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9697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蝉是害虫……

这是同学们眼中的蝉,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蝉。

那么,蝉有没有可爱的一面呢?

当然有。

出示荒石园和法布尔的图片。

在法国,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法布尔他就发现了蝉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特别喜欢昆虫,在一个叫做荒石园的地方,他全身心投入对昆虫的观察与实验中,坚持不懈,用了近30年,完成了一部不可思议的巨著——《昆虫记》。

这本书被世人称为“昆虫的史诗”。

他本人也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语)。

那么,法布尔笔下的蝉又是怎样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去探寻一番。

经过今天的学习,也许你会对蝉有新的认识。

二、蝉之印象

自读课文的阅读,我们要格外留意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提醒我们:

“本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

首先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浏览全文,结合课文中对蝉的描写,试着用“我发现蝉(很)__________”的句式来发言,说说你对蝉的印象。

蝉喜欢阳光、干燥的地方晒太阳。

蝉很聒噪,很吵,因为它“一到七月初,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蝉很聪明,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它会用身体里藏着的一种极黏的液体来做灰泥,使隧道更坚固。

蝉很勤劳,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蝉很谨慎,“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蝉很可爱。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蝉很脆弱(弱小),幼虫“落到地上,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只要有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

蝉很冷漠。

面对蚋对蝉卵的破坏,它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但是蝉竟然无动于衷,选择“让自己牺牲”,这就是蝉的本能。

蝉很可怜。

蝉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历的时间大概是四年,而在阳光下的歌唱却只有五星期。

……

小结:

小小的蝉,在法布尔的笔下被刻画得如此可爱、聪明、勤劳和艰辛,令我们不由得感慨这小小昆虫的神奇。

鲁迅先生曾把《昆虫的故事》(《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蝉的生活是怎样的?

它有怎样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蝉的生命历程,读一读蝉的故事。

三、蝉的故事

1.合作探究

蝉的生命历程很漫长,它的一生,饱含艰辛,又充满期待。

假如我们要拍摄一部有关蝉的专题纪录片,你打算怎样进行情节设计?

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

建议:

(1)想好故事怎样开头和结尾;

(2)可以分集设计剧情,以小标题形式给每一集起个好听的名字;

(3)注意拍摄地点的选择;

(4)对每一集的剧情进行简单介绍。

小组合作,选派发言人陈述纪录片的情节设计和构思依据。

设计1:

依据:

按照昆虫生长的过程来拍摄。

1.成虫产卵,天敌破坏

2.蝉卵孵化,幼虫出壳

3.幼虫落地,寻觅藏身之所

4.钻入地下,蛰伏数年

5.幼虫出洞,蜕壳起飞

设计2:

课文内容来设计。

1.蝉的地穴。

对应课文1-7自然段,主要拍摄蝉的地穴洞口和蝉的隧道。

2.蜕皮羽化。

对应课文8-11自然段,主要拍摄蝉的幼虫出穴和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3.歌声嘹亮。

对应课文12-13自然段,主要拍摄夏日树上的蝉,烈日高悬,绿树成荫,在青葱的林木中,无论城市与山间,都能听到它此起彼伏的叫声。

蝉的歌声嘹亮,阳光下,蝉的成虫在树干的细枝上产卵。

4.新的生命。

对应课文14-24自然段,主要拍摄蝉卵和它的天敌蚋对蝉卵的破坏,蝉卵孵化,开始像鱼形的幼虫,在树枝上活泼摇摆。

幼虫落地,并掘土进入地下,开始漫长的蛰伏…… 

2.讨论:

你认为从哪个场景开始介绍会比较好?

追问: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

一般说明文的写作,介绍昆虫时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而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没有按常理出牌。

作者先在特定的背景(夏天)向我们隆重推出了蝉,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过程,很像“倒叙”的顺序。

这样写突出了作者重点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作者写蝉,重点想要突出的是蝉的坚忍,它要在地下生活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却只能有“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种强烈的反差带给作者强烈的心灵的震撼,表达了他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所以最后的落脚点是蝉的幼虫。

无论怎样设计,都提醒我们:

说明顺序要清晰,合情合理最相宜。

四、比读识趣

周作人先生认为,读《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1.思考探究: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把蝉介绍得很有趣?

拟人手法的运用。

写蝉的叫声聒噪,“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统治”的说法很生动,运用了拟人,表明蝉的叫声真的很响亮。

使文章语言也显得生动活泼。

写蝉聪明,用了打比方,“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写蝉蜕壳,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表现蝉蜕壳的具体过程。

写蝉的幼虫落地之前的姿态,运用拟人的手法,“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懒洋洋”等词生动地写出了蝉的幼虫的可爱。

拟人的运用,可以赋予生物以人的思想和行动,把动物或植物当作人来写,使行文生动活泼。

过渡: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是不是这样呢?

2.比读文字

我们先一起来试着通过比较阅读来感受一下。

同样写蝉的幼虫羽化蜕壳,我们来看看XX百科的介绍。

PPT出示:

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

——摘自XX百科

阅读思考:

课文中的描写是怎样的?

对应课文第8-11自然段。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

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

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

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

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

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

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

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3.讨论:

通过比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法布尔。

法布尔的介绍比较丰富,语言既准确、平实,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平实准确体现在:

“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生动活泼体现在: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蝉的怜悯和赞美之情。

4.思考探究:

作者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1)因为他善于观察,细致入微。

法布尔尊重昆虫的个体生命。

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式和同时代的昆虫学家大不一样,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资料链接: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

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

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

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

你们探究的是死,而我却是探究的是生!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布尔

(2)法布尔用到了很多说明方法,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作比较。

找出相关的语句,品读。

写蝉的地穴,把蝉和金羌作比较,写出了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的不同,突出蝉的窠洞口无土的特点。

写蝉很聪明,用了打比方,把蝉比作矿工或工程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聪明能干。

描写,也是摹状貌,用特写的方式,具体、准确地写出了蝉从壳中脱出的过程。

把人们不熟悉的科学现象具体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列数字,“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蝉产卵的数量。

(2)他非常喜欢昆虫。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这些词语生动形象,活泼灵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表达了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可见要做好一件事我们必须打心眼里热爱它。

就像《后浪》里的那句话说的“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我们要学习法布尔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并学习他孜孜不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五、蝉之新解

读到这里,相信你对蝉的生命历程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古往今来,蝉带给很多哲人和诗人以生命的思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香港作家小思的《蝉》,来感受蝉带给我们的思索。

学生阅读提前印发的资料:

蝉(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

它就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曾这样问:

何必聒聒?

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朋友说:

知道吗?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过。

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学生自由谈阅读感受。

课堂小结:

蝉的生命是短暂的,而它生命意义却是伟大的。

无论是法布尔还是小思,都引领我们不断去思索和探索生命的意义。

我们要像蝉一样“厚积而薄发”,练就坚韧不拔的毅力,热爱生命,为生命勇敢地歌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