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963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在学校的科学运行机制是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急需有所突破和建树。

研究跨整个初高中年段,其整体创新程度较高,实用性强,其成果必将促进对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

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也会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不是信息的简单积累,还包括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一项重大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

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衔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习方式。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看作动物和机器,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

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

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

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更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这种意义学习,包括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人而不是单纯认知成分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论为衔接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11年1月~2011年5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有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

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11年6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11年9月~2012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

成员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1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2013年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

(2012年12月)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

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初三、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

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5、经验总结法:

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课题组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初步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既有宏观层面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又有微观层面的教学和实验案例等。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兼顾了高中必修与选修模块衔接与初高中衔接的关系以及物理与数学等学科间的渗透和衔接。

这些做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将会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1.衔接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不少教师意识到物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除了对衔接内容的不了解,衔接内容的选择不准确,对能力和方法的衔接不重视,衔接基点的不确定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重视衔接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没有很好注意衔接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应用。

所以,衔接教学同样要注意新课程倡导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要注意创建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努力使学生做好发现者和探索者,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1)教学策略的涵义

“策略”一词原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是美国学者埃金等较早地将“策略”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并进行研究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学策略”一词广泛应用于教育文献之中,也是目前教学问题研究中的新热点之一。

“教学策略”的定义比较复杂,不同的研究者因认识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

如①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①;

②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意识地对教学进行计划、实施、调节,以求得最大教学效能的艺术、技巧或者方法”②;

③教学策略是“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纬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纬度”③;

④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④;

⑤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运用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⑤;

⑥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或者说是具体教学行为的总和,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教与学行为程序等”⑥。

综合上述教学策略的涵义,我们认为,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为了最优化地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技术而实施教学的措施和程序的组合。

(2)衔接教学的策略

★激发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

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但能使学习者趋向化学学习,而且可以使他们对物理学习具有敏锐的感应性;

它不但可以调动学习者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可以使已经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被强化,有利于今后的物理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地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科学地制订学习目标;

重视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对物理的认识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特别是注意满足学习者的缺失性需要,使学习需要及时地向高层次转移;

培养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都是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

★问题导引的策略

教学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学习素材、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并获得智能、情感、意志、思想品德和个性等方面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物理的衔接教学结构中,问题导引策略是构建课堂结构的重要支柱。

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

在物理学科中这种序列性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素材,通过讨论、实验来求得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在提出课题后让学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调查和实验等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探索过程,使整个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认知而活动的策略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是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教师必须能启发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提高,如查阅有关数据、实验方案、文献资料、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再探索试误、比较分析、紧张思考等,都是自主学习探索中常见的方式,通过这样的衔接教学,不仅注意了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同时注重了在能力和方法上的衔接教学,也能使学生在衔接教学中逐渐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逐渐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探索相结合的策略

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衔接教学中既有学生已知的知识,又有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知识,教师适时激发动机,启发学生问题解决,利用个人思考和同伴合作学习探索来解决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2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这也是初高中物理教与学不同层次所在。

教与学是不可分隔的整体,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指学生的年龄特征、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思维发展情况、心理发展水平、学习态度、潜能等。

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实践表明,考虑学生的差异,接近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尽可能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1)观察的学习策略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方面是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以外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如观察图表、数学函数、模型等从表象的观察到实质的分析,从现象的观察到结论的得出,注重过程的体验,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观察学习的策略,逐步达到高中学习所具备的观察能力。

(2)动手的学习策略

积极动手查找资料、进行调查、开展实验探究等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形成的一种意识和能力,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

在衔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安排学生的调查活动、资料查找、实验验证和探究、试题设计等,强化学生的动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良好习惯。

(3)思考和总结的学习策略

高中的学习密度大,教师的课堂容量大,规律多,教师应及时给与学生总结的学习策略。

在衔接教学中,抓住衔接内容的特点,及时小结,教会学生善于小结、联系对比,帮助学生养成小结的习惯和技巧,以适应高中的学习。

3能力和方法的衔接研究

分析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困惑,除了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外,还存在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学习心理的不适应等,如:

觉得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

学生不能尽快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和跟上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活动;

初中物理学习相对简单轻松,心理压力小,高中物理有难度、知识抽象、密度大、进度快,学习紧张和竞争压力大等等。

高中教师也觉得新高一的学生与自己的预期落差很大,这不仅是在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要求、认识问题的视角、对物理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所以,衔接的根本问题是能力和方法的衔接。

实际上,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更注重于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初高中教师只要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理解初高中教学目标的差异,研究教材中初高中方法和能力要求的预期的差异,采取上下对接的方法和策略,寻找方法和能力的对接点和情境素材,对方法的衔接形成共识,是处理好方法和能力的衔接的途径之一。

4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

从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即可看出,在高初中教学目标上存在的差异: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初中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理解层面只包括“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

而高中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高层次的“应用”,同时“理解”的层面也高于初中,包括了“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和概述”等,即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初中要求较低,多为“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初步学会”等层次;

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具体化。

例如,要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高中物理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物理实践方面,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高中更强调通过以物理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等,这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初高中的学生在衔接上必然存在能力和方法上的落差。

5方法衔接的对接点示例

根据高初中的教学视角的差异,在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衔接上列举以下对接点:

(1)内容一:

运动描述

初中物理: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例1利用步长估测学校教学楼的长度。

例2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

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测量,搞清自己应购买哪种规格的上衣、裤子和鞋子。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高中物理: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1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例2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3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4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5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内容二:

力篇二: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研究总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研究总报告

新余市第一中学胡兰芳2012年12月20日

一、问题的提出

1、形势与背景

(1)时代背景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

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台阶;

其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

其三,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

目前我国中考竞争激烈,因而初中应试教育气氛也相当浓厚。

江西的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物理难度普遍高于语文数学外语而分值低于语文数学外语,再加上高中要实现文理分科,学生和部分家长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高一物理教与学历来都是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难点,可现在的高一新生物理学习遇到的困难比以往更大,老师也普遍感觉教学更加吃力。

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必然使高中物理教学出现新的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

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两者之间虽然有知识的断层,但并非不可逾越,其中还是有衔接的规律可循。

高中一年级是初高中结合的平台,高一的起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

物理教材的编写无论多么完美,都有人的主观因素存在、都不能弥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台阶。

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台阶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比初高中教材,分析困难产生的机理,研究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物理新教材减小了教学梯度,降低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但由于高中物理自身的客观要求,初、高中物理衔接中仍出现难以克服的台阶,学生仍会感觉高中物理难学。

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根据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体现以观察、实验探究为主的课本宗旨;

从单一灌输向探究、体验、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化,对学生以激励、树立信心为主,耐心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生活,加速初、高中知识的融合。

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帮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仍是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衔接教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现代认知理论。

(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容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3)认知结构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把学习过程归结为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习的关键在于寻找和发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新的学习应该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应形成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

(4)系统论对衔接教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本课题研究的社会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条件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找到衔接的具体方案,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

二、课题研究假设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台阶的产生

1、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着的差异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客观台阶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差异是台阶产生的催化剂。

3、旧观念对大多数的学生产生的心理暗示是“台阶”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

4、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理是降低甚至消除“台阶”的前提基础

(二)初高中物理知识有效衔接的条件

1、改进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是实现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根本途径。

2、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和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是实现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有效方法。

3、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应用及注意事项,能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过程和方法

初中到高中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初高中教学衔接关系到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关系到学生在高中学业进步和人格健全,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课题组充分认识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的重要性,就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进行了认真、细致、系统、深入的研究。

1、讨论、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案和要点。

2010年9月和2010年11月,课题组召开两次研讨会,讨论课题研究内容、思路、方案和要点,制定课题目标和研究内容和重点,征求研究方案初稿的修订意见,确定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具体负责人。

2、组织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

2010年11月,课题组负责人参加了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的“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专家就课题研究中如何选题、如何实施、如何结题做了详细专题报告。

2010年12月初,课题组召开了全体主要成员开题论证会,邀请课题指导专家及有经验的课题研究一线教师参加开题会并作指导,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并对研究方案作了部分修订,形成了开题论证意见和开题论证会纪要,并布置了课题前期研究工作。

3、召集多次有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师生座谈会,进行了四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薄弱之处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需求。

2011年1月9日,召集本校第一次高一部分学生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体会座谈会。

2011年3月9日,召集本校第二次高一部分学生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座谈会。

2011年5月16日,在新余一中初中部召集初三部分学生、老师座谈会。

2011年9月下旬,进行本校高一普通班和重点班第一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

2011年11月下旬,进行本校高一普通班和重点班第二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

2011年12月,进行本校高一普通班和重点班第三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

2012年3月,进行本校高一普通班和重点班第四次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问卷调查。

4、根据初高中课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对比新老教材内容的差异和知识断层,分析初中生学习的薄弱之处,编写物理衔接教学校本教材,形成搞好高一新生教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

要有效进行衔接教学,是需要有合适的教学蓝本的。

2010年3月至6月,课题组成员胡小云老师完成了初高中物理衔接校本教材第一稿的编写工作,2010年9月起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试用。

2011年6月至8月,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对物理衔接校本教材进行了修订。

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反思,初步形成了搞好高一新生物理教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初稿。

5、结合座谈、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比较物理学科初高中新课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初高中差距增大的原因,探究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指导思想、心理辅导方法和教学方法。

课题组比较初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