顺承还有些细微的梗塞。

在叙事散文中文字的生动流畅非常重要。

这虽然是散文语言的细微之处,但却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字功底。

文字的起承转合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点,所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另外,要注意情感的凝结。

如果我们对这一段文字做些细致的改动,大家看是不是会更好呢?

如下:

后来,我要回城里上学,就不能再待在奶奶身边了。

记得我回城的那天,奶奶执意要送我。

外面的风很大,沙粒吹在人脸上,磨得脸生疼,奶奶花白的头发在风中被吹散开来。

也许是因为沙粒迷了她眼睛,奶奶的眼泪涂满皱纹遍布的脸。

奶奶握着我的手,一直不停地嘱咐“不要太任性”“好生学习”之类的话,也许是由于年纪小小的缘故,我根本体会不到奶奶对我的不舍,我只是望着奶奶泪水纵横的脸,焦急的盼着接我回城的车快些来。

现在想想自己那时的无知,真让人心伤!

从此,我很少再回奶奶家,我已很少再想奶奶过得如何,甚至已记不得她站在小街头等我的样子了。

当然,小街的影子也随着课业的加重而变得模糊起来。

在偶尔回家探望奶奶的时候,我发现小街变得日益肮脏、破旧了。

街上的童声混着喧闹声虽然依旧在飘荡着,可我对小街却有了一种陌生的感觉。

(这一段文字的写作非常内敛含蓄,奶奶和小街就在这种淡雅的叙述中同一化了。

③在表达着一种沧桑的心境,情感的变化总是的会无一例外的击中读者的心,这是叙事散文百试不爽的写作经验。

去年,奶奶病倒了,再也不能站起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当我听着电话里二姑的叙述时,心里突然酸得想哭,因为我突然想起在黯淡的晚霞里等我回家的奶奶,风中送我上车的奶奶,夜里起来帮我盖被的奶奶……我再也忍不住,丢下手中的书,乘车回到了小街。

奶奶躺在床上,头发零乱地散在枕头上,整日的昏睡使她的脸变得暗黄而无光泽。

我握住她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柔软,却无力,往昔那双有力的手掌已经不见了。

她一直望着我不说话,眼球浑浊透着无奈。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望着她点头,看着她勉强挤出的一个笑。

中午,我喂她吃饭,将鱼肉去刺和着米一口一口地喂,我看着她费力地嚼着,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动,每当往下咽,总是用力显出努力的样子。

吃了几口,她摇摇头,我放下碗,给她擦嘴角时,我看到她的眼里盈满了泪水。

我转过身当作没看见,鼻子却酸得令人抽搐。

④这一段细节描写是整篇文章中的华彩,白描手法运用的很娴熟,情感的掌握也非常有分寸。

作者没有用大量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并且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以至于产生强烈的共鸣,身不由己的为之动容。

大家看,一段好的细节描写会为整篇文章增添多少情感的张力。

待到她睡着,我一个人出门坐在小街上,阳光白得刺眼,街上已少有人迹,我望着整条短短的街,几十年的时光,奶奶就这样面对着它走过来。

这条街就像她,从新修成的那天起,风霜雨雪便如影随行的紧紧跟随,时间的积淀使它变得陈旧,甚至落满灰尘,可是每个曾经满心欢喜经过它的人,却依然会满心欢喜地记住它并感激它。

⑤这段文字是作者情感的沉淀和提炼,片言只语便使整篇文章的主题有了一次理性的提升。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写这段话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情感铺垫,所以这种情感的凝结并不使人感到突兀。

它不同于很多同学那种高姿态的虚浮地总结生活,像:

“生活公平吗?

生活给与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只看你怎样的看待自己,如何寻找应该属于自己的真正位置。

”这样总结生活的方式与本文中情感提炼的手段是截然不同的,在叙事散文的考试中,这种的高姿态往往会适得其反,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回屋后,我望着奶奶依旧沉睡的脸,我想起她没事坐在小街上做针线活的样子,眼睛眯着,手头麻利地穿针引线,不时得会同经过小街的熟人打招呼,那时的她梳着黑亮的发髻,身上的青布衫洗得干干净净,而眼前的她却凌乱不堪。

⑥我用手轻轻地把她散落的白发拢好,再一次认真地端详了一会儿她熟睡的脸,悄悄整理好背包,回到城里去了。

⑥这段话特别像电影中镜头的闪回,把回忆的温馨和现实的残酷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对比,让感情的表达更丰满充沛。

几个月后,奶奶不在了,听二姑说奶奶在弥留之际还神志不清地念叨着要到小街上等我回家。

那一刻,我默默地站着,望着奶奶早已僵直的脸,压制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送殡的时候,我站在人群中,望着殡车渐渐走远,没哭也没喊,只是木着脸,坐在小街上,脑子里一直回想着夜色中奶奶喊我回家的模糊影子,还有风沙中奶奶凌乱的头发……⑦

⑦这段话的描写,因为其对情感的克制和内敛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张力。

在叙事散文的写作中,把握情感运用的分寸是很重要的。

其实,对于情感的克制我们可以参照一下现实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总会有一个努力抑止的过程,而当情感经过抑制却实在难以抑制而表露出来的时候才是动人的。

相反,如果一种激情是不用抑制就轻易发出的,那它也就是廉价的或幼稚的。

因为只有儿童的情感才轻易地写在脸上。

在古希腊拉奥孔将被毒蛇咬死的雕像群中,拉奥孔没有哭嚎,反而被处理为令人恐惧的笑。

莱辛在分析其原因的时候指出,真正震撼人的不是痛苦到达顶点或超过顶点的哭嚎,而是到达顶点之前的感情表现。

如果情感到了顶点也就成了强弩之末,不会比现在更有震撼力。

莱辛的分析是情感表达的普遍原则,道理尽管简单,却在我们的行文中常常被忘却。

小街依旧喧闹,可已物是人非。

⑧文章的最后一段可谓画蛇添足,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反而让人读来有娇柔造作之感。

如果在上一段就果断的搁笔的话,可能会给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空间。

散文的结尾写作也是很重要的,“直而不露,说中含蓄”是其基本的法则,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评:

这篇习作的叙事较为完整丰满,情感把握也颇有分寸,细节描写得尤其到位,是一篇不错的叙事散文!

在这里应该引起作者注意的是语言的流畅生动和语句之间的顺承(文中很多语句都经过笔者修改,只是怕显得繁复,未做标注而已),希望在以后的作品中有所改正!

李鹤群

通往姥姥家的小路每到夜晚就漆黑一片,可如今想来,那路上却总是洒满温馨的灯光。

十岁那年,父母因去外地工作便将我送到姥姥家。

我倔强地扭过头将父母惭愧的表情留在身后。

可不知何时才能离开农村的恐惧,还是在心底泛滥开来。

低矮的平房歪歪扭扭地围着个尘土飞扬的操场,木框的窗户上胶布爬一道道难看的曲线。

我木然地走到老师指给的座位,坐下,拒绝与任何一个人的目光相遇。

“喂,我叫黑子,你叫啥?

你是从城里来的吧?

”仿佛是刚从煤堆里爬出的孩子,浑身只有两个豆子似的眼睛闪着光,半挽的腿上溅满了泥点子,原本白色的衫子浸着汗渍,塞满黑泥的指甲倒和他的肤色相配。

①这个叫黑子的坐在我身边的男孩成了我的噩梦。

他往我的书桌里扔蚂蚱,然后在我惊诧的叫喊中哈哈大笑,他偷偷解开我的头绳在手里挥舞着,看着我着色的表情洋洋得意。

如果说这些我还可能忍受,可晚上放学回家绝对是种折磨。

崎岖的山路,漆黑一片,夜晚的冷风吹得树叶“哗哗”地响,仿佛四周都是潜伏的妖魔鬼怪的眼,一声令下就会呼啦一下子涌出将我围住。

每晚我都大叫着往回跑,到家门口才顾得擦干汗水和眼泪。

不幸有一天我跌倒在一块大石头上,只能腿上裹着难看的纱布一瘸一拐地上学。

黑子自然不会关心,但幸好他那天异常安静没有任何恶作剧。

放学后,当我又忑忐地跑进夜幕时,忽然,前方出现了灯光,我顺着光束回头望,那光亮一下子灭了,留给我一片黑暗。

我犹疑地刚转回头,灯光便亮了起来,刚好照清眼前的路。

从前那些可怕的树影,此刻都醉在柔柔的灯光里,随着夜风微微点头,夜晚的寒冷似乎也让这橘红的灯光驱散了。

不知哪跑来的小青蛙“咕咕”地跳上我的鞋尖,像是愣在光亮里,朝我瞪着大眼睛,然后“咕嘎”一声又一蹦一蹦跳开了。

天上的星星好像也发现了地下的同伴,对着这亮光拼命眨眼。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亮光也在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我向左倾它就爬上左边的树,我向右晃它就铺满右边的草,直到姥姥家的大铁门出现在眼前,那亮光就像它忽然亮起一样②,突然就灭了。

回头,依旧是一片漆黑。

从那一天起,我每晚都伴着这灯光直到家门,夜晚不再恐惧,心里也跟着快乐起来。

黑子竟也再没捉弄我,反而和我成了哥们儿。

他那黝黑的臂膀过河时成了我坚实的依靠,他用沾满泥巴的手捧给我刚捏的泥人儿;

他灵巧地坐在树枝上往我的草帽里扔果子,他带我到草地去捉蚂蚱。

阳光下他捏着“吱吱”直叫的绿色小虫,嘿嘿笑着露出雪白的牙。

当火热的太阳也将我的皮肤镀上一层亮黑色时,爸妈来接我了。

班里开了欢送会,气氛悲伤而温馨。

同学们一一送上准备的礼物、眼泪和祝福。

忽然,一盏灯笼映入眼帘。

它圆鼓鼓的身子绽开的是一个开心的笑脸,点上了两个黑豆似的眼睛,顺着提线便找到了个已经发白的小手柄。

黑子!

黑子的脸出现在灯笼上方露着雪白的牙。

“灯笼给你,不会再怕黑了吧?

”在我眼泪马上要决堤的一刻,黑子决然地转身,犹豫片刻便大步走开,他举起手在头顶挥了挥不再有片语。

城里的夜晚霓虹满天,不再有漆黑的山路。

可七彩的喧嚣难掩孤独的心,所以,我还是需要灯笼的温暖。

简评:

《灯》这个题目本身有一个核心道具,那就是灯。

有经验的人一定会感到这个题目很有利于散文的构思。

因为灯是一件很利于进行视觉造型的道具,灯光也能营造出很浪漫的色彩。

很多文学大家都在灯上做文章。

灯有很多种类,像路灯,车灯,手电灯,小油灯,灯笼。

不同的灯在不同的情景里,会出现不同的故事。

其实灯这个道具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个道揭示出人物性格以他的内心活动。

本文中②这一段写得非常有情趣,也很温馨。

不但灯的造型感被很好的体现出来,而且虽然作者只字未提自己和“黑子”这时候的心境,但是字里行间却盈满着淡淡的温情,对人物这时的心境也有着较为充分的描摹,流露出了情感的力量。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优点便是文字非常的朴实流畅,而又极有用心,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像“①仿佛是刚从煤堆里爬出的孩子,浑身只有两个豆子似的眼睛闪着光,半挽的腿上溅满了泥点子,原本白色的衫子浸着汗渍,塞满黑泥的指甲倒和他的肤色相配。

”这样熟稔的细节描写更可谓神来之笔了。

本文已经是一篇较为成熟的叙事散文了,唯一的缺点便是篇幅有些短小,与题目对字数的要求有些出入。

倪哲

姥姥家门前是一条小街,街道很窄,只能过去一辆卡车。

在我的记忆中,姥姥总是坐在家门口,凝望着这条小街上匆匆的过客出神,仿佛平静的小街上正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的戏剧。

1941年冬天,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过年那天,才10岁的姥姥身上穿着一件红棉袄,独自坐在门前的一只小板凳上玩耍。

给太姥爷拜年的人从小街上的各个门口走出来,看见姥姥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怜爱的表情,在进门前掐一下她的小红脸蛋,姥姥对每一个陌生人的手指都报以乖巧的微笑。

突然,人群鸦雀无声,都悄悄地钻回了各自的家门,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