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9828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

《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逻辑自考题模拟13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

5.“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是有志气的”这一判断是______

A.单称判断

B.特称判断

C.全称判断

D.模态判断

[解答]单称判断是断定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单称判断中一般不出现量项。

全称判断是断定主项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

特称判断是断定主项至少有一个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

6.“p

q”中p判断与q判断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A.对称且传递

B.非对称且传递

C.反对称且传递

D.禁对称且禁传递

[解答]如果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一对象x和任一对象y,若R(x,y)成立,则R(y,x)一定成立,那么称关系R为该论域上的对称关系。

如果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一对象x,任一对象y和任一对象z,若R(x,y)和R(y,z)成立,则R(x,z)一定成立,那么称关系R为该论域上的传递关系。

p判断与q判断是对称且传递的等值关系。

7.如果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为A判断,则三段论的两个前提必为______

A.A判断

B.E判断

C.I判断

D.O判断

[解答]题干中结论为A判断,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如果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推出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判断。

根据“如果前提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是特称的”,推出两个前提都是全称判断。

8.直接推理“SEP

PES”属于______

A.换质法推理

B.换位质推理

C.换质位推理

D.换位法推理

D

[解答]换位法是通过交换前提中主、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的直接推理方法。

换位法的规则之一是:

结论的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前提的谓项和主项。

9.已知“p→q”为假,则______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假

D.p假q真

[解答]“p→q”的真值特征是:

只有在p真q假时,“p→q”才假,其他情况下“p→q”均为真。

10.“因为aRb,所以bRa。

”这一推理式是______

A.对称关系推理

B.禁对称关系推理

C.传递关系推理

D.禁传递关系推理

[解答]对称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对称性进行的推理。

如果以R表示对称关系,则对称关系推理的一般形式是:

aRb,所以,bRa。

11.“真金不怕火炼。

”如果该断定为真,则合乎逻辑推论的为______

A.怕火炼的一定不是真金

B.不是真金,就一定怕火炼

C.只有真金,才不怕火炼

D.不怕火炼的一定是真金

[解答]题干“真金不怕火炼”可以变形为“如果是真金,就不怕火炼”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根据其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12.就两校的学生人数看,A、B两校都比C、D两校规模大,要断定E校的学生人数比D校的学生人数多,就需要加上条件______

A.E校的学生人数比A校多

B.A校的学生人数比B校少

C.C校的学生人数比D校少

D.C校的学生人数比E校少

[解答]由题干可知A大于C,A大于D,B大于C,B大于D。

由于大于是传递关系,只要E大于A或者E大于B就能断定E大于D。

13.“打猎不仅无害于动物,反而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观点最有可能的前提是______

A.许多人除非自卫,否则不会杀死野生动物

B.被猎获的动物大部分是弱小动物

C.当其他食物缺乏时,野生动物会偷吃庄稼

D.当野生动物过多时,减少其数量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解答]为了确保运用推理获得真实结论,必须满足两条:

(1)推理有效。

(2)前提真实。

只有在“当野生动物过多时,减少其数量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前提下,才能认为打猎不仅无害于动物,反而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根据其他选项都无法得出这一结论。

14.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

“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

”儿子的回答与下面哪项有同样的逻辑错误?

______

A.你有作案时间,罪犯不是你是谁

B.我不是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我廉洁奉公

C.没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故有文化的军队一定不愚蠢

D.他外语很好,一定能当个好翻译

[解答]设“想当翻译”为p,“学好外语”为q,那么题干可以表述为:

如果p,那么q;

非p;

所以非q。

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

15.如果甲、乙两灯都亮,那么丙灯就一定亮;

但是丙灯没有亮,由此可见______

A.甲乙两灯都没有亮

B.甲灯亮,但是乙灯没有亮

C.乙灯亮,但是甲灯没有亮

D.甲乙两灯至少有一个没有亮

[解答]题干中的推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即“甲乙两灯都亮,丙灯一定亮”。

“丙灯没有亮”为否定后件式,结论应否定该推理的前件,即甲、乙两类至少有一个没有亮。

二、双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中,“中国人”是______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普遍概念

E.负概念

AC

[解答]单独概念是外延只有一个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是外延包括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集合概念是由若干同类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

非集合概念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所反映的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属性的概念。

题干中的“中国人”并不是普遍概念,而是一个单独概念。

2.当PAS为假且SIP为真时,S与P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包括______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BD

[解答]若PAS为假,则与其具有矛盾关系的POS为真,即有的P不是S,又SIP为真,即有的S是P。

则S与P存在着真包含于或者交叉关系。

3.从MOP、MAS可得结论______

A.SAP

B.SEP

C.SIP

D.SOP

E.¬SAP

DE

[解答]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如果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推出结论是否定判断。

根据“如果前提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是特称的”,可知结论是称否定判断。

4.要使p

q为假,p与q可能为______

A.p真q假

B.p假q真

C.p真q真

D.p假q假

E.p与q等值

AB

[解答]“p

q”为真时,“p”与“q”要么同真,要么同假。

如果“p

q”为假,则p与q不能同真或同假。

5.已知“必然p”真,可推知______

A.“可能p”假

B.“可能p”真

C.“必然非p”假

D.“必然非p”真

E.“可能非p”真

BC

[解答]“必然p”和“可能p”是差等关系,“必然p”真,则“可能p”真。

“必然p”和“必然非p”是反对关系,“必然p”真,则“必然非p”假。

“必然p”和“可能非p”是矛盾关系,“必然p”真,则“可能非p”假。

6.“并非只有贪污才会犯大错误”的等值判断有______

A.贪污而没犯大错误

B.并非只要不贪污就不会犯大错误

C.并非如果犯大错误,那么就是贪污

D.如果犯大错误,那么就是贪污

E.如果贪污,那就犯大错误

[解答]本题考查真值表的判定,设贪污为p,犯大错误为q,把题干和选项列入真值表便可得出。

7.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断定有______

A.同时否定SAP与SEP

B.同时肯定p∨q与¬p与∨¬q

C.同时否定必然p与可能非p

D.同时否定p∧¬q与¬p∨q

E.同时肯定SIP与SOP

CD

[解答]矛盾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A不是非A”,或“¬(p∧¬p)”。

必然p与可能非p存在着矛盾关系,若同假则违反了矛盾律。

¬p∨q,p∧¬q若同假,亦违反了矛盾律。

8.以“不可能p”为前提,根据模态逻辑方阵,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有______

A.必然非p

B.必然p

C.不可能非p

D.可能p

E.并非必然p

AE

[解答]由题意知,◇p为假,则□p即必然p为假,排除B;

◇p与◇¬p可以同真但不可同假,◇p为假,则◇¬p即可能非p为真,排除C;

□¬p与◇p既不可同真又不可同假,◇p为假,则□¬p即必然非p为真。

◇p为假,则□p为假,其具有矛盾关系的¬□p即并非必然p为真。

9.若“A可以分为B、C”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间一定不能是______

A.全异关系

B.同一关系

D.矛盾关系

E.不相容关系

[解答]依据“划分所得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得出B、C之间是不相容的关系。

10.在复合判断推理中,无效的有______

A.p∧q→pB.(p∨¬q)∧q

¬p

C.(p

q)∧¬p

q

D.(p

q)∧p

¬q

E.(p→¬q)∧¬q

BE

[解答]根据相容的选言推理的规则,(p∨¬q)∧q

p,选项B;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后件,否定前件是无效的,故选项E错误。

三、填空题

1.按照子项数目不同,划分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二分法、多分法

2.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是对“国家”这个概念的______。

限制

3.任何判断都有两个特征:

第一,______;

第二,判断都有真假。

判断都有所断定

4.“必然p”和“必然非p”之间具有______关系。

反对

5.“A是A”是______公式。

同一律

6.关系推理“黄河在长江以北,长江在珠江以北;

所以,黄河在珠江以北”,属______关系推理。

传递

7.联言推理有两种推理形式:

______和合成式。

分解式

8.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______性推理。

或然

9.直接反驳是使用真实的论据直接证明所反驳的判断的______。

虚假性

10.间接反驳是先论证与被反驳的判断相矛盾或相反对的判断为真,然后根据______律确定被反驳的判断为假。

矛盾

四、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校(A)学生(B)大学生(C)共青团员(D)

2.试判定下列两个判断是否等值。

A.并非只要有丰富的知识,就一定能干好工作。

B.没有丰富的知识也能干好工作。

(设p表示“有丰富的知识”,q表示“能干好工作”)

A:

¬(p→q)B:

¬p∧q

由真值表最后一列可见,A与B两判断不等值。

五、分析题

1.“平反是A.对B.错误案件进行纠正。

上述作为定义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作为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宗教可分为古代宗教、现代宗教、一神教、多神教、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

上述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若有一判断为“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天才”,试分析下列问题:

3.该判断经换质位推理可得什么结论?

设“科学家”为S,“天才”为P。

原判断换质位推理可得:

“所有非天才不是科学家”。

4.反驳该判断的相应的特称判断是什么?

为什么?

原判断为SAP,根据SAP与SOP的矛盾关系,可以SOP为真,即以“有的科学家不是天才”来反驳原判断。

5.某些经济学家是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

因此,某些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是对企业经营很有研究的人。

对上述省略三段论指出其大项、小项和中项,将被省略部分恢复,并说明它是三段论中的哪一部分?

大项:

“对企业经营很有研究的人”,小项:

“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中项:

“经济学家”。

被省略部分:

“所有经济学家都是对企业经营很有研究的人”,它是三段论的大前提。

6.“国外文献报道,长期用1%阿托品滴眼,每天一次,可防止近视发展。

上海某个预防近视研究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他们用1%阿托品滴一只眼,另一只眼不滴阿托品,两者作对照,经7个月治疗,滴药的眼睛近视度数平均降低0.88度,不滴药的眼睛视力无进步。

但是,这个疗法的缺点是患者畏光。

后来,他们将阿托品的浓度降低(一般不小于0.01%)治疗近视的学生。

疗效和副作用也随阿托品浓度的降低而减弱。

分析此例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先运用求异法。

人的两眼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是一只眼睛滴阿托品,另一只眼不滴。

结果滴药的眼睛视力有进步,不滴药的眼睛视力无进步,可见,阿托品可以治疗近视。

后运用共变法。

疗效和副作用随阿托品浓度的降低而减弱,说明阿托品是产生疗效和副作用的原因。

7.说“爱因斯坦不是唯物主义者”,这是我不能同意的。

唯物主义者都是崇尚科学真理的,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怎能不崇尚科学真理呢?

指出上述反驳中的被反驳论题和反驳的论据,并分析其是否违反论证的规则。

被反驳的论题:

爱因斯坦不是唯物主义者。

反驳的论据:

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形式为:

作为三段论,其中项两次不周延,违反了三段论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

六、证明题

1.若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项在前提中周延,但在结论中不周延,试证明该三段论的形式是第四格AAI式。

大项在结论中不周延,大项是结论中的谓项,所以结论必为肯定判断。

根据三段论规则,结论为肯定判断,那么两前提必为肯定判断。

大前提为肯定判断,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大前提必为PAM。

中项M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在小前提中必周延,小前提也为肯定判断,小前提为MAS。

小项S在小前提中不周延,结论必特称,为SIP。

所以,此三段论为三段论第四格AAI式。

七、综合题

1.某商店失窃,四职工涉案被拘。

甲:

只有乙作案,丙才会作案;

乙:

甲和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

丙:

乙没有作案,作案的是我;

丁:

是乙作案。

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至少可推出谁说了假话,谁作了案。

写出推断方法。

甲与丙是矛盾关系,其中必有一假;

乙和丁讲真话,丁真,则乙作案;

乙作案,丙说了假话。

(注:

使用其他方法推出丙说了假话也可以。

2.某百货公司被盗去一批贵重商品,经初步侦查,只有A、B、C、D、E五人有作案可能,现已确知下列情况:

(1)如果A作案,则B和C也会参加;

(2)只有D参加作案,B才会参加;

(3)C说作案人是D或E;

(4)C的话已被证明是假的。

以“A”表示“A作案”,“¬A”表示“A没作案”,其他亦如此设定。

[请问]A、B、C、D、E五人中谁是作案人,谁不是作案人?

写出推导过程。

(1)A→B∧C前提

(2)D←B前提

(3)¬(D∨E)前提

(4)¬D∧¬E由(3)得,根据选言的否定为联言式。

(5)¬D由(4)得,根据联言分解式。

(6)¬E由(4)得,根据联言分解式。

(7)¬B由

(2)(5)得,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8)B∧C为假,由(7)得,B假则B∧C必假。

(9)¬A由

(1)(8)得,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10)A∨B∨C∨D∨E前提

(11)C由(10)及(5)(6)(7)(9)得,根据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因此,A、B、D、E都没作案,作案人是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