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89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docx

学期教学计划

科目

地理

班组

八年级

起止时间

2019.2至2019.7

本学期主要内容为中国的区域地理,教材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完全按四大区域排列,显得模块清楚,这就为老师在教学与结业考试的复习中留有较大的空间。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看,首先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四个地区;其次,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所选的区域都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

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

这样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从平时的教学和期末考试检测来看:

大部分同学对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期末检测合格率不高。

大部分同学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少数同学听讲不专心,不能及时巩固复习,没有掌握地理科的特点,总以为死记硬背就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非智力因素: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在思维拓展方面有点跟不上,布置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上课略有跟不上来。

除此之外,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留守现象、单亲家庭、自制力不强,也是造成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之一

1、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比较四大地理区的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了解各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能运用地图指出区域的位置、范围,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3、能够以具体区域为例,学会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学会评价自然区域特点,说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月20日—4月14日完成八年级下册新课内容及复习。

4月14日—6月15日分两阶段复习迎考。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

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5、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6、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单元(章)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章)

标题

地理区域和界线

1、了解区域的定义、分类、范围和界限。

2、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界线、划分依据。

3、理解秦岭淮河线与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重难

理解秦岭淮河线与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课时

安排

2

主要

措施

读图、通过查阅图表获取信息

单元(章)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章)

标题

四大地理单元

1、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包含的省级行政区。

2、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

3、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农作物熟制、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

4、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资源及工业生产情况。

重难

2、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农作物熟制、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

课时

安排

4

主要

措施

读图、查阅图表、图片收集

单元(章)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章)

标题

认识区域

1、掌握各区域的范围、包含的省级行政区。

2、掌握各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掌握各区域的农作物熟制、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

4、掌握各区域的自然资源及工业生产情况。

重难点

掌握各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课时

安排

6

主要

措施

读图、查阅图表、图片收集

单元(章)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章)

标题

珠江三角洲

1、掌握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地理位置优势。

2、掌握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过程、城市与交通的发展过程。

3、掌握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优势及经济发展的趋势。

重难

掌握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过程。

课时

安排

3

主要

措施

读图、查阅资料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理区域

第1课时

本期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定义、分类、范围和界限。

2、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界线、划分依据。

重难点

2、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界线、划分依据。

教学具

地图

一、区域的定义与类型

1、给出区域的定义并出示例图说明。

2、出示不同的区域地图,说明区域的类型划分。

二、区域的范围

出示“南方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四川省与成都平原”,说明区域的范围和大小比较。

三、区域的界线

1、出示“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说明划分明确的区域界线:

国界、省界(出示)。

2、界线不明确的区域:

气候区、温度带等。

四、中国四大地理单元

出示“中国四大地理单元”图

1、读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

2、读出各单元的分界线、并与前期知识中哪些界线重合?

3、思考并讨论青藏地区的划分依据。

4、完成P6活动

(2)、(3)。

五、课堂练习

作业批改典型问题记录

辅导学生记录

时间

学生姓名

主要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重要的地理界线

第1课时

本期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贺兰山的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线与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重难点

理解秦岭—淮河线与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教具

地图

一、秦岭—淮河线

1、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

2、播放秦岭-淮河线的视频短片,学生观察秦岭、淮河跨越的省区、地形区等。

3、学生查阅相关地图,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冬季河流是否结冰

温度带

干湿区

降水量自然植被

自然植被

耕作制度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4、齐读课本P7-8,总结秦岭--淮河线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与我国1月℃等温线大致重合。

秦岭-淮河线与我国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

秦岭-淮河线是区与区的分界线(气候类型)。

秦岭-淮河线是区与区的分界线(温度带)。

秦岭-淮河线是区与区的分界线(干湿区)。

秦岭-淮河线是与的分界线(植被)。

秦岭-淮河线是与的分界线(农作物)。

二、贺兰山

1、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贺兰山的位置。

2出示“贺兰山示意图”,及贺兰山东西两侧农业、植被的比较图,学生讨论东西两侧形成差异的原因。

3、教师总结贺兰山对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起着怎样的作用?

4、学生阅读图和课文总结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1、贺兰山是区与区的分界线

2、贺兰山是河流区与区的分界线

3、贺兰山是区与区的分界线

4、贺兰山是区与区的分界线

三、完成课堂练习

作业批改典型问题记录

辅导学生记录

时间

学生姓名

主要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北方地区

第1课时

本期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包含的省级行政区。

2、掌握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

4、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工业生产情况。

重难点

1、掌握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2、掌握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

教具

地图、图片

一、导入(回顾四大地理分区图)

二、北方地区

出示“北方地区图”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和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及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2、学生读图讨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并找出主要地形区(山地、高原、平原)。

3、讨论北方地区平原分别由哪些河流冲击而成,在图中找出该区主要河流。

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及相关图片

4、让学生回顾北方地区的温度带、干湿区、找出该区主要气候类型、总结其气候特点。

讨论该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讨论该区气候对当地人们生产及生活的影响(完成P15活动1)。

5、讨论气候对北方地区植被的影响,并出示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

6、学生阅读P13,总结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耕作制度、耕地类型、农作物(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

7、学生阅读P13,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工业区。

三、各地形区

东北平原

关键词:

黑土、旱地、机械化、针叶林、小麦、甜菜、大豆。

华北平原(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

关键词:

黄土、旱地、小麦、棉花。

黄土高原

关键词:

黄土、旱作、谷子和小麦。

四、总结:

用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点并总结学习一个区域的方法和步骤。

1、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同的自然特征是(  ) A. 河流都有很大的含沙量

B. 1月平均气温均在0 ℃以下

C. 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D. 都属于我国湿润地区

4、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平原面积广阔 

B.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区内草原、沙漠广布 

C.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包括苹果、梨、桃、杏、柑橘等

D. 在四大区域中,本区水热条件最为优越

作业批改典型问题记录

辅导学生记录

时间

学生姓名

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