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8744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Word文档格式.docx

但我国农村目前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

目前,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促使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要逐渐与农村的现实情况相适应。

而农村社区养老则正是缓解日益增大的农村养老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它具有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现有资源等优势;

同时,也更能照顾到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更能满足农村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将农村社区养老的推行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重点工作之一。

同时,在推行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我国农村和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和农村居民自身特点的农村社区养老之路。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文化习俗也丰富多样。

所以很难去建立一种一般的理论去解释和解决全部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对有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探讨,既是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

开展对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的研究,总结典型国家和地区社区养老的成功经验,进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推行社区养老,将会是未来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养老既可以使老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之中,又能够使老人获得家庭以外的照顾和服务。

社区养老贴近基层、服务人民,是可以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在国外典型国家和我国城市地区纷纷开展了社区养老建设且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此外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也已经纷纷开始了社区养老的试点。

如何充分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并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推行社区养老,将会是未来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2)现实意义

开展对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维持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农村居民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日趋增多。

而正是这些风险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的稳定,更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养老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农村的养老问题。

推行农村社区养老,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利用农村社区内的养老资源,使得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进而有助于维持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开展对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的研究,可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国外经验表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建立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行农村社区养老,可以减轻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其全力以赴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进而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开展对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的研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推行农村社区养老,构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有助于整合农村现有资源,有助于将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保证广大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农村养老相关概念及理论

1.相关概念

界定在探讨农村社区养老问题之前,非常有必要对社区、农村社区以及农村社区养老等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

(1)社区与农村社区

自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社区这一概念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区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由于国家不同、发展历史不同,这就使得对于社区的研究有着不同的实践,因而对社区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1]。

从我国社区的整体结构来看,社区又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其中,两者在社区规模、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社区,因此农村社区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2]。

当前,如何界定农村社区的概念,专家学者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述。

但是这些概念界定中都涵盖了我国农村社区的一些共同结构要素,即一定的地域范围,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社区人口,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所进行的社会互动,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社区意识、共同利益、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3]。

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所探讨的农村社区主要界定在行政建制村这一层面。

(2)农村社区养老

与城市老人不同,我国农村老人并不完全享有固定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水平。

而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农村社区养老所具有的优势日益凸显。

农村社区养老更加人性化,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4]。

此外,农村社区养老更能深入挖掘社区现有资源,投入成本低,且服务方式灵活多样[5]。

受笔者能力的限制,本文对于农村社区养老概念的界定主要采用了其他学者的观点,即农村社区养老将村庄或村落作为载体,社区基层组织是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充分动员社区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老人养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使老人能在熟悉的环境里得到必要的服务和照顾。

2.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对于社区养老的研究,学者们经常使用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服务等与社区养老内涵相近的词,从宏观上讲,这些词的涵义基本上是相通的,都是以社区为基础来提供服务。

由于国外实行的基本上是城乡一体的老年人保障制度,并且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已经相对成熟,因此,对于“社区养老”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社区照顾”领域。

国外的许多学者在研究后普遍认为,目前传统的养老模式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面临着许多挑战,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高福利的代价就是高税收;

二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提高,现有的养老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很多老年人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中安享晚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国外的社区养老模式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就服务对象来说,更加偏向于一些身体素质差、长期患病且年龄偏高的老人;

在服务内容方面,增加了长期照顾、临终关怀等;

而在服务质量上,国外的社区养老模式近年来日益提倡满足老人在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6]。

同时,社区养老所提供的服务也日渐多样化、人性化和专业化。

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进而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出现了许多典型的社区养老模式,而正是这些典型模式为许多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

(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社区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对农村社区养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很多研究较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农村社区养老方面进行一个全面地、综合地考证与研究。

高灵芝(2017)指出,目前国内对于社区养老的相关研究存在七多七少现象,他通过对现有社区养老方面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归类后发现,目前有61.35%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社区养老,而关于农村社区养老方面的研究仅有9.57%,其余的研究则主要是一些针对社区养老的一般性研究或介绍[7]。

我国很多学者在经过研究后认为,我国农村社区在缓解农村养老压力,保证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进而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董金凤,郑军(2018)指出,首先,开展农村社区养老可以深入的了解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便于为老年人开展各种服务;

其次,作为中观层次的社会支持力量,社区使政策体制之外的有益补充,农村社区养老更为灵活、方便,更加稳固,力量也更为强大[8]。

刘丹(2017)在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开展调研时发现,农村社区养老有利实现于农村老人的自养,老人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劳动,不仅获得了相应的满足感,还进一步实现了老有所养基础上的老有所乐[9]。

孙健夫,姚文朱(2016)在长期从事社区养老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社区养老覆盖面广、简单易行、直接迅速,并且是全方位的,社区养老涉及到了老人生产、生活的每个方面[10]。

二、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现状

(一)政策支持现状

党和政府一直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作为工作的中心内容。

党和政府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的质量。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此外,党和政府在进行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又非常注重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这就为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1]。

而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开展反过来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该决定中,明确提到在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

这表明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社区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将农村社区建设放在和城市社区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年,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民函(2006)288号),提出了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

全国老龄委也在《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应积极向农村地区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助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站点。

(二)农村社区养老实践现状

作为缓解日益增大的农村养老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农村社区养老具有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等优势。

同时,农村社区养老也更能照顾到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更能满足农村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

因此,无论是从文化理念、运行成本、服务内容还是老年人心理诉求等多方面来看,农村社区养老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

而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根据自身实际开始了农村社区养老的试点。

虽然我国农村社区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但深受当地农村老人的欢迎。

吉林省在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建立了日间服务中心、老人日托所、老人文体活动室、老人餐厅等。

同时,还建有包括“夕阳红”服务站、阅览室、棋牌室等在内的各种服务设施。

此外,为了更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吉林省各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服务,河南省安阳县许炉村建立了24小时值班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对老人进行四种分类并提供七大类服务。

同时,成立了老年互助会。

此外,为每一位“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发放50元的服务券。

此外,福建省的长汀县、河北幸庄村、邯郸部分农村等也都开始了农村社区养老的建设。

三、我国农村社区养老中现存的问题

作为缓解日益增大的农村养老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农村社区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养老负担,弥补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

同时,又具有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等优势。

我国已有不少农村地区开始了社区养老的试点,并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的农村社区养老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未来的推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一)缺乏对社区养老的认识和认同

虽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始了社区养老的试点,但农村社区养老毕竟处在起步阶段,仍有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未充分了解社区养老在缓解养老压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推行农村社区养老的现实意义,导致这些地区推行农村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作为社区养老的主要受益对象,我国农村大部分老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社区养老,并没有认识到社区养老在满足自身养老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即使是在试点地区,还是有部分农村老人对于社区养老的可持续性抱有怀疑的态度。

同时,相较于城市老年居民来说,农村老人并没有自费购买服务的理念,即使是有,很多老人也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农村社区养老的成功推行,离不开社区内居民的对本社区的认同,离不开他们对社区养老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就我国农村地区而言,不少农村居民,并未将自己看作是社区的一员,也未形成相应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少农村老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他们与社区的紧密关系,也没有认识到社区在他们养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于社区开展的各种服务,很多村民都是仅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待,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其中,更不用说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

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传到农村,人与人之间关系日渐理性化和利益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农村居民对自己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妨碍了我国农村社区养老在农村的推行。

(二)政策法规不健全

当前,农村社区养老在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缺乏统筹规划。

对于如何开展、面临的阻力、服务的内容以及服务队伍的培育等问题并没有详细的制度安排。

此外,即使是己经开展社区养老建设的地区,开展服务的主体也不甚明确,很多地区是各部门协作开办。

短期内可能不会存在问题,但农村社区养老想要长期开展下去势必会出现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高效配合,无法真正形成合力。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管理体制是县、乡镇、村三级,三者之间缺乏妥善管理,不能实现较好地协调运转。

管理机构的运行、监督和激励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健全。

同时,虽然农村地区的社区资源分布广泛,但是缺乏专门机构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

此外,对农村社区养老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不能很好地激发老人、志愿者、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整个社区养老服务中。

(三)资金缺乏且来源单一

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展社区养老建设,需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如果国家的资金充足,那么投入到社区养老体系中的资金也会增多,这就使农村社区养老进一步开展有着强有力的后盾。

但是在现实问题上,很多地区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时都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就我国农村的整体情况来看,社区养老的资金在很大程度来自于政府财政投入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政府对社区养老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全面推广。

此外,资金的挪用和浪费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很多试点地区的社区养老资金并未真正用在老人身上,很多资金被挪作他用,这就导致那些想为本社区养老进行资助的个人或是企业并不希望将钱直接捐给社区。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服务队伍缺乏组织性和稳定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在试点地区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很多从事的是一些简单工作,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很多志愿服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也不具备相关资质。

即使某些志愿服务人员接受过培训,但因为培训不系统、不连贯,也导致不能为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同时,虽然试点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推行社区养老服务,但服务内容和设施很多都偏向于大众化,大多致力于尽可能覆盖到较多的老人,因而在某些方面就会忽略部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可能没有建立适合老年人健身娱乐的设施。

同时,现在还是有很多农村尚未建立专门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没有老年公寓,即使是有,设施也不完善,条件较差。

虽然我国农村社区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仍然不完善,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但是,伴随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整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所提供的服务会日趋多样化,保障程度也会日渐提高。

农村地区在推行农村社区养老的过程中,注意摆脱上诉制约因素的束缚,结合自身农村社区建设状况,提供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

四、农村社区养老建设的发展路径探析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让老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这就使得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这就需要积极探索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方式以缓解养老压力,而在农村地区推行社区养老就是这些方式中比较有效地一种。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推行社区养老目前仅仅是部分地区开展的试点,想要推广开来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农村社区养老的推行也不可一概而论,必须考虑农村社区的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并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以求让老人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享受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

下表为2012年至2016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的详细情况。

表12012年至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情况(万人)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65岁及以上人口

10574

10821

11371

22365

12642

(一)转变认识,强化社区认同

1.转变农村老人现有的养老观念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下,越来越来的农村家庭都仅有一个孩子。

这就导致原有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冲击,广大农村家庭呈现“4-2-1”结构,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广大年轻人的养老负担。

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受益者,农村老人也应该主动转变自身养老观念,主动将社区养老看作是缓解自身养老压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此外,农村老人应充分认识到社区养老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村社区养老的建设中来。

2.转变农村社区干部的管理观念

作为农村社区管理的骨干,村两委必须对本社区目前的养老状况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本社区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树立新的养老服务理念。

进而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从本社区实际出发开展农村社区养老建设。

3.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强化社区认同

农村社区养老建设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做支撑。

因此,开展农村社区养老工作,必须要进行“孝”文化的宣传,要在农村居民中积极开展关爱和孝敬老人的观念,树立典范。

同时,在开展社区养老建设时,可以深入挖掘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开展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老人参与其中。

此外,农村社区养老的推行需要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支持,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同和重视,才能保障农村社区养老的可持续性。

因此,这就需要培养农村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只有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才会进一步增强居民对本社区的认同感,才能积极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

其次,要以农村社区居民为主体,尤其是老年居民,赋予他们一定的监督管理权,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社区养老的开展是为他们谋福利。

最后,将农村居民的利益社区化,让农村居民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是与社区的利益相互关联的,从而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社区养老建设的积极性。

还应拓宽农村社区养老资金筹集渠道。

只有具备充裕的资金,才能为农村社区养老的广泛地推行和开展提供物质基础,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农村集体各自的作用。

(二)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法规

农村社区养老的顺利推行,必须做到有法可依,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做保障。

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实际,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健全老龄政策,为农村社区养老的推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老人的合法权利,也为农村社区养老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同时,注意将各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此外,在推行农村社区养老的过程中,给予农村社区养老事业一定的政策优惠。

农村社区养老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社会工作,不能紧紧依靠政府的作用,需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社区养老事业,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

同时,鼓励慈善组织对农村社区养老进行捐赠。

此外,政府部门应适当下放权力到社会机构,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来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事业,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政府要明确自己在养老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责任,这就需要政府为农村社区养老的开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在变相履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

作为农村社区养老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拨付专门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养老的开展,并提供相应的补贴。

此外,为确保资金真正运用到农村社区养老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建立相应的资金监督制度。

1.鼓励社会进行捐赠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行农村社区养老,应该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应当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为农村社区养老的开展提供适当的资金援助,积极倡议那些愿意为农村社区养老事业做贡献的人或企业进行捐助。

同时,扩大农村社区养老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团体和组织关注农村社区养老事业,尽量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和关爱农村老人。

2.发挥农村杜区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

农村社区养老的顺利推行还要鼓励村民进行自我筹集,为开展社区养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农村社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当地村民对社区养老的质疑。

我国其它农村地区在开展社区养老建设时,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办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为社区养老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应该包含健全的农村社区养老基础设施、丰富多样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以及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1.健全农村社区养老基础设施

健全的农村社区养老基础设施是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农村社区养老力求让老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服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建立专门的医疗机构,配备相应工作人员,方便老人就医。

同时,定期为老人免费体检,为老人专门建立健康档案。

此外,开通服务和咨询热线,便于为老人解答难题,提供各种咨询。

其次,建立面向农村老人的休闲娱乐设施,如老人文体活动室、阅览室、棋牌室和文体广场等,方便农村老人开展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

最后,各地充分利用农村社区内现有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2.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内容

虽然农村社区养老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并不完善,但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能够得到不断完善。

首先,开展各种日常照料服务,可以为高龄、体弱以及病残老人建立日常照料中心,提供吃饭、护理等服务。

其次,根据需要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定期为老人普及健康知识,免费体检等。

最后,建立老人活动中心,农村社区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老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老人活动中心,让老人可在中心内开展如下棋、打牌、阅读、文艺表演等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3.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农村社区养老的服务的提供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