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4601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下面是九年级某班第一小组讨论的话题。

讨论的内容主要有:

欧盟的成立、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和平崛起、俄罗斯重整雄风、美国成为不败的巨人等。

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B.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

9.下列史实中最能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B.南昌起义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红军长征

10.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

这反映了当时

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11.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之所以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

A.它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它推翻了封建王朝在北美的统治

C.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D.领导这场战争的是北美资产阶级

12.“抛头洒血废天朝,千古君臣一笔销。

粤汉擎旗皆响应,共和之制路迢迢。

天下为公国父尊,雄才大略扭乾坤。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孙中山---辛亥革命

C.宋教仁---二次革命

D.蔡锷---护国战争

13.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是()

A.建立郡县制B.设立军机处

C.废丞相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中国留美幼童是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留学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这一时期的革命产生的重大成果是

A.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B.推动国内武装起义

C.推翻清朝统治

D.结束封建统治

15.《史记周本纪》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大大加强

B.各诸侯国势力逐渐衰弱

C.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D.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

1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下列史实和结论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亚历山大东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C

委内瑞拉独立

非洲的殖民统治时代结束

D

新经济政策

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

A.AB.BC.CD.D

17.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其创立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被恩格斯称为“最纯粹、最典型的国家形态”。

其“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中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会议

D.首席将军

18.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是

A.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B.纳米比亚独立

C.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利比亚独立

19.某学生在历史活动课中,展示了如下图所示的三幅纪念馆图片。

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统一B.变法图强C.民族抗争D.民主革命

20.宋与辽、西夏、金并列的四幅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

B.

C.

D.

二、填空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

德·

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

“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材料二……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五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

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

(2)材料二中的“欧洲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

试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材料二: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修订法律,澄清吏治;

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印书局等。

材料三大生纱厂,清末创办的私营纺织企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

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工人刚子较低,正、杂也较轻。

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

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1)材料一对比之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2)材料二是哪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哪些条款主张体现这次变法的性质?

(3)根据所学知识,用图示法表示材料所述事件之间的关系。

23.回看历史,昭示未来。

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北约和华约建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

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

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2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行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材料三

(3)图一和图二所述内容分别与哪一事件有关?

(4)图一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以权力约束权力”?

写出图一与图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5.请对比如下图所示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26.反思历史,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材料一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上述图片表明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

请你写出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名称。

材料二表格与图片

(2)材料二是在构建“战后和平制度”时签订的与中国有关的条约,以上两个条约对于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三l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3)请写出材料中签署的历史文献的名称与意义。

材料四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比较大战

参战国

卷入人口

(亿)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4)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叙利亚问题,朝鲜半岛局势,中国钓鱼岛问题,乌克兰冲突等现象表明,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人们还需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人类才能实现和平发展。

材料五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只是独立国家间的协调联合组织,不具有国家联盟国家的性质。

(5)材料六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六2013年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公开否认侵略历史,并称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

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相关国家强烈反对。

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强烈抨击和严厉谴责。

材料七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

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

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6)根据材料分析中日关系走出僵局的前提是什么?

(7)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规中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挥致远舰冲向故舰壮然牺牲的管带是谁?

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群情憤慨,全台人民如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四野,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于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

(2)材料二中的消息发生在哪年?

签订了什么条约?

具体又是指什么事件?

材料三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

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3)结合材料三,谈谈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反思?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唐至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唐朝篇)

材料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两宋篇)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4

材料四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

陆游《示儿》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话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与图二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何关联?

(2)材料二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

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图中统一全国的政权是谁建立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历史上哪个事件?

这件事对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4)诗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北上对抗当时的哪个政权?

宋朝当时“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

(以史为鉴感悟历史)

(5)结合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答案

19

21.

(1)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或同盟国和协约国)

帝国主义国家之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交战双方遭受了惨重损失。

(意思相近

解析:

(1)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意思相近即可。

(4)每天死亡人数最多。

战争规模大;

战争规模大,杀伤力大的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的使用,凡尔登等惨烈战役的进行等。

22.

(1)新的变化是列强由原来的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加深了。

(2)戊戌变法;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最能体现其变法的性质。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

(1)新的变化是列强由原来的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加深了。

23.

(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2)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3)因素:

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战等。

给两国带来的影响:

(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大规模地扩充军备,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使苏联经济负担沉重,面临停滞局面。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给美国的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使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落空。

“冷战”只能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抗既不利于双方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

24.

(1)孔子构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2分)

(2)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2分)

(3)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2分)

(4)三权分立启蒙运动为

(1)孔子构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4)三权分立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分)

25.题目:

经济体制的变革。

论述:

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大胆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为了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召开,打破计划经济

题目:

为了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召开,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后者是对前者的借鉴(或两者都是借鉴了另外一种经济体制的优点),说明计划和市场都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

26.

(1)同盟国.

(2)弱国无外交(言之有理即可).

(3)《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5)雅尔塔体系结束或两极格

(1)同盟国.

(5)雅尔塔体系结束或两极格局结束(或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日本彻底反省之前的侵略历史.(言之有理即可)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7.

(1)管带:

邓世昌。

民族精神:

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

(2)1895年;

《马关条约》;

清政府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3)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在国

(1)管带:

(3)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国无外交)。

28.

(1)开明的民族政策;

在这种民族政策之下,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促进了唐蕃的友好交往。

(2)建立者:

赵匡胤;

民族:

女真族;

时代特征:

政权并立;

建立者:

忽必烈

(3)事件:

澶渊之盟。

影响:

对北宋

(1)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北宋而言,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但也使双方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政权:

金。

代表人物:

岳飞。

(5)他们之间以和为主,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与他们友好往来,促进彼此共同繁荣,反对搞民族分裂。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