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19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纲知识点分析.doc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考试提纲主编:

钱健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卷)化学

考试提纲

主编:

钱健

基础课程

第一章物质的微观世界

一、原子结构:

1、原子核(A)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模型

示意图

开创者

特点

道尔顿原子模型

道尔顿(1803)

原子是坚实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葡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孙

原子中平均分布着正电荷和负电荷

原子结构型星模型

卢瑟福(1911)

带正电荷的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核上。

原子结构电子壳层模型

玻尔(1913)

电子在一定的轨道上绕核做高速运动

电子云模型

(1935)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2)同位素与质量数: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188O、168O)

同位素特点;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质量数;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

丰度;元素在自然界中各同位素的含量。

(3)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同位素

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数

丰度

++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例题]已知36gH20和80gD2O,它们的分子个数比是,所含氧原子个数比是,所含质子个数比为,中子数个数比为,若它们与Na反应,所放出的气体体积比为,质量比为。

[答案]1:

2,1:

2,1:

2,2:

5,1:

2,1:

4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B)

电子层KLMNOP

电子个数(2n2)281818188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稳定结构。

次外层垫子数不超过18,倒数第3层电子数不超过32。

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定:

(B)

我们用小黑点表示元素的最外层上的电子。

[例如]氢H

氧O

钠Na.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书写(1~18号元素):

含义;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符号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

1、离子;(B)

(1)简单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电子式。

写出下列电子式:

简单离子

氢氧根离子:

[OH]-

H

铵根离子;[HNH]+

H

(2)1~18号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离子结构示意图

/

元素符号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离子结构示意图

三、化学键;

1、离子键:

(B)

(1)概念:

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

(2)存在离子键的条件及代表物质;

条件:

阴阳离子

①满足第一、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第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

[例如]NaCl、CaCl2等

②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例如]NaOHMg(OH)2等

③对于某些活泼金属与氢气反应所生成的固态氢化物

[例如]NaH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化合物;

①满足第一、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第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

[例如]NaCl的电子式是

CaCl2的电子式是

②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例如]NaOH的电子式是

Mg(OH)2的电子式是

③对于某些活泼金属与氢气反应所生成的固态氢化物

[例如]NaH的电子式是Na+[:

H]-

2、共价键;(B)

(1)概念:

原子间通过功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存在离子键的条件及代表物质;

条件:

电子的重叠

①存在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②成键微粒为原子,且两原子间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

[例如]H2O、HCl、N2、CO2、H2等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化合物;

①存在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②成键微粒为原子,且两原子间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

[例如]H2O的电子式是

HCl的电子式是

CO2的电子式是(含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分子)

N2的电子式是(非极性共价键)

H2的电子式是(非极性共价键)

3、金属键;(A)

(1)概念:

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移动的电子的作用力。

金属通性;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

(2)存在离子键的代表物质;

[例如]Na、Mg、Al、Cu等金属

第二章物质变化及其规律;

一、能的转化:

1、溶解过程及其能量变化;(B)

(1)溶解平衡、结晶过程;

[例如]

溶质微粒;离子、分子.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平衡特征;

①等溶解速度=结晶速度

②动外形由不规则到规则。

③定达到平衡时,温度一定,饱和溶液C%一定。

④变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平衡变化

结晶过程;

(2)溶解过程中能的变化;

溶解时的热效应;取决于水合,扩散过程能量相对大小.

降温[例如],

无明显变化[例如]

升温[例如],

2、化学反应中能的转化;(B)

(1)反应热效应;

含义;反应热效应是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中和反应的放热反应);

放热()内能角度;

键能角度;

[例如]化合反应

吸热()内能角度;

键能角度;

[例如]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的放热反应

注意;大部分化合反应和水解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特例]

(3)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意义;热化学方程式表明一个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还表明一定量的物质在某种状态下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例如]

此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mol固体碳与1mol气体水生成气体一氧化碳,吸收131千焦热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无,生成物,以及对应系数和其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整个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总热量,(热量与反应无的系数对应)

[例如]

[例题]已知

问;1m3甲烷(1000L)在此状态下,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4)燃料的充分利用;

①燃料的充分燃烧(足量空气)

②热能的充分利用

如裹空气过多,会带走一部分热量,造成热量的损失.

二、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度;(B)

,(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变化)

单位;mol/(L.s)

注意;

①表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非瞬间速度。

②对于一个化学反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B)

(1)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外界条件

化学反应速率

浓度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温度(显性因素)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压强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表面积

增大

增大

催化剂(主要因素)

增大

催化剂注意事项;

①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减少时间

②催化剂可以使原不反应的化学反应反应。

③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

④不同的反应选用不同的催化剂,相同的反应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发生不同的反应

⑤催化剂有一定的活化温度

⑥催化剂会形成中间产物,从而改变反应途径

⑦催化剂中毒,在有杂质是使催化剂失效,因此,在反应前净化原料。

3、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B)

定义;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它的生成物在同一条件下又重新生成原来的反应物,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高产量,高产率。

化学平衡状态;

①逆可逆反应

②等

③运动动态平衡

④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的不变.

⑤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变化.

判断化学平衡方法;

已知

混合物体系中

各成分的含量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

×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相等

×

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一定

×

正、逆反应速率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pmolC

(v为反应速率)

×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同时消耗qmolD

×

压强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时,一定

时,一定

×

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总体系温度一定(其他不变)

密度

时,密度一定

恒容时,密度一定

×

其他

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B)

(1)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只改变物质的量的浓度;(图像辨别;有接点)

改变条件

增大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浓度

增大生成物物质的量的浓度

减小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浓度

减小生成物物质的量的浓度

平衡移动原因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图像

只改变压强(反应物生成物中有气体,)

已知

改变条件

加压

减压

加压

减压

条件

平衡移动原因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图像

只改变温度;

改变条件

升温

降温

升温

降温

条件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平衡移动原因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图像

5、勒夏特列原理;(B)

(1)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定义;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化学平衡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这个原理称为勒夏特列原理。

6、化学平衡的应用;(B)

(1)工业生产上(合成氨、制硫酸)反应条件上的选择。

A、合成氨;

化学方程式;

注意;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的反应进行得非常慢,几乎不能察觉,达到平衡后,氨得含量还是很低,只有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才有较大得反应速率。

合成氨对催化剂的要求是;活性大,坚固不易破碎,不易中毒和老化,容易制作,价格低廉。

高温;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高压;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催化剂(铁触媒);加快反应速率,

选用500度高温合成氨是因为;500度是催化剂的最佳活性温度。

B、工业制硫酸;

化学方程式;

方法一;以硫磺为原料;

缺点;对大气污染严重,

方法二、以硫铁矿为原料;

为了使反应进行得迅速,要把矿石粉碎成很小的粉末,然后进入沸腾炉燃烧。

注意;净化处理原料气,防止催化剂失效。

高温;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常压;常压下转化率已经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