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4001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

《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省教育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Word下载.docx

4.申报人个人或联名成果填写成果第一负责人姓名,集体成果填写单位名称(不超过3个)。

5。

主要参加者 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能超过9人.

6。

成果被引用或转载情况成果引用指研究成果被其他著作、论文等引用情况及引用频次;

成果转载指被XX复印资料等转载情况。

7.成果立项情况 指申报的科研成果是否为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一、基本信息

负责人姓名

吴俊

性别

民族

职务

文学院XX

职称

教授 

通讯地址

XX市XX区高新路115号 

邮政编码

550018

联系电话

(单位) (家庭)(手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 位

对成果主要贡献

申报成果形式

著作

成果字数

27万字

出版、发表时间(符合申报规定的未出版、发表成果填完成时间)

2003年6月出版

出版、发表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二、成果引用转载获奖情况及相关成果目录

成果被引用或转载情况(须附证明材料)

1、与本成果相关的研究成果《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2002年获XX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获XX省首届“高校科研论坛"科研成果推介一等奖。

2、本成果被评介。

参见夏德靠《中学语文课堂的反思及其对策——评吴俊教授<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XX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

成果立项情况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单位

批准时间

完成情况

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规划项目

XX省教育厅

2002年

完成结题

XX省乡镇中小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07年

与申报成果有关的公开发表、出版的成果目录

名  称

成果形式

发表、出版时间

刊物、书刊及出版社名称

古诗精华

著作(合编著)

2000年

巴蜀书社

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

著作(独著)

2001年

XX人民出版社

大学人文与乡土教育读本

教材(主编)

2012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诗文名篇导读

2013年

中学语文美学解读示例

论文

2003年

《XX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拟人的审美价值

2003年

《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

浅析文学的形而上品质-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为例

2005年

《XX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XX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意境分析与诗歌教学 

2006年

《XX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文学作品中的“荒诞”—-以中学语文课文为例

2007年

《XX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热爱生命向死而生-—浅论中学语文悲剧作品的生命教育

《XX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蒙太奇与诗歌意境创造

2008年

《XX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格式塔美学的一点启示

2008年

《XX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

“对话”与语文教学

2010年

《新课程导学》2010年5月

三、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及特色

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可加页):

一、本研究的缘起

1986年12月由国家教委颁布的建国以来第四份《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第一次把审美教育列入教学目的,从而引导广大语文教师自觉地进行学科美育,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20多年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工作者所认识。

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广大地区,语文教育只侧重于工具性,侧重对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教学与分析,而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精神的塑造和道德情感、审美情感的培养。

学生学了那么多的至善至美的课文,很多人不知何为善,何为美,更谈不上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真正的道德良知和审美敏感.中学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审美品位,变得枯燥、刻板。

多年来,语文课普遍引不起广大学生的兴趣.据20世纪80年代初某城市一次关于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抽样调查表明:

初中一年级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占48%,对语文感兴趣者只占15%。

对数学感兴趣的原因有6条:

(1)从小喜欢;

(2)能动脑筋;

(3)老师讲得好;

(4)学了有用;

(5)有事实,生动有趣;

(6)有演示,有变化.这六条原因中,第二、三、五、六都与审美有关。

原本抽象的数学赢得了学生,形象的语文却失去了学生,这说明语文教学一旦忽视了自身的审美优势,就会招致学生厌弃。

步入9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高考竞争,使应试教育走向了极端,语文教学也深受其害.语文教学严重地偏离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素养的中心目标,出现了种种弊端,步入了现实的困境。

为了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审美性得以凸显,本项目的研究者从1995年以来,一直关注国内语文美育的研究动态,并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对语文美育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30余篇与语文美育相关的学术论文,完成相关的教育厅的规划项目课题2项。

在2001年出版的《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一书中也专章讨论了语文美育.多年来,本项目研究者在师范院校讲授《美学》,尽量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阐释,而是注重美学理论在审美实践性中的运用,注重语文的审美分析,用美学之“烛"

,去照亮审美幽微迷茫的世界,进而去发掘语文之美,点燃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使其进入人生的审美体验.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努力不仅有意义,而且能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语文教学新启迪。

除此之外,10多年来,共指导XX教育学院(现XX师范学院)文学院本、专科学生撰写语文美育的论文100多篇,其中40余篇发表在省、地级刊物上。

同时,本项目研究者作为XX“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XX师范学院“国培计划"

中小学教师培训语文学科的首席专家,长期给参训学员授课,先后开出“美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美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美育与小学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案例研讨"

等专题讲座,得到广大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

这些理论探讨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本项目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题的理论表述

本课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人的发展和21世纪知识经济主潮的实际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美学的基本理论与美育的基本原则用以指导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审美氛围中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养成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真正地掌握语文这个人生日用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素养有较大提高.课题理论表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语文美育的概念。

什么是语文美育?

简言之,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

具体地说,就是从语文教材中挖掘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潜在因素,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心灵美的塑造,这一教育过程即语文美育。

 2、语文美育的性质。

语文美育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基础学科,而语文美育将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彰显。

(2)语文美育是部门美育,是整个中小学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3)语文美育的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的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品位,培养其语文创新能力的目的.

 3、语文美育的特征。

语文美育的特征:

(1)形象性。

语文美育遵循形象性原则,力求避免抽象、刻板的讲解,利用多种形象手段,如多媒体电化教学等,在语文教学的XX个环节上追求形象生动的审美效果。

(2)人文情感性。

语文学科有着浓郁的人文、情感色彩,语文美育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这些人文情感因素发掘出来,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创造良好的条件。

(3)愉悦性。

语文美育是一种愉快教育,它力求营造一个审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发挥其主体意识,在轻松快乐环境中阅读、思考、写作,并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的XX项目标。

(4)主动参与性.语文美育不是“填鸭式"

教育,而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创新型教育。

它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的XX个环节中来,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语文的学习,最终养成主动学习的个性品质。

三、本研究成果主要内容

本研究成果最终汇集为《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全书由30篇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系列文章组成。

内容共分为“文本解读审美"

、“写作审美”、“修辞审美"

、“教师美学修养”四个部分。

“文本解读审美”部分,借助文艺学、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个案进行审美解读,揭示其审美价值.如《中学课文美学解读示例》一文,借助格式塔美学理论、莱辛《拉奥孔》的诗论、柏格森的喜剧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和狄德罗“美在关系”等观点,分别对《米洛斯的维纳斯》、《陌上桑》、《故乡》、《风景谈》、《黄鹂》五篇课文进行解读,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分析,而且通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写作审美”部分,主要针对作文教学中忽视审美的问题所作出的回应,强调中学作文教学如果能够重视审美教育,这对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有积极的意义.“修辞审美"

部分,从审美的视角对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移就等修辞格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挖掘其审美作用,并为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提出了新方法。

“教师美学修养"

部分,旨在说明语文教师只有在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深入准确地分析课文,挖掘课文的审美内涵.如《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一文,指出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如果不尽快自觉地提高美学修养,教学定会捉襟见肘,难以胜任教学.

总之,本教育研究成果对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分析研究,充分体现其理论性、实践性,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直接指导性。

正如本书“自序”所言:

书中的许多文字,“起笔多来自中学语文教学的启发,文中分析的许多案例源于课堂,吸纳了不少‘地气’,尽力避免在理论的‘高空’凌空虚蹈。

作者没有为语文美育建构宏观理论框架的野心和底气,只是在能力范围内作了一点微观考察,撰文的阐释和分析都围绕具体问题展开,以求鲜活、实用。

研究成果主要特色(可加页):

《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提出中学语文课堂现状的对策

从目前来看,中学语文课堂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就胪举了若干中学语文课堂的的缺憾,在此基础上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以达到疗救的目的。

尽管中学语文课堂还存在的种种问题,但这些问题最终可归结为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其受体的身份,课堂教学活动的XX种环节的设计、展开及其引导均离不开教师,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教师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教师。

《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整体上由四大板块构成:

文本解读审美;

写作审美;

修辞审美;

教师美学修养.这种安排体现主要针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问题的特定思考:

首先,文本解读、修辞、写作是中学语文课堂的核心环节,中学语文课堂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来自这些地方,因此,只要处理好这些内容的教学,就在很大程度上根绝了中学语文课堂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其次,前三者所讨论的是中学语文课堂的核心内容,它们其实就是中学语文课堂实践本身.第四部分则明确针对教师。

表面上看来,上述两部分关注的重点似乎并不一致,然而,倘若进一步考察,不难发现,贯穿前三者的线索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无疑又与教师密切相关。

所以,在《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教师问题实际上占据十分显要的位置。

对于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所引发的问题,本书并不是巨细无遗地泛泛而谈,而是有所选择,这种选择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审美视角,二是从有代表性的案例出发。

审美视角贯穿全书始终,这只要粗看目录中四大部分的标题就不难发现。

至于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据此而展开论述,这是《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行文的基本思路.这种思路与该书的问题意识有关,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指导性意义.

二、知识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建构

由于长期听从应试教育的召唤,中学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被大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字、词、句、篇章结构的知识性的传授,相对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这是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一对矛盾现象。

然而,依据《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所辑录的大量事实来看,中学语文课堂不但缺乏对人文性教育应有的关注,即使在语文知识领域的传授上,也普遍出现不尽人意之处.这显然又是中学语文课堂的一种悖论现象。

可见,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一方面人文性教育没有被重视,另一方面,颇受重视的知识性传授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因此,《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固然要“避免语文教育愈演愈烈的工具化倾向,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从本书呈现的实际效果来看,事实上担负起知识性与人文性双重建构的任务.

检视《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知识性建构可谓俯拾皆是。

全书周详地阐述文学的形上品质、荒诞意识、悲剧理论、对话理论、意境、蒙太奇、诗言回忆、修辞理论、“不到顶点"

、“化美为媚”等理论知识。

作者在介绍这些理论时,有这样两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在介绍这些知识时,力求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二是密切联系中学语文实践来抉择、介绍相关理论。

将理论与实例紧密结合起来,不但避免理论阐释的过于抽象化,同时也避免课文讲解的肤浅化,通过这种示例,使中学语文教师易于寻着门径。

三、勾勒了语文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对语文美育研究的文章和著述不少,这些文章和著述的作者多为两类人:

大学学者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前者的更多关注语文美育的理论问题而疏于教学案例分析,后者强调课堂实际而缺少应有的理论高度。

《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尽力弥补以上两者之不足,实现美学、美育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的高度对接。

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在他人研究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勾勒了语文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美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的多种形态--自然美、社会美(二者合称现实美)和艺术美等进行感知、认识和欣赏”,具体落实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实施美育,如朗读、讲解、交流等环节;

二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分析实施美育,如对字词、语句及修辞手法的分析,对课文中美的形态、美学范畴的分析等;

三是通过美的创造实施美育,这主要体现在作文写作方面,作文涉及观察、构思、表达,每个环节须有美学知识渗透。

课题研究成果专家评审意见:

四、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日

五、市(州)XX(高校)意见

年月 日

六、评审、审批意见

省评审专家组评审意见:

学科评审组长:

                年  月   日

评委人数

同意人数

评定

等级

(打√)

一等奖

不同意人数

二等奖

弃权人数

三等奖

省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评审委员会主任:

            年  月 日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意见:

(盖 章)

年月  日

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