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1959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白色粉末变成蓝色,则证明有水。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通常放在第一步;

除去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一步。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剂(如:

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等)的干燥管。

3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

将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的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的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过量溶液的洗气瓶。

4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

石蜡+O2点燃H2O+CO2

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

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

3、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镊子;

“一斜二放三缓立”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

倾倒。

注意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少量:

用胶头滴管滴加。

悬空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

(3)定量:

用量筒量取。

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防止瓶塞沾上杂质而污染药品。

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量筒无零刻度。

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量取液体体积.

俯视会使读数.量取液体体积。

5、酒精灯的使用.

(1)三禁止: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

(2)酒精的量:

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不能超过2/3.

(3)处理酒精着火的方法:

用湿抹布扑灭.

(4)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灯帽,否则酒精挥发,留下水分,下次使用时点不着火.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0。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必须用外焰加热;

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

9、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现象:

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

(2)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红磷要;

②容器要,不;

③后再打开弹簧夹。

(4)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

①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

②瓶塞未塞紧,空气进入;

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

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大约是: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用途:

(1)<

如登山、医疗、潜水等〉

(2)<

如炼钢、气焊、航空等〉

2氮气用途:

(1)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

(2)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用途:

(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属于变化)。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CO、SO2、NO2、O3等,其中形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

2空气污染的危害:

①损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植树造林;

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空气污染指数包括:

CO、SO2、NO2、O3、可吸入颗粒物。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1、混合物:

宏观上由混合而成的物质。

微观上由构成。

2、纯净物:

宏观上只由组成的。

3、注意:

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

金刚石和石墨。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O2和O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

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

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

液氧和固态氧为淡蓝色

(二)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具有性;

氧气能,具有性,但不可燃性。

1、S+O2点燃SO2

现象:

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

同时生成有气味的气体。

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

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此处的水不能用沙代替。

2、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

3、4P+5O2点燃2P2O5

生成,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P2O5会污染空气。

4、C+O2点燃CO2

空气,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的气体。

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多变一)A+B==AB

氧化反应:

物质与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氧化反应分类

(1)剧烈氧化:

如燃烧、自燃、爆炸。

(2)缓慢氧化:

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

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错)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对)

②、氧气中含有氧,但含有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气。

③、判断氧化反应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1)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锰MnO2。

(2)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MnO2。

(3)高锰酸钾KMnO4

2原理:

2H2O2MnO22H2O+O2↑

3装置(以KMnO4制氧气为例)

发生装置:

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

水槽、导气管、集气瓶。

4制取步骤:

连接装置→检查其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

加热→收集氧气→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可以简记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5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7注意:

a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b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

c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目的是为了防止进入导管。

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目的是为了。

e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f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要等气泡冒出后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g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松开手后,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不漏气。

二、分解反应(一变多):

AB==A+B

三、催化剂:

一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

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多少。

◆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

四、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

属于。

在低温条件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沸点低,首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氧气。

五、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不加热,节约能源。

3、反应速率快。

4、易回收二氧化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一、分子

1、分子的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注意: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3、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构成。

如:

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叫分子式。

二、原子:

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基本性质:

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在不断运动的;

原子间有间隔

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四、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

1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本身大小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时,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各类物质的微观构成:

混合物由构成;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单质构成;

化合物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

课题2原子的构成

(+)

原子核(+)

一、原子的构成(不带电)

核外(-)(每个电子的质量约是质子质量的1/1836)

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

原子、分子、离子。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

原子由和两部分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和决定。

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就不含中子。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2个。

第二层最多8个。

最外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

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数。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数。

注:

(1)稳定结构: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层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2)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

不稳定(活泼)

非金属元素

一般为4-7个

易得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

稳定

三、离子

1、离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

带电荷的离子。

H+、Na+、Mg2+、Al3+、Ca2+、NH4+、Fe3+、Fe2+

阴离子:

O2-、S2-、Cl-、OH-、SO42-、CO32-、NO3-、PO43-

3、离子符号的意义:

Mg2+:

表示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2个镁离子.

4、离子的判断:

质子数>

电子数的是离子。

质子数<

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在质量上相等,且属于同种元素。

四、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1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计算式:

相对原子质量=1个原子的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元素:

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3元素分成三类:

元素、元素、元素。

4地壳中的元素,按质量分数计算,居前四位的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Si;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组成物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数目不一定变。

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元素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1、一种元素2、一个原子。

3、除N、H、O、F、Cl、Br、I外的元素符号还表示单质.

三、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四、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横行7个周期;

18个纵行16个族。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以金属元素开头,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每一单元格包含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3、原子序数==。

练习:

下列符号的意义。

H:

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

2H:

表示2个氢原子。

S:

表示硫元素、1个硫原子、硫单质。

2S:

表示2个硫原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淡水紧缺的原因:

1、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小;

2、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3、水体污染。

二、爱护水资源

1、措施:

①一方面节约用水;

②另一方面防止水体污染。

2、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①加强水质监测②工业三废要处理后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要处理后排放。

3、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的方法

①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②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

③工业上提倡对水的循环使用。

4、水污染的三个来源: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课题2水的净化

一、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

滤纸漏斗内壁。

若有气泡,则影响过滤的速度。

“二低”: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下端靠三层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1、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过滤时,玻璃棒不能搅拌。

2、两次过滤后仍然混浊的原因:

①;

②;

③漏斗或烧杯不干净

二、净化水的方法:

①沉淀、②过滤、③吸附、④蒸馏。

1、其中和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四种方法都能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2沉淀包括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3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4净水过程中明矾的作用:

溶于水产生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净水时活性炭的作用:

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

除去臭味。

三、硬水和软水

1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一定是纯水,但纯水是软水。

2鉴别方法:

加入,若产生大量泡沫的为软水;

泡沫较少,甚至有浮渣的为硬水。

3软化硬水的方法:

煮沸或蒸馏。

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

4硬水的危害:

(1)浪费肥皂,洗不净衣服;

(2)锅炉用硬水,浪费燃料,甚至引起爆炸。

课题3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燃烧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产生淡蓝色火焰)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

二、电解水实验

1现象:

正负极都有气体产生,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质量比为。

2结论:

水是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3化学反应:

2H2O通电2H2↑+O2↑

(1)、电解水实验所用电源为直流电。

(2)、在水中加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3)、H2和O2的混合气体称为爆鸣气。

爆鸣气是混合物.

单质:

由组成的纯净物。

Fe、Cu、H2、He

纯净物氧化物:

H2O

三、物质化合物:

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碱

混合物:

空气、食醋、白酒、矿泉水等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的定义: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意义:

表示某种物质;

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分子;

表示1个分子的构成。

若化学式前面有系数,只表示几个分子。

◆对比下列符号的意义:

H:

①氢元素;

②1个氢原子。

2个氢原子。

H2:

①氢气。

②表示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③1个氢分子。

④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2H2:

表示2个氢分子.

①镁离子;

②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Mg2+:

2个镁离子。

H2O:

①表示水。

②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1个水分子.④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H2O:

表示2个水分子.

二、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之一。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区别与联系。

标的位置不同,正负号与数字的顺序不同。

数值相同,正负号一致。

3、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一三五七正价氯,二四六硫锰四七;

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化合价为零。

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氢氧硝酸根;

二价碳酸硫酸根;

三价磷酸根;

正+1价铵根。

4、化合价规律:

(1)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3)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化合价。

三、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1、单质写法:

除N2、H2、O2、F2、Cl2、Br2、I2外,其余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由直接构成的物质)。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先排序(正价左,负价右);

次注价;

后约简;

再交叉。

原子团应作为整体,个数超过1时,应用括号。

“某化某”:

不含酸根的化学式。

3化学式的读法:

从后往前读法

“某酸某”:

含酸根的化学式。

四、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等于各元素的脚标比。

(1)元素的顺序按题要求;

(2)同一元素多处出现,合并计算。

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脚标相比。

注意:

CuSO4.5H2O中的“.”表示。

3、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脚标相加。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乘以脚标

4、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Χ10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原子的、原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没有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