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52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

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

(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

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

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

(生自由汇报)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

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

(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

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

(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

(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

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

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

(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

指名读。

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

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

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

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

(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

(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周总理来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周总理来了,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

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

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

(生练习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

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

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

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周总理的祝福。

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周总理又会祝福他什么呢?

(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

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

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

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

(生齐读)

  5、学习课文6、7、8自然段。

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

(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四、总结全文,释疑解难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

(板书:

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

(生交流)

  2、总结:

是呀,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总理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图片。

老师旁白:

看!

周总理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

周总理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

周总理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

周总理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

周总理亲临部队驻地,解放军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

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

  

(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

(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

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

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周总理来了!

’”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

“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

)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撒满”说明花瓣很多。

“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

“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

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

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

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

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

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

)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

(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

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

(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

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学生练说)

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

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

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

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

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

(4个。

)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

(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3

  1.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学会体会__感情的读书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⒉学生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

  (课件出示傣族竹楼、服饰、泼水节、孔雀舞、凤凰花等图片,并配上葫芦丝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

  课件播放至最后一张“凤凰花”图片停住,问:

这是什么花“?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美了。

  指导读词语。

  2.每年4月,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

  (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相机简介泼水节。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这次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出答案。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这次泼水节特别难忘)

  2.了解周总理。

  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在世时深受人民爱戴,是人民的好总理,虽然他现在已经过世了,但人民永远怀念他。

  教师小结:

1961年,周总理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远万里从北京先乘坐飞机,再改乘汽车,又渡船过江来到云南的一个小城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3.这次泼水节又难忘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

泼水节难忘在哪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走进课文,精读感悟。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1.出示第三自然段。

  那天,泼水节场面怎样?

先自由读,想一想: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

  

(1)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4)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重点词“四面八方、赶”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想见到总理的急切、高兴的心情。

后面三句,让学生体会场面的盛大、热烈及人们兴奋、喜悦心情。

  2.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听到了:

  人们的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

  抓住“欢呼”一词指导朗读。

  小结:

傣族人民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总理,人们此时心情好激动,好兴奋呀!

这场面,这情景,傣族人民一辈子也忘不了。

板书:

景难忘。

  最后齐读“人们欢呼着:

  3.周总理很快就来到人群中,课本还配了一幅彩图呢!

  你能认出哪是周总理吗?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总理吗?

  (引导学生看周总理的外貌,“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

  站在人群中的总理,从穿着打扮来看,你觉得总理像一位。

(傣族老爷爷)

  从“笑容满面”中,你觉得总理就像一位?

(慈祥的老爷爷)

  朗读时我们应重点读好哪个词语?

  你来读一读,指导学生朗读。

总理就是这样平易近人,是这样亲切,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人们脑海中。

人难忘。

  4.开始泼水了,想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互相泼水的吗?

  播放泼水节动感课件。

傣族人有这样一种说法,谁身上的水多,谁就是最幸福的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怎样泼水的?

  

(1)指名读。

交流:

怎样泼水的?

(学生表演)

  

(2)周总理就是这样和傣族人民泼泼洒洒的,周总理向人们泼洒的是什么?

(祝福)

  猜猜周总理向大家祝福什么?

(师生表演)

  他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会说:

  他看到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会说:

  他看到一位青春靓丽的姑娘,他会说:

  他看到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他会说:

  收到了满满的祝福,傣族人民此时心情怎样?

幸福)

  怎样才能把这种幸福感读出来呢?

指名交流。

(提醒学生自己归纳出:

语速要慢,抓住重点词“泼呀、洒呀、笑哇、跳哇,那么开心”来读)

  你来试一试,指导朗读。

泼水中,分不清哪是总理,哪是人民,总理就是这样与人民心连心的。

总理和人民之间的这份情意傣族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情难忘。

  5.回归难忘。

  

(1)这次泼水节,傣族人民因为幸福而难忘,而难忘的就是幸福的,让我们记住这次泼水节,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2)出示7.8自然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别看只有一句话,但情感却是丰富的。

  指名学生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重读“幸福、难忘”,第二句比第一句读得要更慢些,把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地感觉读出来。

  教师也可范读。

  齐读。

(情感达到高潮)

  四、总结全文。

  难忘的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

  学生回味品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