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337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重庆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它是改进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之后,形成的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

D.它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中国戏曲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下列有关昆曲特色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改造后的昆山腔结构谨严,把传奇文学以及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同时借助配乐与舞台设置,才形成了真正的戏曲。

B.昆曲集我国民族文化中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的最高成就于一体,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C.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人们用加水能磨出滑润米粉的“水磨”过程来形容昆山腔的改造过程。

D.昆山腔是在融合了方言和民间清曲、小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出来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昆曲历经元明清三朝不断地发展完善,成为明清时期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B.使昆山腔变为真正的戏曲,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个是文人顾坚,另一个是著名的戏曲作家梁辰鱼。

C.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在明中后期的嘉靖初年被变革发展,形成了昆曲曲唱体系,于

是改革后的昆山腔兼有北曲之长,不再是清唱曲了。

D.昆剧之所以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主要是获益于中国古诗词创作的丰硕成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

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

“此相当乞。

”翁心恨之。

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性奇僿①,咿唔②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

或益嘲笑之曰:

“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翁闻益恚,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曰:

“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

”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

岁暮辞去,曰:

“某力竭矣。

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

”翁曰:

“然。

”退而嗔语妇曰:

“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

”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

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

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

欲留,恐祸不测;

欲去,无所之。

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

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

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

”师矍然曰:

“安得此达者言?

”进士曰:

“此自某意。

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

”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

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

试之良然,乃大喜。

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

又数岁,联捷成进士。

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

“乃公自是免于乞矣。

”因张口哑哑而逝。

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疾者也。

或曰:

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安得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

愚山子曰:

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若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选自(清)张潮辑、王根林校点《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

【注释】①僿:

闭塞。

②咿唔:

指读书声。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治具饯师催促

B.排闼入门

C.愿更从师卒业终于

D.师叩以所授书询问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B.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C.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D.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某进士的父亲,是个性子很急躁的人。

有人嘲笑他以后应当要行乞,因为他的脚和两个腿肚子干巴巴的一点肉也没有。

B.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

本文中进士公的父亲嫌自己的儿子太愚笨,他不仅责怪妻子生了一个不孝顺的儿子,还准备杀死自己的儿子,他的妻子知道他的计划后悄悄告诉了儿子。

C.进士公的父亲最终是笑死的,因为他的儿子中了进士,喜报到的那天他坐在太师椅上乐得哈哈大笑,一口气接不上来就死了。

D.愚山子认为现在天下的人心都有问题,没有地方可以找到仁义的人心、廉洁的人心、正直的人心,由此可以看出愚山子对他所处的时代人心的失望与批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翁闻益恚,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2)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

(二)(原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

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

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

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

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8.在辛弃疾看来怎样才能做到“闲处过平生”?

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

(5分)

9.词的下片表达了什么情感?

主要是通过哪一种手法来表达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原创)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并向江月倾诉自己的苦闷的两句是“,”。

(2)《雨霖铃》中用细节描写表现两人离别之时依依不舍的两句是“,”。

(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诗人用比喻写出远山状貌并触发其愁绪的两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

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

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

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

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

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

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

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

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

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

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

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

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

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

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

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

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

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

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

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

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

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

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

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

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

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

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

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

母亲说:

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

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

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

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

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

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

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

我不能挣脱。

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

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

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

她说:

“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

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

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

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

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

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

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

我不好意思。

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

走前她告诉我:

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

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

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

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

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

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

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

我就告诉了这个梦。

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

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

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

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

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

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

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

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拉网时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写岸边人面对活蹦乱跳的鱼的狂呼,都是为了表现人们丰收的欢乐,表现自然可以给人们丰厚的馈赠。

B.“我”一家三口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中了毒,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

这个情节启示我们:

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C.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

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结果一些人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D.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E.小说的语言富有特色,既有儿童语言的天真,又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

在作者的笔下,捕鱼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乐趣,而鱼也带有灵性。

(2)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有什么特点?

(3)小说的后半部分详细地描绘了“我”做的一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赏析。

(4)(原创)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古代的文人,一方面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想要匡扶社稷,建功立业;

一方面又受道家出世思想的影响追求隐居山林,求田问舍。

②这种四平八稳、安于现状的表现,这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和陈规陋习,说到底还是“怕”字当头,怕担风险,怕犯错误,怕困难,怕艰苦。

③刚面世的《全宋诗》在“凡例”的第一条中即说明其宗旨在于“汇集有宋一代诗歌,长篇短制,细大不捐,断章残句,在所必录”。

④有人说,重庆火锅和成都火锅一个热闹、耿直,充满“豪气”,一个包容、细腻,有“婉约”之美,两者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⑤曹禺大学毕业后,在光怪陆离的大上海,目睹种种丑恶的现实,急需“宣泄一腔的愤懑”,热切渴望光明美好的明天,于是写出了剧本《日出》。

⑥一个人的一生,有穿云裂石的辉煌,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柔美。

人是需要一种平淡的,这种平淡无声无息,但又无处不在。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3.(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

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

B.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过,表明我国执法规范化的整体布局已经明晰,同时也是对各地先前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升华和认可。

C.我们必须承认,从晚清到民国,很多人是抱着“教育救国”从事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

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更是理想。

D.成年以后的我们,远离游戏,以为那是幼稚可笑的玩闹;

其实好的游戏,具有开启人的智慧、通达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感悟、反省人的觉察力的力量。

14.(原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上古时代还不懂得种棉花。

扬雄《解嘲》说,“或释褐而傅”,这是说脱掉粗劣的衣服做大官去了。

后世科举新进士及第授官,也沿称“释褐”。

①最粗劣的一种衣服称为“褐”,这是用粗毛编织的,所以贫苦的人被称为“褐夫”。

②因此,上古所谓布并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

③布与帛也成了低级衣服与高级衣服的对比,贫贱的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穿麻织品,所以“布衣”成了“庶人”的代称。

④所谓“棉”,只是丝绵。

⑤《孟子•滕文公上》说,许行之徒“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这是说过着劳动人民的生活。

⑥帛则是丝织品的总称。

A.④②⑥③⑤①B.④②⑥③①⑤C.②④⑥③⑤①D.②④⑥①③⑤

15.(原创)以下所列为教育部推荐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20本,请从中任选一本为校报《四月风》的“好书推荐”栏目写一段推荐语,不超过90字。

内容要求:

①书名和作者②此书的内容简介或看点③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或对此书的相关评价。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必读20种名著: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

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

16.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五、(原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6月6日晚上,重庆某名校的高考学子在学校科技楼大厅用金钱、银行卡等物品祭拜大厅内的孔子、爱因斯坦等雕像,希望他们保佑自己取得好成绩。

6月7日早上,四川成都某高考考点门外,许多家长约好穿旗袍为子女加油打气,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希望子女考出好成绩。

针对以上考生和家长的行动,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袁天芬王健

审题:

申玉辉袁敏

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8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2016.7

1、D[解析]D.不是“中国戏曲”,而是“很多剧种”。

2、A[解析]B.“最高成就”不准确。

C.不是形容过程,而是形容曲调。

D.是文人士大夫进行了改进。

3、B[解析]A.不是“明清时期”,应该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

C.改革后的昆山腔,大大发展了南曲的演唱艺术,而且在曲调运用上,也吸收北曲结构谨严的长处,但它还只是清唱曲D.“主要是获益于中国古诗词创作的丰硕成果”原文无据。

4、C[解析]卒:

完成

5、B

6、B[解析]“不孝顺的儿子”应该是不成才的儿子,他的妻子也不知道他的计划。

7、

(1)老头子听了越发愤恨,他有个远房侄子,享有文名。

老头子用很多的钱聘请他到家里来,让儿子拜他为师。

(得分点:

恚负文名厚币延师)

(2)况且伯伯家产本来就丰厚,既然弟弟就是愚笨,做个庄稼汉也称得上好,何必拿读书这件事来勉强他呢?

固鲁不失田舍翁奈何相强)

8、首先,要有这样的人生态度:

在朝在野都是幻梦,不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只需平静闲淡地度过余生(3分,一句诗的理解1分)。

其次,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

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2分,一句诗的理解1分)

9、下片表达了与弟弟祐之的离别深情(1分)。

主要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1分),首先回忆了往昔与弟弟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2分);

接着想象族弟归途之中的情景,祝福他有青翠如眉黛的山、明亮如镜的水相伴前行(2分)。

若答其余手法酌情给分。

10、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1.

(1)A1,B2,E3。

[解析]:

A项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不只是因为丰收快乐,还是为了能够一起用力把网拉上来。

C项原文中父亲呢并不是毫不在意,他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说明他是在意的。

与原文内容不符。

D项,原文中鱼姑娘只是向我托梦,并没有劝告捕鱼人。

(2)①勤劳纯朴。

靠捕鱼维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都要拉好多次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

②坚忍乐观。

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

③目光短浅。

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充满智慧,生活经验丰富。

会做毒鱼,能解毒。

(每点2分,四选三即可)

(3)答案:

①借梦突出小说主题。

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这寓意捕鱼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

但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会带来灾难;

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②为下文埋下伏笔。

梦中鱼姑娘的请求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伏笔。

③丰富人物形象。

在梦中“我”同情小鱼姑娘的遭遇并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表现了“我”的善良、单纯。

④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梦中的鱼儿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每点2分,四选三即可。

(4)答案一:

①小说的题目暗示了主人公;

题目“鱼的故事”揭示了小说的主人公是鱼。

②情节的设置,小说以“鱼”为线索,围绕“鱼”写了捕鱼、吃鱼、梦鱼三件事情,事件的主体都是鱼。

③形象塑造上,无论是那条眼睛睁得大大的鱼还是“我”梦中出现的小鱼姑娘,都生动形象,寓意丰富;

④主题上,通过鱼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以及对人们的祈求甚至最后给人们的惩罚表现自然需要我们敬畏的主题。

答案二:

①小说以“我”的视角,“我”的口吻来展开叙述的。

②情节上,小说写了“我”看捕鱼,“我”吃鱼中毒解毒,“我”梦鱼的故事,这些事件都与“我”有关联。

③形象上,小说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