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988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精品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清朝前中期政治统治、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史料实证的认识。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军机处等措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也反映了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清朝国家统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1、重点: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举措。

2、难点:

对康乾盛世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方法】

1、教法:

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创设情景,师生互动。

2、学法:

自主学习法,比较学习法,归纳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1、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有目的性的准备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预习课本,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准备地上课。

【教学过程】

课题:

盛世余晖——清朝中前期的鼎盛与危机

【对比导入】

★展示图片史料:

关于康乾盛世,著名学者戴逸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向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设问:

为什么戴逸先生说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衰世凄凉”,这一时期的历史真相又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探究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古今地图对比呈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疆域的广阔,摆出学者关于衰败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对比中进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康乾盛世 

★展示PPT图片

学生:

自主学习,知道康乾盛世的概念和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概念和时空观念(清前期)。

二、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展示史料

材料1 

……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

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法】伏尔泰(1694—1778)《风俗论》

材料2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

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法】孟德斯鸠(1689—1755)《论法的精神》

问题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对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问题2:

结合教材思考,为什么伏尔泰、孟德斯鸠的对中国有不同的认识。

学生活动:

阅读分析,回答。

教师活动:

引导分析。

【设计意图】呈现“正反”史料,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辨证思考能力,并过渡到君主专制加强这一子目。

学习自主阅读课本史料:

(如下)

史料一 

乾隆帝曾就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政治传统屡次作出总结。

他说: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图片情境

学生思考问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史料,让学生关注课本教材内容并引发思考。

引导分析回答,并设问“清君主专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自主学习,从课本中概括:

(1)奏折(密折)制度:

这一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作用: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军机处:

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

(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处理军国大事。

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3)文字狱:

加强思想控制,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题,突出重点的同时也验证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

材料一:

军机处,其制无官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地处宫廷,便于宣召。

军机大臣日值庭禁以待召见......军机处上谕有二:

一谓之明发;

二谓之寄信。

寄信,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材料二: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曰“马上飞递”者,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

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所未有… 

材料三:

故宫示意图(标识军机房的位置)

阅读清代时人王昶对军机处描述,观察军机处的地理位置,从中概括军机处机构设置有哪些特点和实质?

引导分析回答。

特点:

简、速、密 

实质: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重点,提升史料实证。

文献史料和图片的运用,与材料紧密结合设计的思考问题,提升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从中习得一部分历史研究的方法。

过渡: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中国的疆域。

三、疆域的奠定

设计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是如何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的?

自主学习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本重要知识点)

1、收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家族战败投降。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抗沙俄:

康熙前期,雅克萨反击战。

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

3、平蒙古、定新疆:

①康熙、乾隆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雍正初年,平定维吾尔中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③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治西藏:

①册封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②设驻藏大臣(雍正五年),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

③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在驻藏大臣主持之下掣签确认继承人。

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地方管辖权;

5、改西南:

在西南进行改土归流,强化对西南的管理,促进西南的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的设计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对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把握,培养家国情怀。

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清朝疆域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研读课本,结合地图归纳提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提升。

★展示表格,提问学生完成:

地域

面临问题

解决措施(空白让学生回答)

西北

噶尔丹叛乱

武力平叛

大、小和卓叛乱

西南

西藏问题

册封达赖与班禅、设驻藏大臣、设颁布法律

西南各族

改土归流

东南

郑氏割据

渡海远征,设台湾府

东北

沙俄侵略

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通过在内地设立18个省,及设立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

★展示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并总结出清朝管理边疆的特点,了解了清中期疆域范围。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梳理清朝巩固统一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将问题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在时空框架里感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至此奠定,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领悟对于历史的解读。

四、盛世的阴影(危机)

1.内部危机:

结合材料和教材,让学生谈谈盛世的光环之下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教师展示材料,引领学生思考和总结。

项 

耕地面积增加

人口增加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1724—1784年

35%

91%

1.4亩

明洪武26年

明万历28年

清康熙39年

乾隆59年

道光20年

0.70亿

1.97亿

1.50亿

3.10亿

4.10亿

——《清实录》人口数

总结:

人口激增,资源危机显露。

(人地矛盾)

据史料统计,清朝中后期一共爆发了一百多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社会矛盾突出,农民起义不断。

18世纪中叶,米贵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18世纪价格总水平上涨了300%,打文武官员以至满汉兵丁的廉俸粮饷百年间却几乎维持原额不变。

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曾说道:

“楚省正、二月间米价自一两一、二钱至五、六钱不等,虽未至二两,而民食已难。

——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物价上涨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数据分析和材料总结,使学生通过认识康乾盛世繁荣景象之下蕴含的危机,能够对康乾盛世做出正确的评价,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是唯物史观的体现。

2、列强活动与闭关锁国:

教师展示材料,引领学生思考和讨论。

材料一

统治者

时间

使者

结果

伊丽莎白时期

1583年、1596年

纽伯利、伍德

夭折

詹姆士时期

1610年、1613年

不详

乔治三世

1787年

凯茨卡特

1793年

马戛尔尼

失败

1816年

阿美士德

材料二

材料三

结合课本学生讨论:

对比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在外交上的不同走向,谈谈你的感想。

回答重点:

清朝在封闭中走着老路,西方在开放中走向近代;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化的时代,抓住优势与机遇尤为重要。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当21世纪的我们面对一个更加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候,以世界眼光看待“康乾盛世”的历史教训,不仅刻骨铭心,而且促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新的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检测】

1.雍正年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人名)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

”依此内容推断张廷玉的身份是

A.殿阁大学士 

B.内阁首辅 

C.南书房行走 

D.军机大臣

2.奏折是清代特有的只有部分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

与前朝在政府内部公开的奏章不同,其内容在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的重要机构。

奏折制度的出现

A.有效杜绝了皇权的旁落 

B.保障了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

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D.有利于皇帝掌握信息的控制权

3. 

康熙帝在《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有“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的诗句,令康熙如此感慨的事件

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 

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

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稳定 

A.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

4.以下属于清代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是

A.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B.设立伊犁将军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立宣政院

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6. 

康熙是一位善于学习和创新的封建帝王,但他并没有引导中国走向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是中国落后于近代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熙帝的统治是中国落后于近代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B.康熙是一位明君,但他的创新并未着眼与世界发展潮流

C.康熙帝统治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国力衰落

D.康熙帝与外国断绝了一切交往,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