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1823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知识点Word下载.docx

能力:

提高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

知识:

通过吃、穿、住、行、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和影响。

二、单元内容

1.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2.多种多样的住房

3.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4.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5.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6.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7.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三、单元教学基本思路

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认识祖国的延续。

如果说前面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祖国的自然概况,那么本单元的重点则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可爱的中国”的延续,又是“可爱的中国”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小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在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视角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领域呈现学习内容,以吃穿住行切入,通过展示住房、交通工具、食品、服饰以及节日和“方言”的千差万别,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和体验我国存在的地域差异,研究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知道和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达到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反复比较、分析、探索、总结,从而认识到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中,老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自己总结,大家交流,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如组织他们收集资料、图片,进行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提高认识。

教师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这个单元的内容蕴涵着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才智,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启发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最后安排了“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的选学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图片、照片以及感想,制作成班级板报,通过这一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的责任感。

本单元内容中穿插了很多地图,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单元教学指导建议

由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丰富面宽泛,所以教师要抓住两点:

一是要认真备课,结合教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同是了解和利用当地的学习资源,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

二是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学习主题。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教师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学生生活的特点,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认识身边的自然环境开始,逐步扩展到周围人们的社会生活。

例如“饮食”,先让学生从自己家乡的地方风味说起,然后扩展到自己品尝到的其他地方风味,再研究“差异”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吃”的不同。

同时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对认识社会的重要性。

2.拓展充实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的方法是着眼家乡,纵观全国。

鉴于小学生认知范围受年龄限制,对自己家乡以外地区知之甚少,所以建议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一些图片、照片、实物、史料等资料,尤其是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资料,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锻炼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同时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建立起自己的资料库。

3.创设情境,设置活动,启发学生探究。

本单元的学习不是资料的罗列,不要将学生作为盛资料的容器,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和探究“铺路、搭桥”。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和环境,即设计学习活动。

例如,结合“中华美食名扬天下”,组织学生开展“东西南北,美味会餐”活动等。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

合作研究读图,合作完成黑板报的布展等活动。

教师要给学生做的时间、说的机会、展示成果的场所。

5.本单元虽然内容较多,但是教师不要忽略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在每个主题内容中都安排和渗透了相关的内容,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状况,自然和谐地渗透,切记说教、贴标签式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丰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建议教师要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掌握基本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运用地图、善于观察联想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主要指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交流、操作时,积极与同学合作,有探索和实践的主动性。

掌握基本方法,指能初步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整理资料(归纳、分类、装订或建立网页等)的简单方法。

能看懂地图上各种符号,运用地图简单地分析社会事物。

并能较好地表现出合作意识。

善于观察联想,指能够随时捕捉身边的相关信息,举一反三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经验,进行比较和对比,阐明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评价,对活动后的不同结果给予不同评价。

以此来鼓励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

课题:

祖国疆域有多大

主备人:

苏粉梅

审核人:

课型:

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

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自主学习,我尝试(10分钟)

活动一:

看一看——从温差上感受祖国之大

出示城市天气预报表。

 新华网北京5月1日电中央气象台5月1日下午发布以下中国各大城市5月2日天气预报:

城市  天气现象   温度    风向风力

北京   晴   14  30   <3

哈尔滨  多云  06  19   3-4

长春   多云  08  21   3-4

太原   多云  15  26   <3

南京   多云  14  24   3-4

上海   阴   17  22   4-5

武汉   多云  16  26   <3

长沙   阴   19  24   3-4

南昌   多云  20  27   <3

杭州   多云  17  26   <3

福州   中雨  21  29   <3

广州   多云  26  32   <3

香港   雷阵雨 26  30   3-4

澳门   雷阵雨 25  30   3-4

议一议:

从天气预报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

造成南北气温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二:

算一算——从数学上感受祖国之大。

我国南北到底相距多远呢?

请同学们先从3页地图上找到祖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各伸到哪里,在图上把位置标了,再看一看所处的纬度是多少。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算一算:

1、纬度相关1度,距离约110千米,我国南北跨度约50度,我国南北相距约是多少千米。

2、我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如是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南端走到北端,大约走多少天?

通过5500千米,约步行138天等数据,你感受到什么?

3、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算一算东西相距多少千米?

活动三:

比一比——从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感受祖国之大,出示主要国家的国土面积统计表。

国别面积(万平方千米)居世界位次

俄罗斯1710 1

加拿大9972

中国 9603

美国 936 4

巴西 851   5

教师补充材料:

全世界有独立的国家190多个,我们排第三,位次是比较靠前的。

我国国土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中国的国土相当于日本的25倍、英国的40倍、法国的17倍、韩国的97倍,除了这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合作交流,我参与(10分钟)

1、请在小组内按题顺序交流每个人的想法。

2、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用红笔勾画出来,可在其他小组展示时学习。

3、小组达成共识,安排人员展示。

展示探究,我愿意(15分钟)

1、展示时,每组选择一个内容作为主要展示内容。

2、精彩之处要学会欣赏,错误之处能诚恳纠错。

3、及时补充点评,适时与老师同学互动,丰富展示内容。

达标测试,我能行(5分钟)

找一找我国的邻国: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__

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第一课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祖国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使学生初步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阅读地图的能力。

从中国地形图上了解和熟悉我国地形的特点,一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内容,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

阅读中国地形地貌的知识;

收集有趣的中国气候特点的资料。

2.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材重点:

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3.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祖国知识抢答赛

1.中国的哪座城市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江苏苏州市

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珠穆朗玛峰

3.冰雕艺术节在哪个城市举行?

哈尔滨

4.我国的哪座城市是文明中外的春城?

云南昆明

5.教师简单小结评价。

(二)欣赏图片引入

1.出示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2.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学生小组交流

2.师补充不同地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故事。

3.放录音:

东北虎、梅花鹿、棕熊在诉说着自己家乡的变化。

4.出示书中诗歌,了解诗歌中东北地区的美丽。

5.读完诗歌,你了解到哪里些知识?

(师出示图片使学生对东北美丽的风景有所认识)

补充知识: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6.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了解,使学生懂得要保护动物。

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一个养鹤世家。

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

1987年为寻走失的天鹅溺水牺牲。

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护鹤天使,江苏盐城和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分别修建了纪念馆、纪念碑,宣传徐秀娟的事迹,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

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中的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的小女孩的原型。

还有,徐秀娟的一篇作品——《灰椋鸟》还被选为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正是这篇课文,让更多孩子知道并了解了这位伟大的大姐姐。

(四)探究新知

1.了解祖国五种不同的地形以及面积比例

山地:

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

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

百分之十九

平原:

百分之十二   丘陵:

百分之十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起伏不平的丘陵,群山环抱的盆地,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山地面积大,对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有利,不利于大型的机械操作,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

2.学会看地形图

a.出示文字灯片

黄高蓝水绿平原 沙漠黑色一片片 棕色本是最高处 白色终年积雪寒

(黄山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连成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是积雪)

b.了解中国地形的地势特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三级阶梯)

西南部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中部和北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

东部以丘陵为主,海拔在500米以下

c.查找地形

小组合作,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和最大的沙漠。

(五)实践活动

1.写赞美家乡的小诗 .

2.查找保护动植物的感人故事一到两个,与同学交流.

3.建立资料库.

板书设计: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地形种类: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教学反思:

这一课,一课时上不完,我用了两课时时间。

第一课时的关键是读图,接受上册课本的教训,课前就布置学生准备彩色中国地形图,所以课上的很是得心应手。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运用上册书中学过的知识——圈点勾画来自学课文,然后课堂发言,学生也很踊跃,结合语文课本中徐秀娟写的《灰椋鸟》一课来学习丹顶鹤的故事,学生更有兴趣。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住房

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祖国--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

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

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

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

3.彩色笔。

教材分析:

1.本主题是对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导入。

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祖国的概况,现在是引导学生深入到我国的一些区域去继续了解自己的国土和人民。

重点是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

2.教材首先从两幅图自然环境景观图片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体会与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异同。

这里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

垫。

接着教材呈现了中国地图;

还编排了学生的小文章、歌谣、故事和小资料等内容。

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是把区域的差异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发他们的联想和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地去了解和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合作交流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主动参与探讨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

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巴,可以吞活人。

(房子)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住房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

(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房屋的起源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久居野处,构木为巢”。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荒山野岭的山洞里和草窝树洞中。

)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砍伐树木,建筑上面有顶、四周有围挡的房子躲避风雨。

)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

(出示教科书12页上的图片)从古人居住的山洞发展到我们现在居住的高楼大厦,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会“走”的房子

大家来猜一猜会“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图中这位小朋友从服饰上你能不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

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把它画下来。

(学生展示)

为什么说蒙古包是会走的房子呢?

这种住房说明什么呢?

(图示)

现在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点,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和这种房子相似的还有什么样的?

(藏族的帐篷、哈萨克的毡房)

刚才了解的是游牧民族的住房,在我国南方还有一种会走的房子,你知道是什么吗?

(船)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成了必背备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它也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呢?

(学生回答)

会走的房子还有房车: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

其车上的居家设施有:

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住房,同学们谁的家住在平房里?

说一说平房院落的布局?

(北面、南面、西面都有房子,再有东房就是一个四合院了)

1.老北京的四合院

(1)谁来说说四合院名字的由来?

说起四合院,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图示、音乐),北京是古城,胡同里留下了大大小小许多四合院。

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

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2)四合院的特点?

(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邻里互助,相对封闭、安全,有利于阻挡北方的风沙,院落有利于晾晒粮食、储存农具。

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家乡的四合院。

向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四合院的布局,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

(3)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谁知道?

(乔家后院、图示)

(4)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

(学生回答:

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5)师总结:

北京四合院——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古都北京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

其次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北京的四合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形制规整,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最后,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

步入其间,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会使人增长许多知识。

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

“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2.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不同风格的住房,(出示图片教科书16页)小组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将结果在全班展示)

这些屋顶构造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

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几种老房子,也请大家欣赏了代表民族特色各种各样的住房,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这几幅图片,我们再来介绍一种有着特殊含义的住房——窑洞。

(1)窑洞分布在哪?

(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

(2)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挖窑洞居住?

“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被称作“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

窑洞既省工省料,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