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52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

2015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

数学试题(A卷)

(全卷共五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期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题号右侧正确答案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1.(2015•重庆A)在—4,0,—1,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4B.0C.—1D.3

考点:

有理数大小比较.

分析:

先计算|﹣4|=4,|﹣1|=1,根据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小得﹣4<﹣1,再根据正

数大于0,负数小于0得到﹣4<﹣1<0<3.

解答:

解:

∵|﹣4|=4,|﹣1|=1,

∴﹣4<﹣1,

∴﹣4,0,﹣1,3这四个数的大小关系为﹣4<﹣1<0<3.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

越小.

2.(2015•重庆A)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考点:

轴对称图形.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

解:

A、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

轴折叠后可重合.

3.(2015•重庆A)化简的结果是()

A.B.C.D.

考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即可.

解答:

解:

=2.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

4.(2015•重庆A)计算的结果是()

A.B.C.D.

考点: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

①(am)n=amn(m,n是正整数);②(ab)n

=anbn(n是正整数);求出的结果是多少即可.

解答:

解:

=(a2)3•b3

=

即计算的结果是.

故选:

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

①(am)n=amn

(m,n是正整数);②(ab)n=anbn.

5.(2015•重庆A)下列调查中,最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情况

B.调查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视力情况

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锻炼所用的时间情况

D.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的情况

考点: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

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解答:

解:

A、调查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情况,调查局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故A不

符合题意;

B、调查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普查,故B符合题意;

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每天锻炼所用的时间情况,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

C不符合题意;

D、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的情况,适合抽样调查,故D不符合

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

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

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

普查.

6.(2015•重庆A)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H。

若1=135°,则2的度数为()

A.65°B.55°C.45°D.35°

6题图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的度数即可.

解答:

解:

∵AB∥CD,∠1=135°,

∴∠2=180°﹣135°=45°.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2015•重庆A)在某校九年级二班组织的跳绳比赛中,第一小组五位同学跳绳的个数分别为198,230,220,216,209,则这五个数据的中位数为()

A.220B.218C.216D.209

考点:

中位数.

分析: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

为中位数.

解答:

解:

先对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序:

198,209,216,220,230.

位于最中间的数是216,

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216.

故选C.

点评: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

先排好顺序,然后根据奇数和偶数的个数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

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8.(2015•重庆A)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

A.   B.

C.D.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

先分解因式,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答:

解:

x(x﹣2)=0,

x=0,x﹣2=0,

X1=0,x2=2,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

次方程,难度适中.

9、(2015•重庆A)如图,AB是的直径,点C在上,AE是的切线,A为切点,连接BC并延长交AE于点D, 若AOC=80°,则ADB的度数为()

A.40°B.50°C.60°D.20°

9题图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分析:

由AB是⊙O直径,AE是⊙O的切线,推出AD⊥AB,

∠DAC=∠B=∠AOC=40°,

推出∠AOD=50°.

解答:

解:

∵AB是⊙O直径,AE是⊙O的切线,

∴∠BAD=90°,

∵∠B=∠AOC=40°,

∴∠ADB=90°﹣∠B=50°,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连接AC,构建直角三角形,

求∠B的度数.

10.(2015•重庆A)今年“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t(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

B.小明休息前爬上的速度为每分钟70米

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6600米

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

ss10题图

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小明40分钟爬山2800米,40~60分

钟休息,60~100分钟爬山(3800﹣2800)米,爬山的

总路程为3800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进行解

答即可.

解答:

解:

A、根据图象可知,在40~60分钟,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中途休息的时

间为:

60﹣40=20分钟,故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当t=40时,s=2800,所以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

2800÷40=70

(米/分钟),故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故错误;

D、小明休息后的爬山的平均速度为:

(3800﹣2800)÷(100﹣60)=25(米/分),小

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

2800÷40=70(米/分钟),

70>25,所以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进行解决问题.

11.(2015•重庆A)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其中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小圆圈,其中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2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

①②③

A.21B.24C.27D.30

考点:

规律型:

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

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图形中圆形个数的通项公式,然后代入n=7求解即可.

解答:

解:

观察图形得:

第1个图形有3+3×1=6个圆圈,

第2个图形有3+3×2=9个圆圈,

第3个图形有3+3×3=12个圆圈,

第n个图形有3+3n=3(n+1)个圆圈,

当n=7时,3×(7+1)=24,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并找到图形变化的通项公

式,难度不大.

12.(2015•重庆A)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在第一象限内,边BC与轴平行,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A,B两点,则菱形对ABCD的面积为()

A.2B.4C.D.

12题图

考点:

菱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

过点A作x轴的垂线,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E,根据A,B两

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1,可得出横坐标,即可求得AE,BE,再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

底乘高即可得出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