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2782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Word文档格式.docx

生产条件:

中等规模机械厂。

可加工七到八级齿轮及涡轮

动力来源:

电力,三相交流380/220伏

输送带速度容许误差为±

5%。

3、题目数据

已知条件

题号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输送带拉力F(N)

1500

2200

2300

2500

2600

2800

3300

4000

4800

输送带速度v(m/s)

1.1

1.4

1.2

1.6

滚筒直径D(mm)

220

240

300

400

350

500

注:

班级成员按学号选题,本设计所选题号为D3。

4、传动方案的分析

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通过连轴器将动力传入减速器,再经联轴器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带动输送带工作。

传动系统中采用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其结构简单,但齿轮相对轴承位置不对称,因此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高速级和低速级都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电动机的选择

二、电动机的选择

1、类型选择

电动机的类型根据动力源和工作条件,选用Y系列380V封闭式三相异步电动机。

2、功率选择

(1)工作机主轴所需功率

(2)电动机所需功率

电动机所需功率为:

从电动机至卷筒主动轴之间的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查[2]表11-9:

联轴器传动效率(2个)

轴承传动效率(4对)、

齿轮传动效率(8级2对),

滚筒传动效率(1个)

(3)电动机额定功率

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

查[2]表20-5取

3、电动机转速选择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工作机卷筒的转速为:

查[2]推荐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为:

故电动机转速为:

3、电动机型号选择

符合这一范围的转速有:

三种,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和减速器的传动比,选用同步转速为

的电动机作为原动机。

根据电动机类型、容量和转速,查[2]表20-5,选定电动机型号为的电动机。

主要性能如下表:

型号

额定功率

kW

满载时

额定转速

质量

转速

电流A

(380V)

效率

功率因数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三、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根据电动机的满载转速

和滚筒转速

可算出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2、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分配到各级传动比:

(1)高速级的传动比为:

(2)低速级的传动比为:

3、计算传动装置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各轴的转速:

1轴

2轴

3轴

卷筒

(2)各轴的输出功率:

(3)各轴转矩

0轴

由以上数据得各轴运动及动力参数表:

轴名

功率

转矩

电机轴

1轴

2轴

3轴

卷筒轴

传动件设计(齿轮)

四、传动零件设计(齿轮)

1、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2、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3、传动齿轮主要参数表

高速级

低速级

齿数z

32

168

120

中心距a(mm)

200

228

模数m(mm)

2

3

齿宽b(mm)

60

55

85

80

分度圆直径d(mm)

64

336

96

360

轴的

设计

轴的设计

一.高速轴1的设计

载荷

水平面H

垂直面V

支反力

弯矩

总弯矩

扭矩

B中间轴2的设计

C低速轴3的设计

滚动轴承校核

连接设计

减速器润滑及密封

箱体及其附件结构设计

A箱体的结构设计

箱体采用剖分式结构,剖分面通过轴心。

下面对箱体进行具体设计。

1、确定箱体的尺寸与形状

箱体的尺寸直接影响它的刚度,首先确定合理的箱体壁厚

为了保证结合面连接处的局部刚度与接触刚度,箱盖与箱座连接部分都有较厚的连接壁缘,箱座底面凸缘厚度设计得更厚些。

2、合理设计肋板;

在轴承座孔与箱底接合面处设置加强肋,减少了侧壁的弯曲变形。

3、合理选择材料;

因为铸铁易切削,抗压性能好,并具有一定的吸振性,且减速器的受载不大,所以箱体可用灰铸铁制成。

4、由[2]表6-5设计减速器的具体结构尺寸见下页表格。

B附件的结构设计

1、检查孔和视孔盖

检查孔用于检查传动件的啮合情况、润滑情况、接触斑点及齿侧间隙,还可用来注入润滑油,检查要开在便于观察传动件啮合区的位置,其尺寸大小应便于检查操作。

视孔盖用铸铁制成,它和箱体之间加密封垫。

2、放油螺塞

放油孔设在箱座底面最低处,其附近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放容器,箱体底面向放油孔方向倾斜一点,并在其附近形成凹坑,以便于油污的汇集和排放。

放油螺塞为六角头细牙螺纹,在六角头与放油孔的接触面处加封油圈密封。

3、油标

油标用来指示油面高度,将它设置在便于检查及油面较稳定之处。

4、通气器

通气器用于通气,使箱内外气压一致,以避免由于运转时箱内温度升高,内压增大,而引起减速器润滑油的渗漏。

将通气器设置在检查孔上,其里面还有过滤网可减少灰尘进入。

5、起吊装置

起吊装置用于拆卸及搬运减速器。

减速器箱盖上设有吊孔,箱座凸缘下面设有吊耳,它们就组成了起吊装置。

6、起盖螺钉

为便于起盖,在箱盖凸缘上装设2个起盖螺钉。

拆卸箱盖时,可先拧动此螺钉顶起箱盖。

7、定位销

在箱体连接凸缘上相距较远处安置两个圆锥销,保证箱体轴承孔的加工精度与装配精度。

减速器铸造箱体的结构尺寸

名称

公式

数值(mm)

箱座壁厚

δ=0.025a+3≥8

箱盖壁厚

δ1=0.02a+3≥8

箱体凸缘厚度

箱座

b=1.5δ

箱盖

b1=1.5δ

箱座底

b2=2.5δ

加强肋厚

m≈0.85δ

m1≈0.85δ

地脚螺钉直径和数目

df=0.036a+12

轴承旁联接螺栓直径

d1=0.72df

箱盖和箱座联接螺栓直径

d2=0.6df

轴承盖螺钉直径和数目

高速轴

d3=0.4-0.5df

中间轴

低速轴

轴承盖外径D2

D2=D+5d3

观察孔盖螺钉直径

d4=0.4df

df、d1、d2

至箱外壁距离

df

C1

d1

d2

至凸缘边缘的距离

C2

大齿轮齿顶圆与内壁距离

Δ1>

1.2δ

齿轮端面与内壁距离

Δ2>

δ

外壁至轴承座端面的距离

l1=C2+C1+(5~10)

设计总结

1、分析方案优缺点

1)能满足所需的传动比;

齿轮传动能实现稳定的传动比,该减速器为满足设计要求而设计了1∶16的总传动比。

2)选用的齿轮满足强度刚度要求;

由于系统所受的载荷不大,在设计中齿轮采用了腹板式齿轮不仅能够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而且节省材料,降低了加工的成本。

3)轴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

由于二级展开式齿轮减速器的齿轮相对轴承位置不对称,当其产生弯扭变形时,载荷在齿宽分布不均匀,因此,对轴的设计要求最高,通过了对轴长时间的精心设计,设计的轴具有较大的刚度,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4)箱体设计的得体;

设计减速器的具有较大尺寸的底面积及箱体轮毂,可以增加抗弯扭的惯性,有利于提高箱体的整体刚性。

5)加工工艺性能好;

设计时考虑到要尽量减少工件与刀具的调整次数,以提高加工的精度和生产率。

此外,所设计的减速器还具有形状均匀、美观,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以完全满足设计的要求。

6)由于经验及知识等的欠缺,设计存在诸多缺点;

设计功率、尺寸等相对方案需要的余量过大,造成成本浪费。

箱体结构庞大,重量很大。

齿轮及轴的计算校核不够精确等。

2、个人心得

相较同组成员,我提前了很久开始课程设计。

于是在起步的时候,真可谓举步维艰。

加上我们专业并未系统学习《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而只修过《机械设计基础》,这让我们在基础上就难以达到设计所需的知识水平。

当然,在设计过程中硬着头皮不断探索,着实让自己收获很多。

在借阅设计指导书的基础上,向机械专业的同学借来《机械设计》和《减速器装配图》,自己学习,帮助很大。

通过此次机械设计,我对机械零件设计步骤和设计思想,得到了充分掌握,真正地把所学到的知识初步地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同时,也从中发现了许多知识掌握不足。

设计过程中面对各个未曾学过的问题,逐个攻破,掌握了许多新知识,还对《机械设计》有了重要的认识。

觉得虽然学校没有为我们安排《机械设计》这门课程,但对于内燃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应

该也必须学好这门课。

也因为自学时间及基础知识的有限,导致学习心得不够深刻,不能对现学的知识达到熟练的运用,这还需要在今后不断的学

习和提高。

虽然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已经完成,但应当承认,我的设计的全面性还不够,考虑问题的周密性也不强,所设计的最后结果还没有达到最优效果。

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这包括对所学或未学的知识理解不透,也包括我们对实践中的机械零件的不够了解。

课程设计让我有机会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会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知道理论正确与否。

同时在这次设计中我深刻体会到机械设计发展的速度之快,在社会各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最后,感谢胡老师给我们《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以及本次课程设计的指导。

同时,也非常感激一位机械电子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对自己的帮助,为我解决了很多知识欠缺的问题。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机械设计基础(第5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旭,王积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宋宝玉,吴宗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

[4]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八版).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