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4029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八三网融合产业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制订统一的网络接入与交互平台等技术标准,规范户线建设,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公共资源,保护有序竞争;

普及融合业务应用,规范业务发展,完善“三网融合”新业务应用的标准研究和制定,推动新业务和新产业发展;

建立适应新业务平台的网络信息安全标准,完善内部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增强“三网融合”下防黑客攻击、防信息篡改、防节目插播、防网络瘫痪等能力。

1.5“三网融合”是形成产业集聚、打造区域优势的契机

“三网融合”涉及的产业链环节分布十分广泛,既有前端的网络设备产业、融合性终端产业、软件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内容产业以及信息服务等产业,又有基础共性技术创新和研发平台建设、标准研究与制定等后端相关产业。

并且,每一个产业又都有自身完整的产业链,多个产业的大融合,极大提升了“三网融合”的影响力。

目前,“三网融合”正处于发展初期,满足未来“三网融合”业务与技术发展的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并未清晰显现,产业主体的集聚也正处于摸索推进过程,但可以肯定未来“三网融合”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产业主体的资源整合与产业集聚。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简称《通知》),首批12个试点城市成为“三网融合”发展的先头军。

自《通知》发布后,各试点城市都对“三网融合”试点近期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制定了相应的试点实施方案提交国务院。

12个试点城市都各具有良好的网络和技术基础、市场需求、组织领导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在新时期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目标下,各试点城市都在积极部署“三网融合”推进工作,积极培育相关产业,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支点,建立区域优势,实现抢位发展。

试点城市的排头兵作用,将为其它城市的“三网融合”发展路径提供参考模板,也将为更多的城市打造三网融合产业的区域优势提供有利借鉴。

第二章三网融合产业重点应用领域解析

2.1三网融合产业发展思路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审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

1月21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2010】5号),明确了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2.1.1二个阶段

基于不同的主体与特殊的发展环境,三网融合的发展阶段可有不同的分法。

从国家层面看,可分为试点阶段与推广阶段。

●试点阶段(2010-2012年)

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

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和改进。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探索建立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调整完善网络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业务规划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用户权益保护等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体系。

●推广阶段(2013-2015年)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网络信息资源、文化内容产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健全,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而从地方层面来看,三网融合发展可分为重点工程建设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这二个阶段。

●重点工程建设阶段

首先,各地方政府需在明确国家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要求之后,确定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地方的产业环境进行梳理,走访调研本地的相关企业,结合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确定出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制定适合地方特殊环境的产业政策,为三网融合的发展创造条件。

随后,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对发展三网融合所欠缺的环节进行重点建设,如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和改进等,并对有示范和舆论引导作用的、对地方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有推进作用的重点工程进行建设,为三网融合的全面推广积累经验。

●全面推广阶段

在重点工程建设阶段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构筑完善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全面推广三网融合的各项业务,创造出符合地方特色的良性竞争、生机勃勃的产业环境,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局面。

2.1.2四大层次

●基础网络层

网络层是三网融合产业发展的物理基础,为各种业务应用提供网络传输及运营支撑。

基础网络层主要由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等主体参与活动,网络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以及歌华有线、杭州华数等广电网络运营商;

设备提供商是指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如制播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等基础设备的企业。

●平台层

平台是指网络运营商开展特定业务所需的基于软件或软硬件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业务应用系统和支撑系统两部分。

三网融合的发展将使交互平台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品创新不断深入,呈现出开放性、融合性的特点。

●内容与应用服务层

内容与应用服务层是指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及通信网用户使用的各种内容与应用服务。

随着三网融合的展开,内容与应用服务将不断丰富,其传输通道、推送方式及盈利模式也将日益清晰。

●终端层

终端是各种服务与内容的最终载体,包括机顶盒、电视机、手机、固话、电脑等产品。

终端层面的融合和创新是三网融合最为直接的体现,各种类型的终端均将发生技术、功能以及定位的迁移,并且终端的演进也将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体现出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要求。

2.1.3关键环节发展前瞻

三网融合将催生一些新的应用环节,如数据服务设备提供商,它的产生源于广电网络的升级改造,在广电网络向NGB发展的过程中,数据服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等将会在有线电视网中出现广泛的应用。

视频业务是通信网重点发展的融合业务,一系列支持这一业务的设备与系统,如点播流媒体服务器、广播流媒体服务器、组播设备、存储设备、EPG和中间件等,也将随之产生,市场需求将会不断扩大。

未来,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应用服务也将会大量涌现,以电视为显示终端载体延伸出来的新业务将会是应用服务提供商新的发展方向,如即时通信、微博等新兴应用服务将广泛应用于电视等终端产品。

但是,不同网络的内容与应用服务若想实现相互渗透,还需要依赖基础交互业务平台系统,它的产生是内容与业务融合的关键,也是真正实现三网融合之业务融合的关键所在。

未来,设备提供商将在三网融合发展过程中发生迁移,NGB、NGN、NGI的建设对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设备的应用领域也将得到扩大。

软件与系统提供商将不断融合,不同领域的系统相互移植,新业务系统不断产生。

内容与应用服务提供商则在新兴的交互业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为不同网络提供产品,广电、互联网、通信业务相互渗透。

有线运营商将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与策略不断整合网络,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经营的国家级有线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则能够不断拓展业务类型,扩大收入来源。

终端产品将日趋丰富,功能日益强大,为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便捷。

2.2三网融合产业之基础网络

2.2.1“十二五”发展预测

2.2.1.1相关政策分析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明确了基础网络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

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

2010年3月17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提出宽带接入网络的光纤化时间进程和量化目标,从行业角度推动电信运营商加快宽带接入网络的FTTx部署。

2.2.1.2市场规模预测

广播电视网络的改造建设,以及电信宽带网络的升级都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与建设阶段。

根据广电总局以及各电信运营商制定的相关建设规划,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基础网络大提升的关键阶段,由此也将推动基础网络产业规模的极大增长。

赛迪顾问预测,2011-2015年,由三网融合带动的基础网络产业累计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

2.2.1.3产业发展趋势

按照各地方广电运营商与各电信运营商的部署规划,未来五年,主要的基础网络建设工作将集中于为开展三网融合各项业务而进行的网络改造与升级。

广电网络的数字化与双向化改造将为网络设备行业带来巨额订单

伴随着广电网络的数字化与双向化改造,传输设备的产业链各环节将发生迁移与技术演进。

以目前的双向改造技术为例,目前正经历着从Cable+Cmts技术方案向Epon+EOC技术方案转移的趋势,而Epon+EOC的几种方案中又以低频方案为主。

由此可见,为了适应广电网络改造以及三网融合产业发展引起的新技术与业务承载需求,既有的光传输设备、电缆传输设备、双向网改造设备都实现着技术与功能提升,因而为光发射、光接收、光工作站、放大器、分支分配器、CMTS、GEPON、EOC等广电设备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此外,广电运营商为开展通信与互联网的相关业务,需要在网络层面上增加相应的数据服务设备,具体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设备。

这些网络设备是未来广电网络改造过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广电网络业务的进一步丰富,数据交互的升级等,都将对这些设备产生极大的需求。

图1广电网络传输设备结构图

资料来源:

赛迪顾问2011,01

电信网络的改造升级为承载网设备市场的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出将加速互联网宽带网络的建设,并且带动相关业务的发展。

网络流量的增速超过摩尔定律成为必然趋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网络流量可能增长10倍甚至100倍,这必将驱动承载网进入端到端的T-bit时代。

此外,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类用户对多媒体通信业务的需求将逐渐释放,这将进一步促使运营商、企业加快网络升级,与此同时必将推动IP核心设备市场的增长。

同时随着业务和用户数量的发展,建设IP承载网是保证IPTV、VOIP、大客户专线等多种新业务顺利发展的前提。

因此未来几年,伴随着国内运营商转型的不断深入,将给承载网设备市场的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2电信网络传输设备结构图

2.2.2技术演进分析

广电将EPON+EOC作为接入网改造的首要选择

目前我国的市县分配网大多数为光缆电缆混合网(HFC),基本上为450-750模拟传输入户,而且分配网有源网络结构,共享带宽,因此安全性较低且以单向传输为主,是天然的单向宽带网络。

目前我国广电有线网络接入网改造使用的主流解决方案包括:

CMTS(电缆调制解调器端接系统)、PON+EOC方案、PON+LAN方案。

CMTS技术成熟,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如下问题:

数据传输质量和速度受到用户数量的限制;

数据简单,对数据业务的支持较弱,还需要外接IP设备完成业务平台的搭建;

CMTS本质上属于传输射频载波信号的模拟网络,与目前网络IP化和以太网化的大趋势背道而驰,在后续的网络升级上存在瓶颈。

表1三种广电双向改造方案技术指标比较

对比项目

CMTS

EPON+EOC

EPON+LAN

协议标准

DOCSIS2.0/3.0

IEEEEthernet802.3

入户介质

Cable

五类线

用户带宽

共享160M(DOCSIS3.0协议下)

无源情况下10M独享,有源情况下130M共享

100M独享

末端网络结构

树型

链型/树型

传输距离

--

100米

用户侧设备

CableModem

EOC终端

线路维护

层级多,维护复杂

无源无需维护,有源维护较复杂

手段完善,维护简单

用户端设备管理能力

需单独构建管理系统

利用EPON网管管理

无需管理

后续带宽升级

需加头端设备

更换无源器件

可快速实现到FTTH

相比CMTS方案,EPON+EOC/LAN的主要优点在于:

1、能有效利用广电现有HFC、Cable等网络资源,保护广电既有投资;

2、符合IP化及以太网化的大趋势,且EPON网络属于无源网络,在维护管理上简单易用;

3、可以提供更大的单用户接入带宽,且后续的升级改造成本低廉。

但是通过对比这两种EPON方案,可以发现,EOC还是以Cable接入,而Lan方案需要在用户端重新铺设五类线,因此在目前广电宽带接入用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EPON+EOC将会是广电运营商的首要选择。

xPON将是电信运营商的主流选择

PON(无源光网络)作为新一代的光接入网络的组网技术已被电信运营商广泛接入。

从具体的组网实现上,PON可以分为EPON(EthernetPON)和GPON(Gigabit-CapablePON)两大派别。

EPON和GPON在技术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是二者在以下方面又各有特色:

1、在技术成熟度上,EPON由于标准制定较早,因此相比GPON具有先发优势;

2、在接入带宽上,GPON在比EPON更具有优势;

3、在操作维护管理表现上,GPON针对电信运行维护有专门考虑,因此针对性更强;

4、在部署成本上,EPON由于技术成熟度更高,因此更加占有优势。

EPON在商用领域的领先局面暂时不会改变,而GPON由于客观优势,其未来的演进方向也会受到电信运营商的持续关注。

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出于保护既有宽带投资的考虑都基本明确了以EPON为主的接入网光纤化解决方式;

同时随着GPON标准及商业条件逐渐成熟、部署成本较快下降,他们也保持对GPON的密切跟踪。

而中国移动由于缺乏固定网络,更倾向于使用分光比更高、具有更好运维管理优势的GPON来实现高端客户的FTTx,以求在带宽业务上形成后发竞争优势。

2.2.3相关产业带动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网络的改造将是一个全面铺开,且时间紧迫的巨大工程。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仍处于初级阶段,改造的力度和范围还有待于进一度的提高。

电信网络要落实工信部提出的“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加快光线宽带接入网络部署”,“同步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提高骨干网互联互通水平,改善网络服务质量,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要求,这为相关网络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表2基础网络产业主要涉及公司介绍

主要业务

主要公司

广电网络设备

传输设备

康特、飞通、雷华、迈威、万隆、路通、ACE、杰士美、易通、初灵

电信网络设备

网络通信设备

思科、Juniper、H3C、迈普、锐捷

核心网设备

华为、中兴、阿尔卡特朗讯、上海贝尔

移动通信设备

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鼎桥通信、大唐移动、摩托罗拉

宽带接入设备

京信通信、星网锐捷、大亚科技

光通信设备

烽火通信、亨通光电、长飞

2.3三网融合产业之平台

2.2.1“十二五”发展预测

平台建设是各项业务开展的基础,是实现业务融合的先决条件。

三网融合的发展对各网络运营商的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三网融合政策出台及试点开放,用户对新业务和融合业务的需求将不断升级,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业务为一体的开放融合的系统平台成为产业各环节关注的重点。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平台架构,将各分离的业务平台融合为综合业务平台,并提供统一的业务管理、合作方管理和用户管理,提供高效的业务生成环境,进行快速高效的业务提供和部署,已是平台建设的必然要求。

2.3.1.1相关政策分析

为推进三网融合的发展,国家相关政策也对系统平台提出了发展要求。

国务院于2010年1月21日发布的《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提高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和对综合业务的支撑能力,建立符合全业务运营要求的可管、可控、具备安全包装能力的技术管理系统和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任务,对信息安全建设提出要“统筹规划建设相应的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控系统,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技术平台、广电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系统的作用,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监控能力,为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而之后发布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又再一次明确了系统平台的建设要求与各阶段的建设任务。

这些政策的出台与三网融合业务的发展需求极大地推动了系统平台的发展,也将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2.3.1.2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几年,系统平台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点趋势:

产业规模将快速增值,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网融合的推进,一方面将催生大量的业务形态,使各种应用服务系统需求急剧膨胀;

另一方面,原有平台已难以满足三网融合下的性能要求,更新换代已是必然选择。

可以预期,未来几年行业规模将在三网融合中快速增大。

但对于平台产业来说,三网融合在带来了巨大市场契机的同时,同样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这是因为在三网融合的发展深入过程中,各网络运营商集团管控的力度将不断增强,特别是有线网络将不断整合,国家级有线运营商将逐渐取代目前区域分割、数量众多的有线运营商参与到市场的竞争,全国性集采必将成为平台建设的主流方式,这无疑将大幅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

部分实力不强的企业将被挡在行业采购之外,或在未来几年内被逐渐淘汰,或沦为领先企业的支撑与辅助。

开放性与融合性是新平台建设的两大主旨

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化,网络运营商的业务模式也将面临彻底变革,网络运营商开始从“粗放式经营”走向“精细化管理”,由“以网络为中心”转向“以业务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

各种业务形态不断产生,基于不同网络基础的业务应用也将不断的被移植和相互渗透。

这也对应用服务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平台的运行能力将体现出更高的开放性和融合性。

系统平台应该能够灵活方便地集成和承载支持三网融合创新业态的新兴业务应用系统;

应支持系统间相互融合,可支撑基于各应用系统间融合的业务应用能力创新;

应具有安全防护机制和措施,能够确保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

长期以来,各网络运营商的系统平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基础构架,产生了许多小而全、分离且异构的系统。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一个个孤立的“烟囱”式垂直系统构成的业务平台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需要。

在新的业务模式下,以客户为中心的水平业务平台架构将各分离、独立的业务平台融合为综合业务平台,实现用户统一管理、业务统一管理、服务统一管理。

在综合业务平台下,用户无论使用什么样的终端,在何种网络环境下,都可以享受用户自定义的个性化用户界面和服务,实现跨越网络边界和跨越终端的个人服务体验。

从长远发展看,未来的系统平台应具有以下四大关键特征:

首先,网络承载层与业务平台层分离。

未来网络承载层的发展趋势是全IP化,开放的综合业务平台可以汇聚各种异构的网络能力,能够调用不同网络所提供的业务能力,使业务提供可以真正脱离承载网络,从而提供融合多种网络能力的多样且个性化的融合业务。

其次,网络能力采取开放式架构。

三网融合下的系统平台将具有开放的架构,能对网络中的业务能力进行良好的封装,具备高效的业务生成和测试环境,屏蔽网络的复杂性,网络能力通过简单的API接口的形式向第三方开放,使CP/SP利用标准接口开发更丰富的业务,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其三,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开放业务平台屏蔽了网络的变化,当网络升级或网络设备变化时,只需修改接口的实现方式,而不必改动接口,使业务能够摆脱网络的变化而独立发展。

其四,实现对价值链有效管控。

系统平台应具备统一的业务接入和管理能力,并支持统一业务管理、用户管理、CP/SP管理、计费结算等,掌控全面的业务运营信息,实现对业务价值链有效的管控,牢牢掌控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2.2.3相关产业带动

系统平台的发展主要受用户需求多样化和技术发展的驱动,三网融合下,原来基于不同网络的业务相互移植、相互渗透,许多新兴的、融合性的业务也将大量出现,推动了系统平台的持续升级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而系统平台的发展反过来也将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首先,系统平台的升级与完善为各项内容与业务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扩大了内容与业务的传输渠道,开放式的架构和高度的扩展性将使业务创新更加便利,促进了产业的进步。

其次,网络运营商基于融合交互的系统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营效率,扩大收入来源,增加用户ARPU值。

另外,终端厂商也将得益于三网融合系统平台的多终端铺盖,产品形式不断丰富,用户黏性不断增加。

表3有线电视设备提供商重点企业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