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34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海南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3分)(2014•海南)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

“向污染宣战”.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B.

雾霾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C.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D.

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B、从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去分析解答;

C、从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去分析解答等;

D、从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去;故A正确;

B、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故B错误;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故C正确;

D、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养成良好习惯,争做环境小卫士.

 

2.(3分)(2014•海南)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

(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解答:

解: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氨气分子不断运动.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的情况,难度不大.

 

3.(3分)(2014•海南)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碳铵分解

B.

钢铁生锈

C.

羊毛燃烧

D.

干冰升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碳铵分解生成了水、铵气、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铁器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羊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由固态转化成了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3分)(2014•海南)下列各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Fe

B.

H2O

C.

NaCl

D.

CO2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2014•海南)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固体粉末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加入固体粉末的注意事项去分析解答;

B、从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眼睛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去分析解答;

C、从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造成液滴飞溅去分析解答;

D、从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加入固体粉末时,为防止药品沾到试管壁上,把装有药品的药匙伸入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直立起来,故A正确;

B、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眼睛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造成液滴飞溅;故C错误;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6.(3分)(2014•海南)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30﹣﹣﹣3个氧元素

B.

SO3﹣﹣﹣1个三氧化硫分子

 

C.

O2﹣2个氧原子

D.

﹣﹣1个铁离子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全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3O表示3个氧原子,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SO3可以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

C、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

2O;故C错误;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7.(3分)(2014•海南)根据下表中的信息,推断出的元素一定合理的是(  )

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信息

元素名称

A

常见的金属元素,人体缺乏该元素易导致贫血

B

存在于人体骨骼中,缺少该元素使骨质疏松

C

这种元素在空气中的含量第一.

D

这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第一.

 

A.

A

B.

B

C.

C

D.

D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从铁是常见的金属元素,人体缺乏该元素易导致贫血去分析解答;

B、钙存在于人体骨骼中,缺少该元素使骨质疏松,而不是钠元素去分析解答;

C、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故含量第一元素应是氮元素而不是氧元素去分析解答;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而不是硅元素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铁是常见的金属元素,人体缺乏该元素易导致贫血;故A正确;

B、钙存在于人体骨骼中,缺少该元素使骨质疏松,而不是钠元素;故B错误;

C、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故含量第一元素应是氮元素而不是氧元素;故C错误;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

记住人体中元素的用途;记住常见的化学之最.

 

8.(3分)(2014•海南)化肥为保证粮食丰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各种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

 

A.

NH4HCO3

B.

K2SO4

C.

KNO3

D.

Ca(H2PO4)2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

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9.(3分)(2014•海南)下列各种实验仪器或用品中,主要制作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试管

B.

蒸发皿

C.

铁架台

D.

胶塞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试管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蒸发皿是由瓷制成的,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铁架台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D、胶塞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3分)(2014•海南)我省澄迈县盛产“富硒地瓜”.如图是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

 

C.

硒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

D.

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上图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

解答:

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名称可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