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8417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清式木构架型制

第一节、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

一、抬梁式和穿斗式的特点

1、抬梁式:

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也称为叠梁式,是梁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构件包括:

柱、梁、檩、枋,优点是:

可以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缺点是:

梁比较大,料贵。

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

2、穿斗式:

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也称为立贴式,是檩柱结构体系,主要结构构件包括:

柱、檩、穿、挑,优点是:

可以用小材,屋顶轻,经济,构架灵活,构造简单。

缺点是:

室内空间受到限制。

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第二节、斗拱

一、斗拱的作用

1、承托作用2、支撑挑檐檩

3、减少净跨4、联系柱网

5、抗震作用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

三、斗拱的规模

出踩最大的斗拱为十一睬

计心造:

每一跳有横拱的斗拱。

偷心造:

不是每一跳都有横拱的斗拱。

插拱:

全部偷心的斗拱。

四、斗拱的类别

按位置分:

平身科斗拱;

柱头科斗拱;

角科斗拱

按做法分:

1、两材斗拱;

2、翘昂斗拱;

3、品字斗拱;

4、隔架科斗拱;

5、镏金斗拱

五、斗拱的摸数

第三节、雀替

雀替的作用:

增加挤压面;

减少净距;

改善节点构造;

取得艺术上的过度

雀替的组成:

踏头;

混;

枭;

禅头,斗拱

雀替的演变:

由承重逐渐演变的只有装饰作用

第三节对木构架的评价

一、木构架是梁柱框架体系,有广泛的适应性

(一)、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

(二|)、可适用于不同的气候

(三)、可以搭配使用不同的地方材料

(四)、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

二、木构架体系具有严格的模数制

无斗拱的建筑,模数取自于檐柱径

优点:

便于施工、设计、备料和雇工,易普及。

缺点:

从程式化走向僵化----中国建筑发展迟缓。

三、体现理性传统,达到高度成熟的水平

四、木构架体系费工费料

五、木构架存在技术局限

(一)、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

(二)、梁架之间缺乏联系

(三)、梁架与基础缺乏联系

(四)、构架断面不合理。

六、构架耐久性太差

第三章木构架建筑的台基

一、台基的作用

1、防水避潮

2、稳固屋身

3、调适作用(色彩、比例、边际线)

4、扩大体量

5、组织空间

6、标志等级

7、独立建坛

二、台基的构成;

台明—月台—台阶—栏杆

月台的形式:

正座月台;

包台基月台

第二节、普通台基

台基分为:

普通台基须弥座台基

台明从样式上分:

平台式台明(普通台基);

须弥座

一、平台式台明

(一)、分类;

根据包砌的材料不同分为:

砖砌台明---一般房屋所通用普及做法低等级

满装石座---重要组群的一般殿座考究做法中等级

须弥座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隆重做法高等级

(二)、平台式台明组成柱顶石

阶条石

角柱石

陡板石

土衬石

二、台阶

(一)、分类

1、按做法分:

御路踏跺

垂带踏跺

如意踏跺

礓檫

2、按位置分:

正面踏跺

垂手踏跺

抄手踏跺

3、按数量

单出陛

三出陛

(二)、坡度

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

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

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

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

宋喻浩《木经》

(四)、阶的演变

主人入门而右,客人入门而左。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

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

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礼记。

曲礼》

第三节、须弥座台基

一、须弥座台基的使用位置

台基

•墙基

•雕塑底座

二、须弥座台基的构成

上枋

上枭

束腰皮条线

下枭

下枋

圭脚

三、须弥座台基的等级

雕饰的四种布局产生四个等级

全素只在束腰上枋和束腰全部雕饰

宋式清式

层次多线条细(9-12)层次少线条粗(6层)

细部精细硕壮

自身主次分明不强调主次

个别线条不合理没有这些不合理的细部

苗条女性美粗壮男性美

仿木头须弥座石头材质

第四节、栏杆

一、栏杆的作用

1、围护

2、分隔空间

3、构图花边(有很好的剪影轮廓)

4、标志尺度

二、清式栏杆的种类;

1,寻仗栏杆,2栏板式栏杆,3櫼子栏杆4罗汉栏杆,5石坐凳栏杆,6木石栏杆

三、寻杖式栏杆的构成:

栏板;

地栿;

望柱

四、与宋式栏杆的区别

宋清

配件多配件少

望柱细高头部分段望柱粗壮中部分段

望柱为八边形望柱为四边形

望柱间隔远望柱间隔近

寻杖细长留空大通透栏板厚实通透缩小

透气轻快庄重稳定粗壮有力

地伏在望柱边地伏在望柱下

仿木石头材质

五、装饰的载体

(一)、柱头的式样:

云龙柱头;

云凤柱头;

叠云柱头;

二十四节气柱头;

仰莲柱头;

俯莲柱头;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载体

自由端——望柱

关节点——雀替

边际线——吻兽

棂格网——棂格类

表面层——彩画

六、抱鼓石

(一)、作用

1、顶住最末一根望柱,以保持栏杆的持久稳定。

2、以优美的形象,作为栏杆队列的尽端造型处理

抱鼓石:

位于传统栏杆端部的三角形构件,顶住最末一根望柱,以保持栏杆的持久稳定。

其形式主要由古镜和卷瓣曲线构成,以优美的形象,作为栏杆队列的尽端造型处理。

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

第一节

大屋顶的种类

一、正式屋顶

1、庑殿顶

2、歇山顶

3、悬山顶

4、硬山顶

二、杂式屋顶

(一)攒尖顶

(二)盔顶

(三)盝顶

(四)、勾连搭屋顶

三、屋顶的变化与组合

(一)、重檐

庑殿顶、

歇山顶、

攒尖顶

可以重檐

又可分为:

重檐

重楼

(二)、卷棚

只有卷棚歇山

卷棚悬山

卷棚硬山

屋顶的等级:

九个等级小式建筑只能用六级以后的屋顶

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歇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

(三)、屋顶的组合

水平组合:

1、正脊并联

2、正脊串联

3、正脊相交

竖向组合:

1、重檐

2、重楼

3、重檐--重楼

水平竖向混合组合

(四)庇变、山墙变、脊变

第二节大屋顶的形态和作用

一、大屋顶的形态特征

1、深远的出檐2、凹曲的屋面

3、反宇的檐口4、翘起的翼角

5、突出的脊饰6、丰富的瓦件

第三节大屋顶的构造做法

一、举架法

二、出檐和翼角

出檐为21斗口一步架为22斗口

一般檐不过步

起翘清代规定为3椽径江南翘的更多

3*1.4斗口=4.2斗口

出翘清代也是4.2斗口

南方做法以江苏苏州一带的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两种形式为代表

嫩戗发戗:

“戗”指的是戗脊,“发戗”就是起翘。

嫩戗发戗的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的起翘。

构造比较复杂。

水戗发戗:

水戗发戗的特点是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

构造简单,嫩戗不起翘或起翘很小。

第四节大屋顶上的瓦件

一、分类

1、屋面瓦件:

板瓦、筒瓦、勾头、滴水、帽钉

2、屋脊构件:

3、吻兽:

正吻、垂兽、戗兽、

仙人走兽。

三、吻兽的演变

第五节大屋顶的评价

一、大屋顶所反映的传统

二、大屋顶的性格序列

三、大屋顶的空间构成机制

四、大屋顶的形态构成机制

第五章木构架建筑的装修和彩画

第一节、装修

一、装修的类别与功能

(一)、类别:

1、内檐装修:

用来分割内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装修,包括:

罩、博古架、天花板、藻井、匾额、对联。

2、外檐装修:

用来分割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装修,包括:

门、窗、木栏

杆、大门。

(二)、装修的多元功能

1、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

2、内里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

(可以组构出室内的模糊空间、灵活空间、私密空间、核心空间和多层次空间)。

3、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

4、功能性格的点染要素。

5、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

二、大门

(一)、大门的形式

(二)、大门在北京四合院中的等级

光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

三、格扇门窗

(一)、扇的构成:

1、板边构成2板、棂、边构成3、棂边构成

(二)、格扇门窗的形式

(三)、格扇门窗的尺度调节

(四)、支摘窗

四、棂心(格心、花心)

构成:

沿边构成、连续构成、菱花构成

五、罩和格架

分割室内空间的装修

屏风罩格架碧纱橱

(一)、罩和格架的形式

几腿罩--落地花罩-落地罩--栏杆罩--圆光罩--八角罩--太师壁--床罩、炕罩--博古架--书架

六、装修的借鉴意义

1、灵活空间的构成。

2、半私密的空间构成。

3、多层次空间构成。

4、中心空间构成。

5、精神空间构成的重要手段。

6、民族特色的构成手段。

第二节木构架建筑的色彩和彩画

一、用色特点:

(一)、形成官式和民间两套配色

1、官式黄、绿、蓝(紫、红、黑)的瓦,红柱(墙身),白台基,青绿彩画。

2、民间灰、青灰的瓦,灰砖、青砖和白粉墙,柱、门窗多用本色或红绿、黑色。

(二)、群体建筑用色特点

1、大片无彩色系,衬托有彩色系

2、强调用色的等级观念。

黄、赤、绿、青、蓝、黑、灰。

3、注意环境色

4、注意主次色彩的对比

(三)、个体建筑用色特点

1、掌握冷暖调子:

太阳照到的用暖色——阴影里用冷色。

2、注重单纯与丰富:

整体用色单纯——细部用色复杂丰富。

、善于处理色彩的辉煌效果:

红绿相间——朱红交错—青绿点金

二、清式彩画

彩画的分类:

殿式彩画:

旋子彩画;

和玺彩画

苏式彩画

(一)、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

清代官式建筑彩画形式之一,主要的装饰母题为牡丹花简化成的旋子,其中以一整二破图案为主,主要用于寺庙、衙署的主要建筑,宫殿、陵墓、坛庙的次要建筑。

(二)、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

清代官式建筑彩画形式之一,主要的装饰母题为龙,并分为坐龙、行龙、升龙和降龙。

主要用于宫殿、陵墓、坛庙的主要建筑。

是最高等级的彩画。

四、彩画现象分析

(一)、殿式和苏式的对比

1、殿式:

主要部分是程式化象征的画题

苏式:

主要部分是写实的画题

2、殿式:

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

突破构件的结构限制

3、殿式:

严格运用平面图案

热衷于运用立体图案和退晕效果

(二)、殿式和苏式的对比原因

1、形象透露出不同的传统性格,适合于不同的场合要求。

2、体现出重理与偏情两种创作方法。

3、创作存在着“二律背反”想象。

第二篇中国传统园林建筑

第六章园林建筑

第一节传统园林的分类

一、私家园林二、皇家园林三、寺庙园林

一、私家园林

(一)、基本模式和物质功能

宅+园-----家庭生活中的多功能区,是住宅的延伸,满足起居、游乐、聚友、宴会、听戏、读书、作画、下棋、抚琴、吟诗、品茗、参禅、供佛、养生等非常丰富的物质功能,是娱乐、休闲、社交、生活的场所。

(二)、精神功能

1、寄情山水

2、审美

3、追求奢侈、炫耀财富

(三)、特点

多在城市中,紧靠住宅平地起家,占地小、空间小、格调素雅、精巧。

二、皇家园林

(一)、模式

苑:

纯粹为了游玩,园中无宫如北海、中南海等。

苑囿:

有动物的园。

宫苑:

宫+苑,位于郊外,设皇帝的生活区。

如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二)、特点

1、功能多元,规模宏大;

2、天然山水与人工山水园;

3、表现皇家气派,基本格调为雍容华贵;

4、景观构成:

海岛仙山、林泉丘壑、佛道奇观、田园村舍、街市酒肆。

5、集锦式造园格局。

三、寺庙园林

包括:

佛教园林、道教园林、名人祠堂。

特点:

1、具有公共性。

2、选址自由。

3、具有旅游性。

4、寿命长。

5、数量大。

二、私家园林遇到的两大矛盾

(一)、矛盾

1、密集的建筑环境和自然情趣的矛盾。

2、有限的占地面积和仿求自然山水之间的矛盾。

(二)、解决的办法

1、在人工环境里追求自然的效果。

2、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的意境。

三、《园冶》中的造园思想

(一)、造园优化目标: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造园的优化方法: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如:

因高筑山,就低凿水。

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三)、造园优化的标志:

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四)、重视造园的规划、构思。

三分匠,七分主人;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

(五)、重视造园设计步骤

目寄心期,意在笔先。

(六)、重视造园的鉴赏指引

1、鉴赏指引的方式

诗文指引——题名指引——题对指引

2、指引的特点

----------虚实相生----------述旧叙新

3、借鉴

第三节私家园林的构成要素

一、园林建筑

(一)、厅、堂

布置在最主要的位置,朝向好,景观好,尺度大,形成园林的构图中心。

厅:

大厅一般前出廊,两侧有山墙。

四面厅一般可周围廊,或无廊,但四面都有窗。

鸳鸯厅南北二厅,南侧冬用,北侧夏用,尺度一样,但格调不同。

(二)、轩、馆、斋、室、房

特点:

处在主体以外的次要位置,尺度相对小,数量多,布置灵活。

名字与位置和功能有关

前为门,中为殿、后为堂,测为房,水边为榭、高处为轩、靠岩厂,别院为斋,园中为馆

(三)、楼、阁

通常二层,三层罕见,是为借景、提高视点,观赏景色而为之,一般小心注意体量。

(四)、榭、舫

榭:

临水的建筑。

舫:

旱船,船形建筑。

提供亲水的条件。

一般三面临水。

适应水位的变化。

(五)、亭

点状建筑,占地小,分布广泛,高有度的灵活性,开放空灵,造型丰富。

作用:

1、休息点2、观赏点3、景点

设计要点:

1、三个作用相结合、统一。

2、注意亭的方向与景观一致。

形式:

1、独立式

2、组合式

3、亭廊结合

4、亭墙结合

5、亭桥结合

(六)、廊

条形建筑

1、交通作用

2、划分空间

3、导游线

剖面形式:

单面廊——双面廊——复廊——双层廊

平面形式:

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

二、园林的水

(一)、水的作用:

1、湿润大气,吸收灰尘,滋润土壤,便于繁殖花木、养鱼、种植水生植物,大的水。

面可以划船

2、审美作用:

自然情趣的载体之一;

动态的景观

水面为虚空间,可形成倒影,并倒映天空扩展空间。

(二)、水的形态

1、水型:

泉、溪、塘、池、河、瀑布、潭、湖。

2、水色:

春绿、夏碧、秋赤、冻黑。

3、水的状态:

静止、流动、下落、飞溅、波浪。

4、设计要点:

追求多种的水的形态。

三、园林的山

(一)、山的作用:

1、园林风景的基本结构,确定园林地表塑造。

2、自然美的信息载体。

3、划分景区,增加景观层次。

4、延展空间。

5、登高远眺、鸟瞰。

6、提供多种山体形态

7、作为屏障,挡路线,挡边界。

8、山水构成土方平衡。

(二)、山体的形态

(三)、山的创作

1、山的类型:

土山(土包石)

石山土胎石山(石包土)

纯石山

2、山的创作要点:

远望之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

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

------《画论》

3、山上路的设计要点:

欲上先下,欲左先右。

看似通途,实为绝境。

疑是无路,实为通途。

意想不到,分外高兴。

上当受骗,游兴倍增。

4、启示:

设计的娱乐性和情趣性

四、园林用石

(一)、作用:

1、叠山;

2、驳岸、护坡;

3、与绿化配置;

4、石作小品;

5、做峰石。

(二)、用石要点:

1、注意强调石头的材质

太湖石追求玲珑剔透、轻巧。

衡量标准:

瘦、透、漏、皱。

黄石追求浑厚、气魄、气势。

2、注意石头与土的关系

石头一定与土相接。

人工地面放石要处理。

3、注意石与石的结合。

纹脉相应,构成有机整体。

五、园林中的绿化

1、构成山林气息;

2、调节局部小气候,使空气新鲜,有树阴;

3、组织景区空间;

4、取得景物层次;

5、可构成景点;

6、构成园林里的季节感。

(二)、绿化要点:

1、追求自然形态;

2、注意绿化与地段合拍;

3、注意绿化本身的特性;

4、注意绿化形态;

5、注意绿化的色、香、味、声。

6、注意与环境协调;

7、注意绿化欣赏的重点;

8、注意与季节协调;

9、注意欣赏的人的喜好、文化和习俗。

六、园林的路

2、剪辑作用:

把景点看成一个个镜头,而路便是剪辑,解决观赏景点的先后问题、远近问题、角度问题、久暂问题、渐现与突现问题。

(二)、路的设计要点

1、游览的诱导性

2、行进的曲折性

3、周始的回环性

4、形态的变换性

5、铺装的多样性

第四节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

一、划分景区:

划分若干景区,各景区景景观效果不同,各有特色

原因好处:

1、变单一为多样,便单调为丰富

2、变共时性欣赏为历时性欣赏。

形成序列空间,增加层次感。

3、形成对比效果。

要点:

1、有主有次。

2、各有特点。

3、不是一刀两断,要分而不死,隔而不断,相互借景、对景,形成有机联系。

二、塑造自然山水形象

(一)、造山

1、叠山模式:

用小尺度再现最典型的部分大山的局部。

2、布局模式:

主山隔着主水面,遥对主建筑。

3、假山最好与真山重合。

(二)、理水

1、水面要有聚有分,聚分得体。

2、设水口。

3、水岸宜低不宜高。

4、控制水生植物。

三、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的矛盾。

(一)、隔绝

(二)、缩小尺度

(三)、虚化界面

四、巧妙处理建筑空间

(一)、留园入口

(二)、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书房

(三)、留园“辑风轩”小院

(四)、北海“古柯庭”小院

五、运用扩大空间感的手法

(一)、划分景区

(二)、尺度处理

(三)、凹凸处理

(四)、不尽尽之

1、化有为无2、化实为虚

3、隔而不挡4、巧于因借

5、源流不尽6、周而复始

第五节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

中部为全园精华,面积18.5亩,12000多平方米,水面占1/3。

布局以水为中心,有聚有分。

一、中部布局以山水为主体

二、山水形成标准的私家园林模式

三、善于处理景观对应

四、善于处理景观的层次、借景和对景

五、西部景园处理

第六节颐和园(清漪园)

一、整治地形

原有地形美中不足的地方

1、山水错位

2、养水水位不稳

3、山体型不妙

4、后山景观散乱

人工改造:

1、疏浚西湖,拓宽东岸,保留龙王庙岛,使山湖轴线对位。

2、填平养水,修筑西堤、支堤,将昆明湖分成大小三个水域,并修筑其它两个大岛。

3、整理前山,塑造山型,疏通后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

4、顺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外借景。

二、宏观特色

1、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岛式和堤式综合的湖区布局。

3、前山区为寺包山,后山区为山包寺形态。

4、建筑美与自然美结合。

5、以建筑构成景观中心。

6、形成两种境界仙山琼阁海市蜃楼世外桃园山林野趣

(二)、为什么异塔建阁

1、瘦高的形象太孤立,周围没有相应的体量的建筑呼应,显得单调唐突。

2、万寿山自身不高,耸立九层九层高塔,难免反衬出山体不够高大,有损前山的整体比例。

3、塔身细高,作为前山、前湖区的主体建筑和构图中心,显得分量不足。

4、九层高塔,总高度远超过山脊,干扰了后山主体建筑群的轴线,又破坏了后山区山林野趣的静幽的境界。

5、作为颐和园的主要借景的玉泉山已有一座玉峰塔,万寿山上再建一塔,必然导致主客不分,并造成景观全局的重复和雷同。

(三)、长廊的作用

颐和园长廊共长728米,有油漆彩画

14000多幅,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1、全天候的游览路线,条件好。

2、引线串珠,把散落的各组建筑串起来,起到收拢的作用。

3、在排云门形成左右抄手廊,围合出庄重的主轴门面空间,又具有浓郁的园林气氛。

4、前山与湖面增加了一个过度层次

5、自身构成独特的景观。

五、后山后湖区布局

布局特点:

1、两山夹水的河湖幽境。

2、障隔出开合多变的六个区段。

3、水面的收放与两岸的山势紧密配合。

4、堆叠的北山与南岸的真山协调成整体。

5、后湖中段设河街丰富沿河景象。

六、前湖区布局

(一)、西堤和支堤的特点

1、恰当地将湖水分成三部分,使水面有聚有分。

2、西堤的定位和弯曲的走势,使山水对位,并加强了透视,使湖面更显深远。

3、一线桃红柳绿衬托多姿桥影的西堤,丰富了景观层次,湖外有湖与山外有山相辉映,使园内外景象有机融合。

(二)、一池三山——岛

治镜阁、藻鉴堂、龙王庙

龙王庙---十七孔桥---郭如亭组合

龙王庙岛(南湖岛)的作用:

1、丰富地貌,联系湖山;

2、分割湖面,形成景区;

3、尺度对比,扩大空间;

4、位置适中,观景极佳;

(三)、三个小岛

小西泠、知春亭、凤凰墩

第三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

第七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建筑

一、旧石器时代的住所(1万年前---数十万年)

住所山洞的特点:

1、地点近水;

2、洞口较高;

3、洞里干燥;

4、背风;

5、住在洞口的前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