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914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新Word格式.docx

只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完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与神。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暗示教学法:

保加利亚医学博士萝扎洛夫创立,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是理智与感情统一,尤其是发觉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愉快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信息。

评价:

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包含定性描述或价值判断,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有。

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机器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代表任务是德国的梅益曼和拉伊。

该学派所强调的是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美育:

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追求人的情趣和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学模式:

一某种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和典型的教学实践形式。

学生集体:

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标准化测验:

在试题编制、施测和评分过程中有着严格规范的测验。

教师文化:

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也称社会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该学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的需要,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了社会生产或生活经验,正是传递这些经验的需要促使人类产生了教育。

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人类的语

言意识的发展有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所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

范例教学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克拉夫斯基创立的教学方法,不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或者事例,要求学生分析研究,获得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结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能力。

考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

文化教育学:

19实际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迪尔泰等人,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教育目的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

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研究教育要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则是陶冶和唤醒。

教育: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儿童个体发展:

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的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里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如何理解儿童个体发展观1儿童的发展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2蕴含与儿童的主体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学校咨询与辅导:

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教育评价:

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来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又可分为广义、狭义两种。

广义的教育评价包括对于教育活动一切方面的评价,狭义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又称为学生评定。

教育学:

在我过“教育学”包括三层含义:

一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及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

三是一种教材的名称。

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或意义1、启发教育自觉。

2、扩展理论视野。

3、培植教育信念。

4、提高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学生主体性:

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对外界刺激做出选择性反应,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

人的全面发展:

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和完整结合。

二是指克服人发展中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发展。

班主任:

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所有学生有效的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教育国家化:

19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教育向世俗化的过渡和公共的国民教育的迅速普及,教育开始称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性事业。

欧美各国纷纷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中,扩大国家直接干预和调整文化教育发展的职能,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

这一趋势,就被称为教育国家化。

学制:

现代学校制度的简称,是在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规格产生新要求的推动下形成的,学制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前者行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

智育: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升教育对象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德育:

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非指导性教学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等态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

动及情感体验,在荣恰的心里气氛中自由的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教育影响: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波扩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从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它职工的合法权益4为受教育者极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规定收费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宏观控制和监督(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

(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对各种社会影响因素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选择。

2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3通过长期的学校生活,儿童可以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极大的发展。

影响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

1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

2学校的教育水平。

3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配合:

(1学校对家庭的指导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大致可分为:

一般性指导、针对性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

(3家校配合可通过:

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进行。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

(1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

(2学校积极对校外教育机构施加各种影响。

(3学校利用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沟通校社联系。

课程设计:

对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一种课程设计理论经常全面的涉及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各个范畴。

以某种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教师申诉制度:

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起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规定,向主管部门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发现学习法美国结构主义课程代表布鲁纳提出。

具体做法是:

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

该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其弱点是时间花费较多,且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教育评价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来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又可分为广义、狭义两种。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围绕四大问题(泰勒原理进行课程设计(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去哪里(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坐什么车去?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些教育经验?

(怎么去?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路走对了吗?

学校事故的含义:

(1在教育机构内或其组织的活动中因疏忽而未预见或预见不充分导致学生人身伤害。

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是忠于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从社会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如何贯彻系统性原则:

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规律为主,了解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顺序。

1按大港顺序教学2针对学生认识安排顺序,3灵活调整

一节好课应当符合哪些标准: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公共性,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机会和服务2、生产性,现代教育与物质生产的结合程度一级生产发展对现代教育的新要求都提高了3、科学性,4未来性5国际性6终身性

学校对儿童心里发展作用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1教育目标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的发展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2、蕴含于儿童的主体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1顺序性,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无论起身体还是心里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不平衡性,在连续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均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发展速度和水平有明显的差异。

3、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起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距昂会表现出某些稳定、共同的典型特点。

4个别差异性,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比较,每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各种生理心理能里的发展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技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尽可能的适应环境。

非指导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极大的依赖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而不是理智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经验。

4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

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机器决定的分工状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2社会关系使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良好测验的标准:

1实用性强,便于组织,实施,节时省力。

2可信度高,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高3效度高,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目标的程度高4难度适中,试题平均通过的程度适中5区分度高,能拉开分数距离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的进行4巩固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不断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牢固的掌握保存5量力性原则,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发展的水平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国家通过一下制度对中小学实施宏观管理和监督1

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观测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5直至有害与学生的行为或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6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尊重发挥儿童主体性基本原则(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技能要求:

1教师有足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4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

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和完整结合2指克服人发展中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和全面自由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3具有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3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有正式的专业组织进行管理

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

1神学的教育目的观,主张培养青年对上帝的真诚信仰为目的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3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个人的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发展和需要确定教育目的4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是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德育的任务及主要内容:

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内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1教学生学会做人。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

1集体主义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民主法制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里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以个人心理卫生为主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里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与社区咨询。

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策略:

1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从多个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评价纸箱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提高3从侧重区分型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突出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集体的教育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容易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

本矛盾(基本关系。

1、课程应当给与学生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2、应该给学生完整的知识还是通过知识来传授能力3、学习内容应该按照门类分科还是要综合的编排4、课程学习的最后是提倡科学主义还是尊重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1学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3联系学校家长社会的纽带。

劳动起源说的观点:

1人类劳动的特征是制造使用工具2在劳动过程中人类的语言和自我意

识得以形成,这就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3为了传递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必然要求教育形态的改变,所以教育的范畴应该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性质:

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阶级性;

2)教育的起源:

社会性生产劳动;

3)教育的目的:

个体的全面发展;

4)教育的方法:

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相结合;

5)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

制约与反作用;

6)教育研究方法:

以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