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7460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东杜经验实录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学习由应对考试变成了对人生的准备,学生的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探究式学习。

教师作用体现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上

历经10年改革,杜郎口中学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

在崔其升看来,如果教师仅仅把课本知识与教参内容通过“讲”来传递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10年来,杜郎口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这样的标准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还有一条要求:

只要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有问题,还想讲解、剖析、表达,教师就不能开口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

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

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

杜郎口中学让老师们通俗地明白:

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老师应该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学生。

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

杜郎口中学对老师有这样的认识:

差的老师上课会叙述,一般的老师会讲解,良好的老师会提问,优秀老师重在启发,杰出的老师让课堂开放。

经过十年的教学改革,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

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由现成走入了生成,教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

为了保证教师角色的改变,杜郎口中学推出了三项措施。

一是领导班子上公开课。

在杜郎口中学有明文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是优秀教师,在最优秀的教师中聘任与挑选领导班子与学科主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课必须要做到真正成为全校教师的示范及标杆课。

10年来,学校坚持领导班子上观察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改进课,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坚持中课堂得以日趋明晰。

二是学校确立了新的课堂标准。

看每节课是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情感与不同观点的机会,看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有无自己的独到思维,是否借助文本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

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创造与发明;

看教师是如何发动学生,指导学生构建与发现文本的。

三是确立了“10+35”的课堂模式。

教师的讲占10分钟,学生的自主学习占35分钟。

最近几年,由于老师们已经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了模式的实质,现在即使让他们讲他们也不讲了。

课堂上有了民主与开放才会有学生的主动

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从2002年以后,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就再没有讲台与讲桌了,课桌椅的摆放也从过去的“秧田式”变成了“对桌式”,学生对桌而坐,结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

在教室里,民主的一个体现是增加了黑板面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收获。

黑板还起到了反馈与训练的作用。

最近4年,杜郎口中学取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利用黑板在当堂实现训练与反馈是重要原因。

民主的另一个体现是“开放”。

只有开放才能解放学生,只有解放学生才能释放他们的学习激情。

开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教材进行理解、说明;

第二,让学生在碰撞、辩论中学有所得;

第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是围绕文本,可以采取一切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第四,把讲练课变成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3种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课型。

为了巩固教改成果,杜郎口中学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一是以评价促课堂,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每天两次反思会,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左右,学校提倡教师在反思会上,讲事实、讲真事,杜绝假大空,要求没有说清优缺点的,不准讲话。

第二,在墙壁上安装了几块大黑板评价课堂,在黑板上写3点——收获、失误、措施。

第三,购置液晶电视、录像机,每节课都对课堂进行跟踪,定期抽时间将课堂录像反馈给教师,结合实例,点评课堂对授课教师和非授课教师都有启发。

第四,结合反思会上提出的问题,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并讨论解决方案。

二是课堂过关。

通过班主任的把关课、级部主任的反馈课、学科主任的科研课、验评组的考核课,“四位一体”抓课堂,让教师人人都做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

赋权、增能、自主应成为课堂价值取向

吴永军

综合来看,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做得比较好的一些学校,明显地表现出了这样的共性:

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这是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诉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一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东庐中学在“讲学稿”指导下的课堂别具特色,它更鲜明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集中地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观,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更具备导学达标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自主学习的依据。

探问自主课堂的本质属性

关于自主课堂,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

但是一般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习)”是其重要的外显行为。

实际上,那种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始终由教师设计和控制的自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在东庐中学,“讲学稿”成为学生学与教师教的中介。

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那么,自主课堂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和个性的呈现,即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控制。

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和特征是自主性,这是就心理品质而言的;

就哲学意义来讲,自主性的实质和灵魂是主体性,而主体性由自觉性和选择性构成。

因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

这是我们判断一种学习是否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标准。

自主课堂体现三大特性的统一

从教学论角度看,自主课堂是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相统一的课堂,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就是自主课堂的三大基本特征。

自主课堂的模式可谓千姿百态,典型的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以及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交还给学生;

重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

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

教师布置的作业明显少了,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了;

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

自主课堂需要超越技术走上回家之路

在学习好经验时,许多学校只重形式而不能把握实质。

这正如洋思中学前任校长蔡林森所说:

“几年前,我应邀去无锡某民办学校讲学,该校校长拿出董事会的《推广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定》给我看。

他们的决定中把45分钟机械地划成几个环节,并规定了每个环节的时间,还规定不得随意变动。

那位校长还问我,一堂课教师讲几分钟最好?

当时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就觉得他们搞偏了。

东庐中学的一位老师也说:

“讲学稿只是一个文本,最重要的是讲学稿背后的东西,它在形成、使用、反馈……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东庐的精神内涵、集体智慧、价值追求,不是别人短时间所能看得到、学得到的。

据此,构建自主课堂,应当超越技术、超越课堂本身,综合地考虑问题。

第一,建构自主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持。

第二,坚持不懈是教学改革成功最基本的保证。

第三,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仅仅是我国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例子,而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

“真正的思想在民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郑州四中:

“三环节”教学努力把课堂变学堂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滢

学校发展实现两次三级跳,在生源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大力扭转落后局面,从2005年起连续3年社会满意率在郑州市市属60多所学校中名列前茅,2008年荣获人民满意学校荣誉称号……扬眉吐气的郑州四中人认为,是学校从6年前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从1996年开始,四中的教育质量连续7年滑坡,情况实在令人揪心。

”2002年,校长王中立走马上任不久,焦急的他一边深入课堂调研,一边邀请省市教研室各科教研员为学校的教学“把脉”。

不同的专家给出的反馈却是相同的:

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课堂效率不高是教育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这一答案震撼了一向以拥有名校头衔而自豪的四中人。

落后了,怎么办?

思来想去,新一届领导班子率领教师们开始了向外探寻好经验、好做法的历程。

每次考察学习结束的总结会上,大家都畅所欲言。

在衡水中学参观学习以后,途经石家庄,老师们感慨万千,讨论到深夜还欲罢不能,这次讨论后来被四中人称为课改路上的“石家庄会议”。

向外看,落后让四中人痛下决心,通过思考和分析看到的、学来的理论和做法,老师们普遍认为,“诱思探究”理论中“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的倾向,对学校的现状也很有针对性。

由此,学校决定参加“诱思探究”课题实验。

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作出部署,要求人人上课改过关课,组组讲研究课,全校进行研究课大赛;

对每一节研究课都要求做到“一课三讨论”,即课前讨论、课后讨论(至少要提出2条意见和建议)、换一个班级讲“对照课”后再讨论,并做好记录。

同时,学校工作重心下移,把中层以上干部分到教研组、年级组,全程监督,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要善于创设情境,放开思想,要相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学会。

”数学老师李应顺认真体会了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精髓,并在教学中进一步明确了思路。

“事实证明,学生是好样的!

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应该解放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沸腾的课堂使李应顺更加坚定了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念。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经过无数次的研讨与总结,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最终确定为有本校特色的“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三环节”,就是定向与设问、探究与反馈、解疑与整合。

定向与设问是一节课的切入点,指的是教师结合课型和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浓缩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创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境。

对重、难点知识,教师可适当点拨。

探究与反馈是一节课的关键点,指的是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究、交流、体验,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并超越教师。

教师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反馈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的结果,查漏补缺。

解疑与整合是一节课的落脚点,指的是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释疑,最终形成和优化知识的网络与结构。

“三环节”中,第一个环节解决动力、兴趣问题,第二个环节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问题,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对问题的反馈矫正,达到课堂教学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目标。

有了模式,那是不是时时处处都要唯模式是从呢?

王中立校长担心模式缚住了老师们改革的手脚,又前瞻性地提出了“有模式但不唯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坚决杜绝对模式断章取义、生搬硬套。

“学校提倡百花齐放和个性张扬,只要反映出的理念是一致的:

就是要把‘教’变成‘学’,把‘课堂’变为‘学堂’。

为确保“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郑州四中又采取了集体备课、同题共享、打破组界构建教研共同体、品课与课后反思、捆绑式平价等各项教研活动,确保每一环节的教学都能落到实处。

同时,这些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又无一不体现了对教师成长的关注。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师去完成。

要实现学生的成功,首先要让教师成功。

而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合作互助,发挥团队精神”。

如今的郑州四中在王中立校长的带领下,“要发展,就要不停探索和实践”的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了思想上的羁绊,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四中人正阔步向前。

不一样的课堂

日前,在全国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分别介绍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经历、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另有12所学校也在会上交流了经验。

与会的专家结合我国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点评。

相信读者对洋思、杜郎口、东庐这三所学校并不陌生,在此,我们愿意带领大家以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它们,并重新审视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以给那些正在改革及将要行动的学校以启示。

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的实战

凡是到过洋思中学的人都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其独特的办学理念。

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策略,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它是洋思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最为重要的途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洋思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

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谁更重要?

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

洋思人认为,答案应该是:

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中学在规定中明确要求,每周初,备课组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教师集体备课。

此时,教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

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可以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

“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

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

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

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洋思人认为,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到洋思中学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讲得很少。

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

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

因此,有人误以为洋思的课没有“听头”。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

教什么?

怎样教?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

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

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

讲错了的,教师更正。

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人认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

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兵”教“兵”。

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兵”教“兵”的动人景象。

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更多地体现在课后。

洋思的学困生比较多,在课堂上,这些学习的“困难户”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

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

这样一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

而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都生活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展了“一帮一”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

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

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在“做”中学。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洋思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

在洋思中学,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

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

许多人到洋思听课,往往只注意到一堂课教师讲了几分钟,或者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学,却没有注意到在洋思的课堂上学生都学得特别紧张。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紧张,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自主学习,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七能”:

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

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

七能确保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从上课考到下课。

教师上课布置学习内容后,就让学生读书、看书。

学生读书、看书实际上等于看试卷;

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这是第一场考试;

然后让学生改错,这是第二场考试;

最后20分钟做作业也是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句也不讲,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讲,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等于让学生松松垮垮,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洋思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在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后先让学生读书、看书,让学生从读书、看书中领悟,然后再通过上黑板书写和当堂作业来让学生试着运用知识,每一步都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课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紧张无比,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于这样的课,学生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

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得快、学得好,有一种成就感。

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

由此,紧张成了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高效发展。

正如洋思中学的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播下了智慧和希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东庐中学:

更可贵的是讲学稿背后

时下,以“学案”、“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层出不穷,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许多都可以追溯到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那么对于这样的教学改革,到底该关注什么呢?

陈康金校长认为,东庐中学在背后支撑讲学稿的理念和做法比讲学稿本身更为可贵。

讲学稿从何而来

讲学稿是为了解决学校自身发展中所遇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